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心理-与马克思·韦伯的心理学对话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对M.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读解,透过对资本主义精神现象的解释赋予意义的定义过程,探寻经济精神、经济心理和经济主体诸多关系的具体生成及其历史效果。经济伦理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形态,既是一种推动经济行为的道德力量,又是一种有着经济主体支撑的社会精神力量。
其他文献
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创新不断发生的条件下,如何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完整地阐述金融资产的“价值”和价格,是一个如何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贯彻到底的问题。本文根据马克思的思想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金融资产的性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从质和量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金融资产的虚拟价值和市场价格。
期刊
新制度经济学现有的理论模型并不能有效地解释制度的起源和演化,制度演化问题必须重新考虑,一种新的模型设想是从经济行为和社会网络的嵌入关系出发,以哈耶克的秩序理论为基础提出的。
西方自苏格拉底-柏拉图到黑格尔两千多年间的哲学追问方式,就其占统治地位的方面而言,是以超感性、超时空的抽象概念为万事万物之根底的“在场形而上学”。现当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们实行了哲学追问方式的转向,认为任何当前“在场的东西”都以其背后无限与之相联系的、“不在场的东西”的根底,无限的不在场者也是现实的东西而非抽象的概念。这一哲学新方向带来了终极关怀的新理解:人生的最高意义和价值在于不断超越有限的在
金融自由化是东亚金融危机中备受人们责难的一项政策选择,但研究发现,东亚地区的金融自由化存在着两重性,即形式上的美国式金融自由化的调整和实质上存在着的经济制度金融自由化的障碍,这种金融自由化的障碍产生于实际经济领域中外向型经济的制度选择,这种制度选择是以对外部市场和资源的依赖为特征的,而这一特征决定了东亚地区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放松对利率的管制,这必然产生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目标和实际效果的差异,这些差异反过来又会造成实物经济领域中的两难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