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link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包装设计已经不再是货物运送的保护措施,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人们对于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装设计中的形式美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论述了字体在包装设计中形式美塑造的表现方式,以期为今后的包装设计提供一定的借理论鉴和现实启发。
  关键词:包装设计;形式美;表现方式
  如今社会发展丰富多彩,我们的消费生活离不开产品包装,更需要包装设计。产品包装的存在不仅是对产品本身起到保护便于运输的作用,也能够为产品提供一定的宣传作用,使得产品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刺激消费,增加了生活中的亮点。包装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商品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对包装的重视与日俱增。包装象征着企业的形象,体现其文化内涵,一个具有新颖的创意、独特的设计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包装设计更易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而包装设计并不是单独的存在,在艺术设计美的指导下,包装不仅有美的形式,更可以展现出丰富的美的内涵。
  一、现代包装设计的形式美要求
  商品包装是最能反映时代的文化科学水平。有人说科学与艺术是姐妹,每当科学发展前进一步,艺术也相随而进。现代包装设计讲究对工艺新技术相结合,与现代生活条件相结合,与光学、人体工程学、视觉心理学、数学、新材料等相结合。科学技术的提高、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人体工程学的应运而生,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包装设计要考虑商品在货架上的堆叠排列的形式效果,如何衔接、转换、延续、扩张,要考虑形的延伸,形与形之间如何产生有节奏的连续性视觉效果。形式美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丰富而发展,随着材料,实用等观念的改变而改变。生活在变,人在变,审美的标准也在变。现代包装的美感,是以发挥现代美学观念为特色的。形式美不再等于装饰美,装饰美只是形式美的一部分,形式美是功能和装饰的结合所产生的结果,这是现代设计与过去设计所不同的区别。现代包装的时代感所要求,现代设计讲究单纯,避免与本来面目无关的繁琐装饰,做到既单纯,又丰富,既强烈耀眼又和谐整体,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新时代的今天,人们应当认真地研究许多科学性,规律性的因素,去发现,去寻找,去熟悉形式美的新语言。
  二、包装设计形式美的整体性表达
  包装设计形式美的整体性是指各个形式要素和谐统一。审美趣味一致。美国学者说过,当一个形象能够给人以快感时,那么它必定具有统一的多样性。包装设计形式美的整体统一也是如此。在形式设计上需要各要素关系统一中富有变化,变化中追求统一。如自然环境一般既有整体性也有多样性。包装设计的信息虽然是无声的,但是在整体形式设计上却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实现包装设计形式美整体性表达的方法如下:
  第一,包装商品风格、方向确定。确定包装设计的整体性风格,如是传统艺术韵味风格还是西方装饰艺术风格。在明确包装设计风格的基础上,借助形式美对包装的文字运用、色彩调和、图形运用进行整体设计。
  第二,包装图形设计。图形的应用在包装设计中必不可少,图形的应用需要与设计风格相吻合。直接图形表达是对商品外形、用途等进行直观的展示。间接的图形表现比较含蓄,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无论何種表达方式都需要结合整体风格,以及设计意图。
  第三,包装设计色彩处理。色彩的应用是对设计的烘托和强调,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应用一方面需要把握色彩明度、纯度、色相等要素,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借助色调的变化,围绕包装设计的内容运用。
  第四,文字表达。文字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突出,能够直接将商品的用途等展现出来。文化表达涉及文字本身的造型变化,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字与图形之间的衔接。文字的表达需要与商品设计形式结合,实现图形设计、文字叙述的和谐。
  三、形式美学在当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一)通过包装设计出体现品牌气息
  目前,符号设计依然是中国包装设计的主流。所谓的符号设计,是指我们熟悉的品牌标志,或者是以辅助图案为主的符号。在中国大多数食品类商品中,多是这种符号设计为主的包装。而在日本的设计中,标志呈现已经退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包装独特的品牌气息。这两者最大的不同是,符号设计目的是让消费者记住品牌符号,产生重复购买;而气息设计则是让消费者凭直觉便喜欢上这个品牌。通常的包装设计,喜欢将实物照片放置在包装上,突出产品信息,却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俗气”的设计。于是开始有了用图案、色块取代了实物照片的图案设计。从设计美感的角度来讲确实这种图案设计更胜一筹,但是在市场销售来看,产品信息更加突出的包装设计更适合在商业流通中生存。
  所以以本真酸奶为例的包装设计综合以上两种设计理念,采用手绘插画和产品展示相结合。对每种口味量身打造一段小故事来绘制每一幅插画,用淡彩的形式来表现产品的纯净清新,进而传达出“天然本真”的品牌特点。同时清晰突出的产品信息使消费者不会遗漏任何重点。
  (二)手绘形式传达品牌独特的意境
  酸奶的受众范围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各种快餐速食品充斥在日常饮食中,卡通手绘插画所传达出的童真,可以在各个年龄段产生共鸣,就像广告语中所说的“还原本真”。同时,提醒消费者在忙碌中也不要忘记保持身体的健康,来一瓶天然手作的酸奶,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肠道健康。同时淡彩的形式营造出悠然惬意的感觉,喝酸奶吃乳酪饼干本身不正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吗,可以让消费者在享用产品的同时,感受到插画中所传达的心意,真正的放松自我。较之真实图片或者平面图案,手绘显得更加用心,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本真酸奶的每幅插画更是量身打造,心意十足。
  (三)包装的色彩设计
  色彩最直白的心理效果,是通过色彩刺激,使人形成了特有的主观印象,这种冲击对人的生理所产生的直接影响。视觉的第一印象就是对色彩的感觉。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会引起强烈的感官表现,色彩也是影响视觉感受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之一。尤其是在食品包装设计上,色彩的选择尤为重要。食品包装的优劣,不仅能决定产品的品质,更能影响到品牌的销售和发展。   食品包装的色彩运用必须体现食品的特点,表现出食品的特色,同时兼顾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及审美习惯。通过色彩的合理运用和色彩的相互关系,可以很容易地表现食品的口感。包装色彩是能够赋予食品包装以灵性的,对于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再加上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能瞬间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提升品牌形象。
  三、设计美学下包装设计发展新趋势
  在今天,包装设计的表现手法更加趋向多元化,一些不规则的形态变换打破了传统标志设计中规中矩的感觉,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开阔了标志设计的创意表现,使一些独特的视觉表现成为可能,同時,也为设计随心所欲地放大缩小提供了方便,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快速准确的复制,造型细微精妙的各种随性表现变化得到实现,表现手法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色。如今“绿色设计”和“为人的设计”理念慢慢的成为设计主流。所谓“绿色设计”最重要的就是“3R”原则。所谓“为人的设计”,但从包装形式上来讲,包装不仅要为人提供便利,更能进行特殊的情感沟通。
  设计师们不再只是盲目追求“绿色”设计。依然有众多的自然图案,但“绿色”不再那么特别。色彩越来越生动。不饱和理论退潮,取而代之的是色彩浓度。总体风格趋向简洁,现有的设计风格依然是主流。在积淀已久的丰富素材中,无论是书本上的还是网络上的,这些素材都可以为我们所使用。
  四、新审美下的再设计
  声破天是一家音乐服务的公司,他们的包装再设计就非常成功。声破天的用户愉快地接受了新的设计,我们认为受众对此改变的好评源于以下两点,一是该公司没有试图创建一个更复杂的品牌形象,而遵循简化的过程。将不必要的元素去除并且适当加入较少的细节。另一个成功的关键是声破天在进行重新设计的时候对之前的设计是全部否定的,而不是在以往的标志上进行修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给公司一个更加时尚的形象,而且看上去更加专业。
  比如国风茶叶包装,纯黑的底色上盘旋着金色的龙纹,看似简单的重复排列,却又各不相同。作为中国图腾崇拜的“龙”,其造型融鹿、牛、鱼、鹰、蛇,多种吉祥动物的特征于一体,在民间是神圣吉祥之物,“盘龙”、“飞龙”、“双龙戏珠”等的造型更是象征着吉祥尊贵。龙代表的威严大气与祥云所寓意的吉祥高升相得益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喝茶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龙的形象,是当之无愧的“国风”,龙纹的应用完美的阐释了品牌理念,且提升了产品档次。这样的包装设计不仅美观上档次,既传统又现代,更传达出一种民族精神,深受国人喜爱。
  凤凰城白酒运用了凤凰的形象,与我国经典的的西凤酒不同的是,凤凰搭配了朵朵祥云,把在空中飞舞的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而祥云图案流传历史悠久,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不仅如此,这款包装上的吉祥图案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色,白酒是粮食所酿,五彩祥云又寓意五谷丰登。这满载着祝愿和美好的包装,谁又不爱呢。
  让我们再来看看某知名快餐公司的徽标积极变化的另一个例子,世界第三大快餐连锁店——温迪。创立的29年之间,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但是在2012年,温迪公司决定开始改变——新标志没有狂野的西部风格了,但特点仍是雀斑的女孩,温迪外加公司名称。符号的松散排列有一种自由的感觉,而使用没有衬线的字体给人一种更现代的感受。现代感这个元素可能是他们领导品牌重塑过程中的主要思路之一。温迪的改变是一个积极的行动,他们不仅改变了包装设计的风格,也通过采用新标准实行新管理方式等多种方法增加了销售额。
  参考文献
  [1]尹章伟等.包装色彩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曹耀明.设计美学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天启年间是明朝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时期,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激烈程度达到历史最高点,在这场权利的角逐中,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大获全胜,占据权力顶峰。关于魏忠贤,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着褒扬魏忠贤,认为他代表农民阶级,是一个伟大革新者,打击了以东林党为主的腐朽文官统治的说法。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缺乏史料支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史籍出发,探讨魏忠贤的公众形象,并在历史大背景下,对从文献中总结出的魏
期刊
摘 要:在服饰设计中,运用贵州苗族蜡画纹饰的关键在于能否灵活运用传统纹饰并加以创新。传统纹饰的创新不是简单的复制或者重复组合,而是在根据纹饰本身的艺术特点和样式,迎合时尚需求的变化,有目的的加以创新。本文以艺术学为研究平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针对在服饰设计中“如何用”、“怎么用”贵州苗族蜡画纹饰,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结合以符合市场需求进行系统的阐述与论证。  关键词:蜡画;纹饰;服饰设计;应用  一
期刊
摘 要: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后半期西方重要的绘画艺术流派。莫奈是印象主义最杰出的代表,对印象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 印象主义之父”。文章分析了莫奈绘画的艺术特征,明晰莫奈及印象主义在西方绘画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莫奈;印象主义;自然;光和色;诗性  一、讴歌大自然  莫奈是大自然最忠实的描绘者。纵观他的整个创作历程,大自然始终是作品永恒的主题。他善于将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芳草绿树、田
期刊
摘 要:教育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最佳途径,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弘扬民族音乐,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祖仙们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促使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名族文化和爱国主义情操,努力学习,奋发图强,让我们的民族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让后人们去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教育;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社会
期刊
摘 要:曾风靡全球的公益广告《one day》是由美国纽约的非营利性组织Life Vest Inside利用一镜到底的手法拍摄的一则公益广告。讲述了一个传递爱心的故事,从一位摔倒的滑板男孩儿得到了善良的帮助开始,每一个主人公用自己的举手之劳将这种善良延续下去,以小见大地诠释了爱是如何传递的。本文将从叙事创新、艺术特色、国内外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公益广告《one day》的创意特色。  关键词:《one
期刊
摘 要: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急待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文学教育,因而外国文学教育对外語专业学生而言意义非凡。本文从外国文学教育的意义入手,试论外国文学教育的功能,认为外国文学作品大致具有增进文化理解、实施德育美育、明确世界观方法论的功能。相信明确了对功能的认识,能够更好帮助我们设计外国文学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育功能;文化理解;德育
期刊
摘 要:蒙古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蒙古族音乐更是以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蒙古四胡是蒙古族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文化中的瑰宝。旋律悠扬、古朴、欢快,是从事半农半牧生产方式的蒙古族人民杰出的音乐创造。本文主要论述蒙古四胡的传承、创新、发展。  关键词:蒙古四胡;创新;传承;发展  一、蒙古四胡简介  蒙古四胡,拉弦乐器,因有四根弦而得名。蒙古语称“
期刊
摘 要: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除了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外,更加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群众文化的基础比较广泛,并且有着比较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群众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载体。群众文化中包含了巨大的社会创造力,这也是实现中国梦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想要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就需要结合群众文化建设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更好地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培育良好的社会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对于旅游,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下车-看景-上车”这样的传统模式,而是更加注重旅游的体验性,体验旅游已悄然深入旅游市场。旅游演艺顾名思义是将“旅游”和“演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新方式,成为了当代旅游业的强大推动力。本文将借鉴西安《长恨歌》和杭州《宋城千古情》这两个成功的旅游演艺项目,与文君井所在地——邛崃实地情况所结合
期刊
《童年的消逝》,是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1982年出版的书,是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尼尔·波兹曼是世界知名的批评家和媒体文化研究者,媒体生态学专业的首创者,生前任教于美国纽约大学。这本书的出版,引发了人们对于儿童问题的热切关注。尼尔·波兹曼运用历史和社会学的方法对童年文化现象进行审视,向我们展示了童年概念的产生、发展、逐渐消逝的过程。  童年的概念,既有生物学上的意义,也有文化学上的意义。作为文化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