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热衷于搞反思评奖,有人喜欢搞现场反思比赛,这是否与追求“师生共成长”的课改目标有违?
追求教学反思的价值,应在“求真、求新、求和、求是、求活、求发”上重构教学反思的意义。
一、展示教学个案,关键点在于求真、求新。
教学反思是以个案为基础的。求真即追求“案例真实”,个案源于教学实践,生成于教学活动,应是教师亲历的鲜活个案。
[案例1]学习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后,教师出示图(画着一棵大树,树上有4只小鸟,近处又画上两群小鸟,都是3只,头的方向朝着树。),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生1:10-3-3
师:仔细观察小鸟头的方向,再想一想?
生2:4+3+3
师:很好!
学生列出连减算式,教师立即判错;学生列出连加算式,教师点头满意。为什么?原因简单。头朝着树,表示飞来,就应该加;头背着树,表示飞走,就应该减。
类似这样的个案,在随堂听课中是常见的。学生不依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冲突产生于教学过程,是真实的生成,鲜活的课堂记录。
求新即追求“问题新颖”,个案的价值就在于所暴露问题的新颖,能成为分析解剖的典型。上述案例提供了“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典型个案,是尊重教材,还是尊重学生?是学生迁移教师的思维定势,还是展示学生自我学习的个性?试问:方向的规定对儿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能有多大的帮助?如果那位学生说出“树上原来有一些鸟,第一次飞来了3只,第二次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10只。树上原来有几只?”能说他没有理解连加、边减的含义吗?学习需要的是意义的建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的新课程观念在本案中不就找到了典型的注释了吗?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多问一句“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教师很可能会被学生的回答所感动,学习生活会因生资源而丰富多彩。个案真实贴近生活实际,问题新颖引发人们思考,这就是教学个案能够成为校本研究的关键之所在。
二、反思教学活动,着力点在于求和、求是。
教学反思是以教学活动为内容的。求和即追求“课堂和谐”,探求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知识与方法、过程与情感的和谐,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求是即追求“实事求是”,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教学实情为背景,评判教学策略,探求教学策略的优化经验。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考虑我们将要做些什么,而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我们将要去做的一切,将如何在我们所教育的人的心灵世界映射出来。我认为新课程“三维”目标概括了和谐教育的实质,就是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用生命发展的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让知识传授、过程体验、情感个性的锻造和谐建构。案1中教师的“方向”就不会成为制约学生思维放飞的“绳索”,而变成启迪学生体验知识的“跳板”。空中“两群小鸟”成为学生合理想像的依托,小集体、大集体,局部与整体,在连加、连减的变化中得以整合,个性的发展融入集体和谐共性之中,教学也因和谐而焕发异彩。
教学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的经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更应体现个人的工作感悟,表明策略优化的积累,这才是教学反思的价值之所在。
三、共享反思成果,着眼点在于求活、求发。
教学反思是以交流共享为目的。求活即追求“激活思想”,教学反思不同于日记,它具有开放性,其价值在于激活自己和同行的教学思想,启迪教学理念,实现同伴互助;
[案例2]某幼儿园活动室内,教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各种形状的小木板(块)、长短不一的铁钉、锤子、锯子、钳子等材料和若干张简单木工制品的示意图。27名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活动室,一个个眉飞色舞、摩拳擦掌,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大师傅气势。在老师的引导讨论中,个个异想天开,想像自己的作品……
不一会儿,活动室内充斥了“木工作坊”独有的快乐交响乐。小朋友们精挑细选中意的小木块,小手举着大铁锤,有点“笨拙”地敲下自己的希望。老师在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克服困难,鼓励幼儿积极地与同伴合作、交流操作中的感受。在操作中,小朋友们你找木块我来组合,你扶我钉,两人一伙,三人一组,和谐地自主合作,互相帮助,共享成功的作品。活动室里的红地毯上,一件、两件、三件……慢慢地摆满了小作品,有的小朋友还拿着自己的杰作,跑到听课的老师们面前展示自我,小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喜悦。
交流开始了,小朋友围绕着执教者和作品坐成了一圈。在展示作品中,师生交流了活动中自护、自信、自控的表现,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分享成功的体验。忽然,坐在前排的小明举起了小手说:“老师,这个小凳子四条腿中有一条较短,会坐不稳的。”老师随手举起了这个小凳子,眼尖的小亮心急口快地举起了小手说:“教师,我看见还有一个钉子露在外面呢,不小心会伤人。”坐不稳?会伤人?问题还真不少。师生在互动中列举了不少办法,补齐短腿,敲进外露的钉子,完美的成功了。
这是一节普通而又典型的课,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随堂听课中都有这样似乎不完美的情境处现。这是真实的写照,正因为学生是学习者,在过程中留下少许的遗憾,才使得课堂充满师生成长的气息。但如何正视这“美中不足”呢?老师以自己“教者”的身份,告诉学生如何来纠正,这是传统教学的表象。教者总是以自己的思考取代学生的思考,往往传授成人思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效果总是欠佳的。
老师让学生自己或他人来展示过程,师生共同参与,用学童的思维方法来解决暴露的问题。这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合作、探究。
从评价的角度来讲,过多地放大别人的缺点,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激励学生的敢想、敢做,培养更多的创新意识。
上述观点,都摆脱不了知识目标阴影,反思更多的是如何传授知识、完美知识。完美、成功固然可贺,但是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增强抗挫能力却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课改评价的难点之一。
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来讲,从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言,今天孩子们的表现是不错的了。4条腿中有3条是一样长的,这也是一种成功的表现。为什么我们只看到1而不关注3,学生是怎样找到的,能否把方法告诉大家,那么,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明天他又能找出第4条、第5条……更多一样长的腿,这就是自信的开始。课程改革更关注的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人文理念,只有从小树立自信心,那么发展才能成为可能,学校教育才能成为明天主人的摇篮,从挫折走向成功也就不再遥远。
求发即追求“师生发展”,总结反思昨天,着眼于明天,强调的是发展的观点。教学反思的价值不在于总结,更重于发展。《反思汇编》《优秀案例集》《校本教研典型个案》成为各地展示课改成效材料,但要展示反思的价值,就必须开发其价值功能,成为课改实验发展的催化剂。如举办教学反思交流会、反思沙龙、反思对辨、反思材料传阅、网上BBS等形式,力求交流的广泛性,研讨的深刻性,学习的合作性,真正实现教学反思成为校本学习的活资源,激发明天发展价值意义。
教学反思因个案真实、问题新颖而具活力,因探索和谐、实事求是而催生教师教学的科学,更因激活思想、求得发展而赢得明天。这就是教学反思的生命价值、教育价值,也是新课程实验追求发展的价值真谛。
追求教学反思的价值,应在“求真、求新、求和、求是、求活、求发”上重构教学反思的意义。
一、展示教学个案,关键点在于求真、求新。
教学反思是以个案为基础的。求真即追求“案例真实”,个案源于教学实践,生成于教学活动,应是教师亲历的鲜活个案。
[案例1]学习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后,教师出示图(画着一棵大树,树上有4只小鸟,近处又画上两群小鸟,都是3只,头的方向朝着树。),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生1:10-3-3
师:仔细观察小鸟头的方向,再想一想?
生2:4+3+3
师:很好!
学生列出连减算式,教师立即判错;学生列出连加算式,教师点头满意。为什么?原因简单。头朝着树,表示飞来,就应该加;头背着树,表示飞走,就应该减。
类似这样的个案,在随堂听课中是常见的。学生不依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冲突产生于教学过程,是真实的生成,鲜活的课堂记录。
求新即追求“问题新颖”,个案的价值就在于所暴露问题的新颖,能成为分析解剖的典型。上述案例提供了“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典型个案,是尊重教材,还是尊重学生?是学生迁移教师的思维定势,还是展示学生自我学习的个性?试问:方向的规定对儿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能有多大的帮助?如果那位学生说出“树上原来有一些鸟,第一次飞来了3只,第二次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10只。树上原来有几只?”能说他没有理解连加、边减的含义吗?学习需要的是意义的建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的新课程观念在本案中不就找到了典型的注释了吗?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多问一句“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教师很可能会被学生的回答所感动,学习生活会因生资源而丰富多彩。个案真实贴近生活实际,问题新颖引发人们思考,这就是教学个案能够成为校本研究的关键之所在。
二、反思教学活动,着力点在于求和、求是。
教学反思是以教学活动为内容的。求和即追求“课堂和谐”,探求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知识与方法、过程与情感的和谐,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求是即追求“实事求是”,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教学实情为背景,评判教学策略,探求教学策略的优化经验。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考虑我们将要做些什么,而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我们将要去做的一切,将如何在我们所教育的人的心灵世界映射出来。我认为新课程“三维”目标概括了和谐教育的实质,就是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用生命发展的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让知识传授、过程体验、情感个性的锻造和谐建构。案1中教师的“方向”就不会成为制约学生思维放飞的“绳索”,而变成启迪学生体验知识的“跳板”。空中“两群小鸟”成为学生合理想像的依托,小集体、大集体,局部与整体,在连加、连减的变化中得以整合,个性的发展融入集体和谐共性之中,教学也因和谐而焕发异彩。
教学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的经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更应体现个人的工作感悟,表明策略优化的积累,这才是教学反思的价值之所在。
三、共享反思成果,着眼点在于求活、求发。
教学反思是以交流共享为目的。求活即追求“激活思想”,教学反思不同于日记,它具有开放性,其价值在于激活自己和同行的教学思想,启迪教学理念,实现同伴互助;
[案例2]某幼儿园活动室内,教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各种形状的小木板(块)、长短不一的铁钉、锤子、锯子、钳子等材料和若干张简单木工制品的示意图。27名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活动室,一个个眉飞色舞、摩拳擦掌,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大师傅气势。在老师的引导讨论中,个个异想天开,想像自己的作品……
不一会儿,活动室内充斥了“木工作坊”独有的快乐交响乐。小朋友们精挑细选中意的小木块,小手举着大铁锤,有点“笨拙”地敲下自己的希望。老师在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克服困难,鼓励幼儿积极地与同伴合作、交流操作中的感受。在操作中,小朋友们你找木块我来组合,你扶我钉,两人一伙,三人一组,和谐地自主合作,互相帮助,共享成功的作品。活动室里的红地毯上,一件、两件、三件……慢慢地摆满了小作品,有的小朋友还拿着自己的杰作,跑到听课的老师们面前展示自我,小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喜悦。
交流开始了,小朋友围绕着执教者和作品坐成了一圈。在展示作品中,师生交流了活动中自护、自信、自控的表现,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分享成功的体验。忽然,坐在前排的小明举起了小手说:“老师,这个小凳子四条腿中有一条较短,会坐不稳的。”老师随手举起了这个小凳子,眼尖的小亮心急口快地举起了小手说:“教师,我看见还有一个钉子露在外面呢,不小心会伤人。”坐不稳?会伤人?问题还真不少。师生在互动中列举了不少办法,补齐短腿,敲进外露的钉子,完美的成功了。
这是一节普通而又典型的课,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随堂听课中都有这样似乎不完美的情境处现。这是真实的写照,正因为学生是学习者,在过程中留下少许的遗憾,才使得课堂充满师生成长的气息。但如何正视这“美中不足”呢?老师以自己“教者”的身份,告诉学生如何来纠正,这是传统教学的表象。教者总是以自己的思考取代学生的思考,往往传授成人思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效果总是欠佳的。
老师让学生自己或他人来展示过程,师生共同参与,用学童的思维方法来解决暴露的问题。这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合作、探究。
从评价的角度来讲,过多地放大别人的缺点,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激励学生的敢想、敢做,培养更多的创新意识。
上述观点,都摆脱不了知识目标阴影,反思更多的是如何传授知识、完美知识。完美、成功固然可贺,但是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增强抗挫能力却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课改评价的难点之一。
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来讲,从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言,今天孩子们的表现是不错的了。4条腿中有3条是一样长的,这也是一种成功的表现。为什么我们只看到1而不关注3,学生是怎样找到的,能否把方法告诉大家,那么,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明天他又能找出第4条、第5条……更多一样长的腿,这就是自信的开始。课程改革更关注的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人文理念,只有从小树立自信心,那么发展才能成为可能,学校教育才能成为明天主人的摇篮,从挫折走向成功也就不再遥远。
求发即追求“师生发展”,总结反思昨天,着眼于明天,强调的是发展的观点。教学反思的价值不在于总结,更重于发展。《反思汇编》《优秀案例集》《校本教研典型个案》成为各地展示课改成效材料,但要展示反思的价值,就必须开发其价值功能,成为课改实验发展的催化剂。如举办教学反思交流会、反思沙龙、反思对辨、反思材料传阅、网上BBS等形式,力求交流的广泛性,研讨的深刻性,学习的合作性,真正实现教学反思成为校本学习的活资源,激发明天发展价值意义。
教学反思因个案真实、问题新颖而具活力,因探索和谐、实事求是而催生教师教学的科学,更因激活思想、求得发展而赢得明天。这就是教学反思的生命价值、教育价值,也是新课程实验追求发展的价值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