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青年人胃癌87例的临床病理、治疗及与顸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青年型胃癌女性多见;组织学以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为主;临床分期以|||、|V期多见;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Borramnn分型、临床分期、手术切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了解青年人胃癌临床病理特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胃肿瘤;青年;临床病理;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9-654-03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在35岁及以下者为青年人胃癌,由于对其特点认识不足,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现对其发病特点和病理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本科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439例,其中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87例,占6.05。通过定期随访卡获得信息,并以信件、电话及门诊随访等方式随访术后生存时间,比较其性别、年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统计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按Kaplan—Meier方法分别绘制各组生存曲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率差异。
1.1性别和年龄
1439例胃癌患者,其中男1093例,女346例,男女之比为3.16:1。青年人胃癌87例,其中男性40例,平均确诊年龄为30.71士4.05岁;女性47例,平均确诊年龄为30.20+4.35岁;男女之比为1:1.1 8;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程
病程指出现临床症状或上腹部疼痛的规律改变或症状加重至病理确诊时间,最短1天,最长4年,平均病程为9.31个月。1 3临床症状及诊断:患者大多表现上腹部疼痛不适50例,占57.47,均为隐痛或胀痛;呕血、黑便及便血16例,食后饱胀及呕吐12例,消瘦8例,吞咽困难3例,食欲不振2例,其他(包括阴道不规则出血、面色苍白、头晕、乏力)2例。诊断方法中选择胃镜检查65例(占74.71%),上消化道造影20例(占22.99),其余2例(占2.30%,分别为查卵巢B超时发现卵巢肿块,系妇科卵巢切除术中探查发现胃肿块并经病理证实)。
1.4病变部位、gorramnn分型、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类型
(1)病变部位:胃窦部40例(45 98),贲门部22例(25.28%),胃体部19例(21,84),全胃癌6例(6.90)。
(2)Borramnn分型:I型7例(8.05),Ⅱ型17例(19.54 oA),Ⅲ型43例(49.43),Ⅳ型20例(22,98),Ⅲ、Ⅳ型63例(72.41)。
(3)临床分期(按uIec分期):I期8例(9.20),Ⅱ期15例(17.24),Ⅲ期25例(28.74),Ⅳ期39例(44.82),Ⅲ、Ⅳ期64例(73.56%)。
(4)组织学分型:低分化腺癌3 5例(40.22),黏液腺癌23例(26.44),腺癌1 8例(20.69 oA),印戒细胞癌4例(4.60),管状腺癌3例(3.45),乳头状腺癌2例(2.30),腺鳞癌2例(2.30 oA)。
2治疗结果
本组87例中,12例未行手术;接受手术治疗75例,手术率86.21,手术切除64例,手术切除率85.33;其中根治性切除41例占54.67,姑息性切除术23例占30.67,胃肠吻合5例占7.81,探查术6例占9.38。87例术前、术中均未化疗,术后78例均采用5一氟尿嘧啶、阿霉素和丝裂霉素(FAM),或优福定和丝裂霉素(UFIM),或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一氟尿嘧啶(FOL-F0x)化疗,各种类型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对预后影响具有可比性。
3预后
87例中,随访78例,9例失访,随访率89.66。全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5.37、20.69、8.05;中位生存期31.6月。
3.1性别与生存率的关系
本组1年、3年、5年生存率,男性分别为50.16、20.00%、7 5;中位生存时间31.3月。女性分别为49.31、21.28、8.51;中位生存时间31.87月。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病变部位与生存率的关系
各病变部位1年、3年、5年生存率,胃窦部分别为70.10、30.00、12.5;中位生存时间41.2月。胃体部分别为52.63、26.32%、5.26;中位生存时间24.5月。贲门部分别为45 45、4.55、4.55;中位生存时间17.4月。全胃癌中位生存时间4.2月。胃窦癌生存率高于其他部位胃癌,经统计学处理,胃窦部与贲门部(P
3.3 gorramnn分型与生存率的关系
按Borramnn分型,各型1年、3年、5年生存率:I型分别为85.71、57.14、42.86;中位生存时间60.5月。Ⅱ型分别为70 59、47.06、11.76;中位生存时间47.2月。Ⅲ型分别为51.14%、13.95、4.65;中位生存时间21.3月。
13型分别为35.00、0.00、0.00;中位生存时间6.1月。各型生存率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两两比较,I型生存率高于Ⅱ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型、Ⅱ型生存率均高于Ⅲ型、Ⅳ型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生存率高于Ⅳ型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临床分期与生存率的关系
临床各期1年、3年、5年生存率,I期分别为87.50、62.50、50.00;中位生存时间64.5月。Ⅱ期分别为93.33、53.33、20.00;中位生存时间54.4月。Ⅲ期分别为52.00、20.00、0.00;中位生存时间21.4月。Ⅳ期分别为31.15、0.00、0.00;中位生存时间6 3月。各型生存率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两两比较,I期生存率高于Ⅱ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生存率高于-Ⅳ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Ⅱ期生存率均高于Ⅲ期、Ⅳ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5组织学类型与生存率的关系
分化较好的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腺鳞癌的中位生存时间49.5月;分化较差的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中位生存时间33,2月;前者生存率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处理,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6手术切除情况与生存率的关系
根治性切除手术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9、43.90、17.07,中位生存时间48.6月;姑息性胃切除手术中位生存时间14.9月;胃肠吻合中位生存时间4.3月;探查术中位生存时间4.2月;保守治疗中位生存时间3.5月。根治性切除生存率高于姑息性切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性切除生存率高于非切除治疗生存率(包括胃肠吻合、探查术及保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姑息性切除与胃肠吻合相比P<0.05;姑息性与探查术相比P<0.05;姑息、性切除与保守治疗相比P<0.05)。
4讨论
据文献报道,青年人胃癌占胃癌的1.8~9.8,本院同期收治胃癌1439例,其中35岁以,下胃癌87例,占5.35%,与文献资料相符。青年人胃癌以女性多见口,本组男女之比为1:1 14。Furukawa[3]等经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女性激素是促进胃癌发生与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Nishic等对胃癌细胞内雌激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男性胃癌细胞内有雌激素存在,女性特别是弥漫浸润型胃癌细胞内有很高的雌激素水平。女性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女性雌激素受体及胞质内的雌二醇有关,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黏膜屏障功能。
临床表现主要以上腹痛、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其他还有消化道出血、食后饱胀呕吐、消瘦等。因早期表现与胃炎和溃疡病相似,而且治疗药物可减轻症状,加之年轻不易引起重视,因而延误了诊断及治疗。当出现幽门梗阻和体重下降时已达晚期,因此应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对青年人尤其是女性,有胃溃疡病史及持续性上腹部疼痛症状者,进行内科规则治疗2周后症状无好转者,应及时行胃镜检查,避免漏诊、误诊。胃癌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达17.07,而姑息性手术、胃肠吻合、探查及内科保守治疗无一例生存超过5年。青年人胃癌虽然根治性切除术疗效高,但大部分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本组Ⅲ、Ⅳ期占73.56,很多患者手术时已超出根治范围。本组根治性切除手术、姑息性切除手术、胃肠吻合、探查、内科保守治疗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8.6、14.9、4.3、4.2、3.5个月,其中根治性和姑息性切除生存率高于胃肠吻合、探查、保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争取及早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则能明显提高预后。对于Ⅲ、Ⅳ期胃癌患者,只要局部条件许可,术中应尽量切除原发灶,以期获得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改变肿瘤与宿主比势,为术后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胃肿瘤;青年;临床病理;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9-654-03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在35岁及以下者为青年人胃癌,由于对其特点认识不足,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现对其发病特点和病理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本科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439例,其中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87例,占6.05。通过定期随访卡获得信息,并以信件、电话及门诊随访等方式随访术后生存时间,比较其性别、年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统计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按Kaplan—Meier方法分别绘制各组生存曲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率差异。
1.1性别和年龄
1439例胃癌患者,其中男1093例,女346例,男女之比为3.16:1。青年人胃癌87例,其中男性40例,平均确诊年龄为30.71士4.05岁;女性47例,平均确诊年龄为30.20+4.35岁;男女之比为1:1.1 8;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程
病程指出现临床症状或上腹部疼痛的规律改变或症状加重至病理确诊时间,最短1天,最长4年,平均病程为9.31个月。1 3临床症状及诊断:患者大多表现上腹部疼痛不适50例,占57.47,均为隐痛或胀痛;呕血、黑便及便血16例,食后饱胀及呕吐12例,消瘦8例,吞咽困难3例,食欲不振2例,其他(包括阴道不规则出血、面色苍白、头晕、乏力)2例。诊断方法中选择胃镜检查65例(占74.71%),上消化道造影20例(占22.99),其余2例(占2.30%,分别为查卵巢B超时发现卵巢肿块,系妇科卵巢切除术中探查发现胃肿块并经病理证实)。
1.4病变部位、gorramnn分型、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类型
(1)病变部位:胃窦部40例(45 98),贲门部22例(25.28%),胃体部19例(21,84),全胃癌6例(6.90)。
(2)Borramnn分型:I型7例(8.05),Ⅱ型17例(19.54 oA),Ⅲ型43例(49.43),Ⅳ型20例(22,98),Ⅲ、Ⅳ型63例(72.41)。
(3)临床分期(按uIec分期):I期8例(9.20),Ⅱ期15例(17.24),Ⅲ期25例(28.74),Ⅳ期39例(44.82),Ⅲ、Ⅳ期64例(73.56%)。
(4)组织学分型:低分化腺癌3 5例(40.22),黏液腺癌23例(26.44),腺癌1 8例(20.69 oA),印戒细胞癌4例(4.60),管状腺癌3例(3.45),乳头状腺癌2例(2.30),腺鳞癌2例(2.30 oA)。
2治疗结果
本组87例中,12例未行手术;接受手术治疗75例,手术率86.21,手术切除64例,手术切除率85.33;其中根治性切除41例占54.67,姑息性切除术23例占30.67,胃肠吻合5例占7.81,探查术6例占9.38。87例术前、术中均未化疗,术后78例均采用5一氟尿嘧啶、阿霉素和丝裂霉素(FAM),或优福定和丝裂霉素(UFIM),或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一氟尿嘧啶(FOL-F0x)化疗,各种类型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对预后影响具有可比性。
3预后
87例中,随访78例,9例失访,随访率89.66。全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5.37、20.69、8.05;中位生存期31.6月。
3.1性别与生存率的关系
本组1年、3年、5年生存率,男性分别为50.16、20.00%、7 5;中位生存时间31.3月。女性分别为49.31、21.28、8.51;中位生存时间31.87月。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病变部位与生存率的关系
各病变部位1年、3年、5年生存率,胃窦部分别为70.10、30.00、12.5;中位生存时间41.2月。胃体部分别为52.63、26.32%、5.26;中位生存时间24.5月。贲门部分别为45 45、4.55、4.55;中位生存时间17.4月。全胃癌中位生存时间4.2月。胃窦癌生存率高于其他部位胃癌,经统计学处理,胃窦部与贲门部(P
3.3 gorramnn分型与生存率的关系
按Borramnn分型,各型1年、3年、5年生存率:I型分别为85.71、57.14、42.86;中位生存时间60.5月。Ⅱ型分别为70 59、47.06、11.76;中位生存时间47.2月。Ⅲ型分别为51.14%、13.95、4.65;中位生存时间21.3月。
13型分别为35.00、0.00、0.00;中位生存时间6.1月。各型生存率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两两比较,I型生存率高于Ⅱ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型、Ⅱ型生存率均高于Ⅲ型、Ⅳ型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生存率高于Ⅳ型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临床分期与生存率的关系
临床各期1年、3年、5年生存率,I期分别为87.50、62.50、50.00;中位生存时间64.5月。Ⅱ期分别为93.33、53.33、20.00;中位生存时间54.4月。Ⅲ期分别为52.00、20.00、0.00;中位生存时间21.4月。Ⅳ期分别为31.15、0.00、0.00;中位生存时间6 3月。各型生存率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两两比较,I期生存率高于Ⅱ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生存率高于-Ⅳ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Ⅱ期生存率均高于Ⅲ期、Ⅳ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5组织学类型与生存率的关系
分化较好的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腺鳞癌的中位生存时间49.5月;分化较差的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中位生存时间33,2月;前者生存率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处理,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6手术切除情况与生存率的关系
根治性切除手术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9、43.90、17.07,中位生存时间48.6月;姑息性胃切除手术中位生存时间14.9月;胃肠吻合中位生存时间4.3月;探查术中位生存时间4.2月;保守治疗中位生存时间3.5月。根治性切除生存率高于姑息性切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性切除生存率高于非切除治疗生存率(包括胃肠吻合、探查术及保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姑息性切除与胃肠吻合相比P<0.05;姑息性与探查术相比P<0.05;姑息、性切除与保守治疗相比P<0.05)。
4讨论
据文献报道,青年人胃癌占胃癌的1.8~9.8,本院同期收治胃癌1439例,其中35岁以,下胃癌87例,占5.35%,与文献资料相符。青年人胃癌以女性多见口,本组男女之比为1:1 14。Furukawa[3]等经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女性激素是促进胃癌发生与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Nishic等对胃癌细胞内雌激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男性胃癌细胞内有雌激素存在,女性特别是弥漫浸润型胃癌细胞内有很高的雌激素水平。女性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女性雌激素受体及胞质内的雌二醇有关,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黏膜屏障功能。
临床表现主要以上腹痛、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其他还有消化道出血、食后饱胀呕吐、消瘦等。因早期表现与胃炎和溃疡病相似,而且治疗药物可减轻症状,加之年轻不易引起重视,因而延误了诊断及治疗。当出现幽门梗阻和体重下降时已达晚期,因此应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对青年人尤其是女性,有胃溃疡病史及持续性上腹部疼痛症状者,进行内科规则治疗2周后症状无好转者,应及时行胃镜检查,避免漏诊、误诊。胃癌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达17.07,而姑息性手术、胃肠吻合、探查及内科保守治疗无一例生存超过5年。青年人胃癌虽然根治性切除术疗效高,但大部分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本组Ⅲ、Ⅳ期占73.56,很多患者手术时已超出根治范围。本组根治性切除手术、姑息性切除手术、胃肠吻合、探查、内科保守治疗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8.6、14.9、4.3、4.2、3.5个月,其中根治性和姑息性切除生存率高于胃肠吻合、探查、保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争取及早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则能明显提高预后。对于Ⅲ、Ⅳ期胃癌患者,只要局部条件许可,术中应尽量切除原发灶,以期获得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改变肿瘤与宿主比势,为术后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术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