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经典诗文诵读培养中职生作文素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64-01
  每次讲完一个单元,告诉学生,这节课是作文课,下面就惊呼声抱怨声一片。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作文无话可说、不喜写作、应付作文、作文语言寡淡缺乏文采等现象。有没有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经典诗文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诗文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增强其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诵读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
  中国的古典文学就像一条长河,声声不息;就像一座宝库,充盈着精华与瑰宝。流传千古的脍炙人口之作,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我国的文化经典大多数是用文言文写的,我们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就必须大量阅读古典文学作品。
  大量诵读经典诗文能使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从而使他们写出的文章语言流畅,文通意顺。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巴金先生在谈到写作时曾说,他不懂文章什么作法,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篇章,然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写文章了。看看我国的大文豪:鲁迅、胡适、巴金、茅盾、老舍……这样一批大师级的人物,无一例外不是在少年时期花了很多功夫在诵读上,幼时对古诗文的“死记硬背”使他们有了广读博览的体验,有了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视野,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一切的创造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今天的语文教学如果能加强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就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良好的语感,学生写起文章来自然“下笔如有神”。文言文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汉语的一些固有特性:凝练传神,具有声文之美,形文之美和意义之美,多读古诗文就能很好地体会和学习这些特点。
  二、诵读经典诗文,培养中职生的人文精神
  大量诵读古诗文还能养护、滋润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餐文化泛滥的时代,学生很容易就会接受一些低俗的东西,变得越来越浮躁。一个民族的活力在相当程度上凝聚在经典的教育上,经典构成了民族传统中非常深刻的部分,阅读经典可以继承传统文明中最有生命力的东西,在这些经典的古诗文中,既有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如果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让学生背诵古诗文,不仅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金庸语)。体现在作文中,就是深厚的民族情感、悲天悯人的博爱胸怀,以及敏感细腻的人生感悟,和正确的、积极昂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经典诗文诵读培养中职生作文素养的策略
  既然经典诗文诵读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厚的土壤,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实施呢?
  1.强化读,重在感悟
  在语文素养迅速提高的中学阶段,尤其要重视的是“读”。读是更为基本的技能,多读多诵,体验就在其中,多读多诵,感悟就在其中。语文素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升华的,所以诵读是语文能力获得的重要基础。怎么读,我主张要放开喉咙读,要心脑全面投入,全神贯注地读,尤其欣赏读得出神入化,摇头晃脑,陶醉于自我朗读中的境界,在这方面,古人的经验是值得重视的。朱熹说: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诵读经典,吟咏美文,传承文明,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可以融思考于其中,可以蓄能力于其中,可以寓创造于其中,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这才是学习主体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语言习得的实践活动。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是导演,要作精心设计,教师不要包办一切,组织课堂要少讲精讲,贵在点拨。点是点石成金的点,拨是拨乱反正的拨。
  2.熟能生巧,重在得法
  重复是学习之母。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之下,选可读之文章,选精美之文章进行熟读,是最根本的办法。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已经被千百年历史证明是真理性的。所谓能力,指的是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实现某项目标的一种能量,一种本领,这种能量或本领,是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的,对客体的重复接触反复练习中获得的。语文既然是一种能力,就要在学习者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去获得,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去提高。出人之口入我之耳谓之听,出我之口入人之耳谓之说,听说读写互为依存,是一个整体,所以要强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因为能力也好,记忆也好,是依靠多次重复才能获得,多次重复可以使生疏变得熟练,多次重复可以从熟练中产生技巧,既有了熟能生巧的活力,创造创新能力也就在其中了。
  语文课应当重视背诵。最好督促学生每年能背三十到四十首诗词,二十至三十篇美文,那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提升都有重大意义。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中职生正处在脑子好,思维活跃,记忆力强的最佳年华,在这个阶段,多背诵一点诗词和文章,不仅是在人生旅途中处处用得着,可以终身受益的事情,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自然能下笔如有神,再也不必为写文章头痛,为应付作文而绞尽脑汁,而使作文成为他们描写幸福人生的一把钥匙,书写他们的未来!让我们以经典诗文诵读为契机,大力加强诵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大幅度大面积提高中职生作文教育质量而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摘 要: 标准编写工具TCS 2010在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提高了企业标准文本编制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有效的落实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关于标准结构样式的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作者就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通过探索实践,总结了处置办法,供使用者借鉴。  关键词: 标准编写工具TCS 20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59-01  有很多学生,由于以前不重视作文,或者基础较差,虽然到了九年级,但写起一篇文章来却磨磨蹭蹭,很难构思,难以下笔。如何让这些学生易于下笔,写出一篇质量较好的文章呢?其实选择一种恰当的写作手法很关键。作文的写作手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但具体选择哪种方
摘 要: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为提高建筑的使用率,高层建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层建筑的电器应用中,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本文对高层建筑的特点、高层建筑中电气的选用、建筑电气的施工及利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建筑电气;高层建筑;应用  狭义上的建筑电气指的是建筑中民用电设计,而广义上的建筑电气,除
摘 要: 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灌注桩技术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多种地质土层,能够有效提高桩体承载能力,降低后期沉降量,经济效益良好。伴随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朝着高层化及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为保证工程安全性,对于桩基部分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际地质条件,对各项施工参数进行计算,制定科学施工方案,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60-0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必然有背于第三次全教会所提出的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点的要求。尤其是作文课,若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则教师“累”,学生更“累”;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头头是道,学生却不知其所以然,尽管绞尽脑汁,还是无
期刊
摘 要: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求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必须在充分掌握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取相应施工技术,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有效衔接了上下层空间结构形式变化,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必要研究具体施工工艺,为工程建设提供积极理论性指导。  关键词: 房屋建筑;转换层;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总面积为93101.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62-03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因为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县.语文课和语文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的精力最大,而且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作为作文教学的组织者,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让学生的眼睛"美"起来。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充分调动其审美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帮助学生发现美;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以帮助学生发现美;注意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发现更多的美。  【关键词】感受力 观察 发现美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摘 要: 灰土挤密桩通过挤密作用,不仅使湿陷性黄土达到了最大干密度指标,还使黄土路基的湿陷性得到了有效的消除,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水稳性,确保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灰土挤密桩施工无需开挖回填,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并且填孔材料能够就地取材,施工成本较低。因此,灰土挤密桩在我国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湿陷性黄土特征的基础上,对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