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格列美脲、格列齐特两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40例糖尿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格列齐特控制血糖,治疗组以格列美脲控制血糖。结果:显示以格列美脲控制血糖的一组4周内降糖效果比例显著高于以格列齐特控制血糖的一组(P<0.01),提示格列美脲控制血糖效果明显好于格列齐特,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等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有低血糖发生,少数患者出现眩晕、无力等症状,但无需特殊处理即可恢复,两组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相似。
【关键词】糖尿病;危险因素;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82-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损害,导致眼、肾脏、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1]。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治疗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格列美(Glimepiride)和格列齐特(Gliclazide)均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第三代磺酰脲类降血糖药[2]。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与β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选择性地与敏感的ATP-K + 通道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并且还能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人群:
来自我院2007年1月—2013年6月糖尿病240例成人患者,隨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格列齐特控制血糖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治疗组以格列美脲控制血糖120例(男性75例,女性45例)。
1.2 观察方法
治疗组以格列美脲控制血糖,对照组以格列齐特控制血糖。治疗组格列美脲以起始剂量2mg/次,1日1次,于早餐前30min口服,对照组以格列齐特起始剂量80mg/次,1日3次,于早餐前30min口服。根据血糖变化,每1~2周酌情递增1次,血糖达空腹≤7.0mmol/L或餐后2h≤10.0mmol/L,疗程8周。用药期间停服其他降糖药,予糖尿病饮食。服药前后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及TC、TG、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空腹及早餐后2h血糖,检测指血,胰岛素及C-肽采用放免法测定,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末测定。HbA 1c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末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2.2 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无明显差异。
2.3 血脂变化情况 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无明显变化。
2.4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均较轻,以眩晕、无力、胃肠道反应等多见,患者均可耐受,故未给予治疗。其发生率试验组为12.5%,对照组为10.1%,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中低血糖是以血糖低于3.5mmol/L者视为诊断标准,研究观察到:4周后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对照组发生率为4%,8周后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率为4.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格列美脲和格列齐特均是磺酰脲类第三代口服降糖药,降糖作用主要是通过与β细胞磺酰脲类受体结合,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尚有一定的胰外降血糖作用,此外,且改变血小板功能[3],但格列美脲的半衰期比格列齐特长,每日只需服药1次,,因此患者使用方便,且依从性好,而格列齐特每日需服药3次,因此患者使用不方便,故依从性较差,老年患者容易发生漏服现象。本研究表明,格列美脲和格列齐特在治疗剂量相近情况下,4周内格列美脲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无明显差异。低血糖反应是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文献报道[4]格列美脲低血糖发生率为2%~3%,本研究格列美脲低血糖发生率为5%,格列齐特低血糖发生率为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它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眩晕、无力、头痛、腹痛、腹泻及恶心等,实验对除低血糖外其它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其发生率试验组为12.5%,对照组为10.1%,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该类不良反应较轻、短暂,无需处理。总之,本研究通过格列美脲与格列齐特的比较,证实格列美脲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疗效好、安全、不良反应较轻且耐受性较好,可在国内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314.
[2] KramerW,MullerG,GirbigF,et al.Differentialinteraction of glimepiride and glibenclamide with theβ-cell sulfonylureare-ceptor.Photo affiniˉty labeling of a65k Daproteinby3H limepiride.BiochimBiophysActa,1994,1191(2):278.
[3] 杨宝峰主编.药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37-371.
[4] Sonenberg GE,Garg DC,Weidler DJ.et al.Short term comparison of on ce versus twice daily administration of glimepiride in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Ann harmacother,1997,31:671.
【关键词】糖尿病;危险因素;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82-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损害,导致眼、肾脏、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1]。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治疗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格列美(Glimepiride)和格列齐特(Gliclazide)均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第三代磺酰脲类降血糖药[2]。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与β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选择性地与敏感的ATP-K + 通道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并且还能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人群:
来自我院2007年1月—2013年6月糖尿病240例成人患者,隨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格列齐特控制血糖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治疗组以格列美脲控制血糖120例(男性75例,女性45例)。
1.2 观察方法
治疗组以格列美脲控制血糖,对照组以格列齐特控制血糖。治疗组格列美脲以起始剂量2mg/次,1日1次,于早餐前30min口服,对照组以格列齐特起始剂量80mg/次,1日3次,于早餐前30min口服。根据血糖变化,每1~2周酌情递增1次,血糖达空腹≤7.0mmol/L或餐后2h≤10.0mmol/L,疗程8周。用药期间停服其他降糖药,予糖尿病饮食。服药前后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及TC、TG、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空腹及早餐后2h血糖,检测指血,胰岛素及C-肽采用放免法测定,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末测定。HbA 1c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末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2.2 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无明显差异。
2.3 血脂变化情况 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无明显变化。
2.4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均较轻,以眩晕、无力、胃肠道反应等多见,患者均可耐受,故未给予治疗。其发生率试验组为12.5%,对照组为10.1%,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中低血糖是以血糖低于3.5mmol/L者视为诊断标准,研究观察到:4周后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对照组发生率为4%,8周后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率为4.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格列美脲和格列齐特均是磺酰脲类第三代口服降糖药,降糖作用主要是通过与β细胞磺酰脲类受体结合,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尚有一定的胰外降血糖作用,此外,且改变血小板功能[3],但格列美脲的半衰期比格列齐特长,每日只需服药1次,,因此患者使用方便,且依从性好,而格列齐特每日需服药3次,因此患者使用不方便,故依从性较差,老年患者容易发生漏服现象。本研究表明,格列美脲和格列齐特在治疗剂量相近情况下,4周内格列美脲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无明显差异。低血糖反应是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文献报道[4]格列美脲低血糖发生率为2%~3%,本研究格列美脲低血糖发生率为5%,格列齐特低血糖发生率为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它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眩晕、无力、头痛、腹痛、腹泻及恶心等,实验对除低血糖外其它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其发生率试验组为12.5%,对照组为10.1%,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该类不良反应较轻、短暂,无需处理。总之,本研究通过格列美脲与格列齐特的比较,证实格列美脲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疗效好、安全、不良反应较轻且耐受性较好,可在国内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314.
[2] KramerW,MullerG,GirbigF,et al.Differentialinteraction of glimepiride and glibenclamide with theβ-cell sulfonylureare-ceptor.Photo affiniˉty labeling of a65k Daproteinby3H limepiride.BiochimBiophysActa,1994,1191(2):278.
[3] 杨宝峰主编.药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37-371.
[4] Sonenberg GE,Garg DC,Weidler DJ.et al.Short term comparison of on ce versus twice daily administration of glimepiride in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Ann harmacother,1997,3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