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中学学校的生活不但是学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们学习与工作的过渡和连接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除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外,还应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引导学生与社会联系的阶梯。为了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与人交往,尽快地融入社会,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因为将两个知识水平相当的人放在起,必然是思维敏捷、能言善辩者倍受青睐。
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在职校语文课教学实践中,结合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针对性的训练。
1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训练。
首先是“听”的训练。听话,就是听话者边听边思考说话者说得是什么,再经过自己的整理,使对方的口语内化为自己的思考内容的一种心智活动。听话过程实际上还是一个信息筛选的过程。听话者在听话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听话能力是人们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商机,获得生存的一种重要能力。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听。人家明明话中有话,他却毫不知情;对方明明是托词,他偏信以为真,以为大功告成。别人的话中意思明明还有回旋余地,他却以为山穷水尽,放弃努力……凡此种种,与成功失之交臂,都是因为不会“听”。现实中不会听的学生不在少数。有的是理解能力的问题,有的断章取义,有的则是听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我们要结合职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听述和听懂说话人的感情两个方面。听述,就是让学生把听到的材料口头或用文字复述出来。比如放一个录音片段,要求学生说出他们听到的内容大意,以及他们感到的说话人的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听记、听问等训练。听记,就是让学生把听到的材料记录下来。听问,要求学生听清老师或同学问了些什么问题。 其次是“说”的训练。在学生中,说话伤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说话者一番好意,却因为语言运用的不恰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所以,“说”的训练不可忽视。训练要求说话人能正确复述某一件事,正确表达出说话者的感情色彩。和听话训练一样,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如复述课文、朗读、答问、课堂讨论、模拟采访等。另外新学生的姓名介绍:到一个新的环境里,老师渴望了解学生,同样学生也渴望了解老师,这为口语训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因为是第一次表达自己,大家都想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训练效果是很成功的。我们可以利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每节“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为此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条子上,然后收集在一起,课前抽条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又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是思维训练。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一步,在“听”和“说”的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以课文话题中或课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篇目,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训练,强化学生对话题的“快捷”和“准确”的把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并克服心理障碍。第二步,针对某个话题,激发学生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反复、广泛地思考,展开想象和联想,强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比如,学习了《项链》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续讲,根据自己的想象,说出文中人物或事件可能出现的多种多样的结局;学习了《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人物命运的转机作以深思,可以联系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做一事一议式的口头作文,或者搞一些学生感兴趣但又有不同见解的论题辩论等。
2 专门的口语交际模拟训练。
这是一种“实战”型的训练。如交际礼貌用语演练,(日常生活中和人见面后的寒暄、交谈,未谋面的电话交谈,接待时的欢迎语、欢送语、称呼语、招呼语等如何运用)表演课本剧,设计各种实际生活场景进行模拟训练,如同学生日,每个同学说一句祝福的话(要求不雷同,有新创意者为佳)。老同学聚会演讲,就职演说,求职、面试等表演……在听、说、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在不同场合的仪态仪表,培养学生包括对外形语言的把握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在课外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和习惯,使他们能够正常自然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在职校语文课教学实践中,结合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针对性的训练。
1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训练。
首先是“听”的训练。听话,就是听话者边听边思考说话者说得是什么,再经过自己的整理,使对方的口语内化为自己的思考内容的一种心智活动。听话过程实际上还是一个信息筛选的过程。听话者在听话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听话能力是人们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商机,获得生存的一种重要能力。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听。人家明明话中有话,他却毫不知情;对方明明是托词,他偏信以为真,以为大功告成。别人的话中意思明明还有回旋余地,他却以为山穷水尽,放弃努力……凡此种种,与成功失之交臂,都是因为不会“听”。现实中不会听的学生不在少数。有的是理解能力的问题,有的断章取义,有的则是听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我们要结合职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听述和听懂说话人的感情两个方面。听述,就是让学生把听到的材料口头或用文字复述出来。比如放一个录音片段,要求学生说出他们听到的内容大意,以及他们感到的说话人的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听记、听问等训练。听记,就是让学生把听到的材料记录下来。听问,要求学生听清老师或同学问了些什么问题。 其次是“说”的训练。在学生中,说话伤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说话者一番好意,却因为语言运用的不恰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所以,“说”的训练不可忽视。训练要求说话人能正确复述某一件事,正确表达出说话者的感情色彩。和听话训练一样,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如复述课文、朗读、答问、课堂讨论、模拟采访等。另外新学生的姓名介绍:到一个新的环境里,老师渴望了解学生,同样学生也渴望了解老师,这为口语训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因为是第一次表达自己,大家都想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训练效果是很成功的。我们可以利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每节“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为此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条子上,然后收集在一起,课前抽条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又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是思维训练。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一步,在“听”和“说”的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以课文话题中或课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篇目,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训练,强化学生对话题的“快捷”和“准确”的把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并克服心理障碍。第二步,针对某个话题,激发学生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反复、广泛地思考,展开想象和联想,强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比如,学习了《项链》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续讲,根据自己的想象,说出文中人物或事件可能出现的多种多样的结局;学习了《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人物命运的转机作以深思,可以联系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做一事一议式的口头作文,或者搞一些学生感兴趣但又有不同见解的论题辩论等。
2 专门的口语交际模拟训练。
这是一种“实战”型的训练。如交际礼貌用语演练,(日常生活中和人见面后的寒暄、交谈,未谋面的电话交谈,接待时的欢迎语、欢送语、称呼语、招呼语等如何运用)表演课本剧,设计各种实际生活场景进行模拟训练,如同学生日,每个同学说一句祝福的话(要求不雷同,有新创意者为佳)。老同学聚会演讲,就职演说,求职、面试等表演……在听、说、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在不同场合的仪态仪表,培养学生包括对外形语言的把握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在课外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和习惯,使他们能够正常自然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