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强制性规范研究——以“应当”语词为视角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f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制性规范不仅是一个立法技术性问题,还体现了立法者的指向性偏好。“应当”属于具有强制性意蕴的语词,承载着《劳动合同法》构建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立法宗旨。按照承载内容的表达方式差异,可以将内含“应当”的规范分为宣示性规范、强制性规范及惩戒性规范三大类,这三大类分别涵摄具体的制度表达。《劳动合同法》中强制性规范的法价值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阐释。对含有“应当”语词的强制性规范审视需从强制性规范与意思自治之间的利益衡量切入。利益衡量的必然性在于法律规范语言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特征,以及法律规范语言是利益衡
其他文献
以福建省为处理组,采用合成控制法,利用2004—2016年内11个未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省市区构建“合成福建”,并由此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福建省入境旅游的政策效应。研究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对福建省入境旅游具有促进作用,相较于“合成福建”,年平均增幅度为9.53%。(2)通过作用机制探索,“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深化福建省对外开放发挥政策效应。(3)基于福建省、“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一带一路”倡议政策效应、作用机制的异质性分析,“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有必要持续推进旅游对外开放,优
摘 要:近代时期,随着中国的海外交流与往来日益频繁,中国近代歌曲因其大众性和普遍性,简洁性与通俗性,教育性及娱乐性等特征,开始在东南亚地区得以传播。通过群体间的口口相传、社团的相互接触、华文音乐教育活动的普及、国内音乐组织的巡演以及大众媒体等路径,中国歌曲最终在东南亚华人地区科学知识的普及、道德观念的提升、审美水平的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等方面生成了独特的价值,增进了海外华人社群与祖籍国的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