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4年秋季雨多天阴,棉株发育不够正常,河北北部,10月初,即下了枯霜。当时吐絮铃,平均只10%左右。无论早收或晚收的棉种,即以第一次所收的论,比1953年同期收的棉花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得很多。北京市南苑轧花厂准备作播种用的棉种,上等的,发芽率为64%,红子占32%,下等的,发芽率仅15%,红子占83%。红星集体农庄自留的棉种,发芽率为38%;红子占43%。本所第一次收的棉种,发芽率为38%,红子占20%(发芽率指发芽开始后,5天内的总发芽率)。同时我们复测定了一下1953年五里店国营农场第一、二、三次收的棉子,两天内的发芽率,即高达80%以上,红子只占7%。今年各地棉花播种任务很大,但以北京地区的棉种的成熟度来说,又这样差。因此必须大大地加多播种量,和预留较多的棉种,作为补种用。但如何筹措足量的棉种,就成了极大问题。晒种,是苏联先进经验,复经1953和1954年各地试验证实有效。如何在种子成熟度差的地区,普遍地来推行这一工作,在今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晒种肯定可以提高成熟度较差棉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可以说是今年保证全苗重要措施之一。我们曾在本刊1954年第三期,对1953年各地棉花晒种试验做了一个初步总结,1954年继续进行了这一试验。今年一月苏联棉花专家阿夫托诺莫夫来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时,我们曾提出棉花晒种问题,他说,成熟度不好的种子,晒种肯定有好处。另外在苏联提托夫教授所编的"棉作栽培学讲义"里也提到,有些植棉区有时棉株成熟和收花时气温较低,空气的湿度也很高,因此种子的后熟期,就延长很长,有时到播种时还未完毕,这些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很低。1954年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北定县专区农场以及成安、晋县等地,也做了一些晒种的研究。其试验情况简单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