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题中之义。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具体问题,论证在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中引进积极心理学的现实意义,着眼于在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中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干部,并以此带动全体学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团学工作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42-02
1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积极心理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将研究的重心聚焦于人类病态和消极心理的反思,强调用一种欣赏而开放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动机、能力和潜能。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而作为一个心理学分支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Seligman于1998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2000年1月《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Psychologist)刊出了一期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专刊,2000年3月开辟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专栏。自此,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心理学分支逐渐树立,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快乐、幸福感、爱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如对“乐观(Optimistic)”这一个性特征的研究,以及对积极的问题应对(coping)策略等;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关于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等方面。
积极心理学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以及获得快乐和幸福等,将研究的焦点汇聚于普通大众身上,因而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哈佛大学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公开课程《哈佛幸福课》一经推出即风靡网络,成为许多渴望获得幸福和积极心理体验的人们争相点击的热门教育类视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的健康状态,意识到积极心理状态对于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2 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对学生的意义
高职院校团学组织是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服务的,是学校隐性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可以为大学生开展喜闻乐见、内容丰富的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等。而且,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可以培养大批青年学生干部,对于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团学组织是学生自治组织,成员由学生自己组成,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形成榜样和示范作用。加强高职院校团组组织建设,更容易把和谐校园观念深入学生内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有加强高职院校团学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职院校团学组织还可以组织青年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锻炼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不断提高青年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团学工作的启示
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主要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们应有的放矢地运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除了组织开展心理咨询、团队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灵征文比赛、“让心绪飞”、心理情景剧等一系列丰富校园活动外,还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校团学工作中的作用,首先要厘清之前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传统的观念普遍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各种心理障碍或疾病,或者以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简单粗暴的处理。这样的应对方式无疑大大简化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难度,然而却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出现了大量盲区。
现在普遍应用的心理疾病诊断标准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以及《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在这些诊断标准之下有大量尚未达到诊断标准但是却有明显心理困扰的“亚健康”人群。传统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重点是那些罹患心理健康疾病和障碍的学生,而对于那些遭受心理困扰的,处于“亚健康”的学生人群以及广大普通师生缺乏必要的关照。在这种背景下,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则有利于纠正这种偏差,使更多的人群受惠于心理健康服务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中的另一作用则是有利于我们转变工作的重心,即由以前的被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变成积极主动的预防为主,由于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对于爱、乐观、智慧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掘和倡导,因而在高职院校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有利于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和人格,从根源上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和由此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
积极心理学除了应用到对学生干部直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贯穿于高职院校团学工作的具体活动中,从意识、观念、态度、兴趣、意志等方面引导学生干部积极应对团学工作,特别是主动策划活动、乐于表达主见、加强沟通协作、敢于面对困难、总结经验教训等,从而挖掘潜力、激发干劲、助推学生干部成长和团学工作顺利开展。
此外,团学工作注重以点带面、以个体进步促进整体发展。因此,要挖掘和发挥学生干部在普通学生中的积极影响力,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干部树立负责任、敢担当、勇带头的观念,并激励学生干部在实际学习、活动、生活中遵章守纪,团结带领全体学生营造勤学上进的氛围,进一步坚定思想政治立场、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学牢科学文化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才干,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结论
总之,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通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思维,鼓励悦纳进取,塑造积极心理品质,主动开展心理帮扶;通过建立学业台账,实施积极预防,有效开展学业帮扶;通过完善资助方式,引入新型模式,深入开展经济帮扶,完善帮扶措施,最终提高帮扶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辉军.大学生成长视域下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一体化探析[J].学周刊,2015,23:212-213.
[2]高馨.“95后”高职学生干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5,34:473.
[3]吴媛媛.高职院校团学组织促进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52.
[4]刘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12,S2:18-19.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团学工作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42-02
1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积极心理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将研究的重心聚焦于人类病态和消极心理的反思,强调用一种欣赏而开放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动机、能力和潜能。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而作为一个心理学分支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Seligman于1998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2000年1月《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Psychologist)刊出了一期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专刊,2000年3月开辟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专栏。自此,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心理学分支逐渐树立,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快乐、幸福感、爱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如对“乐观(Optimistic)”这一个性特征的研究,以及对积极的问题应对(coping)策略等;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关于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等方面。
积极心理学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以及获得快乐和幸福等,将研究的焦点汇聚于普通大众身上,因而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哈佛大学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公开课程《哈佛幸福课》一经推出即风靡网络,成为许多渴望获得幸福和积极心理体验的人们争相点击的热门教育类视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的健康状态,意识到积极心理状态对于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2 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对学生的意义
高职院校团学组织是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服务的,是学校隐性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可以为大学生开展喜闻乐见、内容丰富的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等。而且,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可以培养大批青年学生干部,对于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团学组织是学生自治组织,成员由学生自己组成,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形成榜样和示范作用。加强高职院校团组组织建设,更容易把和谐校园观念深入学生内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有加强高职院校团学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职院校团学组织还可以组织青年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锻炼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不断提高青年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团学工作的启示
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主要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们应有的放矢地运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除了组织开展心理咨询、团队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灵征文比赛、“让心绪飞”、心理情景剧等一系列丰富校园活动外,还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校团学工作中的作用,首先要厘清之前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传统的观念普遍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各种心理障碍或疾病,或者以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简单粗暴的处理。这样的应对方式无疑大大简化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难度,然而却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出现了大量盲区。
现在普遍应用的心理疾病诊断标准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以及《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在这些诊断标准之下有大量尚未达到诊断标准但是却有明显心理困扰的“亚健康”人群。传统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重点是那些罹患心理健康疾病和障碍的学生,而对于那些遭受心理困扰的,处于“亚健康”的学生人群以及广大普通师生缺乏必要的关照。在这种背景下,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则有利于纠正这种偏差,使更多的人群受惠于心理健康服务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中的另一作用则是有利于我们转变工作的重心,即由以前的被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变成积极主动的预防为主,由于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对于爱、乐观、智慧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掘和倡导,因而在高职院校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有利于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和人格,从根源上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和由此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
积极心理学除了应用到对学生干部直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贯穿于高职院校团学工作的具体活动中,从意识、观念、态度、兴趣、意志等方面引导学生干部积极应对团学工作,特别是主动策划活动、乐于表达主见、加强沟通协作、敢于面对困难、总结经验教训等,从而挖掘潜力、激发干劲、助推学生干部成长和团学工作顺利开展。
此外,团学工作注重以点带面、以个体进步促进整体发展。因此,要挖掘和发挥学生干部在普通学生中的积极影响力,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干部树立负责任、敢担当、勇带头的观念,并激励学生干部在实际学习、活动、生活中遵章守纪,团结带领全体学生营造勤学上进的氛围,进一步坚定思想政治立场、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学牢科学文化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才干,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结论
总之,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通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思维,鼓励悦纳进取,塑造积极心理品质,主动开展心理帮扶;通过建立学业台账,实施积极预防,有效开展学业帮扶;通过完善资助方式,引入新型模式,深入开展经济帮扶,完善帮扶措施,最终提高帮扶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辉军.大学生成长视域下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一体化探析[J].学周刊,2015,23:212-213.
[2]高馨.“95后”高职学生干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5,34:473.
[3]吴媛媛.高职院校团学组织促进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52.
[4]刘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12,S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