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左江鳖庭院生态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以期提高左江鳖养殖成活率和成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庭院渔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关键词左江鳖;生态养殖;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966.5;S9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342-02
左江鳖是中华鳖的地方品系,品质优良,在自然界中是栖息于西江流域的左江水系。近10年来,在其高市场价格的刺激下,位于左江水系的广西崇左市各县的一些养殖户纷纷将从自然水域中捕获的左江鳖开展人工驯养和繁殖,至今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养殖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开展庭院养殖的指导品种。从近年来笔者从事左江鳖庭院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看,决定左江鳖庭院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左江鳖病害的预防与治疗。现就推广过程中总结出的左江鳖庭院生态养殖病害防治技术作如下介绍,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养殖生产者参考,以期进一步提高左江鳖养殖成活率和成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庭院渔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1 预防措施
1.1创造优良养殖环境
一是池塘设施要仿生态建设。池堤的防逃墙上种植些藤蔓类植物,用于改善池周边的空气环境和遮挡行人对鳖的应激干扰;池中央水面用竹木围框在其中种植凤眼莲或水浮莲,数量占水面的1/3~1/6,其作用是消耗池水中的氨、氮和磷,起到调节和稳定水质理化因子的作用。二是养殖用水要干净且符合有关标准。养殖用水可来源于水库水、地下水、江河水、溪水等,外观水体要干净无异味,水质应经检测证明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三是投饵台和晒背台的设置要科学合理。饵料台长方形,用长1.5~2.0m、宽40~60cm、厚2.0~3.0cm的水泥预制板或木板搭设,长边一侧以15~20°角斜插入水中15~20cm,另一侧露出水面。在池中心区用木板或竹板架设长5~20m、宽30~40cm的浮桥作鳖的晒背台,其数量按每50只亲鳖设置1条的比例设置。四是苗种下塘前要做好池塘消毒。苗种下塘前对池塘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对预防养殖过程病害的发生很重要,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养殖前期的准备工作。消毒方法:用生石灰150~200mg/L或漂白粉10mg/L全池泼洒消毒。5d后投放几尾体长10cm左右的白鲢鱼试水,确定无毒后即可放入鳖苗开展养殖。
1.2投放健康苗种
苗种质量好坏决定着养殖生产成败。在开展左江鳖庭院生态养殖时,务必要投放健康的鳖苗。健康鳖苗的判定规则是:稚鳖出壳体重4g以上,卵黄囊收敛良好,不发炎,泄殖孔洁净;体形完整健壮无畸形;头颈伸缩自如,四肢有力,平地上背部朝下放置时数秒内立即翻正。
1.3投喂优质饲料
养殖全过程投喂的饲料都应是既新鲜又营养的饲料。为了保持左江鳖野性和肉质品质,养殖全过程应以动物性饲料(尤其是福寿螺、小杂鱼、虾等)为主,植物性饲料、配合饲料为辅。
1.4日常管理要做到“四勤”
一是勤调水质。及时调节水质,使养殖养池水保持清新,透明度20~25cm,溶氧量应在3mg/L以上,调节水质方法主要有:冲换新水,每10~15d注换新水1次,每次注换水量占池水量1/5~1/4;当池水pH值在7以下,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每次用量为15.0~22.5g/m3,使池水pH值达到7.0~8.2;每隔15d使用含酵母菌和乳酸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全池泼洒,具体用量按厂家说明。二是勤观察。观察鳖的日常活动习性,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三是勤记录。把每天发生在养殖池的工作内容详细记录下来,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日后工作经验积累打下基础。四是勤问。养殖过程遇到问题要及时向专业部门或有经验的养殖户询问解决方法。特别是在病害发生时要请有关专家诊断后对症下药,切莫病急乱投医,造成滥用药物,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2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2.1疖疮病
病原为多种细菌,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患鳖身体变黑,活动力下降。背甲、腹甲或颈部、四肢、裙边等部位长有疖疮,食欲减退、消瘦,头只伸不缩。20~30℃流行,高温易发。温室终年可见,室外4~10月发生,5~8月高峰。连续阴雨、闷湿天气、密度大、水质和晒背条件差易流行,发病率20%~50%。防治方法:一是用50~6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2次,每5d泼洒1次。二是用0.2mg/L季胺碘盐、50mg/L土霉素、链霉素浸洗过夜,白天在润湿河沙上晒背数小时后阴凉处暂养,3~5d后,放回已消毒的养殖池饲养。三是每100kg鳖用磺胺嘧啶15g或磺胺异恶唑20~40g连喂6d。四是手术挑去病鳖疖疮,碘酒涂抹,隔天按第2种方法重复2次。
2.2 细菌性败血病(红底板、红脖子)
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还有迟缓爱德华氏菌等。病初,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厌食,常钻入泥不动。随后颈部、腹甲充血,出现红斑,体色变黑。腹甲布满红斑,颈脖略肿、充血。病鳖腹甲、四肢充血,有斑块状腐皮。3~6月流行,水质不良、突然变更饲料等应激因素都可成为该病诱因。防治方法:一是泼洒含氯消毒剂,主要有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强氯精等。二是用鳖治灵1号(15g/kg鳖)每天2次,连喂5~7d;鳖必康或强克103等内服药,连喂4~5d。三是注射硫酸链霉素(20万国际单位/kg鳖)。然后隔离饲养,通常3~5d可愈或好转,3d未果再注射1次。
2.3水霉病
病原为水霉,腐生性,感染后可分泌毒物。患鳖体表被有灰白色或白色絮状物。防治方法:一是用生石灰严格清塘,操作小心。二是用水霉净0.6mg/L全池泼洒,连泼3d,鳖体上的霉菌会自行脱落而治愈。三是用400mg/kg的NaCl和400mg/kg的小苏打(NaHCO3)合剂全池遍洒,或者用1%~3%的NaCl水溶液洗浴。
2.4腐皮病
患鳖颈部、四肢、尾部、腹甲等处皮肤坏死、糜烂、溃疡。终年可见。防治方法:一是用季胺碘盐0.2mg/L浸泡,连用3~5d。二是用链霉素10mg/L浸泡2d,隔天再用,连用3~5次。三是用五倍子浸泡。
2.5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体为多种固着类纤毛虫。患鳖四肢、背、腹甲和颈部等呈现一簇簇白毛,用手触摸有种滑腻感。虫体常随着水环境颜色染成绿色或褐色,“白毛”也就变成绿色或褐色。无明显的流行季节,终年可见。肥塘、通风不好、淤泥多、水质不好的池塘常见。防治方法:一是冲换新水,保持水质良好。二是治疗用CuSO4、ZnSO4合劑(1∶1)0.5~0.7mg/L全池泼洒,隔1d重复1次。三是全池泼洒高锰酸钾15mg/L。四是用纤虫净(硫酸锌粉)按说明书使用即可。
3参考文献
[1] 张秋明.黄沙鳖品种特征及小水体生态养殖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2003(9):38-40.
[2] 张秋明,马宁,何捷.广西黄沙鳖生态养殖设施建设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270-272.
[3] 林逸兰,张秋明.左江鳖人工繁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252.
[4] 汤广强,张秋明,覃向东.不同池塘环境和饲料条件对中华鳖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影响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9(3):307-310.
[5] 黄斐群,张秋明.左江鳖大规格苗种健康培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7):213.
关键词左江鳖;生态养殖;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966.5;S9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342-02
左江鳖是中华鳖的地方品系,品质优良,在自然界中是栖息于西江流域的左江水系。近10年来,在其高市场价格的刺激下,位于左江水系的广西崇左市各县的一些养殖户纷纷将从自然水域中捕获的左江鳖开展人工驯养和繁殖,至今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养殖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开展庭院养殖的指导品种。从近年来笔者从事左江鳖庭院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看,决定左江鳖庭院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左江鳖病害的预防与治疗。现就推广过程中总结出的左江鳖庭院生态养殖病害防治技术作如下介绍,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养殖生产者参考,以期进一步提高左江鳖养殖成活率和成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庭院渔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1 预防措施
1.1创造优良养殖环境
一是池塘设施要仿生态建设。池堤的防逃墙上种植些藤蔓类植物,用于改善池周边的空气环境和遮挡行人对鳖的应激干扰;池中央水面用竹木围框在其中种植凤眼莲或水浮莲,数量占水面的1/3~1/6,其作用是消耗池水中的氨、氮和磷,起到调节和稳定水质理化因子的作用。二是养殖用水要干净且符合有关标准。养殖用水可来源于水库水、地下水、江河水、溪水等,外观水体要干净无异味,水质应经检测证明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三是投饵台和晒背台的设置要科学合理。饵料台长方形,用长1.5~2.0m、宽40~60cm、厚2.0~3.0cm的水泥预制板或木板搭设,长边一侧以15~20°角斜插入水中15~20cm,另一侧露出水面。在池中心区用木板或竹板架设长5~20m、宽30~40cm的浮桥作鳖的晒背台,其数量按每50只亲鳖设置1条的比例设置。四是苗种下塘前要做好池塘消毒。苗种下塘前对池塘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对预防养殖过程病害的发生很重要,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养殖前期的准备工作。消毒方法:用生石灰150~200mg/L或漂白粉10mg/L全池泼洒消毒。5d后投放几尾体长10cm左右的白鲢鱼试水,确定无毒后即可放入鳖苗开展养殖。
1.2投放健康苗种
苗种质量好坏决定着养殖生产成败。在开展左江鳖庭院生态养殖时,务必要投放健康的鳖苗。健康鳖苗的判定规则是:稚鳖出壳体重4g以上,卵黄囊收敛良好,不发炎,泄殖孔洁净;体形完整健壮无畸形;头颈伸缩自如,四肢有力,平地上背部朝下放置时数秒内立即翻正。
1.3投喂优质饲料
养殖全过程投喂的饲料都应是既新鲜又营养的饲料。为了保持左江鳖野性和肉质品质,养殖全过程应以动物性饲料(尤其是福寿螺、小杂鱼、虾等)为主,植物性饲料、配合饲料为辅。
1.4日常管理要做到“四勤”
一是勤调水质。及时调节水质,使养殖养池水保持清新,透明度20~25cm,溶氧量应在3mg/L以上,调节水质方法主要有:冲换新水,每10~15d注换新水1次,每次注换水量占池水量1/5~1/4;当池水pH值在7以下,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每次用量为15.0~22.5g/m3,使池水pH值达到7.0~8.2;每隔15d使用含酵母菌和乳酸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全池泼洒,具体用量按厂家说明。二是勤观察。观察鳖的日常活动习性,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三是勤记录。把每天发生在养殖池的工作内容详细记录下来,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日后工作经验积累打下基础。四是勤问。养殖过程遇到问题要及时向专业部门或有经验的养殖户询问解决方法。特别是在病害发生时要请有关专家诊断后对症下药,切莫病急乱投医,造成滥用药物,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2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2.1疖疮病
病原为多种细菌,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患鳖身体变黑,活动力下降。背甲、腹甲或颈部、四肢、裙边等部位长有疖疮,食欲减退、消瘦,头只伸不缩。20~30℃流行,高温易发。温室终年可见,室外4~10月发生,5~8月高峰。连续阴雨、闷湿天气、密度大、水质和晒背条件差易流行,发病率20%~50%。防治方法:一是用50~6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2次,每5d泼洒1次。二是用0.2mg/L季胺碘盐、50mg/L土霉素、链霉素浸洗过夜,白天在润湿河沙上晒背数小时后阴凉处暂养,3~5d后,放回已消毒的养殖池饲养。三是每100kg鳖用磺胺嘧啶15g或磺胺异恶唑20~40g连喂6d。四是手术挑去病鳖疖疮,碘酒涂抹,隔天按第2种方法重复2次。
2.2 细菌性败血病(红底板、红脖子)
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还有迟缓爱德华氏菌等。病初,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厌食,常钻入泥不动。随后颈部、腹甲充血,出现红斑,体色变黑。腹甲布满红斑,颈脖略肿、充血。病鳖腹甲、四肢充血,有斑块状腐皮。3~6月流行,水质不良、突然变更饲料等应激因素都可成为该病诱因。防治方法:一是泼洒含氯消毒剂,主要有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强氯精等。二是用鳖治灵1号(15g/kg鳖)每天2次,连喂5~7d;鳖必康或强克103等内服药,连喂4~5d。三是注射硫酸链霉素(20万国际单位/kg鳖)。然后隔离饲养,通常3~5d可愈或好转,3d未果再注射1次。
2.3水霉病
病原为水霉,腐生性,感染后可分泌毒物。患鳖体表被有灰白色或白色絮状物。防治方法:一是用生石灰严格清塘,操作小心。二是用水霉净0.6mg/L全池泼洒,连泼3d,鳖体上的霉菌会自行脱落而治愈。三是用400mg/kg的NaCl和400mg/kg的小苏打(NaHCO3)合剂全池遍洒,或者用1%~3%的NaCl水溶液洗浴。
2.4腐皮病
患鳖颈部、四肢、尾部、腹甲等处皮肤坏死、糜烂、溃疡。终年可见。防治方法:一是用季胺碘盐0.2mg/L浸泡,连用3~5d。二是用链霉素10mg/L浸泡2d,隔天再用,连用3~5次。三是用五倍子浸泡。
2.5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体为多种固着类纤毛虫。患鳖四肢、背、腹甲和颈部等呈现一簇簇白毛,用手触摸有种滑腻感。虫体常随着水环境颜色染成绿色或褐色,“白毛”也就变成绿色或褐色。无明显的流行季节,终年可见。肥塘、通风不好、淤泥多、水质不好的池塘常见。防治方法:一是冲换新水,保持水质良好。二是治疗用CuSO4、ZnSO4合劑(1∶1)0.5~0.7mg/L全池泼洒,隔1d重复1次。三是全池泼洒高锰酸钾15mg/L。四是用纤虫净(硫酸锌粉)按说明书使用即可。
3参考文献
[1] 张秋明.黄沙鳖品种特征及小水体生态养殖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2003(9):38-40.
[2] 张秋明,马宁,何捷.广西黄沙鳖生态养殖设施建设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270-272.
[3] 林逸兰,张秋明.左江鳖人工繁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252.
[4] 汤广强,张秋明,覃向东.不同池塘环境和饲料条件对中华鳖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影响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9(3):307-310.
[5] 黄斐群,张秋明.左江鳖大规格苗种健康培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