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的德育价值浅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s8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家庭教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家训文本就是指的传统家训,同时还包括根据家训文本开展的治家教子的训导活动。我们对传统家训中的德育价值的深入挖掘,并且对于当前文化建设加强、增进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探讨了传统家训的德育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家训 思想价值 德育 分析
  【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02-01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从道德发生学角度看与中国道德传统息息相关。事实上,无论哪个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都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传统。
  一、传统家训德育思想价值分析
  1.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内源性资源,对培养公民良好道德品质,提升社会伦理风尚非常有利
  在我国漫长的社会演进过程中,家训德育思想已然成为中华文明道德史上最显著的文化特性。随着朝代更迭以及民族融合,中国传统家训体现了不同朝代特定的道德观念,传承具有普适性价值的传统道德思想。这种普适性不仅体现在“不管是帝王、士大夫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家训都将勤俭作为一种修身美德”,还表现在“历朝历代的传统家训都把诚信看作是立人之本,是做人的道德支柱”。其实,无论是勤俭还是诚信,都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可见,在当今社会,中国传统家训依然可以给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优秀资源。
  2.为家庭德育提供历史经验,有助于构建家庭美德,传承优良家风
  无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由里·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四系统观”,还是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埃斯萨关于儿童发展同心圆理论,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家庭在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之一。家庭教育历史悠长,家庭文化博大精深。纵观中国历史,很多名人的成才都与严格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德育却出现了教育目的功利、教育观念偏差、教育方式极端等种种弊端。因此,在反思当前问题时,可尝试从卷轶浩繁的家训古籍中寻求值得借鉴的思想资源。
  我国古代家训内涵丰富,记载了不同时期家庭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有的学者从整体出发,认为传统家训在处理爱与教、智与德、气节与利益、律己与教子、为国与为己等关系方面给当代家庭德育提供了有益启示。有的学者就某一代表性家训出发,认为其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家庭人伦关系的凝结以及个体道德义务的形成等启示良多。不少学者坚持古为今用原则,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中华传统家训德育经验,希望通过对传统家训德育思想的深人研究,优化家庭德育,继承家庭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家风。
  3.为解决现代道德问题提供新思考,为当今道德困境才旨明出渭乡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有物欲膨胀致使市场失范、价值多元引发道德失衡、工具理性造成德育失灵等诸多问题出现。而为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需要对中华家训文化弘扬,对民间化德育范式创设;借鉴传统家训经验,对生活化德育方式推行。从道德法规角度出发,认为家训中的家法族规是道德的法律化,是一种在法律与人情之间介入的道德规训,对家族乡里的和睦与社会的秩序化的功效不可忽视。但是,不管是道德的生活还是生活的道德,人是根本,道德离不开个体本身。因此,不论是以《颜氏家训》为个体案例,对古代家训在品德培育中的作用机制分析,还是从魏晋南北朝文人家训中对理想人格的建构与实践进行探析,学者都力求为使当今道德问题解决而寻求途径。无论用何种方式,我们都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家训的德育思想,为解决现代道德问题提供理论资源,最大化地使德育实践方式丰富。
  二、传统家训德育思想研究不足与前景展望
  1.研究不足
  第一,研究视角相对局限。多数学者从历史学和文献学的视角,对传统家训德育思想进行摘录和阐述,导致研究成果的局限性。虽然有个别学者尝试从教育学、系统学的视角对家训德育思想进行分析,但仍未探索出家训德育思想的内在规律性、科学性及独特性。第二,研究并未对传统家训德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目前,研究似乎止步于对传统家训德育思想成因、具体内容及现代价值的分析上,对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构建新时代家训德育理论体系却鲜有涉足。有个别学者提到现代转换,但仅进行了宏观描述。第三,研究领域未能突破家国范畴。学者将家训德育思想的研究价值局限于家族内部,没有学者将触角伸向社区、企业甚至政治组织,对国外家训德育思想的研究较少,不利于借鉴国外德育经验。第四,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开展研究,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
  2.前景展望
  第一,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克服研究视角的局限,发掘更深层次的内在价值,增强传统家训德育思想研究的理论性、科学性与实效性。可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视域,对家训德育思想进行多角度剖析,为建构现代家训德育理论体系提供研究基础。第二,加强对传统家训德育思想的比较研究,关注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不同时代家训德育思想的异同。通过古今对比、阶级对比以及国别对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第三,立足当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通过借鉴其他如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开展深人分析,把理论研究与德育实践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探寻传统德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路径与实践路径。第四,关注不同社会领域家训德育思想的實践价值,拓展家训德育思想的作用范围,创造具有训勉价值的家训。如袁采的《袁氏世范》和郑太和的《郑氏规范》,均是为正一国人伦、厚一方风俗而作,并非只为“提携子孙、整齐门风”。第五,突破传统家训德育思想传播所固有的局限性,即传播载体过于单一且多限于家族内部自上而下的传播。有必要结合传统家训德育思想的特点,创造新型传播模式,借助现代传播载体,进行全方位、多渠道传播。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传统家训的历史经验进行借鉴,能够使现代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不断加强,并且不但对在朝夕相处的家庭生活中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帮助,而且还能将民众内心深处的正能量激发出来,使个体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同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渗透,从而使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所形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光明日报,2014-01-01.
  [2]刘成禺.世载堂杂忆[M].上海:中华书局,1960.
  [3]司马光.温公家范[M].王宗志,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4]杨伯峻.论语译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9.
其他文献
我院1985年5月~1998年2月共收治创伤性休克5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产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6例,女16例,年龄8~67岁。受伤时间20min至12h。1.2休克程度估计和观察指标:见表1。表152例患者的休克程度及临床...
详细介绍了封闭型带式输送机各断面结构形式、结构特点以及当前技术发展概况.重点叙述了圆管带式输送机主设计参数的选择,线路布置及设计计算的方法.
分析了影响汽车起重机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模糊数学的原理,确定其隶属函数,给出影响因素优劣等级的模糊界定方法,为汽车起重机工作性能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摘要】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下,中小学校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增加,但是传统的音像技术在中小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依旧比较广泛。摄录编系统的设计如何更好的为中小学教学工作服务,仍是广大教师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方向。本文主要对中小学校摄录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中小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  【关键词】中小学校 摄录编系统 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獻标识码
【摘要】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类似作为遗传因子的基因,为文化的遗传因子,也经由复制(模仿)、变异与选择的过程而演化。本篇论文主要通过阐述语音模仿,语义模仿,情感符模仿这三个方面展现模因演化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关键词】模因论 《自私的基因》 强势基因 网络流行语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
依据起重机的机构组成以及零部件的标准化程度将起得机的零部件进行分类,创建起重机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及模型库,以满足起重机三维设计的要求,同时,阐述了创建分类模型库的意义及其
通过对国内、外铁路起重机发展状况的叙述,说明提高铁路起重机在打支腿和不打支腿2种工况下起重性能的重要性.另外,还介绍了因提高起重性能而使起重机整机性能和结构发生变化
【摘要】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训练中有重要作用。核心力量训练是对人体中间部分的训练,核心肌肉群是人体最大的肌肉群,储能也最大。羽毛球运动对运动员的力量强度和动作协调性提出很高的要求。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身体的稳定性,帮助保持身体平;能够降低身体能耗,增强耐久力;能够协调四肢运动,减少身体部位的运动损伤。核心力量训练是羽毛球训练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应该重视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中的作用,增加核心
就新形势下我国起重机械生产企业面临的挑战,阐述了企业实施虚拟制造技术(VMT)的意义与可行性,并对起重机械CAD/CAM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实施VMT的具体步骤进行讨1论.
【摘 要】高等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核心教育环节。在高校的教育环境当中,是大学生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氛围和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又是高校育人环节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学业功底,发展后劲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 人才培养 文化传承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