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车呼啸着驶过站台之后,缓缓地停下了。它似乎长出了一口气,累得瘫倒在了铁轨上。
拥挤且嘈杂的人流推着我向前移动,耳机里循环播放的重金属音乐和站台上循环播放的广播交杂在一起,再混上不知哪里飘来的刺鼻烟味,让此时的我显得像是在仓皇逃窜。
从人群中挤进车厢,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时,我已是满头大汗。看了看手机所剩无几的电量,急忙在包里寻找起充电器。正低头时,列车突然一晃,头顶不慎撞到了前排的靠背,我忍住眼泪抱着头不知所措。
“你好,可以让一下吗?”一抬头,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我旁边。老人衣着朴素,可能是因为外面下雨天凉,她戴着厚厚的手织围巾,手里提着一个挎包。
我起身让老人坐到里面的座位。接着,她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和笔,在小桌板上书写起什么。我也不由得放下手机,拿出书开始读了起来。
窗外,雨更大了,雨滴在车窗上被风拉成丝状,远处绿色的山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此时,车厢里一片安静,就连刚才吵闹的小孩子此时也不见了踪影。只有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声音。
这样的环境还真让人安心啊……
上一次这样静静地坐着,已经是很久以前了,只有点模糊的印象:在那个有些破旧的小院里,听着窗外的雨声和外婆不厌其烦地讲着那些老掉牙的故事,等着妈妈回家,等着那些喷香的饭菜被摆上桌。不用去考虑还没写完的作业,只担心院中的积水会不会影响到明天我和小伙伴们玩耍。
内心深处感觉失去了什么,是那些好朋友?是再也找不回的童言无忌?还是小院里的虫鸣花开?
车身一震,把我拉回到现实当中来。我打开手机屏幕看看时间,已经快到晚上了。车厢里又出现了一如既往的喧闹。这时,我身边的老人也从包中拿出了一部手机。
我一边对老人的新潮感到惊讶,一边觉得心里别扭,似乎就像老师课上讲的一样,我们对老人总是有着刻板的印象。看着老人吃力地在手机屏幕上一指一画地用手写输入法写着字,她和她的朋友输入的都是大段大段的文字,似乎在探讨着中国的古文化。我看她十分吃力的样子,忍不住对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说:“奶奶,您写字费劲的话,可以用语音输入法,更方便些。”
老人抬起头望着我,温和地笑着说:“谢谢你,孩子。语音输入很方便,但是我已经太久不拿笔了。人老了,容易忘事,我怕我会忘了怎么写字。”
好像被电流击中一样,之前一些被我忘记的东西又浮上了心头……
走出车站时,雨渐渐地停了。天边露出了一道浅浅的彩虹。
如今,我还是经常想起这趟旅程,想起这位老人,想起她那和蔼的眼神,还有那像被时光涤荡过的灵魂——安静又纯洁。想起《菜根谭》中的“不失本性”。我知道,我的本性可能还在尘世的喧嚣中游荡,因为我还没有找到那份超脱物外的宁静。
【总 评】旅途中的一次邂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从“上车”到“遇到老人”,从“看到老人在手机上写字”到“与老人交流”,语言平实,叙述流畅。在写法上,本文有两点值得学习、借鉴:1.以插叙来丰富文章内容。作者从车厢里的“静”联想到儿时的小院、外婆讲故事、喷香的飯菜,营造出祥和、暖心的气氛。这种气氛恰好跟车厢里的场景相吻合,对文章内容起到补充的作用。2.场面描写细致入微。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场面描写来推进情节发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作者刚上车时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及老人在小桌上写字的情景,老人一指一画地用手写输入法写字的情景,二者交相辉映,突出了老人不受外界干扰而独享清静的人生态度。
(讲评教师 舒 曼)
拥挤且嘈杂的人流推着我向前移动,耳机里循环播放的重金属音乐和站台上循环播放的广播交杂在一起,再混上不知哪里飘来的刺鼻烟味,让此时的我显得像是在仓皇逃窜。
从人群中挤进车厢,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时,我已是满头大汗。看了看手机所剩无几的电量,急忙在包里寻找起充电器。正低头时,列车突然一晃,头顶不慎撞到了前排的靠背,我忍住眼泪抱着头不知所措。
“你好,可以让一下吗?”一抬头,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我旁边。老人衣着朴素,可能是因为外面下雨天凉,她戴着厚厚的手织围巾,手里提着一个挎包。
我起身让老人坐到里面的座位。接着,她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和笔,在小桌板上书写起什么。我也不由得放下手机,拿出书开始读了起来。
窗外,雨更大了,雨滴在车窗上被风拉成丝状,远处绿色的山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此时,车厢里一片安静,就连刚才吵闹的小孩子此时也不见了踪影。只有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声音。
这样的环境还真让人安心啊……
上一次这样静静地坐着,已经是很久以前了,只有点模糊的印象:在那个有些破旧的小院里,听着窗外的雨声和外婆不厌其烦地讲着那些老掉牙的故事,等着妈妈回家,等着那些喷香的饭菜被摆上桌。不用去考虑还没写完的作业,只担心院中的积水会不会影响到明天我和小伙伴们玩耍。
内心深处感觉失去了什么,是那些好朋友?是再也找不回的童言无忌?还是小院里的虫鸣花开?
车身一震,把我拉回到现实当中来。我打开手机屏幕看看时间,已经快到晚上了。车厢里又出现了一如既往的喧闹。这时,我身边的老人也从包中拿出了一部手机。
我一边对老人的新潮感到惊讶,一边觉得心里别扭,似乎就像老师课上讲的一样,我们对老人总是有着刻板的印象。看着老人吃力地在手机屏幕上一指一画地用手写输入法写着字,她和她的朋友输入的都是大段大段的文字,似乎在探讨着中国的古文化。我看她十分吃力的样子,忍不住对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说:“奶奶,您写字费劲的话,可以用语音输入法,更方便些。”
老人抬起头望着我,温和地笑着说:“谢谢你,孩子。语音输入很方便,但是我已经太久不拿笔了。人老了,容易忘事,我怕我会忘了怎么写字。”
好像被电流击中一样,之前一些被我忘记的东西又浮上了心头……
走出车站时,雨渐渐地停了。天边露出了一道浅浅的彩虹。
如今,我还是经常想起这趟旅程,想起这位老人,想起她那和蔼的眼神,还有那像被时光涤荡过的灵魂——安静又纯洁。想起《菜根谭》中的“不失本性”。我知道,我的本性可能还在尘世的喧嚣中游荡,因为我还没有找到那份超脱物外的宁静。
【总 评】旅途中的一次邂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从“上车”到“遇到老人”,从“看到老人在手机上写字”到“与老人交流”,语言平实,叙述流畅。在写法上,本文有两点值得学习、借鉴:1.以插叙来丰富文章内容。作者从车厢里的“静”联想到儿时的小院、外婆讲故事、喷香的飯菜,营造出祥和、暖心的气氛。这种气氛恰好跟车厢里的场景相吻合,对文章内容起到补充的作用。2.场面描写细致入微。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场面描写来推进情节发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作者刚上车时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及老人在小桌上写字的情景,老人一指一画地用手写输入法写字的情景,二者交相辉映,突出了老人不受外界干扰而独享清静的人生态度。
(讲评教师 舒 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