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涪陵区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例,探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运作、资源建设等问题,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涪陵区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践
1.涪陵区数字图书馆的构想
重庆市图书馆在直辖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起了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成为中国内陆城市的一个亮点,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市民的文化阅读得到了充分的满足,重庆市涪陵数字图书馆在这样的形势下,紧紧抓住了自己的发展契机,于2004年建立起了自己心目中的数字图书馆,实行主分馆制及加盟运作方式管理,运用互联网这个公众平台,让读者快速简捷地获取自己的所需信息。
1998年重庆直辖行政区划调整后,涪陵区图书馆于2001年5月建成新馆,新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新馆的服务范围扩大了原来的三至四倍,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后,读者人数增加了六至七倍,现购书经费虽然有所增加,但实际还是偏少,导致一些文献信息短缺,很多服务范围无法展开,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满足不了读者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基于理性思考,在仔细考察和调研涪陵区的实际情况后,2004年4月我们正式提出了建设涪陵区数字图书馆的规划和设想。
1.1总体目标
到2006年5月前建成数字主馆1个、2014年前建成分馆6-8个的中小型数字图书馆群;合理布局数字图书馆网点,达到资源共享的数字图书馆。
1.2运行模式
实行主分馆制,多方投资、统一管理。多方投资是指以区财政投入为主导,动员企业财团和其它社会力量投入;统一管理是指所有分馆使用统一的技术平台和资源,提供一致的服务模式,技术人员统一由主馆派出,给予分馆具体指导,无论是由谁投资,无论冠以什么名,它的管理权在主馆,运作经费以主馆为主,分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投入。
1.3服务特点
由主馆帮助分馆统一设计网页标识、突出分馆自身特色。各分馆虽然所处地域不同、建筑风格和环境及服务对象的不同,但都必须遵循国际标准(ISO)以及国际同类项目使用的工业标准和事实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在数字资源的组织、存储、加工、发布、检索、存取等方面,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已经可用的成熟标准规范。分馆名称可根据投资人或地域特征等命名。此外,强调分馆的资源特色,应根据所在地的产业优势和地域特点,在资源收集、服务方式等方面办出各自的特色,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强化图书馆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紧密合作,从而提高服务效益。
2.涪陵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涪陵区数字图书馆的规划和构想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涪陵区数字图书馆于2006年8月上网试运行,经过一年多试运行后,于2007年8月经涪陵区科委专家组验收合格。从试运行至现今以来,先后有涪陵区图书馆、涪陵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丰都县图书馆、遵义市图书馆、涪陵区顺江移民小区电子室、涪陵区李渡开发区电子室、涪陵区同乐乡解放村电子室正式使用数字图书馆系统。
大量的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传统的图书馆能否发挥其优势,关键在于信息资源数字化。
2.1虚拟馆藏建设
加大网络免费资源电子图书的下载。资源建设是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在其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强网上电子图书的免费下载,变虚拟馆藏为实际馆藏,以丰富馆藏资源,应当成为当前网络条件下图书馆工作的重点。笔者所在的涪陵区数字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给每个数字文献工作者规定任务,要求在互联网上按《中图法》分类搜索、查找那些超出了著作权法保护时限的数字文献,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整理、编辑,上传到涪陵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器上,经过专业人员把关审核,才能成为本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同时又丰富了图书馆的数字馆藏资源。
2.2专题数据库建设
网上文献信息资源作用的发挥,要靠图书馆工作来实现。大家知道,网上资源的生产与传播,一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对某一网站而言,也许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但就整个互联网来讲,则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分散的,多头的,甚至是失控的。这种无序状态的数字文献资源,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使人茫然,不知所措,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为了使人们有效地利用网上资源,需要图书馆对其加以收藏与整理,使无序的网上资源,通过图书馆的收藏与整理,形成有序的资源体系。各图书馆根据本馆的实际和读者的需求,以及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建设有关专题数据库,从而逐步建成自己的特色数据库。这应当成为数字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点。
2.3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
特色数据库是指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的文献和数据资源特色的信息总汇,是各类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某些特色的可供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库。可见,特色数据库具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建设而形成并可供共享等特征。其价值和生命力的体现是通过数据的共建共享来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建设时,要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和规范化的系统性把握,对各地特色数据库建设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建设,才能把成果统一起来,以文化和资源共享的办馆理念,为读者提供现代化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平台;突出地方特点,共享地方信息,开通参考咨询、定题服务等专业服务项目。将特色文献数字化,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整合加工,形成一个特色文献集合,方便读者通过互联网查阅,就是我们常说的特色文献数据库。
2.4资源共享建设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以Internet发展为条件的,没有Internet就没有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信息服务的网络体系,这个网络体系应是一个分布式、可扩展、可互操作、可共享的网络系统,达到各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中,应走联合建设数字图书馆的道路,努力建设其共建共享的网络体系。按照我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涪陵数字图书馆机房为中心,通过VPN虚拟技术跟中心机房服务器建立连接,登录总数据库,利用FTP协议实现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上传。各分馆可以配置有关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等,建立自己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分中心,通过Internet连接中心机房的数据库,利用HTTP协议实现有关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上传和共享。从而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条件有限的分馆、乡镇、村级数字文化室,只要有一台计算机能连接Internet,通过其中心机房托管的方式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室),同样可以达到数字文献资源共享的目的。用户和读者只要能连接Internet,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登录、访问、阅读、下载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笔者所在中心机房与各分馆的拓扑图是: 3.涪陵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启示与思考
3.1资源共享是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方向
建立数字图书馆目前有一股潮流,但多为教条化和程式化,缺乏横向联系,数据库建设条块分割、各自为阵,以致于所建成的数据库往往结构单一、标准不统一,共享性差。国家提倡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网络化是对各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要求,给我们公共图书馆指明了发展方向,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大部份图书馆都闭门造车。例如:你用万方数据库建设数字图书馆,我也用万方建设数字图书馆。这样形成了资源重复,资金的浪费,如果通过数字图书馆主分馆制就可以只购买一份万方的数据库,而其它所有分馆都可以实现共享。
3.2争取政府认同、强调统一管理是关键
从目前情况看,建立一个数字图书馆并不难,维持其优质发展是关键。要维持必须要有政府的统一规划、调配,从资金和制度上给予保证,保证正常运转,不因领导更替而变更或停滞。所以,政府支持和规划是关键。涪陵数字图书馆立足于建设一个中小型的分布式的加盟数字图书馆群,这一理念与当前基层政府的社区管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站)及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因此,在筹建三个分馆的过程中,我们都成功地克服了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制约,争取到了基层政府、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站)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使得动员社会力量办馆、改变单级政府投资的模式,具备了较强的可操作性。
3.3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版权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多数数字图书馆法律意识淡薄,忽视版权问题,侥幸心理较重,对于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和版权人权利的限制等数字版权重视不够。例如:我馆在2007年时发生了一起知识产权的侵权案,就是因为忽视了版权问题,造成了侵权案。通过这起案例,重视与图书馆相关的法制常识及知识产权培训,对图书馆人自身的培训在图书馆领域,围绕传统业务及新兴的参考咨询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的培训较为多见,而关于图书馆法、知识产权法的相关培训则相对较少,图书馆员对相关的法律规则了解不够,从而造成服务过程的“无意识”侵权。加强关于图书馆法、著作权法的相关培训,可以强化馆员的版权维权意识,增强馆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著作权法素养,提高其涉及版权方面的业务处理能力,从而减少服务过程中的版权纠纷。
3.4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网络环境下数字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关键在于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开展多样化的网络信息服务需要懂得和掌握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敏锐的信息意识,较高的信息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现在,很多图书馆存在着人员素质低、队伍老化、知识陈旧的问题等。因此,必须对现有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在职教育,同时大力引进各方面人才,使人员知识结构向高层次、综合化方向发展。
通过建成后的数字图书馆,用户可以快捷方便地开展查询、检索、馆际互借,把图书馆的服务推向数字化、社会化、全球化,真正解决长期困扰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问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数字图书馆正在从基于信息的处理和简单的人机界面逐步向基于知识的处理和广泛的机器之间的理解发展,从而使人们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更大范围地拓展智力活动的能力,在所有需要交流、传播、存储和利用知识的领域,包括电子商务、教育、远程医疗等,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几年我们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实践,对发展和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新农村的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冯新民,杨海平.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平台与标准建设研究.图书馆论坛, 2011,(6):186-189.
[2]曹力佳.大英图书馆数字馆藏的发展及启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93-96.
[3]重庆市涪陵科委.《中小型公共数字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揭题报告.
【关键词】涪陵区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践
1.涪陵区数字图书馆的构想
重庆市图书馆在直辖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起了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成为中国内陆城市的一个亮点,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市民的文化阅读得到了充分的满足,重庆市涪陵数字图书馆在这样的形势下,紧紧抓住了自己的发展契机,于2004年建立起了自己心目中的数字图书馆,实行主分馆制及加盟运作方式管理,运用互联网这个公众平台,让读者快速简捷地获取自己的所需信息。
1998年重庆直辖行政区划调整后,涪陵区图书馆于2001年5月建成新馆,新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新馆的服务范围扩大了原来的三至四倍,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后,读者人数增加了六至七倍,现购书经费虽然有所增加,但实际还是偏少,导致一些文献信息短缺,很多服务范围无法展开,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满足不了读者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基于理性思考,在仔细考察和调研涪陵区的实际情况后,2004年4月我们正式提出了建设涪陵区数字图书馆的规划和设想。
1.1总体目标
到2006年5月前建成数字主馆1个、2014年前建成分馆6-8个的中小型数字图书馆群;合理布局数字图书馆网点,达到资源共享的数字图书馆。
1.2运行模式
实行主分馆制,多方投资、统一管理。多方投资是指以区财政投入为主导,动员企业财团和其它社会力量投入;统一管理是指所有分馆使用统一的技术平台和资源,提供一致的服务模式,技术人员统一由主馆派出,给予分馆具体指导,无论是由谁投资,无论冠以什么名,它的管理权在主馆,运作经费以主馆为主,分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投入。
1.3服务特点
由主馆帮助分馆统一设计网页标识、突出分馆自身特色。各分馆虽然所处地域不同、建筑风格和环境及服务对象的不同,但都必须遵循国际标准(ISO)以及国际同类项目使用的工业标准和事实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在数字资源的组织、存储、加工、发布、检索、存取等方面,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已经可用的成熟标准规范。分馆名称可根据投资人或地域特征等命名。此外,强调分馆的资源特色,应根据所在地的产业优势和地域特点,在资源收集、服务方式等方面办出各自的特色,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强化图书馆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紧密合作,从而提高服务效益。
2.涪陵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涪陵区数字图书馆的规划和构想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涪陵区数字图书馆于2006年8月上网试运行,经过一年多试运行后,于2007年8月经涪陵区科委专家组验收合格。从试运行至现今以来,先后有涪陵区图书馆、涪陵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丰都县图书馆、遵义市图书馆、涪陵区顺江移民小区电子室、涪陵区李渡开发区电子室、涪陵区同乐乡解放村电子室正式使用数字图书馆系统。
大量的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传统的图书馆能否发挥其优势,关键在于信息资源数字化。
2.1虚拟馆藏建设
加大网络免费资源电子图书的下载。资源建设是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在其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强网上电子图书的免费下载,变虚拟馆藏为实际馆藏,以丰富馆藏资源,应当成为当前网络条件下图书馆工作的重点。笔者所在的涪陵区数字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给每个数字文献工作者规定任务,要求在互联网上按《中图法》分类搜索、查找那些超出了著作权法保护时限的数字文献,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整理、编辑,上传到涪陵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器上,经过专业人员把关审核,才能成为本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同时又丰富了图书馆的数字馆藏资源。
2.2专题数据库建设
网上文献信息资源作用的发挥,要靠图书馆工作来实现。大家知道,网上资源的生产与传播,一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对某一网站而言,也许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但就整个互联网来讲,则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分散的,多头的,甚至是失控的。这种无序状态的数字文献资源,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使人茫然,不知所措,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为了使人们有效地利用网上资源,需要图书馆对其加以收藏与整理,使无序的网上资源,通过图书馆的收藏与整理,形成有序的资源体系。各图书馆根据本馆的实际和读者的需求,以及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建设有关专题数据库,从而逐步建成自己的特色数据库。这应当成为数字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点。
2.3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
特色数据库是指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的文献和数据资源特色的信息总汇,是各类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某些特色的可供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库。可见,特色数据库具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建设而形成并可供共享等特征。其价值和生命力的体现是通过数据的共建共享来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建设时,要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和规范化的系统性把握,对各地特色数据库建设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建设,才能把成果统一起来,以文化和资源共享的办馆理念,为读者提供现代化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平台;突出地方特点,共享地方信息,开通参考咨询、定题服务等专业服务项目。将特色文献数字化,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整合加工,形成一个特色文献集合,方便读者通过互联网查阅,就是我们常说的特色文献数据库。
2.4资源共享建设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以Internet发展为条件的,没有Internet就没有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信息服务的网络体系,这个网络体系应是一个分布式、可扩展、可互操作、可共享的网络系统,达到各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中,应走联合建设数字图书馆的道路,努力建设其共建共享的网络体系。按照我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涪陵数字图书馆机房为中心,通过VPN虚拟技术跟中心机房服务器建立连接,登录总数据库,利用FTP协议实现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上传。各分馆可以配置有关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等,建立自己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分中心,通过Internet连接中心机房的数据库,利用HTTP协议实现有关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上传和共享。从而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条件有限的分馆、乡镇、村级数字文化室,只要有一台计算机能连接Internet,通过其中心机房托管的方式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室),同样可以达到数字文献资源共享的目的。用户和读者只要能连接Internet,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登录、访问、阅读、下载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笔者所在中心机房与各分馆的拓扑图是: 3.涪陵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启示与思考
3.1资源共享是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方向
建立数字图书馆目前有一股潮流,但多为教条化和程式化,缺乏横向联系,数据库建设条块分割、各自为阵,以致于所建成的数据库往往结构单一、标准不统一,共享性差。国家提倡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网络化是对各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要求,给我们公共图书馆指明了发展方向,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大部份图书馆都闭门造车。例如:你用万方数据库建设数字图书馆,我也用万方建设数字图书馆。这样形成了资源重复,资金的浪费,如果通过数字图书馆主分馆制就可以只购买一份万方的数据库,而其它所有分馆都可以实现共享。
3.2争取政府认同、强调统一管理是关键
从目前情况看,建立一个数字图书馆并不难,维持其优质发展是关键。要维持必须要有政府的统一规划、调配,从资金和制度上给予保证,保证正常运转,不因领导更替而变更或停滞。所以,政府支持和规划是关键。涪陵数字图书馆立足于建设一个中小型的分布式的加盟数字图书馆群,这一理念与当前基层政府的社区管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站)及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因此,在筹建三个分馆的过程中,我们都成功地克服了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制约,争取到了基层政府、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站)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使得动员社会力量办馆、改变单级政府投资的模式,具备了较强的可操作性。
3.3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版权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多数数字图书馆法律意识淡薄,忽视版权问题,侥幸心理较重,对于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和版权人权利的限制等数字版权重视不够。例如:我馆在2007年时发生了一起知识产权的侵权案,就是因为忽视了版权问题,造成了侵权案。通过这起案例,重视与图书馆相关的法制常识及知识产权培训,对图书馆人自身的培训在图书馆领域,围绕传统业务及新兴的参考咨询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的培训较为多见,而关于图书馆法、知识产权法的相关培训则相对较少,图书馆员对相关的法律规则了解不够,从而造成服务过程的“无意识”侵权。加强关于图书馆法、著作权法的相关培训,可以强化馆员的版权维权意识,增强馆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著作权法素养,提高其涉及版权方面的业务处理能力,从而减少服务过程中的版权纠纷。
3.4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网络环境下数字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关键在于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开展多样化的网络信息服务需要懂得和掌握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敏锐的信息意识,较高的信息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现在,很多图书馆存在着人员素质低、队伍老化、知识陈旧的问题等。因此,必须对现有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在职教育,同时大力引进各方面人才,使人员知识结构向高层次、综合化方向发展。
通过建成后的数字图书馆,用户可以快捷方便地开展查询、检索、馆际互借,把图书馆的服务推向数字化、社会化、全球化,真正解决长期困扰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问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数字图书馆正在从基于信息的处理和简单的人机界面逐步向基于知识的处理和广泛的机器之间的理解发展,从而使人们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更大范围地拓展智力活动的能力,在所有需要交流、传播、存储和利用知识的领域,包括电子商务、教育、远程医疗等,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几年我们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实践,对发展和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新农村的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冯新民,杨海平.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平台与标准建设研究.图书馆论坛, 2011,(6):186-189.
[2]曹力佳.大英图书馆数字馆藏的发展及启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93-96.
[3]重庆市涪陵科委.《中小型公共数字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揭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