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福建省福州市2017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共享区域游戏,升园本区域游戏课程质量”(立项批准号:FZ2017CH103)的中期研究成果。
[摘要]幼儿园益智区是孩子学习、扩展思维的一种有效的区域形式。孩子们的各项能力在与材料的互动、探索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玩法创新上要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玩法很单一,很难吸引孩子的兴趣。因此在区域材料投放要注重材料的多样化,并且在材料中隐性地渗透各学科的知识,让孩子在不断发现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自然学科知识,从而发展孩子的解决问题、合作等能力,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我们设计了《玩转方块》这种简单的六面体,将数学几何的图案知识蘊含其中,让孩子创造新的玩法,旨在从中找出类似材料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大班幼儿益智区六面方块创新玩法
一、对大班幼儿益智区活动问题的提出
笔者通过观察与测试,目前大班益智区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状态没有很活跃。第二、在益智区活动中合作游戏少。第三、玩法单一,导致幼儿坚持性不久。因此我对大班益智区如何进行玩法的创新做了一次实践探究,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发挥益智区的教育功能,开发幼儿智力,拓展幼儿思维。
二、幼儿益智区行动研究目标
1.注重材料的多样化,挖掘益智游戏的无限可能,激起幼儿的兴趣。
2深度挖掘材料中学科价值的无限潜能,积累经验发展孩子的自主学习。
3.创造材料的无限玩法,旨在从中找出类似材料所隐含教育价值及教育方法。
4.从平面建构到立体建构,从二维空间到四维空间,扩展幼儿空间思维能力。
三、关于幼儿益智区创新玩法的行动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尊重幼儿的意愿,自由探索发现六面体材料的玩法。
途径一:观察发现幼儿的游戏意愿
大班幼儿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他们自己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不再局限于材料本身,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因此笔者纵观幼L游戏的全过程,发现幼儿用原木色方块拼搭时,都有增添色彩来丰富画面的欲望。由此可知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满足幼儿的需求。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让幼儿自愿而快乐的参加游戏。
案例一:
幼儿C今天待在了方块区,用原木色方块拼搭兔子,拼好后旁边的幼儿A和幼儿B就围过来问:“你拼的是什么啊?”幼儿C说是“兔子啊”,幼儿A说:“那眼睛在哪里啊?”幼儿C指着眼睛说:“这里。”幼儿A说:“根本看不出来啊!幼儿B对我说:“老师,我们把它涂成红色吧,这样插进去就分的清了。”
幼儿在游戏、探索、操作中感受正方体可以拼图和搭建,并且发现了如果涂上颜色,可以有更多的玩法。幼儿能观察到在正方形横隔中圆形的摆放方法,并能摆放出有造型的兔子形象。从欣赏流线画面延伸到欣赏马克画面,并初步掌握了马克画的拼搭方法。当遇到问题时,幼L能及时调整,并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和教师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途径二:改变材料的颜色,满足幼儿的需求。在游戏中,幼儿希望增添色彩丰富马赛克画面的美感,于是笔者就和孩子们讨论,将原木色方块涂成了三原色方块,红黄蓝为主,分为纯色面(红、黄、蓝)和三角形组合面(红黄、红蓝、蓝黄)。
第二阶段:丰富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由于缺乏艺术审美经验,幼儿的作品往往就是一些动物,植物等等,自然状态下的自主游戏行为就是昙花一现,对此笔者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为了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笔者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的方块拼图看起来像什么?拼豆画和马赛克画看起来怎么样?怎么样才有规律美?
案例二
这次活动,幼儿拿到三原色方块时非常地激动,开始拼出了各种的动物以及数字。幼儿A用纯色的黄色拼出了长颈鹿,幼儿B看了一眼说:“上次老师给我们看的小黄人拼豆画里有背景好像会更好看,你要不要试试?”幼儿A马上拿起三原色方块翻出了蓝色,在长颈鹿的周围围了一圈,然后满意地给自己鼓掌。幼儿C想拼一只猫,他在拼完脸后不断地翻转着三原色木块,拼了一个三角形放猫的脸,上。幼儿D和幼儿A又开始用三角两色的一面拼出菱形的背景,并从材料堆里拿了一张蜘蛛侠的图片,开始拼蜘蛛侠的样子,拼完头后,幼儿D说底板不够拼身体了,幼儿A突然发现了什么说:“你看,剩下的背景像不像蜘蛛侠的手。”幼儿D说:“真的呀,也很好看。”这时候幼儿B无聊地开始用剩下的三原色积木有规律的搭建起来,幼儿C看到了,把刚刚平面拼的图案立了起来。
笔者组织幼儿欣赏马赛克画和拼豆画的规律美,欣赏后,孩子在不断的调整、翻转中建立大量的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相互转换的经验,从而建立图形分割与整合的初步概念。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对马赛克画的审美感。
虽然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不少艺术审美经验,但由于幼儿认识能力及生活经历的的局限,因此丰富幼儿的艺术审美经验,并使其经验趋于系统化、条理化逐步发现材料之间的规律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阶段:从平面建构到立体建构,从二维空间到四维空间,是幼儿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重要跨越。这个阶段也比较有难度了,因为如果你要拼一个四维的立体造型,你就要同时考虑到两个面甚至三个面的翻转。你就会发现,幼儿在不断地翻转试物的过程中来完成立体空间思维的思考。在这个阶段,幼儿在视觉专注、空间思维能力上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幼儿益智区行动研究成效与反思
1.行动研究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对幼儿儿在玩转方块区域内创新游戏玩法能力的观察与测试,孩子们在益智区“玩转方块”中的状态也渐渐活跃起来了。笔者发现幼儿在探索性与空间思维,上有了质的飞跃。幼儿也在活动中发展了合作交往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审美能力,以及动手探索操作能力。他们玩法不再单一,可以创新出不同的游戏玩法。幼儿根据已有的游戏经验自创游戏,教师给予支持提供辅助材料。
2.总结反思与下一步计划
通过笔者的观察与测试,大班益智区玩转方块如何创新游戏玩法?总结一下四点:
1尊重幼儿的意愿,满足幼儿的需求。当他们希望增添色彩丰富马赛克画面的美感时,教师应及时改变原木色方块为三原色方块来满足幼儿的需求。
2.丰富幼儿的经验,提高幼L的游戏水平。当幼儿的作品过于简单时,教师应让幼儿欣赏马赛克和拼豆画的规律美从而建立图形分割与整合的初步概念。这也提高了幼儿对马赛克画的审美感。
3.从平面建构到立体建构,从二维空间到四维空间,是幼儿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重要跨越。
4.当幼儿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时改变游戏的方式。当幼儿想要创新游戏时,教师给予支持提供。当幼儿创编出新的游戏时,如何记录下游戏规则让更多的同伴一起游戏呢?如何有效地创设师幼记录表,制作成游戏大书?这将是笔者下一阶段推进研究的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1]石文华游戏规则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M].北京:现代特殊教育.2018.[2]王芳.发挥指导作用丰富游戏内容[M].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6.
[3]孟孝君小班益智区操作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
[摘要]幼儿园益智区是孩子学习、扩展思维的一种有效的区域形式。孩子们的各项能力在与材料的互动、探索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玩法创新上要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玩法很单一,很难吸引孩子的兴趣。因此在区域材料投放要注重材料的多样化,并且在材料中隐性地渗透各学科的知识,让孩子在不断发现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自然学科知识,从而发展孩子的解决问题、合作等能力,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我们设计了《玩转方块》这种简单的六面体,将数学几何的图案知识蘊含其中,让孩子创造新的玩法,旨在从中找出类似材料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大班幼儿益智区六面方块创新玩法
一、对大班幼儿益智区活动问题的提出
笔者通过观察与测试,目前大班益智区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状态没有很活跃。第二、在益智区活动中合作游戏少。第三、玩法单一,导致幼儿坚持性不久。因此我对大班益智区如何进行玩法的创新做了一次实践探究,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发挥益智区的教育功能,开发幼儿智力,拓展幼儿思维。
二、幼儿益智区行动研究目标
1.注重材料的多样化,挖掘益智游戏的无限可能,激起幼儿的兴趣。
2深度挖掘材料中学科价值的无限潜能,积累经验发展孩子的自主学习。
3.创造材料的无限玩法,旨在从中找出类似材料所隐含教育价值及教育方法。
4.从平面建构到立体建构,从二维空间到四维空间,扩展幼儿空间思维能力。
三、关于幼儿益智区创新玩法的行动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尊重幼儿的意愿,自由探索发现六面体材料的玩法。
途径一:观察发现幼儿的游戏意愿
大班幼儿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他们自己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不再局限于材料本身,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因此笔者纵观幼L游戏的全过程,发现幼儿用原木色方块拼搭时,都有增添色彩来丰富画面的欲望。由此可知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满足幼儿的需求。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让幼儿自愿而快乐的参加游戏。
案例一:
幼儿C今天待在了方块区,用原木色方块拼搭兔子,拼好后旁边的幼儿A和幼儿B就围过来问:“你拼的是什么啊?”幼儿C说是“兔子啊”,幼儿A说:“那眼睛在哪里啊?”幼儿C指着眼睛说:“这里。”幼儿A说:“根本看不出来啊!幼儿B对我说:“老师,我们把它涂成红色吧,这样插进去就分的清了。”
幼儿在游戏、探索、操作中感受正方体可以拼图和搭建,并且发现了如果涂上颜色,可以有更多的玩法。幼儿能观察到在正方形横隔中圆形的摆放方法,并能摆放出有造型的兔子形象。从欣赏流线画面延伸到欣赏马克画面,并初步掌握了马克画的拼搭方法。当遇到问题时,幼L能及时调整,并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和教师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途径二:改变材料的颜色,满足幼儿的需求。在游戏中,幼儿希望增添色彩丰富马赛克画面的美感,于是笔者就和孩子们讨论,将原木色方块涂成了三原色方块,红黄蓝为主,分为纯色面(红、黄、蓝)和三角形组合面(红黄、红蓝、蓝黄)。
第二阶段:丰富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由于缺乏艺术审美经验,幼儿的作品往往就是一些动物,植物等等,自然状态下的自主游戏行为就是昙花一现,对此笔者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为了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笔者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的方块拼图看起来像什么?拼豆画和马赛克画看起来怎么样?怎么样才有规律美?
案例二
这次活动,幼儿拿到三原色方块时非常地激动,开始拼出了各种的动物以及数字。幼儿A用纯色的黄色拼出了长颈鹿,幼儿B看了一眼说:“上次老师给我们看的小黄人拼豆画里有背景好像会更好看,你要不要试试?”幼儿A马上拿起三原色方块翻出了蓝色,在长颈鹿的周围围了一圈,然后满意地给自己鼓掌。幼儿C想拼一只猫,他在拼完脸后不断地翻转着三原色木块,拼了一个三角形放猫的脸,上。幼儿D和幼儿A又开始用三角两色的一面拼出菱形的背景,并从材料堆里拿了一张蜘蛛侠的图片,开始拼蜘蛛侠的样子,拼完头后,幼儿D说底板不够拼身体了,幼儿A突然发现了什么说:“你看,剩下的背景像不像蜘蛛侠的手。”幼儿D说:“真的呀,也很好看。”这时候幼儿B无聊地开始用剩下的三原色积木有规律的搭建起来,幼儿C看到了,把刚刚平面拼的图案立了起来。
笔者组织幼儿欣赏马赛克画和拼豆画的规律美,欣赏后,孩子在不断的调整、翻转中建立大量的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相互转换的经验,从而建立图形分割与整合的初步概念。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对马赛克画的审美感。
虽然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不少艺术审美经验,但由于幼儿认识能力及生活经历的的局限,因此丰富幼儿的艺术审美经验,并使其经验趋于系统化、条理化逐步发现材料之间的规律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阶段:从平面建构到立体建构,从二维空间到四维空间,是幼儿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重要跨越。这个阶段也比较有难度了,因为如果你要拼一个四维的立体造型,你就要同时考虑到两个面甚至三个面的翻转。你就会发现,幼儿在不断地翻转试物的过程中来完成立体空间思维的思考。在这个阶段,幼儿在视觉专注、空间思维能力上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幼儿益智区行动研究成效与反思
1.行动研究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对幼儿儿在玩转方块区域内创新游戏玩法能力的观察与测试,孩子们在益智区“玩转方块”中的状态也渐渐活跃起来了。笔者发现幼儿在探索性与空间思维,上有了质的飞跃。幼儿也在活动中发展了合作交往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审美能力,以及动手探索操作能力。他们玩法不再单一,可以创新出不同的游戏玩法。幼儿根据已有的游戏经验自创游戏,教师给予支持提供辅助材料。
2.总结反思与下一步计划
通过笔者的观察与测试,大班益智区玩转方块如何创新游戏玩法?总结一下四点:
1尊重幼儿的意愿,满足幼儿的需求。当他们希望增添色彩丰富马赛克画面的美感时,教师应及时改变原木色方块为三原色方块来满足幼儿的需求。
2.丰富幼儿的经验,提高幼L的游戏水平。当幼儿的作品过于简单时,教师应让幼儿欣赏马赛克和拼豆画的规律美从而建立图形分割与整合的初步概念。这也提高了幼儿对马赛克画的审美感。
3.从平面建构到立体建构,从二维空间到四维空间,是幼儿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重要跨越。
4.当幼儿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时改变游戏的方式。当幼儿想要创新游戏时,教师给予支持提供。当幼儿创编出新的游戏时,如何记录下游戏规则让更多的同伴一起游戏呢?如何有效地创设师幼记录表,制作成游戏大书?这将是笔者下一阶段推进研究的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1]石文华游戏规则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M].北京:现代特殊教育.2018.[2]王芳.发挥指导作用丰富游戏内容[M].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6.
[3]孟孝君小班益智区操作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