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是船,梦想是帆”,也正是这份新闻梦想,让我乘着年轻的“船”南下到了深圳,开始从事一直热爱的新闻摄影工作。从那时起深圳就成了我锚碇的港湾。
——施平
从踏上深圳这片热土地算起,已经20年有余。回看自己20年拍摄的照片,无不是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敏锐和对新闻事业的追求,用真实和生动的画面记录并报道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新闻照片除了对画面的完整表达有严格要求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真实地反映新闻现场。《大众摄影》刊发的这组作品,选自我的画册《筑·地标》。这些照片都是在我来深圳工作20年期间,不断走访数百个大小工地拍摄的影像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每张照片都是一个时间片断,但它们却在城市的发展中都独立成“标”,以此作为基点向下一个目标前行。
作为一名亲历深圳发展的新闻工作者,我对深圳的建设轨迹情有独钟。从1999年开始,我就有意以摄影的形式记录并报道深圳各项重点工程,如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和深圳的地标建筑等,这无一不记录着深圳每分每秒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对深圳的感情也在逐渐加深。《筑·地标》中的照片,正如我对新闻照片的要求一样——真实,也如同我对深圳的感情一样——真诚。
《筑·地标》是20年来,参与深圳建设者的一系列工地纪实摄影作品。主要是把视角对准最朴实的基层劳动者,他们的点滴汗水都渗透在了深圳发展的大道上。每一幢高楼拔地而起的背后,都凝聚了建筑工人的智慧与汗水;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倾注了他们的奉献;城市发展的每次飞跃,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作。在不断竖立起的“地标”中,都少不了工人们夜以继日的劳作背影,但许多背影在劳作完后就悄然消失在他们修建的城市而赶往下一个建筑目标。因此我用镜头记录他们工作的身影,就是我对他们表达敬意的方式,对他们工作成果的称赞。
建筑工人是深圳城市建设的实践者,同时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人。我始终站在离新闻发生最近的地方,用镜头后面的眼睛,以平静的心态,独特的视角,反映着不平凡的建筑人。在不断的观察中,捕捉他们的工作瞬间,用单调的色彩展现他们绚丽的永恒。
《筑·地标》以建设者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基本元素,以小见大。每张看似简单的照片背后都蕴含了~段充满汗水的辛酸故事。在拍摄时,更倾向于通过现场环境来烘托筑建人物的情感,通过展现环境的变化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以普通而形成明显对比的视角,在有限的光影效果、构图、色调等内容里融进更多的信息,以求与拍摄主体产生心灵触碰,突破画面本身的表象而彰显出思想张力及文化内涵。
——施平
从踏上深圳这片热土地算起,已经20年有余。回看自己20年拍摄的照片,无不是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敏锐和对新闻事业的追求,用真实和生动的画面记录并报道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新闻照片除了对画面的完整表达有严格要求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真实地反映新闻现场。《大众摄影》刊发的这组作品,选自我的画册《筑·地标》。这些照片都是在我来深圳工作20年期间,不断走访数百个大小工地拍摄的影像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每张照片都是一个时间片断,但它们却在城市的发展中都独立成“标”,以此作为基点向下一个目标前行。
作为一名亲历深圳发展的新闻工作者,我对深圳的建设轨迹情有独钟。从1999年开始,我就有意以摄影的形式记录并报道深圳各项重点工程,如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和深圳的地标建筑等,这无一不记录着深圳每分每秒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对深圳的感情也在逐渐加深。《筑·地标》中的照片,正如我对新闻照片的要求一样——真实,也如同我对深圳的感情一样——真诚。
《筑·地标》是20年来,参与深圳建设者的一系列工地纪实摄影作品。主要是把视角对准最朴实的基层劳动者,他们的点滴汗水都渗透在了深圳发展的大道上。每一幢高楼拔地而起的背后,都凝聚了建筑工人的智慧与汗水;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倾注了他们的奉献;城市发展的每次飞跃,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作。在不断竖立起的“地标”中,都少不了工人们夜以继日的劳作背影,但许多背影在劳作完后就悄然消失在他们修建的城市而赶往下一个建筑目标。因此我用镜头记录他们工作的身影,就是我对他们表达敬意的方式,对他们工作成果的称赞。
建筑工人是深圳城市建设的实践者,同时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人。我始终站在离新闻发生最近的地方,用镜头后面的眼睛,以平静的心态,独特的视角,反映着不平凡的建筑人。在不断的观察中,捕捉他们的工作瞬间,用单调的色彩展现他们绚丽的永恒。
《筑·地标》以建设者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基本元素,以小见大。每张看似简单的照片背后都蕴含了~段充满汗水的辛酸故事。在拍摄时,更倾向于通过现场环境来烘托筑建人物的情感,通过展现环境的变化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以普通而形成明显对比的视角,在有限的光影效果、构图、色调等内容里融进更多的信息,以求与拍摄主体产生心灵触碰,突破画面本身的表象而彰显出思想张力及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