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专门学科,怎样在品德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是当前品德课教学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品德课 教学 质量 意识
  课程改革以来,思想品德课划分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总得来说,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专门学科,怎样在品德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是当前品德课教学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是要把握品德课的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低年级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对儿童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二是要认清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结构。
  品德课既要遵循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遵循小学德育的基本规律,具有德智双重性。有人把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归纳为知行两点、情意双线,即任何一堂品德课都必须落实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的教学目标,并将激发道德情感和磨炼道德意志贯穿于教学始终。如教学《我们的地球》,既要让学生知道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又要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的先人产生敬意,加深热爱地球的情感,树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三是要始终把知行统一作为品德课教学的重点。
  对学生品德的影响源除学校外,还有社会和家庭,学生对不少道德观念既不是完全掌握,也不是十分陌生,而是处于一种知行矛盾阶段。这种知行矛盾有时表现为有知无行,有时表现为无知有行,有时表现为无知无行。因此,品德课教师在备课阶段,要通过认真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行矛盾,确定教学重点。如教学《我该不该这样做》一课,教师就要对学生的知行矛盾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有知无行、无知有行、无知无行三种情况,分别确定明理导行、知行并重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生活中要遵纪守法、自尊自爱,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
  四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如教学《交往是堂必修课》这一单元,先把“交往”这一整体化为“诚信真可贵”、“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我们同行”三部分,再把三篇课文中的道德事例化整体为部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道德事例与学生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从个别事例中抽象出概念,再概括成道德观念,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学会主动把诚信、宽容、互帮互助运用在自己的日常交往中。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参与。
  五是要把握好品德教育延伸的限度。
  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社会,但也要把握好延伸的度,保证一课一得。如,我要学习你的长处,可以自然延伸到我要学习他的长處、别人的长处、大家的长处;而珍惜时间就不宜向珍爱生命扩展,虽然两者联系紧密,但各为一种道德观念,各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要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还要树立和强化以下几个意识:
  一是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品德课教学不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就能收到效果的,无论是接纳品德常识、提高道德认识,还是情感的陶冶升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参与是不能凑效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处理好整体与个体差异、“导”与“学”的关系。要因材施教,设置有层次、有差异的问题和学习目标,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是强化培养学生品德能力的意识。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重视语文、数学等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品德学科的能力培养,认为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了,学生理解了,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其实,这种认识是极其片面的,甚至是荒谬的。品德课必须在明理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激情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体验能力,在导行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能说会写的能力,通过有机统一的训练,使学生多才多能。
  三是要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熟悉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备课时吃透教材,充分理解该课的教学重难点,明确该课所在单元的主题,全面思考该课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珍爱生命》和《安全和生活》这两个单元,就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四是要强化情感意识。
  小学品德课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几乎凝聚了人类高尚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程“分目标”中首要的一条。所以,要强化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意识,认真分析每课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深入研究情感教育的规律,科学确立情感教育的目标,贯彻情感教育的原则并注意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而孤立进行。
  五是要强化反馈矫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只有依据教学目标发挥评价功能,不断获得反馈信息,才能及时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质疑能力 初中语文 培养  质疑就是学生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和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提出疑问,进行思考、分析、辨别的过程。在我国长期以往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是由教师设疑,然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疑。教师
期刊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实效,巧谋实干。要灵活应用情境、媒体、差异、迁移、拓展,让教学活动变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形象、变阻力为资源、变定势为灵动、变封闭为开放。  关键词:有效性 情境 媒体 差异 迁移 拓展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实现“质量、效率”的最大化,是每位教师必须应对的问题焦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注重课堂实效的同时,更应该把“巧”字摆在首位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 教师 学生 技术 课程  在现在的社会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作为数学教师要进一步从自己学
期刊
学校要实施职级管理制,从“订、抓、督、议、奖”五方面入手,积极做好向导,把管理权限下放到班级,创设自主管理的环境,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以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订”好公约  1.制定班级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目标,对促进班级目标管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各班的学期目标张贴于教室,时时刻刻引领着每个学生为实现目标做出
期刊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来,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生活 美术 想象 创造力  元代画家黄公望“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中生,意态忽忽,人不测为何,乐而忘返”;唐代画家王默“扁舟泛海”以尽览“海中之水”为趣;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早年当过工人、水手、淘金者,广泛地游历人生……这些热爱
期刊
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数学教学为体现素质教育,应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为此,我们探索构建了小学数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名称  
期刊
如果你承认小学生“作文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的话,那你一定也会承认“无话可说”是造成小学生作文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着诸如“记难忘的一件事”、“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或者是“我__了”、“这节课真__”这样的文题,看似都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然而学生提起笔来,苦思冥想一番,搜尽肚肠之后,很多学生仍有无从下笔之感,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总目标:“能
期刊
列宁特别喜欢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因为乐曲中表现的激昂的斗争精神激励感动着列宁。而贝多芬也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这说明音乐以情动人,并直接触摸人的灵魂深处。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都凝聚着作曲家崇高的精神,它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音乐不仅可以作为思想的一种载体,而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体验。因此,通过音乐进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的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下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大胆突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鼓励质疑,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探索便会有所发现。质疑问难是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学生的积极思
期刊
回顾十几年的小学作文教学,感到自己在引导学生“会写作文、爱写作文”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把自己的几点做法谈一谈:  第一,重视阅读,善于积累。  唐朝诗人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了读书与作文的密切关系。因此我每次接到一个新班,都要鼓动同学们自觉向班级图书厨献书,我也自觉地把家里的很多书报贡献出来。我还让图书代表到学校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放到班级图书厨中。书橱里的书,每月更换一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