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北京,2015年3月(北京清华大学),由俄罗斯原子能公司(ROSATOM)组织,来自乌拉尔联邦大学的教授Olegtashlykov在清华大学举行了一次关于核电安全性与俄罗斯核能人才培养的演讲。
此次演讲主要内容概括:福岛第一核事故并没有改变世界各国发展核能的决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Oleg tashlykov教授分享了俄罗斯核能工程领域的经验,其中包括部分俄罗斯核反应堆(VVE R-1000、AES-2006等)的特点,与此同时,他还分享了他个人对俄罗斯大学的人才培养及对核电站一线员工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看法。并阐述在俄罗斯与有志发展核电站的国家合作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增建基础设施和扩充人力方面。大篇幅介绍核技术的安全性。凭借他作为俄罗斯核能专家获得的第一手经验,Tashlykov教授着重阐述核不扩散规定的科学依据以及强调当代核电反应堆抵抗核扩散的观点。
Oleg Tashlykov,副教授,工程学博士。1956年出生于克麦罗沃地区的安热罗苏真斯克市。19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并获得核电站与设施维护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任职于苏联原子能部(俄罗斯联邦)。Oleg Tashlykov举办过多次个人专题讲座,其中包括:“核能基本知识讲座”、“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核电站的设备维护”、“学生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此外他还负责指导核电站与设施维护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
2012年起,由他牵头针对Beloyarskaya核电站和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旗下各子公司未接受过非核心高等技术教育的员工开展核电站与设施维护的专业培训工作。
Tashlykov教授因在核电行业专业培训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多项国家和行业大奖:1996年被授予“俄罗斯核电行业专家”荣誉称号,表彰他对国家和核工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先后获得由苏联和俄罗斯原子能部颁发的专家证书;2006年,获得由俄罗斯核电集团颁发的银质奖章,以表彰他在提升核电站安全领域的重大贡献。
演讲结束后,笔者对Tashlykov教授进行了采访,教授发表了个人对于核能科技的看法。
记者:现在研究核能的国家越来越多,很多科技强国也都推出了自己国家的机型,例如俄罗斯的VVER、美国的AP1000还有韩国的APR1400,那您如何看这些不同国家的机型呢?
教授:对于不同的国家,当我们说自主创新,自主科技的时候,尤其在核能方面,其实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自主”科技。因为同一类的科技,其实都是类似的,都是建立在同样的科学基础上的。例如,现在的反应堆都是利用核裂变来获取能量并进行利用。这个原理对于任何一种机型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
记者:在教育方面,俄罗斯针对核能领域的教育系统是什么样的?那么您对中国相关的教育是否有了解?两国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教授:俄罗斯的核能人才教育是直线供应式的。例如有超过52年为核电站输送专业人才经验的乌拉尔联邦大学的核能学院,它的培养目标就是学生在经过5年半的学习,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相关工作。因此学院会提供高级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方面,还包括职业培训、进入核电厂实习以及在模拟机上联系操作。在整个俄罗斯,有至少三所以上的大学有类似的专业核能的学院。但是在中国,大多数院校的核能专业都依托在相关领域的学院或者仅仅是自成一个系,并没有组成专业涵盖面广泛的学院。此外,中国的大学教育仅有理论方面的教学,对于职业技能,都是在工作之后再进行培训学习的。
此次演讲主要内容概括:福岛第一核事故并没有改变世界各国发展核能的决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Oleg tashlykov教授分享了俄罗斯核能工程领域的经验,其中包括部分俄罗斯核反应堆(VVE R-1000、AES-2006等)的特点,与此同时,他还分享了他个人对俄罗斯大学的人才培养及对核电站一线员工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看法。并阐述在俄罗斯与有志发展核电站的国家合作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增建基础设施和扩充人力方面。大篇幅介绍核技术的安全性。凭借他作为俄罗斯核能专家获得的第一手经验,Tashlykov教授着重阐述核不扩散规定的科学依据以及强调当代核电反应堆抵抗核扩散的观点。
Oleg Tashlykov,副教授,工程学博士。1956年出生于克麦罗沃地区的安热罗苏真斯克市。19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并获得核电站与设施维护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任职于苏联原子能部(俄罗斯联邦)。Oleg Tashlykov举办过多次个人专题讲座,其中包括:“核能基本知识讲座”、“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核电站的设备维护”、“学生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此外他还负责指导核电站与设施维护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
2012年起,由他牵头针对Beloyarskaya核电站和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旗下各子公司未接受过非核心高等技术教育的员工开展核电站与设施维护的专业培训工作。
Tashlykov教授因在核电行业专业培训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多项国家和行业大奖:1996年被授予“俄罗斯核电行业专家”荣誉称号,表彰他对国家和核工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先后获得由苏联和俄罗斯原子能部颁发的专家证书;2006年,获得由俄罗斯核电集团颁发的银质奖章,以表彰他在提升核电站安全领域的重大贡献。
演讲结束后,笔者对Tashlykov教授进行了采访,教授发表了个人对于核能科技的看法。
记者:现在研究核能的国家越来越多,很多科技强国也都推出了自己国家的机型,例如俄罗斯的VVER、美国的AP1000还有韩国的APR1400,那您如何看这些不同国家的机型呢?
教授:对于不同的国家,当我们说自主创新,自主科技的时候,尤其在核能方面,其实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自主”科技。因为同一类的科技,其实都是类似的,都是建立在同样的科学基础上的。例如,现在的反应堆都是利用核裂变来获取能量并进行利用。这个原理对于任何一种机型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
记者:在教育方面,俄罗斯针对核能领域的教育系统是什么样的?那么您对中国相关的教育是否有了解?两国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教授:俄罗斯的核能人才教育是直线供应式的。例如有超过52年为核电站输送专业人才经验的乌拉尔联邦大学的核能学院,它的培养目标就是学生在经过5年半的学习,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相关工作。因此学院会提供高级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方面,还包括职业培训、进入核电厂实习以及在模拟机上联系操作。在整个俄罗斯,有至少三所以上的大学有类似的专业核能的学院。但是在中国,大多数院校的核能专业都依托在相关领域的学院或者仅仅是自成一个系,并没有组成专业涵盖面广泛的学院。此外,中国的大学教育仅有理论方面的教学,对于职业技能,都是在工作之后再进行培训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