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有企业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在不同社会体制和发展阶段中都对经济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跨国历史比较视角检验国有企业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机 构】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在不同社会体制和发展阶段中都对经济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跨国历史比较视角检验国有企业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分析得出,在控制了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后,国有企业占国内投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随着一国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其国有企业占比先逐步下降,并在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门槛后趋于稳定,并呈上升趋势.同时,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对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国有企业占比越高对GDP增速的促进效果越明显.由此得出的相关启示是,对待国企发展,发展中国家不能盲目模仿发达国家在发展成熟后的经验,更不能简单地采用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改革方案.
其他文献
大多数学者围绕“中国的官僚政治制度”来破解所谓“李约瑟难题”,但会导致逻辑“悖论”.李约瑟本人与王亚南都认识到“李约瑟难题”实质是个“韦伯命题”,但他们都没有对这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探讨影像组学数据在鉴别结石成分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40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的病人,收集临床治疗前因素及CT图像的相关数据,术后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法测定结石成分,并以结石主成分≥70%定义结石性质。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工具,从每位病人的CT图像感兴趣区域中提取出105个影像组学特征。按照7∶3将数据分为训练集98例和验证集42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及LA
在哈维看来,作为一种“外在转化”方案,“时间—空间修复”在全球引发了两类普遍性后果:一是令世界资本主义保持相对稳定;二是西方被置于“第22条军规”悖论中,全球霸权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