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对矿产的需求量很大。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技术落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出现了许多地质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加强矿山法律法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矿山环保意识等几点防治对策,以供同行相互交流。
[关键词]矿山环境 矿产开采 地质问题 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1-1
0引言
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三,矿种丰富,存储量大,约占世界存储总量的15%。但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域性极强,东西、南北差异较大。由于不同地区技术手段或者矿山开采的思想理念不同,各地区对矿山的开采引发出了各类地质问题,尤其是对矿山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极易引发多种地质灾害,目前矿山环境所面临的地质问题越来越突出。
1我国矿山环境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
1.1耕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减少
许多矿山采用露天开采的形式,开采产生的废渣、废石堆砌成山,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面积与建设用地,地表的植被也由于胡乱堆放尾矿而导致水土流失,甚至造成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由于开采而产生的废弃石料品种繁多,并且物理性质不稳定,在长期的堆积挤压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扬尘、渗漏、风化、分解等,其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也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而渗入土壤中,对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矿场还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供采矿活动所用,如进行厂房建设、工业广场的搭建、对矿场的使用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矿山开采所产生的废渣、废石共压占全国土地面积近600万公顷,其中占用森林面积一百多公顷,草地面积约26万公顷,各类大大小小的矿山采矿活动使我国的耕地与建筑面积变得越来越贫乏。
1.2采矿造成各类地质灾害频发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开采区地下被挖空,地面极易发生塌陷情况,由于各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开采方法不同,开采区域塌陷的形状、程度也不尽相同[1]。矿山开采时,开挖的边坡以及采空破坏了山体的稳定,就会产生山体裂隙,在矿山开采中一般会产生两类裂隙:一是盆地下沉,其外围区域产生张力,导致山体裂隙,这类裂隙规模大、延伸线长、影响范围广;还有一类就是由于小规模开采而产生的地面裂纹,表现为小陷坑,这类裂隙不会对生产及作业产生大的影响。
对矿山的不科学开采还会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许多中小型矿山企业将挖出的废渣常年堆积在山坡或沟谷中,一旦下大雨、暴雨,就极易引发泥石流。有些地区由于矿场地下顶板坍塌,会导致矿场周边岩层变形,因而诱发地震。
1.3矿区水系统遭到破坏
在采矿活动中,对矿山环境影响最严重的就是地下水系统遭到破坏,矿山在开采时会改变当地水流的给排水系统,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地下水环境被破坏,从而产生一大片降落漏斗,污染矿区地下水系统。开采还会造成现有泉水枯竭、河水断流等,这将严重影响当地人们的正常生活、生产、农业等活动。
2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对于矿山环境的地质问题目前只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两部法律法规[2],而在这两部法律中只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对于其中许多具体情况并未制定任何规章制度,因此对于许多行为,矿山企业难以做到有法可依。 管理矿山资源开采的部门多达十多个,各个部门间极少沟通,因此资源无法共享。在管理体制上,各个部门职责不明确,一旦出现状况相互推脱责任,相互扯皮,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改进。
2.2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有限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我国对矿山环境的投入能力,这是制约矿山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总的来说,我国对矿山开采及环境地质问题的恢复治理资金投入太少,导致开采技术落后,重视程度不够。落后的开采技术更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对于矿山环境的地质问题,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国家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及技术投入,只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到位,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一系列地质灾害。
2.3中小型矿山盲目开采
在我国,许多中小型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没有长远的眼光,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过度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因此无节制地对矿山进行盲目开采,忽视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工作,使得矿山遭到严重破坏,原本很脆弱的山体环境更加脆弱,地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尽管相关单位对此进行过多次整顿,但该现象仍未完全杜绝,在偏远或管制不严的地区,仍有部分矿山企业不重视矿山的环境问题,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3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治理对策
3.1积极推进立法工作,加强矿山法律法规建设
随着国家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越来越重视,相关部门在思想上对矿山的开采工作以及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有了一定的转变,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的治理的立法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也在逐步完善。继国土资源部推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后,各省市部门也相继出台了许多地方性的行政法规,以恢复为主要手段,实施矿山环境地质保护,促进本地区矿山企业的健康发展。
3.2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整治各类地质问题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及整顿,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各地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设立矿山专项整治资金,用于治理各类地质问题[3]。对于老矿山遗留下来的问题,由政府补助与企业分担,共同治理;对于新开工生产的矿山,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将矿山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同时,还可在大中型矿山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试点工作,将矿山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建设相结合,发展绿色开采工作。
3.3做好规划,提高矿山环境保护意识
矿山资源的开采,应该结合矿山环境特点及优势,跟据当地经济状况、人口分布、技术条件等,做好开采规划,制定出完整的开采方案。在开采中要责任到人,积极推进环保意识,尤其对于参与开采作业的工人,更要加强其矿山环保观念,切实将矿山环境的保护作为生产的重中之重,保证矿山的顺利开采以及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我国正处在经济腾飞的时期,对各类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但我们在开采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盲目开采。矿山环境本身比较脆弱,我们不能人为破坏、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在对矿山的开采工作中,我们除了要采用先进技术合理开采,还需要尽可能的修复已经被破坏的矿山环境,这样才能使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长期稳定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徐友宁.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与展望[J]. 地质通报,2011,(27).
[2] 马茁卉,范振林. 矿山地质环境面临的问题及防治对策[J]. 西部资源,2010,(04).
[3] 梁凯,兰井志,郑伟. 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J]. 环境经济,2007,(03).
[关键词]矿山环境 矿产开采 地质问题 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1-1
0引言
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三,矿种丰富,存储量大,约占世界存储总量的15%。但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域性极强,东西、南北差异较大。由于不同地区技术手段或者矿山开采的思想理念不同,各地区对矿山的开采引发出了各类地质问题,尤其是对矿山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极易引发多种地质灾害,目前矿山环境所面临的地质问题越来越突出。
1我国矿山环境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
1.1耕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减少
许多矿山采用露天开采的形式,开采产生的废渣、废石堆砌成山,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面积与建设用地,地表的植被也由于胡乱堆放尾矿而导致水土流失,甚至造成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由于开采而产生的废弃石料品种繁多,并且物理性质不稳定,在长期的堆积挤压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扬尘、渗漏、风化、分解等,其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也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而渗入土壤中,对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矿场还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供采矿活动所用,如进行厂房建设、工业广场的搭建、对矿场的使用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矿山开采所产生的废渣、废石共压占全国土地面积近600万公顷,其中占用森林面积一百多公顷,草地面积约26万公顷,各类大大小小的矿山采矿活动使我国的耕地与建筑面积变得越来越贫乏。
1.2采矿造成各类地质灾害频发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开采区地下被挖空,地面极易发生塌陷情况,由于各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开采方法不同,开采区域塌陷的形状、程度也不尽相同[1]。矿山开采时,开挖的边坡以及采空破坏了山体的稳定,就会产生山体裂隙,在矿山开采中一般会产生两类裂隙:一是盆地下沉,其外围区域产生张力,导致山体裂隙,这类裂隙规模大、延伸线长、影响范围广;还有一类就是由于小规模开采而产生的地面裂纹,表现为小陷坑,这类裂隙不会对生产及作业产生大的影响。
对矿山的不科学开采还会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许多中小型矿山企业将挖出的废渣常年堆积在山坡或沟谷中,一旦下大雨、暴雨,就极易引发泥石流。有些地区由于矿场地下顶板坍塌,会导致矿场周边岩层变形,因而诱发地震。
1.3矿区水系统遭到破坏
在采矿活动中,对矿山环境影响最严重的就是地下水系统遭到破坏,矿山在开采时会改变当地水流的给排水系统,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地下水环境被破坏,从而产生一大片降落漏斗,污染矿区地下水系统。开采还会造成现有泉水枯竭、河水断流等,这将严重影响当地人们的正常生活、生产、农业等活动。
2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对于矿山环境的地质问题目前只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两部法律法规[2],而在这两部法律中只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对于其中许多具体情况并未制定任何规章制度,因此对于许多行为,矿山企业难以做到有法可依。 管理矿山资源开采的部门多达十多个,各个部门间极少沟通,因此资源无法共享。在管理体制上,各个部门职责不明确,一旦出现状况相互推脱责任,相互扯皮,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改进。
2.2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有限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我国对矿山环境的投入能力,这是制约矿山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总的来说,我国对矿山开采及环境地质问题的恢复治理资金投入太少,导致开采技术落后,重视程度不够。落后的开采技术更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对于矿山环境的地质问题,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国家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及技术投入,只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到位,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一系列地质灾害。
2.3中小型矿山盲目开采
在我国,许多中小型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没有长远的眼光,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过度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因此无节制地对矿山进行盲目开采,忽视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工作,使得矿山遭到严重破坏,原本很脆弱的山体环境更加脆弱,地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尽管相关单位对此进行过多次整顿,但该现象仍未完全杜绝,在偏远或管制不严的地区,仍有部分矿山企业不重视矿山的环境问题,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3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治理对策
3.1积极推进立法工作,加强矿山法律法规建设
随着国家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越来越重视,相关部门在思想上对矿山的开采工作以及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有了一定的转变,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的治理的立法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也在逐步完善。继国土资源部推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后,各省市部门也相继出台了许多地方性的行政法规,以恢复为主要手段,实施矿山环境地质保护,促进本地区矿山企业的健康发展。
3.2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整治各类地质问题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及整顿,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各地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设立矿山专项整治资金,用于治理各类地质问题[3]。对于老矿山遗留下来的问题,由政府补助与企业分担,共同治理;对于新开工生产的矿山,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将矿山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同时,还可在大中型矿山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试点工作,将矿山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建设相结合,发展绿色开采工作。
3.3做好规划,提高矿山环境保护意识
矿山资源的开采,应该结合矿山环境特点及优势,跟据当地经济状况、人口分布、技术条件等,做好开采规划,制定出完整的开采方案。在开采中要责任到人,积极推进环保意识,尤其对于参与开采作业的工人,更要加强其矿山环保观念,切实将矿山环境的保护作为生产的重中之重,保证矿山的顺利开采以及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我国正处在经济腾飞的时期,对各类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但我们在开采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盲目开采。矿山环境本身比较脆弱,我们不能人为破坏、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在对矿山的开采工作中,我们除了要采用先进技术合理开采,还需要尽可能的修复已经被破坏的矿山环境,这样才能使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长期稳定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徐友宁.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与展望[J]. 地质通报,2011,(27).
[2] 马茁卉,范振林. 矿山地质环境面临的问题及防治对策[J]. 西部资源,2010,(04).
[3] 梁凯,兰井志,郑伟. 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J]. 环境经济,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