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当有一定的演奏技术,乐感就需要提高。没有乐感,音乐的表达就会差强人意。要想演奏出一首成功的作品,乐感与技术在演奏的过程中必不可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关键词:乐感培养 音准感 节奏感 人物形象感 地域感
一、乐感的培养
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作品中各音存在意义的认识,音与音之间微妙关系的错觉,以及在音乐方面的记忆能力、模仿能力等。它是建立在人们对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以下从音准感、律动感、人物形象感、地域感四方面来讲乐感的培养。
(一)音准感
由于二胡没有指板和品位,所以就只能靠听觉来控制音准,音准控制也是比较难的,听觉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钢琴来练习音准和视唱,并且这样长时间坚持下来就能使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和听音水平有所提高。在演奏中存在的音准问题,我们用钢琴来弹出演奏的乐曲或练习中的难点,反复听、唱、记,再在演奏中去演奏,并反复练习,来达到音准要求。
其次,多听音乐,并且在听的过程中跟随乐曲模唱,这样既能锻炼,也能提升听音视唱水平,也能锻炼听音。
(二)节奏感
一首乐曲的骨架就是用节奏来支撑的,作为一个好的演奏者不仅要掌握左右手的演奏技术和具备良好的听觉,还要对节奏有敏锐的感觉。因为不论左右手和听觉有多么的好,但如果用二胡演奏一串毫无规律、杂乱的音,即使音准、音色、演奏技术再好,演奏出的作品也算不上音乐,所以说有好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先练习最简单的节奏型,手打节拍,口读节奏。并且在打节奏时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节拍重音。遇到复杂的节奏我们可以把节奏分解开,分成两份或拆成单拍子,搞清楚弄明白,节奏准确再合起来。
其次,强化节奏,在练琴时可以用节拍器进行练习。尤其是演奏快板部分,很多演奏者演奏时速度就会不自觉越来越快,跟着节拍器练习,速度的控制就会准确些。演奏快板时,我们要慢慢加快,循序渐进,这样节奏才能准确、清晰。
最后,掌握并运用好乐曲的律动感,才能是节奏感上升到最高的艺术水平境界。律动感是存在于音乐的内部而不再乐谱中表现出来,但是他却能表达一首作品的音乐神采。例如我们生活中听到的马蹄声,钟表的走动声,农民劳动时的吆喝声,这些都是音乐律动的源泉。所以,要想掌握好乐曲的律动感源自于哪里,要对乐曲的创作背景、地域风格有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影视资料馆、文献书籍加深对作品的了解,这样才能掌握好乐曲的律动感。
有许多的作品大部分是没有具体情节的,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所描写的形象是根据作者本人来刻画的。演奏者要在演奏时进行二度创作,把自身与作品中塑造的形象、内容相融合,头脑中要有画面,就像向观众叙述自己的故事,让听众有种真实感,像演奏者在叙述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说书人。所以说,人物形象感也是乐感培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例如:作品《一枝花》是山东的一首民间作品,由唢呐曲改编而成,有浓厚的鲁西南地区的风格特点。改编成二胡曲后曾用于电视剧《武松》中,作为刻画主人公性格的主题音乐,所以它给人一种山东汉子的豪爽形象。在演奏《一枝花》时,还要熟悉地域的风格特点,了解风土人情,这样才能在演奏中准确的塑造人物形象。
二、演奏技术与乐感相结合
对与演奏者来说,演奏技术与乐感必须同时具备,二者之间缺一不可。演奏技术的训练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但是是每个二胡演奏者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因为它将会影响演奏者在演奏级别较高曲目的发挥。而乐感可以说是演奏作品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乐感,那么演奏者演奏出的就不算是成功的作品,所以乐感与演奏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下面就是笔者对演奏技术与乐感相互配合的见解。
首先,演奏技术为音乐情感的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只有演奏水平提升,才能表达出演奏者的内心的情感。
其次,乐感可以让演奏技术达到更加完美的地步,因为乐感是演奏者在与音乐产生的共鸣。当演奏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只靠机械的练习是达不到目的的,需要投入乐感,这样才能很好表达音乐作品,正如通常有一种说法是“音乐跟着感觉走。”
最后,乐感与演奏技术达到统一,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是演奏的最高境界。单纯只有好的技术没有乐感,音乐情感就表达不出来,只有好的乐感没有好的技术,乐曲中的情感也表达不出来。所以说只有技术与乐感兼备,通过乐感与技术的互相配合,由乐感协调演奏技术的运用,把乐感与技术完美结合起来,才能使作品一气呵成,这也就说明演奏技术与乐感是统一的关系。
当演奏者既具备演奏技术又具备乐感,演奏出的作品才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在学二胡时,不能忽略基本功训练,同时也要在演奏中慢慢加强、提高乐感,达到高水平的演奏者。
参考文献:
[1]赵寒阳.二胡演艺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傅华根.论二胡演奏[M].北京: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
[3]张柏铭,朱小虎.二胡演奏与教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5]赵寒阳.通向二胡演奏家之路.[M].北京:人民艺术出版社,2002.
关键词:乐感培养 音准感 节奏感 人物形象感 地域感
一、乐感的培养
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作品中各音存在意义的认识,音与音之间微妙关系的错觉,以及在音乐方面的记忆能力、模仿能力等。它是建立在人们对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以下从音准感、律动感、人物形象感、地域感四方面来讲乐感的培养。
(一)音准感
由于二胡没有指板和品位,所以就只能靠听觉来控制音准,音准控制也是比较难的,听觉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钢琴来练习音准和视唱,并且这样长时间坚持下来就能使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和听音水平有所提高。在演奏中存在的音准问题,我们用钢琴来弹出演奏的乐曲或练习中的难点,反复听、唱、记,再在演奏中去演奏,并反复练习,来达到音准要求。
其次,多听音乐,并且在听的过程中跟随乐曲模唱,这样既能锻炼,也能提升听音视唱水平,也能锻炼听音。
(二)节奏感
一首乐曲的骨架就是用节奏来支撑的,作为一个好的演奏者不仅要掌握左右手的演奏技术和具备良好的听觉,还要对节奏有敏锐的感觉。因为不论左右手和听觉有多么的好,但如果用二胡演奏一串毫无规律、杂乱的音,即使音准、音色、演奏技术再好,演奏出的作品也算不上音乐,所以说有好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先练习最简单的节奏型,手打节拍,口读节奏。并且在打节奏时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节拍重音。遇到复杂的节奏我们可以把节奏分解开,分成两份或拆成单拍子,搞清楚弄明白,节奏准确再合起来。
其次,强化节奏,在练琴时可以用节拍器进行练习。尤其是演奏快板部分,很多演奏者演奏时速度就会不自觉越来越快,跟着节拍器练习,速度的控制就会准确些。演奏快板时,我们要慢慢加快,循序渐进,这样节奏才能准确、清晰。
最后,掌握并运用好乐曲的律动感,才能是节奏感上升到最高的艺术水平境界。律动感是存在于音乐的内部而不再乐谱中表现出来,但是他却能表达一首作品的音乐神采。例如我们生活中听到的马蹄声,钟表的走动声,农民劳动时的吆喝声,这些都是音乐律动的源泉。所以,要想掌握好乐曲的律动感源自于哪里,要对乐曲的创作背景、地域风格有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影视资料馆、文献书籍加深对作品的了解,这样才能掌握好乐曲的律动感。
有许多的作品大部分是没有具体情节的,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所描写的形象是根据作者本人来刻画的。演奏者要在演奏时进行二度创作,把自身与作品中塑造的形象、内容相融合,头脑中要有画面,就像向观众叙述自己的故事,让听众有种真实感,像演奏者在叙述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说书人。所以说,人物形象感也是乐感培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例如:作品《一枝花》是山东的一首民间作品,由唢呐曲改编而成,有浓厚的鲁西南地区的风格特点。改编成二胡曲后曾用于电视剧《武松》中,作为刻画主人公性格的主题音乐,所以它给人一种山东汉子的豪爽形象。在演奏《一枝花》时,还要熟悉地域的风格特点,了解风土人情,这样才能在演奏中准确的塑造人物形象。
二、演奏技术与乐感相结合
对与演奏者来说,演奏技术与乐感必须同时具备,二者之间缺一不可。演奏技术的训练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但是是每个二胡演奏者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因为它将会影响演奏者在演奏级别较高曲目的发挥。而乐感可以说是演奏作品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乐感,那么演奏者演奏出的就不算是成功的作品,所以乐感与演奏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下面就是笔者对演奏技术与乐感相互配合的见解。
首先,演奏技术为音乐情感的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只有演奏水平提升,才能表达出演奏者的内心的情感。
其次,乐感可以让演奏技术达到更加完美的地步,因为乐感是演奏者在与音乐产生的共鸣。当演奏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只靠机械的练习是达不到目的的,需要投入乐感,这样才能很好表达音乐作品,正如通常有一种说法是“音乐跟着感觉走。”
最后,乐感与演奏技术达到统一,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是演奏的最高境界。单纯只有好的技术没有乐感,音乐情感就表达不出来,只有好的乐感没有好的技术,乐曲中的情感也表达不出来。所以说只有技术与乐感兼备,通过乐感与技术的互相配合,由乐感协调演奏技术的运用,把乐感与技术完美结合起来,才能使作品一气呵成,这也就说明演奏技术与乐感是统一的关系。
当演奏者既具备演奏技术又具备乐感,演奏出的作品才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在学二胡时,不能忽略基本功训练,同时也要在演奏中慢慢加强、提高乐感,达到高水平的演奏者。
参考文献:
[1]赵寒阳.二胡演艺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傅华根.论二胡演奏[M].北京: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
[3]张柏铭,朱小虎.二胡演奏与教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5]赵寒阳.通向二胡演奏家之路.[M].北京:人民艺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