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和运动员训练中的运动疲劳问题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luj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运动员训练中,运动疲劳是常见现象。因此,我们要根据具体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恢复手段,以加速其恢复过程。运动疲劳的消除有多种方法和手段,本文就教学实践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展开论述,相信对体育教学和运动员训练有所帮助。
  【关键词】 体育;运动疲劳;身体恢复
  
  对学生中的运动员来说,参加训练或比赛是常有的事。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疲劳是检查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所以产生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疲劳大体分肌肉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疲劳的程度一般可以通过运动者的自我感觉和某些外部表现来判断。产生疲劳后,一般来说,轻度疲劳,身体会迅速恢复;中度疲劳则需要较好地调整和休息;重度疲劳要想尽快使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恢复到原水平或要做到超量恢复。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运动员之外,主要应把重点放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把训练手段和恢复手段结合起来。尤其对运动员来讲,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和心理因素有关。为此,要根据具体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恢复手段,以加速恢复过程,恢复方法是多方面的。现把我们结合理论学习。在实践中得到的一点体会,简述如下:
  1.科学地安排大小训练周期,负荷的变化,广泛地运用各种训练手段、训练条件、器材和场地。建立运动员正确的生活节奏和训练节奏,合理安排完整的生活制度,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养成每天正确的节奏会在大脑皮层中形成“运动定型”,使得机体的活动“自动化”和“节省化”,减轻机体生理负担,有利于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同时有利于疲劳的消除。生活中克服吸烟和喝酒的不良嗜好,保持良好的生理机能,促进运动训练,防止运动疲劳的产生。
  2.每次训练课达到最佳效果,运动后并进行合理的整理活动,是消除疲劳的一种积极的手段。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之后,立即静坐、静卧效果不好。实践证明:采用慢跑作整理活动,血乳酸消除的速度要比静止休息时快一倍,因此慢跑或有一定速度的步行,是整理活动的共同内容且不可缺少。特别是在整理活动中做些肌肉伸展性练习,有助于缓解肌肉纤维痉挛,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程度,加速乳酸的消除,达到疲劳的迅速消除。
  3.合理营养是消除疲劳或提高抗疲劳能力的重要手段。运动中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量供应不足。疲劳时,注意补充能量和维生素,尤其是糖、维生素C及B1,夏季或出汗较多时,应补充盐分与水。食品应富有营养和易于消化,并尽量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但不同性质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营养。速度性的项目应含较多易吸收的糖、维生素B1和维生素C较多的蛋白质和磷;耐力性的项目要多供给糖以增加糖元储备,同时还要增加维生素B1、维生素C和磷;力量性的项目需要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B2 ,因此在运动中适时地补充有关营养物质,既能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又能帮助运动疲劳的消除。
  4.心理学恢复手段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心理恢复主要是意念活动,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进行导引,使肌肉放松,心理平静。从而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然后再运用带有一定愿望的套语进行自我动员。如暗示性的睡眠休息、肌肉松弛、心理调节训练。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方法能促进身体疲劳的尽快消除,加快身体的恢复过程。另外,舒适幽雅的环境听音乐等可以减弱田径训练的枯燥单调刺激消除疲劳。
  5.睡眠是人体最好的休息,是消除疲劳最有效的途径。 睡眠是人在二十四小时内发生的周期性需求,一定时间的睡眠对消除疲劳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考虑足够的睡眠时间和深度。运动员平时训练期间如每天达到八小时半的睡眠,在大运动量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适当延长到10小时,如果全天都安排训练,中午适当午睡约1~2小时,自我感觉最好。第一、就寝前尽量使精神状态趋于平静;第二、避免外界刺激;第三、室内空气保持新鲜;第四、就寝前应洗脚,使大脑得以休息,有助于盡快入睡。使疲劳能快速消除。
  6.物理疗法,特别是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疲劳消除及机能的恢复。按摩是有效的恢复手段。负担量最大的部位,应是按摩的重点,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扣打等手法,在肌肉发达的部位可用肘顶、脚踩。关节部位不仅是运动的着力点,也是运动的枢纽。应全面进行,以擦摩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远拉。按摩应先全身后局部,全身性按摩一般取俯卧位。根据专项不同,如某部运动负担过重,需重点按摩,应在全身按摩之后再进行。在按摩肢体时,先按摩大肌肉群后按摩小肌肉群。如按摩下肢,先按摩大腿肌肉后按摩小腿肌肉,以提高肌肉韧带的工作能力,加速疲劳时的肌僵硬紧缩和酸胀痛的代谢产物的排除,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脏收缩功能。
  温水浴也是理疗的一种方法,是最方便最快的消除疲劳的方法之一。有温度、水压的要求,水温以420C加减40C最适宜,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每天不超过两次,入浴时间长次数过频,将会因消耗能量而更加疲劳。
  7.药物对疲劳的消除也有较好效果。使用中药,如黄芪、刺五加、参三七等,都是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补气壮筋的作用,对促进疲劳的消除有较好的效果。对促进疲劳很明显,时间又长的运动员也可用维生素B12、三磷酸腺苷等。
其他文献
化学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效益的提升。化学教学要获得理想的效果,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有效的教学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化学教学活动在备课、讲授、实验、思维训练等方面要充分凸显有效性。  一、提高备课有效性,优化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充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时45分钟的效率。备课中特别要注重信息采集,每一节课都要有比较大的教学信息量,而
期刊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包办式的教学,没有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 在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  一、 探索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在这方面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 1) 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要想使学生喜欢听,爱学自己的地理课,一方面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使自己的课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还应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特点,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
期刊
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对科学的积极的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在高中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一
期刊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育。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让历史教学生活化成为新形势下历史教师必须探究并实施的教学之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掘历
期刊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课教师,具备必须的基本素质是能否胜任教学工作。这些基本素质包括:高度的政治觉悟、广博的知识、较深的教育理论水平、熟悉的教育规律、娴熟的教学技能等。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变化,就目前而言,我认为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要比其他学科老师高  因为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教师除了要讲清理论外,还要用自己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的
期刊
历史教学中的讲授法,是历史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描绘和刻画典型的历史事件、历史环境和历史人物;概述历史的梗概、要点、性质和意义;解释历史概念,阐明历史规律,论证历史结论等,从中完成历史教学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智能、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讲授法中最常用的有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  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对历史史实进行讲述,是使学生形成历史表象的主要方法。从教师讲
期刊
【摘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的核心是思维的创新。文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地理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地理教学;思维情境;方法;意识;兴趣;兴趣;气氛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其中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发挥其动力、调节、导向等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化学史实中的
期刊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近年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