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选择的是一条重视农村地区发展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即发展中小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这种模式被概括为“离土不离乡”: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使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为非农业劳动力。总体来说,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存在的若干问题也同样不可忽视,一些学者甚至将其称为比“城市病”更严重的“农村病”,包括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机制落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绿地建设不够、形象工程过多过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各个城镇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生态建设投入,本文从实践出发,对中小城镇生态建设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中小城镇 生态建设 解决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hoice is a val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rural urbanization path, namely the middle and small towns and rural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This model is summarized into "from the land without leaving the home" :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make most of the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ormation for non-agricultural Labour. In general, our country's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obvious result, but problems of also can not be ignored, some scholars even call it the better than "urban ill" more serious "rural disease", including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fund shortage, mechanism behi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green space is not enough, poor construction image project too much too excessiv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 serious, etc. It is in this context, at present every town i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varying degree stepped up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this paper, from the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town to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tow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olu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镇生态建设的意义
1.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城镇生态建设在纠正既往单纯过分注重经济GDP做法的基础上,根据人文学、生态学、社会学与经济学原则,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住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避免城镇密集开发、 绿地面积减少而导致的各种城市病的产生。所以,如今城镇空气质量、人均绿地等指标已经被纳入城镇生态建设达标评估体系之中。
2.昭示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城镇生态建设在倡导城乡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同时,更是向公众传达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宣传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文化。其核心基础是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
3. 提升城镇的内在价值:城镇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通常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发
达,更在于融现代文明和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综合竞争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镇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城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生态学原理,城镇生态建设的一大作用就是注重通过建设和维护,消除城镇人口密集区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城镇发展建设目标。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增强城镇的吸引力,促进城镇进一步发展,实现城镇发展的动态平衡。
二 当前中小城镇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
1.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实践调查发现大多数河流的上游水库断面水质普遍较好,可达到Ⅱ类水质,而水库坝址以下河段流经城镇后,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水质普遍较差。
2. 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前期总体规划缺少环保专项规划,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有限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水体自净和生态恢复能力下降。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较弱,处理率很低,造成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②大中型企业向农村转移,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排放废水对河道、农田构成直接污染,使农村生态境问题日益突出, 经济、 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③环境管理能力、科技支撑能力较弱。 基层环境保护能力相对薄弱,经费紧张,技术设备落后,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大部分乡镇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也没有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普遍没有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④环境管理决策的科技支撑薄弱,缺乏生态和环境基础数据保障,数据来源过于依赖各地统计报表及现有的统计资料;缺乏对重大生态和环境问题的系统性、跟踪性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对开发与保护的协调提供不了有效支持;缺乏对污染防治技术及推广应用技术的系统性研究;缺乏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生态与经济过程的系统研究。
3.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压力依然较大: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功能区划标准。 噪声环境质量达标不稳定,交通噪声有升高并超标趋势;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仍然存在着因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区域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流污染、矿渣占用耕地、淤积河床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危险废物、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有待解决,此外,机动车尾气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核辐射污染、有害细微颗粒物污染、电子垃圾污染等上升为新的环境问题。
4. 农业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①化肥污染。由于农家肥施用量的减少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造成土壤板结、肥效下降和土质恶化,并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② 农药污染。目前,中小城镇农药使用量较大,利用率低,部分农副产品和土壤中残存了大量的有机磷、有机氯和聚酯类农药,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品质下降,还有部分残留农药进入水体,直接危害城乡居民的健康。③农膜污染。大量农膜残留于土壤中,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积累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呈逐年加剧的趋势。
三 加强中小城镇生态建设的积极对策
1.坚持科学发展观:①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我国中小城镇生态建设必的多样化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生产力水平差距悬殊,城镇疏密不一,而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过大,人均资源稀少,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城镇生态建设应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既要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包括生态设施,又要坚决避免盲目塑造形象工程、政绩工程。②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观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对当代人和未来人需要的持续满足,达到当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要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城镇生态建设投入必须着眼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充分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③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和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能办的让市场去办。要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法规体系,做到依法管理城镇。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打破垄断,在放开市场的同时加强政府监管。
2. 加强农业和农村污染治理工作。①加强土地管理, 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防治土壤污染。②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加强污水灌溉区的管理及监测工作合理施用化肥、農药,采用科学配方技术,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效果 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 ③节约用水, 合理灌溉 改变耕作制度,减轻或消除农药污染。④加强地膜回收,逐步推广可降解地膜,减轻农业环境污染。⑤加强城郊区、工矿区的土壤、水体、大气、农副产品污染动态监测和管理工作。停用或少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农药和推广使用更安全有效、无污染的生物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办法,搞好农作物病、虫、鼠害的生物和天敌防治。⑥对乡镇企业实行合理规划,集中布局,严格控制污染源的超标排放,控制乡镇企业污染进入农业环境 加强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和管理,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加强对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的限期治理 同时要加强环境管理, 制止城市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向农村转移。
3.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从根本上解决结构型污染问题:①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多样化与清洁化;同时要高度重视抓好节能工作,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力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各种先进的节能新技术,对落后的重点耗能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建立起洁净、高效的能源生产消费系统,从而减轻能源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压力。②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此,需要政府在产业政策、资金投入、技术攻关、公众意识等方面营造氛围,对环保产业的发展予以扶持。
结束语
通过城镇生态建设,可以为开展生态文化教育提供鲜活的标本,引导人们形成“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本,环境是资产”的绿色价值观,把美好家园奉献给社区居民,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开发绿GDP,积极推进生态现代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同时, 通过各种方式, 营造生态舆论氛围,树立环境伦理道德观,诚信、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将生态文化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 沈贵平.从国外经验谈我国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08)
[2] 刘杨,傅鸿源.中美小城镇发展模式比较[J]. 城市问题. 2009(10)
[3] 孙炳彦.小城镇的生态建设之路[J]. 科学决策. 2005(09)
关键词:中小城镇 生态建设 解决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hoice is a val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rural urbanization path, namely the middle and small towns and rural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This model is summarized into "from the land without leaving the home" :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make most of the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ormation for non-agricultural Labour. In general, our country's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obvious result, but problems of also can not be ignored, some scholars even call it the better than "urban ill" more serious "rural disease", including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fund shortage, mechanism behi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green space is not enough, poor construction image project too much too excessiv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 serious, etc. It is in this context, at present every town i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varying degree stepped up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this paper, from the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town to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tow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olu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镇生态建设的意义
1.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城镇生态建设在纠正既往单纯过分注重经济GDP做法的基础上,根据人文学、生态学、社会学与经济学原则,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住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避免城镇密集开发、 绿地面积减少而导致的各种城市病的产生。所以,如今城镇空气质量、人均绿地等指标已经被纳入城镇生态建设达标评估体系之中。
2.昭示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城镇生态建设在倡导城乡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同时,更是向公众传达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宣传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文化。其核心基础是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
3. 提升城镇的内在价值:城镇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通常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发
达,更在于融现代文明和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综合竞争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镇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城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生态学原理,城镇生态建设的一大作用就是注重通过建设和维护,消除城镇人口密集区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城镇发展建设目标。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增强城镇的吸引力,促进城镇进一步发展,实现城镇发展的动态平衡。
二 当前中小城镇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
1.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实践调查发现大多数河流的上游水库断面水质普遍较好,可达到Ⅱ类水质,而水库坝址以下河段流经城镇后,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水质普遍较差。
2. 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前期总体规划缺少环保专项规划,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有限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水体自净和生态恢复能力下降。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较弱,处理率很低,造成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②大中型企业向农村转移,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排放废水对河道、农田构成直接污染,使农村生态境问题日益突出, 经济、 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③环境管理能力、科技支撑能力较弱。 基层环境保护能力相对薄弱,经费紧张,技术设备落后,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大部分乡镇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也没有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普遍没有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④环境管理决策的科技支撑薄弱,缺乏生态和环境基础数据保障,数据来源过于依赖各地统计报表及现有的统计资料;缺乏对重大生态和环境问题的系统性、跟踪性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对开发与保护的协调提供不了有效支持;缺乏对污染防治技术及推广应用技术的系统性研究;缺乏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生态与经济过程的系统研究。
3.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压力依然较大: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功能区划标准。 噪声环境质量达标不稳定,交通噪声有升高并超标趋势;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仍然存在着因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区域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流污染、矿渣占用耕地、淤积河床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危险废物、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有待解决,此外,机动车尾气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核辐射污染、有害细微颗粒物污染、电子垃圾污染等上升为新的环境问题。
4. 农业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①化肥污染。由于农家肥施用量的减少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造成土壤板结、肥效下降和土质恶化,并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② 农药污染。目前,中小城镇农药使用量较大,利用率低,部分农副产品和土壤中残存了大量的有机磷、有机氯和聚酯类农药,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品质下降,还有部分残留农药进入水体,直接危害城乡居民的健康。③农膜污染。大量农膜残留于土壤中,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积累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呈逐年加剧的趋势。
三 加强中小城镇生态建设的积极对策
1.坚持科学发展观:①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我国中小城镇生态建设必的多样化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生产力水平差距悬殊,城镇疏密不一,而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过大,人均资源稀少,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城镇生态建设应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既要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包括生态设施,又要坚决避免盲目塑造形象工程、政绩工程。②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观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对当代人和未来人需要的持续满足,达到当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要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城镇生态建设投入必须着眼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充分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③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和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能办的让市场去办。要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法规体系,做到依法管理城镇。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打破垄断,在放开市场的同时加强政府监管。
2. 加强农业和农村污染治理工作。①加强土地管理, 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防治土壤污染。②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加强污水灌溉区的管理及监测工作合理施用化肥、農药,采用科学配方技术,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效果 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 ③节约用水, 合理灌溉 改变耕作制度,减轻或消除农药污染。④加强地膜回收,逐步推广可降解地膜,减轻农业环境污染。⑤加强城郊区、工矿区的土壤、水体、大气、农副产品污染动态监测和管理工作。停用或少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农药和推广使用更安全有效、无污染的生物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办法,搞好农作物病、虫、鼠害的生物和天敌防治。⑥对乡镇企业实行合理规划,集中布局,严格控制污染源的超标排放,控制乡镇企业污染进入农业环境 加强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和管理,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加强对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的限期治理 同时要加强环境管理, 制止城市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向农村转移。
3.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从根本上解决结构型污染问题:①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多样化与清洁化;同时要高度重视抓好节能工作,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力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各种先进的节能新技术,对落后的重点耗能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建立起洁净、高效的能源生产消费系统,从而减轻能源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压力。②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此,需要政府在产业政策、资金投入、技术攻关、公众意识等方面营造氛围,对环保产业的发展予以扶持。
结束语
通过城镇生态建设,可以为开展生态文化教育提供鲜活的标本,引导人们形成“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本,环境是资产”的绿色价值观,把美好家园奉献给社区居民,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开发绿GDP,积极推进生态现代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同时, 通过各种方式, 营造生态舆论氛围,树立环境伦理道德观,诚信、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将生态文化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 沈贵平.从国外经验谈我国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08)
[2] 刘杨,傅鸿源.中美小城镇发展模式比较[J]. 城市问题. 2009(10)
[3] 孙炳彦.小城镇的生态建设之路[J]. 科学决策. 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