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陌生化艺术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哈珀·李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女主人公斯库特的儿童视角,向读者揭露了大萧条时代美国南方社会等级观念和种族歧视的弊端。本文从“陌生化”理论分析《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儿童视角上采用的陌生化技巧,这种技巧分别体现在儿童叙述者对周遭世界观察角度的陌生化及其不带有任何成人偏见的陌生化。
  关键词:《杀死一只知更鸟》;陌生化;儿童视角;儿童叙述者
  一、“陌生化”的美学含义
  “陌生化”这一概念是由俄国维·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的,“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艺术的目标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现象那样,而不是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按照他的说法,文学作品不应该是完全客观、准确的情景再现或是简单模仿,而应该努力突破自我,打破常规和推陈出新。因此这样的文学作品多会“通过语言形式的强化、重叠、颠倒、浓缩、扭曲、延缓等打乱正常顺序,使文学语言与熟悉的语言形成相互疏离、相互错位,以此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振聋发聩的功效。”因为儿童有着特殊的感受方式和知识水平,所以儿童视角的小说就会远离成人眼光,体现出陌生化的特点,而这样的作品就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叙事风格。作为成人世界的“他者”的儿童,带有“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他们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宏大主题,他们所关心的往往是身边的小事,这种久违的真实会给成年人带来一种“陌生”的美感。
  二、儿童叙述者的年龄决定了陌生化的范围
  儿童视角小说一定是借用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他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的视线只会聚焦在小人物、小伙伴、邻居和亲人的身上。《杀死一只知更鸟》虽然有着“种族矛盾”这一宏大主题,但是作者的笔并没有正面地描述种族歧视下对有色人种的迫害或是复杂的政治斗争,只是透过孩子们的律师父亲所处理的一起刑事案件来完成了对主题的阐述,作者巧妙地把父亲的角色设置成为律师,就是为了能始终退居儿童视角的后面来叙述故事。整个故事的发生地也是一个邻里之间都非常熟悉的小镇,邻居中有善良的寡妇、恶毒的老太太和神秘的“怪人”,这些人物交错地出现在小说的各个章节中,让读者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作者借助儿童的眼光,重新回到了自给自足的儿童世界,刻画出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儿童形象,虽然也会不免涉及到成人,但是主要描写的是成人给儿童带来的成长的教训,如不懂得以人为本的教师形象和黑白颠倒的白人恶棍。因此,小说文本在时间、空间和人物设置和表现上都满足了人们对于过去生活的重新记忆和审美。
  三、儿童叙述者不带有任何成人偏见的陌生化
  哈珀·李小说里的儿童人物不会违背对事物的原初的感受,而是通过儿童惊奇的“第一次”真实地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这种“陌生化”,不同于成人自己所处的社会的习惯看法、固有偏见和文化传统,带有一种新奇但是本初的感受。李的小说以小女孩的眼睛来观察她生活的环境,她不会因为经验、习惯或是偏见而忽视人性的美好。例如,“怪人”拉德利在成人眼里是躲在屋子里的魔鬼,可是孩子们却没有完全听信成年人所谓的“经验之谈”,而通过自己的接触,感受到了他的善良。女邻居莫迪小姐并不是个传统的南方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她可以被称为“另类”。她并没有在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而是把她最多的爱献给了户外的花花草草。孩子们天生喜欢户外生活,因此更喜欢这个热爱大自然的邻居。此外,当孩子们遇到他们尚不能理解的事物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发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要这样”的疑问,书中的小女孩斯库特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觉得读书读得多也有错;为什么无罪的人会被判有罪;白人为什么就高人一等。孩子们用惊奇的眼睛去洞察世间的一切,为大家带来了原生态的美感。虽然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是幼稚的和表层的,但是隐藏在表层后的那些意义,却值得成年人进一步探索和挖掘。
  四、使用陌生化的意义
  接受美学认为,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里,读者不是被动的,不只是单纯做出某种反应。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具有一种主动的态度,参与创造文学和历史。然而,读者类型的多样性就决定了他们期待从文中看到的思想内容、生活态度、深层意义会决然不同。如果作品符合读者的期待,就会有助于读者对于小说的理解,更会促进作家和作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倘若读者长期地阅读同一个环境、同一类人物和同样的语言中创作的作品的话,就会产生厌倦感,久而久之就会对这种阅读失去兴趣。如何唤起大家对日常生活的全新的认识和感受,使平淡无奇变得妙趣横生,是文学创作者一直努力尝试解决的问题。陌生化所产生的效果会为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M].高红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 马新国.西方文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益.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评析[J].江海学刊,2002, (6).
  [4] 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5] Lee,Harper.To Kill a Mockingbird [M].New York: Warner Books, 1982.
其他文献
摘 要:《丛林中》事实问题有1.谁杀了武士,2.真砂对多襄丸到底说了什么,3.最初离开现场的人是谁。关于这些事实问题3个人的证言互相矛盾,很难确定事情的真实情况。本文仅从谁杀了武士这一点,对问题进行考察,发现武弘自身对自己的死亡负有主要的责任。  关键词:《丛林中》;事实问题  一、谜  在山科的丛林中,夫妇两人被强盗袭击,在绑住的丈夫面前强奸了妻子。之后,只留下了丈夫的尸体,被杀的人是金泽武弘2
07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简称亚洲动力传动展)、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简称亚洲物流展)、亚洲信息及通信技术展览会(简称亚洲信息通信展)10月10-13
《死者》可谓是乔伊斯短篇之中的精华之作。作者将视角聚焦在一个圣诞节的狂欢夜上,在表面的浮华和喧嚣褪去以后,却让人在片刻的寂静中感受到死生之间的精神顿悟和内心独白。这
摘 要:史学家评论济慈是一位情感热烈和自我主观意识强烈的诗人,而事实上济慈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高度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对人生和诗歌有着独到的理解。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诗人济慈进行概述,详细研究论述了济慈的《夜莺颂》,体味诗人的情感,展现诗歌意象,表达艺术的美学魅力。  关键词:济慈;《夜莺颂》;意象  一、概述诗人济慈  约翰·济慈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对诗歌
《简爱》塑造了一位命途多舛且具极强个性,敢于同命运进行抗争的女性人物。小说展现了女主角与命运抗争性格萌芽、产生、发展与高潮阶段,通过女主角坎坷的命运,揭示了女性尊严问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作为二战后日本国内的文学大师之一,他不仅在日本文坛拥有高度声誉,在西方世界也得到了崇高的评价,甚至有人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他的主
《我一生都在等你》原载于《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2期,转载于《读者》2008年第17期,是一篇较新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对爱人长达二十年的爱而不言的故事。本文通过对阿尔塔莫
摘 要:《到灯塔去》被认为是英国意识流派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具代表性的意识流小说。在作品中打破传统的小说叙事,大胆采用内心独白,时序颠倒以及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来传达在“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下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意义。  关键词:内心独白;象征;时序颠倒  伍尔夫的文学创作关注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在伍尔夫看来“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个印象—琐屑的、奇异的、倏然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地铭记在心头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