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区上下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招商、突出抓项目”的思路,将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力地促进了项目质量、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有机统一。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区招商载体减少速度也不断加快,如何转变招商引资管理体制、推进专业化招商、加快招商模式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实现招商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是全区对外开放工作向全方位、纵深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区目前的招商格局
(一)招商机构设置:目前,全区招商工作主要由区发改局、区外经贸局、区财贸局、区贸促会、区招商局、台办、侨办等7个区直单位负责,8个街道、园区及环海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也都成立了专门的招商职能部门。
(二)招商人员:目前,全区街道、部门的招商队伍超过17支,据初步统计我区的专职招商人员超过150人。
二、当前招商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开放初期的“村村招商、人人招商”的全民招商局面转变到目前的街道、职能部门招商,是全区招商引资方式上的一个重大飞跃。但与专业招商相比,现行招商引资模式仍存在一定弊端:
一是从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街道、园区之间的无序竞争,加大了招商成本。随着招商任务、招商难度的增加,部分部门、街道忽视了全区整体利益和街道、部门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盲目竞争项目,不断交叉跑外跑上,形成一个项目多人争、多人跑的局面,加大了招商成本。有的街道、园区甚至出现“挖墙角”的现象,影响了全区对外开放品牌。
二是从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招商工作的重点,影响了产业集群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招商引资质量提出了“五个体现”的要求,并对各园区的单位投资強度、容积率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但仍有部分街道和园区为了完成招商数量的硬指标,没有较好地执行招商质量软指标的要求。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化招商方式,引进项目不分重点、不分主次,导致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重复、特色不鲜明、产业集群化不明显。目前,全区各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少则3-5类,多达6-7类。
三是从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宝贵的发展资源,影响了发展潜力。由于全区各工业园区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各不相同,部分街道和园区为了争取项目落户,采取低水平的“让利竞赛”,不断压低土地价格,浪费了土地资源。有的街道和园区甚至在基础设施配套未达到客商要求标准的情况下,擅自向客商提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导致落户项目无法开工建设,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土地资源,又严重影响了全区对外开放的形象。
四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商人才、信息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整体合力的发挥。各个招商队伍习惯于单兵作战,各自开展自己的招商活动,彼此之间信息不沟通,造成了招商信息资源的浪费。特别是招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街道、部门之间不能较好地统筹利用人才资源,导致部分项目因招商人员能力、水平等因素受到影响,降低了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五是从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街道、园区的工作精力,影响了服务质量。专业招商强调专业部门抓引进、街道和园区抓管理。目前,各街道、园区都承担着招商、管理两大任务,必须导致主要工作精力分散。目前,街道、园区企业服务中心都建立了企业走访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部分街道和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到企业主动上门了解情况、主动服务的次数和时间都相对较少。
六是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筹机制的发挥,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由于区域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区西部地区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缺少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的情况下,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街道、区直部门职能招商无法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从而导致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快的更快、慢的更慢”,影响了全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从以上情况分析,全区目前的招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要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转变招商引资体制、推进专业化招商是全区外向型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国内先进地区的招商模式
目前,国内先进地区主要采用两种专业化招商模式:一是专业化招商,国别式或产业式分工。即:将行政管理职能与一线招商职责相分离,实施“两个整合”:即整合有限的招商资源,调整招商工作机构,实行“专业化招商,国别式或产业式分工”,形成招商合力;整合行政职能,将目前招商部门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归并,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行使,并由其对口联系相关上级业务部门。二是将招商引资完全推向市场,实现招商市场化运作,由企业、中介咨询机构或市场专业机构充当招商引资的主角。就我区周边地区来看,黄岛招商模式属于前者,东营经济开发区属于后者。
四、土地对招商的影响
(一)新出台的土地政策促生了新的土地利用问题。2007年,国务院实行了土地出让最低限价,提高了我区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最低价格16.8万元/亩),对于那些已签订土地预约协议,但未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的项目,其协议土地价格与最低出让价格反差较大,对招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土地存量不足。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来提供发展载体,而我区目前可用于招商的土地远远不能满足我区招商引资的需要。如惜福镇街道,承担了4亿元内资和800万美元到帐外资的招商任务,但其有土地指标的工业用地还不到100亩。
五、关于专业化招商的建议
从我区产业发展情况看,正处于由粗放型、分散化向集约型、集群化转变的重要阶段,必须强化政府主导的专业化招商方式。根据目前全区招商引资的形势和特点,综合考虑招商引资工作量等因素,建议采用分国别专业化招商的招商模式。
一是建议成立专业的招商机构。按照“分国别专业化招商”的思路设立一个专业招商机构,统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除专业招商机构外,其他单位不再承担招商任务,既能有效杜绝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无序竞争、盲目竞争,又能促进职能部门把全部精力调整到为项目服务上来,调整到抓政策激励、抓责任落实、抓工作调度上来。
二是建议推进招商队伍从“全面”向“专业”转变。专业招商机构下设日本、韩国、欧美亚(日本、韩国、台湾除外)、国内(含台湾)等招商部门进行专业招商。各招商部门在专业招商机构的统筹下整合项目资源,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既分工合作,又优势互补,能够有效解决项目重复引进及互相争夺项目的问题。对招商人才进行全面的优化组合,根据不同语种全部充实到招商一线,进入各对口招商部门。在政策激励方面,建议针对全区六大主导产业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取消目前泛行业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促进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建议推进服务模式由“分散化服务”向“职能化服务”转变。专业化招商将各职能部门从繁重的招商任务中解脱出来,使其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在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为项目开工、建设保驾护航。
另外,随着招商模式的更专业化,建议考核机制也做出相应调整,考核重点从“求量”向“求质”转变。
近期有关国际组织和外国商会的调查表明,从长期来看,跨国公司依然看好在中国的投资合作。联合国贸发会议所做的《2009-2011世界投资前景调查》表明,稳定的经济增长、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低成本劳动力、市场开放等因素使中国继续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美国商会最近宣布,在接受其调查的美国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对今后5年在中国的业务前景表示乐观;73%的企业将扩大在华投资。而随着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国内招商引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不对招商引资模式进行完善,将会使现有的问题更加严重,所以,建立新的招商模式显得更加急迫。而要想达到高效招商的目的,专业化招商是必经之路。■
一、我区目前的招商格局
(一)招商机构设置:目前,全区招商工作主要由区发改局、区外经贸局、区财贸局、区贸促会、区招商局、台办、侨办等7个区直单位负责,8个街道、园区及环海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也都成立了专门的招商职能部门。
(二)招商人员:目前,全区街道、部门的招商队伍超过17支,据初步统计我区的专职招商人员超过150人。
二、当前招商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开放初期的“村村招商、人人招商”的全民招商局面转变到目前的街道、职能部门招商,是全区招商引资方式上的一个重大飞跃。但与专业招商相比,现行招商引资模式仍存在一定弊端:
一是从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街道、园区之间的无序竞争,加大了招商成本。随着招商任务、招商难度的增加,部分部门、街道忽视了全区整体利益和街道、部门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盲目竞争项目,不断交叉跑外跑上,形成一个项目多人争、多人跑的局面,加大了招商成本。有的街道、园区甚至出现“挖墙角”的现象,影响了全区对外开放品牌。
二是从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招商工作的重点,影响了产业集群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招商引资质量提出了“五个体现”的要求,并对各园区的单位投资強度、容积率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但仍有部分街道和园区为了完成招商数量的硬指标,没有较好地执行招商质量软指标的要求。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化招商方式,引进项目不分重点、不分主次,导致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重复、特色不鲜明、产业集群化不明显。目前,全区各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少则3-5类,多达6-7类。
三是从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宝贵的发展资源,影响了发展潜力。由于全区各工业园区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各不相同,部分街道和园区为了争取项目落户,采取低水平的“让利竞赛”,不断压低土地价格,浪费了土地资源。有的街道和园区甚至在基础设施配套未达到客商要求标准的情况下,擅自向客商提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导致落户项目无法开工建设,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土地资源,又严重影响了全区对外开放的形象。
四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商人才、信息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整体合力的发挥。各个招商队伍习惯于单兵作战,各自开展自己的招商活动,彼此之间信息不沟通,造成了招商信息资源的浪费。特别是招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街道、部门之间不能较好地统筹利用人才资源,导致部分项目因招商人员能力、水平等因素受到影响,降低了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五是从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街道、园区的工作精力,影响了服务质量。专业招商强调专业部门抓引进、街道和园区抓管理。目前,各街道、园区都承担着招商、管理两大任务,必须导致主要工作精力分散。目前,街道、园区企业服务中心都建立了企业走访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部分街道和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到企业主动上门了解情况、主动服务的次数和时间都相对较少。
六是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筹机制的发挥,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由于区域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区西部地区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缺少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的情况下,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街道、区直部门职能招商无法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从而导致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快的更快、慢的更慢”,影响了全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从以上情况分析,全区目前的招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要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转变招商引资体制、推进专业化招商是全区外向型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国内先进地区的招商模式
目前,国内先进地区主要采用两种专业化招商模式:一是专业化招商,国别式或产业式分工。即:将行政管理职能与一线招商职责相分离,实施“两个整合”:即整合有限的招商资源,调整招商工作机构,实行“专业化招商,国别式或产业式分工”,形成招商合力;整合行政职能,将目前招商部门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归并,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行使,并由其对口联系相关上级业务部门。二是将招商引资完全推向市场,实现招商市场化运作,由企业、中介咨询机构或市场专业机构充当招商引资的主角。就我区周边地区来看,黄岛招商模式属于前者,东营经济开发区属于后者。
四、土地对招商的影响
(一)新出台的土地政策促生了新的土地利用问题。2007年,国务院实行了土地出让最低限价,提高了我区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最低价格16.8万元/亩),对于那些已签订土地预约协议,但未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的项目,其协议土地价格与最低出让价格反差较大,对招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土地存量不足。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来提供发展载体,而我区目前可用于招商的土地远远不能满足我区招商引资的需要。如惜福镇街道,承担了4亿元内资和800万美元到帐外资的招商任务,但其有土地指标的工业用地还不到100亩。
五、关于专业化招商的建议
从我区产业发展情况看,正处于由粗放型、分散化向集约型、集群化转变的重要阶段,必须强化政府主导的专业化招商方式。根据目前全区招商引资的形势和特点,综合考虑招商引资工作量等因素,建议采用分国别专业化招商的招商模式。
一是建议成立专业的招商机构。按照“分国别专业化招商”的思路设立一个专业招商机构,统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除专业招商机构外,其他单位不再承担招商任务,既能有效杜绝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无序竞争、盲目竞争,又能促进职能部门把全部精力调整到为项目服务上来,调整到抓政策激励、抓责任落实、抓工作调度上来。
二是建议推进招商队伍从“全面”向“专业”转变。专业招商机构下设日本、韩国、欧美亚(日本、韩国、台湾除外)、国内(含台湾)等招商部门进行专业招商。各招商部门在专业招商机构的统筹下整合项目资源,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既分工合作,又优势互补,能够有效解决项目重复引进及互相争夺项目的问题。对招商人才进行全面的优化组合,根据不同语种全部充实到招商一线,进入各对口招商部门。在政策激励方面,建议针对全区六大主导产业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取消目前泛行业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促进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建议推进服务模式由“分散化服务”向“职能化服务”转变。专业化招商将各职能部门从繁重的招商任务中解脱出来,使其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在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为项目开工、建设保驾护航。
另外,随着招商模式的更专业化,建议考核机制也做出相应调整,考核重点从“求量”向“求质”转变。
近期有关国际组织和外国商会的调查表明,从长期来看,跨国公司依然看好在中国的投资合作。联合国贸发会议所做的《2009-2011世界投资前景调查》表明,稳定的经济增长、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低成本劳动力、市场开放等因素使中国继续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美国商会最近宣布,在接受其调查的美国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对今后5年在中国的业务前景表示乐观;73%的企业将扩大在华投资。而随着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国内招商引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不对招商引资模式进行完善,将会使现有的问题更加严重,所以,建立新的招商模式显得更加急迫。而要想达到高效招商的目的,专业化招商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