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踢毽子起源于我国古代,是我国一直以来重要的传统体育项目。当下,越来越多小学重视发展毽球运动,不仅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丰富其校园生活有重大意义。我们要让毽球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毽球走进小学校园,走近学生。
关键词:毽球;小学生;意义;动机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其娱乐性、趣味性及灵活性等优点使其一直以来都广受群众喜爱。为了传承和推广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每年定期在不同群体间组织全国性毽球比赛,毽球运动不断被推广。中小学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为了使毽球继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毽球走进校园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毽球走进校园只是推广并发展毽球运动的第一步,让毽球走近学生才是我们需要直面并解决的问题。
一、让毽球走近小学生,有其独特的意义
(一)符合小学生身体发展需要
小学阶段是人的“身体素质发展敏感初期,特别是柔韧、平衡、协调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毽球基础技法形式多样,主要为盘踢、拐踢、蹦踢、磕踢、倒打踢和跳背踢,这些技法特别讲究身体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平衡、协调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有密切关系。发展毽球运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可推广程度高,易被接受和普及
毽球具有很高的普及性。毽子价格低廉,甚至可以从家里取材手工制作。毽子有花毽、大毽子和多用于正规比赛的毽球之分,形式多样,色彩丰富,观赏价值高,从外观上就很能吸引学生注意。它对场地的要求也很低,在校园里随便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就能成为踢毽子的好地方。它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学习难度不大,更能让小学生快速掌握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增长自信心。因此,毽球在小学生群体中接受程度较高。
(三)安全性高,对学生体能消耗不大
毽球不需要运动者大幅度地来回移动,对动作的速度和频率也没有过多要求,运动量不大,因而对运动者的体能消耗不大。运动过程中没有强烈的身体对抗,其安全性也较高,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也能自行运动。毽球的自主性、娱乐性较高,能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运动意识。
(四)丰富校园生活,认识朋友
让毽球走进小学校园,走近学生,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课间拿着毽球到空旷的地方,或两人对踢,或几个甚至十几个同學围踢,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结识新朋友。
(五)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文化需要不断继承和创新才能保持源远流长。让毽球走进学生,使学生发自内心热爱毽球,主动参与毽球运动,有利于促进毽球文化的传承,为实现其创新提供人才基础。
二、让毽球走近小学生,激发他们的动机
让毽球走近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毽球的动机。让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快乐、获得自信心。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开设趣味毽球体育课
设置专门以毽球为内容的体育课,是学校发展毽球运动最重要的途径。小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喜欢游戏,所以在体育课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理论知识讲授环节和学生自行实践体验环节之间的时长关系。减少枯燥的理论口头讲解时间,将技能传授和实践寓于趣味游戏之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毽球相关活动
毽球不仅具有娱乐性,它同样具有竞技性。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或班际之间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比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审视自己,相互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毽球技能。除了与技能相关的比赛,在年级或学校内还可以组织毽球手工制作和毽球手抄报等以增长知识、培养兴趣为主的比赛。这些比赛使学生不仅在校园内可以接触到毽球,在校外同样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拉近与毽球的距离。
(三)让毽球走近学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支持发展毽球运动,是毽球走进校园,走近学生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支持开展毽球教学相关课程,开发毽球校本课程,形成本校办学特色。体育科组要组建毽球社团或俱乐部,形成科学系统的组织,聘请有专业特长的体育老师进行教学,促进毽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学校还可以开展毽球大课间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与毽球接触的机会,或者和其他发展毽球运动的兄弟学校进行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四)让毽球走近学生,需要端正教师的态度
体育老师是推广毽球运动的最重要群体,首先要提高他们对这项运动的重视。其次,对于其他科任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端正他们对毽球的态度。要让他们克服对毽球运动的偏见,清楚认识到发展毽球运动对文化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鼓励他们积极配合,为保证学生在参与运动的同时又不影响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要让毽球走近学生,还必须注重学校领导的态度。教师对毽球运动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可以从正面影响学生学习毽球的积极性。
(五)让毽球走近学生,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文化两个方面。在显性文化层面上,学校可以在文化长廊或宣传栏中多普及与毽球有关的知识,也可以组织班级出与毽球有关的黑板报,让学生在日常中受到耳濡目染,营造良好的毽球学习氛围。在隐性文化层面上,学校要注重校风、班风和人际关系的建设,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毽球提供良好的隐性文化基础。
毽球是一项集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群众性和可普及性等多种性能于一身的传统体育项目。顺应毽球走进小学校园的潮流,使毽球运动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应努力培养小学生对毽球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自觉成为毽球运动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李海浩.身体素质发展敏感初期小学生趣味毽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张艳成.甘肃省白银市小学体育课毽球教学的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3]郭壮.黑龙江省农村小学体育课程引入毽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7.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化龙片教育指导中心)
关键词:毽球;小学生;意义;动机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其娱乐性、趣味性及灵活性等优点使其一直以来都广受群众喜爱。为了传承和推广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每年定期在不同群体间组织全国性毽球比赛,毽球运动不断被推广。中小学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为了使毽球继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毽球走进校园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毽球走进校园只是推广并发展毽球运动的第一步,让毽球走近学生才是我们需要直面并解决的问题。
一、让毽球走近小学生,有其独特的意义
(一)符合小学生身体发展需要
小学阶段是人的“身体素质发展敏感初期,特别是柔韧、平衡、协调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毽球基础技法形式多样,主要为盘踢、拐踢、蹦踢、磕踢、倒打踢和跳背踢,这些技法特别讲究身体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平衡、协调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有密切关系。发展毽球运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可推广程度高,易被接受和普及
毽球具有很高的普及性。毽子价格低廉,甚至可以从家里取材手工制作。毽子有花毽、大毽子和多用于正规比赛的毽球之分,形式多样,色彩丰富,观赏价值高,从外观上就很能吸引学生注意。它对场地的要求也很低,在校园里随便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就能成为踢毽子的好地方。它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学习难度不大,更能让小学生快速掌握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增长自信心。因此,毽球在小学生群体中接受程度较高。
(三)安全性高,对学生体能消耗不大
毽球不需要运动者大幅度地来回移动,对动作的速度和频率也没有过多要求,运动量不大,因而对运动者的体能消耗不大。运动过程中没有强烈的身体对抗,其安全性也较高,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也能自行运动。毽球的自主性、娱乐性较高,能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运动意识。
(四)丰富校园生活,认识朋友
让毽球走进小学校园,走近学生,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课间拿着毽球到空旷的地方,或两人对踢,或几个甚至十几个同學围踢,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结识新朋友。
(五)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文化需要不断继承和创新才能保持源远流长。让毽球走进学生,使学生发自内心热爱毽球,主动参与毽球运动,有利于促进毽球文化的传承,为实现其创新提供人才基础。
二、让毽球走近小学生,激发他们的动机
让毽球走近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毽球的动机。让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快乐、获得自信心。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开设趣味毽球体育课
设置专门以毽球为内容的体育课,是学校发展毽球运动最重要的途径。小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喜欢游戏,所以在体育课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理论知识讲授环节和学生自行实践体验环节之间的时长关系。减少枯燥的理论口头讲解时间,将技能传授和实践寓于趣味游戏之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毽球相关活动
毽球不仅具有娱乐性,它同样具有竞技性。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或班际之间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比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审视自己,相互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毽球技能。除了与技能相关的比赛,在年级或学校内还可以组织毽球手工制作和毽球手抄报等以增长知识、培养兴趣为主的比赛。这些比赛使学生不仅在校园内可以接触到毽球,在校外同样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拉近与毽球的距离。
(三)让毽球走近学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支持发展毽球运动,是毽球走进校园,走近学生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支持开展毽球教学相关课程,开发毽球校本课程,形成本校办学特色。体育科组要组建毽球社团或俱乐部,形成科学系统的组织,聘请有专业特长的体育老师进行教学,促进毽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学校还可以开展毽球大课间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与毽球接触的机会,或者和其他发展毽球运动的兄弟学校进行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四)让毽球走近学生,需要端正教师的态度
体育老师是推广毽球运动的最重要群体,首先要提高他们对这项运动的重视。其次,对于其他科任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端正他们对毽球的态度。要让他们克服对毽球运动的偏见,清楚认识到发展毽球运动对文化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鼓励他们积极配合,为保证学生在参与运动的同时又不影响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要让毽球走近学生,还必须注重学校领导的态度。教师对毽球运动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可以从正面影响学生学习毽球的积极性。
(五)让毽球走近学生,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文化两个方面。在显性文化层面上,学校可以在文化长廊或宣传栏中多普及与毽球有关的知识,也可以组织班级出与毽球有关的黑板报,让学生在日常中受到耳濡目染,营造良好的毽球学习氛围。在隐性文化层面上,学校要注重校风、班风和人际关系的建设,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毽球提供良好的隐性文化基础。
毽球是一项集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群众性和可普及性等多种性能于一身的传统体育项目。顺应毽球走进小学校园的潮流,使毽球运动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应努力培养小学生对毽球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自觉成为毽球运动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李海浩.身体素质发展敏感初期小学生趣味毽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张艳成.甘肃省白银市小学体育课毽球教学的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3]郭壮.黑龙江省农村小学体育课程引入毽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7.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化龙片教育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