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NS3蛋白的抗原异质性分析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owen25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的抗原特性及其用于抗-HCV检测的意义.方法分别构建和表达含有HCV1型和6型NS3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和重组蛋白,以ELISA法和Westernblot分析不同基因型重组蛋白与已知抗-HCV阳性血清的抗原反应性.结果HCV1型和6型NS3重组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3.2%;85份抗-HCV阳性血清以此不同基因型HCVNS3单片段抗原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2%(1型)和58.8%(6型),其中有7份标本以NS3-1型抗原检测阴性,但可被NS3-6型抗原检出,反之,有9份血清以NS3-6型重组蛋白检测为阴性,而NS3-1型检测阳性;54份大学生体检血清和39份阴性质控血清以此两种抗原检测均为阴性.结论HCV1型和6型NS3重组蛋白存在抗原异质性,在发展HCV抗体检测试剂时需考虑加入不同基因型的NS3抗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急诊胸腹主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急诊胸腹主动脉病变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5例,女3例.年龄为21~63岁,平均年龄42.7岁.18例患者中急症手术治疗者8例,施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微创治疗者10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1.1%(2/18).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均生存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急诊胸腹主动脉病变有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传统手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10月至2001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Brunner腺瘤5例,间质瘤4例,平滑肌瘤2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1例.上腹部不适(64%)、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50%)和腹痛(20%)为本组患者的主要表现.本组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检查,仅发现1例十二指肠球部肿瘤;5例行十二指肠镜检查,4例发现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