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休市三佳乡第一中心幼儿园是介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批改建而成的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013年春季开园以来,一直坚持并实践着以“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幼儿园与家庭”三个共同成长为立足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建之初,面对资金不足、城乡差异、家长观念滞后等现状,如何立足实际,科学实施低成本高质量的农村幼儿教育;面对师资不足、人员结构不等、师资层次不齐、水平差异等现状,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促进幼儿的发展和家长观念的转变,这些都是我们一直深思的问题。所以自开园以来,我们依托教研建构园本课程,并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让每个人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方向、行动有突破。
开园初,新组建的教师队伍中有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有刚入职的新教师,有从周围各村招聘的生活教师,还有一部分教师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处于“小班照看着不要让打闹、出事,中大班教写字、学拼音、会算加减法”的水平。园长明确告诉大家,园本教研是提升我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最主要的途径,而且园本教研要有理念,更要有主线。所以,在大多数教师缺乏科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条件制约之下,园长组织教师开启了学习式、培训式、课例式等多种教研模式。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到幼儿养成习惯的教育、生活活动的开展、游戏活动的组织等常规工作开始研讨,从中领会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迄今为止,在浸润式研培学习之路上,全园90%以上的教师根据自身需求参加了菜单式研培学习,外出的教师都是带着任务去学习,参加培训后,他们都会用大量的时间整理笔记、实践运用、吸收消化,然后再进行二级培训。就这样,教师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快速的成长,素质也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全体教师才是幼儿园整体实力所在,因此必须关注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教研的模式也由园长亲自带头引领悄悄地变成了骨干教师引领,通过大力培养骨干教师求得幼儿园的快速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骨干教师选择自己擅长的領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并结合园所教师在这一领域的突出问题,设计可实施的方案组织教研,如:科学领域数学子领域的“如何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有规律的排序”、艺术领域美术子领域“幼儿泥工活动的开展”等,教研活动开展后各年龄段教师开始运用实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收集问题,然后再组织二次教研活动,让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分享中解决活动实施中的困惑,层层递进,让教研活动真正起到实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但园所发展,光靠骨干教师是不够的,骨干教师只有在引领全体教师的成长中,才能显现其骨干的价值并得到认同。所以针对一日活动中的情况,大家一起讨论班级管理、家长工作、幼儿习惯、集体活动、游戏活动等内容,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取长补短。
在这种“滚雪球”式的教研过程中我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与行为,同时又让每位教师分享和学习到了集体的智慧结晶。渐渐地,我们找到了感觉和方向,探索出新的园本教研模式——“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实施美术活动的研究”课题引领下的教研。
正是前期有了这些可贵的经历,“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实施美术活动的研究”课题才得以成功申报,同时课题的开启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对我园教师的专业能力特别是课程建设能力、专业精神、合作意识和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了更精细的要求,另外对家长观念、家园配合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课题研究中,我园立足地处农村的实际,争取让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每位家长都能得到提升、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为了了解周边所能运用的自然资源,我们调动全园力量展开深入调研,通过访谈、问卷、进入幼儿家庭、与班里幼儿交谈、请家长志愿者反馈等方式,收集周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麦穗、玉米秆、玉米皮、玉米棒、狗尾巴草、大豆、园里的槐树、槐花,都成了我们美术创造活动的资源,拓印、编织、绘画、沾染、借形想象等各种形式让幼儿爱不释手,在实践操作、分享讨论、改进调整、二次实践的教研活动中,美术活动在我园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美术活动组织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发表了多篇美术活动案例。
2015年,我们结缘了美慧树幼儿园主题课程资源,针对之前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针对性较弱、忽视教师个性化需求等问题,借助此平台的支持和专家团队的指导,经过多次研讨和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园教师和幼儿发展的园本教研思路。
(一)设计方案——有理论学习亦有师幼实操互动
在教研方案设计之初,我们翻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晋中市幼儿园课程实践指导》《美慧树课程教师指导用书》等理论书籍,整理有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在理论支撑下开展研讨。对于教研活动,我园在实践中从操作、流程、组织等方面均明确了相关要求,对每一位教师尽力实现针对性和适切性。
(二)组织活动——每个角色自评互评结合
针对以前教研活动中少数人说话,大多数老师当听众的现象,每一场教研活动之后主持人先自评,然后组织参与者进行“三句话”教研互评,即讲一个优点、一个不足、一个调整建议,最后由引领者从主持人的现场组织、内容给予、观点提拎、和参与者的现场互动、对某些观点的质疑和困惑以及下次教研的期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评价,让主持人和参与者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三)更进方案——获得螺旋递进式提升
在我园,雷打不动的大教研、年级组随机开展的小教研,一般是自上而下,预设性较强,难以兼顾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需求。为了让教师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我园又成立了基于美慧树主题课程的四个教研小组——“儿歌集”组、“主题环创”组、“集体活动”组和“材料包”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合、自主参与、相互支持、合作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有效地弥补了大教研的不足,激发了教师专业的自觉性。
例如:“集体活动”教研组针对薄弱领域,进行赛讲、评课、研讨。在“一课多研”磨课活动中,年级组内教师共同分析图画书——确定教学内容——选定一位教师备课并进行第一次执教——同组教师听课——执教教师反思教学过程——集体评课——结合评课反馈再次进行备课、执教——其他教师再次听课、评课,直到年级组内班级都上完——最终形成“优质活动”,让有形课程成为了无形的教育。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园图画书教研案例在“晋中市幼儿园图画书应用案例教研”活动中获特等奖并承担了交流分享的任务,在之后的第二届全国图画书大赛中获得集体项目二等奖的成绩。这对我园的教研活动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督促,督促我园向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研方向努力前行。
在教研的引领下,我们初步实现了三个并行成长:教师与幼儿并行成长、 幼儿与家长并行成长、幼儿园与家庭并行成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路走来,收获很多,条件制约也走了一些弯路,不足依然存在,我们会在教研的引领下,继续驻守乡村的学前教育之路,坚定不移、砥砺前行!
创建之初,面对资金不足、城乡差异、家长观念滞后等现状,如何立足实际,科学实施低成本高质量的农村幼儿教育;面对师资不足、人员结构不等、师资层次不齐、水平差异等现状,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促进幼儿的发展和家长观念的转变,这些都是我们一直深思的问题。所以自开园以来,我们依托教研建构园本课程,并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让每个人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方向、行动有突破。
一、园本教研,促保教质量提升
开园初,新组建的教师队伍中有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有刚入职的新教师,有从周围各村招聘的生活教师,还有一部分教师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处于“小班照看着不要让打闹、出事,中大班教写字、学拼音、会算加减法”的水平。园长明确告诉大家,园本教研是提升我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最主要的途径,而且园本教研要有理念,更要有主线。所以,在大多数教师缺乏科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条件制约之下,园长组织教师开启了学习式、培训式、课例式等多种教研模式。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到幼儿养成习惯的教育、生活活动的开展、游戏活动的组织等常规工作开始研讨,从中领会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迄今为止,在浸润式研培学习之路上,全园90%以上的教师根据自身需求参加了菜单式研培学习,外出的教师都是带着任务去学习,参加培训后,他们都会用大量的时间整理笔记、实践运用、吸收消化,然后再进行二级培训。就这样,教师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快速的成长,素质也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全体教师才是幼儿园整体实力所在,因此必须关注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教研的模式也由园长亲自带头引领悄悄地变成了骨干教师引领,通过大力培养骨干教师求得幼儿园的快速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骨干教师选择自己擅长的領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并结合园所教师在这一领域的突出问题,设计可实施的方案组织教研,如:科学领域数学子领域的“如何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有规律的排序”、艺术领域美术子领域“幼儿泥工活动的开展”等,教研活动开展后各年龄段教师开始运用实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收集问题,然后再组织二次教研活动,让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分享中解决活动实施中的困惑,层层递进,让教研活动真正起到实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但园所发展,光靠骨干教师是不够的,骨干教师只有在引领全体教师的成长中,才能显现其骨干的价值并得到认同。所以针对一日活动中的情况,大家一起讨论班级管理、家长工作、幼儿习惯、集体活动、游戏活动等内容,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取长补短。
在这种“滚雪球”式的教研过程中我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与行为,同时又让每位教师分享和学习到了集体的智慧结晶。渐渐地,我们找到了感觉和方向,探索出新的园本教研模式——“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实施美术活动的研究”课题引领下的教研。
二、课题引领,教研并行
正是前期有了这些可贵的经历,“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实施美术活动的研究”课题才得以成功申报,同时课题的开启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对我园教师的专业能力特别是课程建设能力、专业精神、合作意识和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了更精细的要求,另外对家长观念、家园配合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课题研究中,我园立足地处农村的实际,争取让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每位家长都能得到提升、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为了了解周边所能运用的自然资源,我们调动全园力量展开深入调研,通过访谈、问卷、进入幼儿家庭、与班里幼儿交谈、请家长志愿者反馈等方式,收集周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麦穗、玉米秆、玉米皮、玉米棒、狗尾巴草、大豆、园里的槐树、槐花,都成了我们美术创造活动的资源,拓印、编织、绘画、沾染、借形想象等各种形式让幼儿爱不释手,在实践操作、分享讨论、改进调整、二次实践的教研活动中,美术活动在我园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美术活动组织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发表了多篇美术活动案例。
三、结缘美慧树——借外力,强内功,促教研质量跨越发展
2015年,我们结缘了美慧树幼儿园主题课程资源,针对之前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针对性较弱、忽视教师个性化需求等问题,借助此平台的支持和专家团队的指导,经过多次研讨和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园教师和幼儿发展的园本教研思路。
(一)设计方案——有理论学习亦有师幼实操互动
在教研方案设计之初,我们翻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晋中市幼儿园课程实践指导》《美慧树课程教师指导用书》等理论书籍,整理有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在理论支撑下开展研讨。对于教研活动,我园在实践中从操作、流程、组织等方面均明确了相关要求,对每一位教师尽力实现针对性和适切性。
(二)组织活动——每个角色自评互评结合
针对以前教研活动中少数人说话,大多数老师当听众的现象,每一场教研活动之后主持人先自评,然后组织参与者进行“三句话”教研互评,即讲一个优点、一个不足、一个调整建议,最后由引领者从主持人的现场组织、内容给予、观点提拎、和参与者的现场互动、对某些观点的质疑和困惑以及下次教研的期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评价,让主持人和参与者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三)更进方案——获得螺旋递进式提升
在我园,雷打不动的大教研、年级组随机开展的小教研,一般是自上而下,预设性较强,难以兼顾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需求。为了让教师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我园又成立了基于美慧树主题课程的四个教研小组——“儿歌集”组、“主题环创”组、“集体活动”组和“材料包”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合、自主参与、相互支持、合作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有效地弥补了大教研的不足,激发了教师专业的自觉性。
例如:“集体活动”教研组针对薄弱领域,进行赛讲、评课、研讨。在“一课多研”磨课活动中,年级组内教师共同分析图画书——确定教学内容——选定一位教师备课并进行第一次执教——同组教师听课——执教教师反思教学过程——集体评课——结合评课反馈再次进行备课、执教——其他教师再次听课、评课,直到年级组内班级都上完——最终形成“优质活动”,让有形课程成为了无形的教育。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园图画书教研案例在“晋中市幼儿园图画书应用案例教研”活动中获特等奖并承担了交流分享的任务,在之后的第二届全国图画书大赛中获得集体项目二等奖的成绩。这对我园的教研活动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督促,督促我园向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研方向努力前行。
在教研的引领下,我们初步实现了三个并行成长:教师与幼儿并行成长、 幼儿与家长并行成长、幼儿园与家庭并行成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路走来,收获很多,条件制约也走了一些弯路,不足依然存在,我们会在教研的引领下,继续驻守乡村的学前教育之路,坚定不移、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