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孝文化视域下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

来源 :中国老年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m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养老问题,尤其是物质生活满足后日益突出的精神赡养问题,是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2019 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1〕,从5 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其中就强调了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年型友好社会.这正是对弘扬孝道文化、重视家庭亲情提出的新要求.2013年中国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提出精神赡养,但精神赡养的具体内容、惩罚措施模糊导致其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近年来学者发表了许多关于完善精神赡养法律制度的文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影响及其对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APP/PS)转基因小鼠分为五组,分别为对照组、AD组、低-Re组、中-Re组、高-Re组,选择人参皂苷Re中药为干扰药物,选择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选择甲苯胺蓝染色实验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选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各种小鼠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P53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与AD组比较,中低-Re组、中-Re组、高-Re组小鼠认知功能
外周动脉疾病( PAD )是一种常见但易被忽视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其与血管功能、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减弱有关〔1〕.病初没有明显临床表现,而在进一步的发展下,常表现出下肢行走困难、跛行、疼痛甚至不能行走,常被认为是下肢动脉疾病.60岁以上的人群中,PAD的发病率已高达10%,在65 岁以上人群中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病率高达20% 〔2〕.此外,近10年来,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加、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增加、吸烟等原因,导致PAD发病率约增加23% 〔3〕.PAD对人类健康特别是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衰老指随着年龄增加,机体逐渐出现的退行性变化.预测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于2025年将达到3 亿, 2035 年超过4 亿, 2052 年可能达到4. 87亿〔1〕.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相应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衰老的过程往往会促进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许多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3〕,如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关节炎、骨质疏松、肌少症、2 型糖尿病、营养不良等,老年人发生跌倒、骨折、走失等的风险增加,疾病致残率增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目的 探讨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使用自杀态度问卷(QSA)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名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QSA均分为2~4分,平均(2.80±0.56)分.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中以下、独居、重度抑郁症、社会支持度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是老年首发抑郁症患
目的 研究自立支援老年照护新模式在养老机构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入住东莞市东坑医院护理院的老年痴呆患者118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60例进入实验组,58例进入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照护模式,实验组应用自立支援老年照护新模式,评价第0个月(基线)、3个月、6个月时的干预效果相关指标,两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讨论组间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自理能力项目干预3、6个月,行走项目干预6个月得分与对照组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干预3、6个月ADL评分、QO
衰老是一种生物学过程,其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可使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发生进行性恶化,提高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导致人类死亡率增加,预计到2025年,全球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口将会超过8 亿人次〔1~3〕.衰老的特征包括免疫力失调、机体相关功能衰退、组织器官发生萎缩、皮肤皱纹等〔4~6〕,涉及包括癌症、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在内的许多疾病〔7〕.因此,延缓衰老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挑战.干细胞是机体所有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础,有自我更新能力〔8〕.其可修复因衰老、先天性缺陷和疾病等影响而发生的组织和器官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