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是从孙祯由新疆调往深圳开始的。
1982年8月,孙祯怀揣一纸调令,登上南下深圳的火车。行前,新疆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何德尔拜得知消息,专程登门挽留。
孙祯是新疆当时为数不多资历较深、拥有大学本科文凭的处级干部,正是仕途顺风满帆之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新疆调整领导班子,孙祯接任厅级甚至更高级别的职务也应是顺理成章。
选择,在得失之间权衡。回忆起往事,孙祯说:“深圳作为特区更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及工作作风,也更能一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首倡大交通格局
初到深圳,孙祯被任命为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协助市领导分管工业交通工作。1985年初夏,孙祯调任深圳市交通办公室主任。
特区初创的前十年,交通办公室主管全市交通邮电。之后,经过机构调整,取消交通办公室,更名为深圳市运输局,孙祯的官名由主任改为局长,行政级别未动,但却成为市政府独当一面的干将。
上任之初,孙祯即着手谋划深圳大交通的宏观格局。
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交通管理体制,按不同的运输方式分为许多条块,各管一方,这种管理很难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但改革就是要打破固有的模式,孙祯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具体工作中跳出“特区现行管理体制”行事。在特区交通运输事业草创之初,便赋予她以鲜明的“统一、精简、高效”的国际化特质。
孙祯相信制度,依靠制度,不轻信于人。他说:“制度优越、完善才是根本保证。”
具体讲,深圳大交通管理分为两种:一种是,紧密型:公路、水路、航空直属垂直管理;另一种是,松散型,邮电、通信、铁路部门协调管理。
大交通可以扫清交通运输行业内政出多门、政策打架的“怪圈”,将各区交通局、交通站、区交通总站等名目不一、职权不清的统一归口,设上步、罗湖、南头、沙头角、蛇口五个交通运输分局,作为局派出机构;采用“扁平式”管理公共交通、出租车、水运、航空运输,以实施“一城一交”。
同时,在行政管理上,开始从十多个直属企业的生产事务、经营管理转向行业法规管理。干部任免、经营决策、生产指挥、职工调配统统下放企业,施行经理任期目标制,一举完成了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
与此同时,局机关只设办公室、交通处、政工组,从体制上提供了兵精将猛和创新的前提条件与环境。
1987年,孙祯在全国中心城市交通体制改革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第一次向国内同行展示了较为完善的深圳大交通的“模型”。
他说:“所谓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就是政府在管理职能方面,变运输方式分散单项管理为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的统筹管理,即将海陆空铁运输及邮电通信管理集于政府一个职能部门,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取得全社会最大的效益。”
这些改革,放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并不新鲜。但二十年前,却是石破天惊的,是要有勇气和胆魄的。
首倡公交无人售票
1985年底,孙祯在办公室会议上提出全市公交车采用无人售票。反对声四起,理由之一是,无人售票,数以千计的售票员生计无所依凭,她们何去何从?之二是,逃票现象各地均有,深圳公交此举岂不助长逃票歪风,逃票一旦多起来,天长日久,深圳公交焉能支撑?
人们对公交无人售票结果作了种种预测。孙祯不是“一言堂”式的人物,他认为,意见相左、争论,是必然的,如果没有争论,就没有科学的决策。
孙祯耐心给同事算了一笔帐:一辆长公交车售票分三门,每门1人,每班3人,一天三班9人,加上轮休,一台通道公交车就需11人售票。若采取无人售票,每台公交车就减少11名售票员的负担,全市公交必将大幅增加收益。
针对可能出现的逃票,他说:“无人售票,主动投币,表现对乘客信任,信任是一种尊重,对人的尊重,将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1986年春节,孙祯陪同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前往市公交公司拜年,李灏听闻“无人售票”改革,当即表示支持。
从此,深圳全市公交汽车全部实行无人售票,公交车上来回走动的售票员基本消失了,报站由驾驶员代替。不几月过后,电子报站器开始传出朗朗悦耳的报站声。
三年后,广州、上海跟进,十年后,全国百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时有追随。以武汉市5400辆公交车为例,无人售票,至少节省了1万名劳力,1万人的开支。偌大的中国,节省的开支难以估算。
首倡的士牌照拍卖
1988年9月28日,全国第一次有偿使用制的士牌照公开拍卖在深圳会堂举行。
拍卖叫价从5万元开始,最后拍卖价达到11.8万元。250辆出租车牌照为金田、国贸、深华等五家企业所得。
出租车牌照拍卖的倡导者、方法制订者、具体实施者正是孙祯。
故事还得从1984年说起,当时深圳只有6辆的士,起步价6元,生意热得烫手,出租车司机成为深圳最先富起来的人群。人们一旦得到出租车的经营权,就如同突然抱上了一个金娃娃。交通主管部门照瓢画葫芦,按惯例行政审批,无偿使用。到1988年,这种行政审批、无偿使用出租汽车,包括中巴、小巴、的士的达到2200多辆。
孙祯上任之初,发现为得到出租车营运牌照,很多人托关系、走后门,他立即进行了调查,并从中发现,一些拿到出租车经营证的人倒卖证件牟利,出让费竟高达数万元。
如何用经济手段调节这市场行为?1987年,孙祯得知香港出租车利用拍卖牌照方式取得营运资格,他决定将这种管理模式移植过来。但深圳与香港相比,两地居民收入不同,“的士”供求差异很大,香港已趋饱和,深圳却嗷嗷待哺
经过深思熟虑,孙祯决定:用货币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计划调控。
具体操作方法是,“限批限量,价高者得”。限批,就是一次竞拍的牌照数量,必须到达一定批量,让有实力的公司整体竞拍购买,便于日后管理;限价,即定出最高限价,让拍卖价定在合理范围内。拍卖时,将预先制订的“最高限价”和“最低批量”这两个数字密封,交给拍卖师和公证人。即:一旦到达最高限价时,拍卖师手起锤落,一锤定音。
孙祯对“的士”牌照的拍卖诠释为:经济计划+市场调节+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孙祯的这一创新,还有一个重要的副产品——杜绝了市场行为中的腐败。牌照拍卖,公开、公平、公正,腐败行为无隙可乘,孙祯为的士在中国的有序发展作出了一份贡献。
此外,深圳城市交通部门的同事对孙祯超前的眼光和未雨绸缪的“限摩禁摩”记忆犹深。
1990年,深圳摩托骤然加多,孙祯在全市交通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特区内限制摩托车。如今,深圳车水马龙的道路上,几乎见不到一辆摩托,特区外街面的摩托车也大量减少,在广州、中山、佛山为飞车抢夺案件、摩托交通事故大伤脑筋时,在他们大费周章费尽心力去禁摩时,深圳因为孙祯的未雨绸缪,早无此忧。
倡导多式联运模式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圳国贸大厦建筑创造出“三天一层楼”的“神话”以来,“深圳速度”便在全国传为美谈。但,对于湖南、湖北、河南三地农资部门的业务人员来说,让他们感受到“深圳速度”的,却是由孙祯倡导并亲力主持实施的“公路、水路、铁路”联运模式。
很早以来,这三个省区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经由深圳赤湾码头转运內地的。那时,公、铁、水各自为政,“船靠码头难”、“有货找车难”、“铁老大车皮计划难”成为习以为常的现象。三地农资人员怕误农时,不得不成年累月、周而复始地在这“三难”境况中疲于奔命。
孙祯从运输“三难”中看到了背后存在的大问题,即“由于中央和省均未建立起综合运输管理体制,使得政出多门和一些部门纵向权力太集中的问题仍较突出,不利于综合运输体系发挥效率。”于是,他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通过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他举重若轻,作起了“横向联合”的文章。
经过艰难的合纵连横,一条“水、公、铁”联运线在赤湾港与铁路深圳北站之间建立起来。几种不同运输方式统一、协调的联合经营,使“深圳速度”在交通运输领域得到了生动体现。
已经二十多年过去,这条“水、公、铁”联运线仍在高速、高效地运转着。所不同的是,在它的周围又交织起更多、更长、更加令人瞩目的各种不同的联运线网。
当年由孙祯手中传出的“联运模式”接力棒,今天已成为深圳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进程中固有的基本战略之一。
首倡出租土地筹资
1988年12月30日,深圳市政府批准设立“深圳大鹏湾盐田港一期工程日元贷款项目”,指定贷款项目负责人为孙祯。
一期工程六个泊位,年吞吐量280万吨,投资3.3亿元。同步配套工程为两条高速公路,投资总计7.45亿元。这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天文数字,使盐田港列深圳九大工程之一。
孙祯临受命之前,市政府组建东鹏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盐田港建设。交通部财政拨款500万元。
接到任命后,孙祯首先调拨出租车营运牌照拍卖所得2000余万元注入,作为港口开工最初的无息借贷资金。随即,他赴香港与日本熊谷组公司香港分公司接洽,“正在大力兴建的港区内有一宗10万平方米的空地,已具备三通一平条件,愿意出租,贵公司有此意向?”日本熊谷组香港分公司喜出望外,几经讨价还价,以每平米80元成交,筹资800万元。
二十年过去了,谈起那宗买卖,孙祯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淡淡的些许遗憾。他说:“想起这件事,现在觉得价格便宜了,但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随着资金筹措的到位,港口建设的步伐加快了:
1989年,盐田港迎来第一艘货轮,盐田港至江苏南通定期杂货班轮首航开通;1991年11月,盐田港一期工程竣工,至2005年底,160多条国际班轮航线从这里出发,前往世界五大洲的港口;深圳港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600万标准箱,跻身全球第四。
在珠三角、泛珠三角与深圳之间;深圳与港、澳、台之间;在全国二十余省市与深圳之间。空中的、海上的、公路上的、铁路上的,越来越密集的交织和辐射,越来越绵长的对接与延伸,使深圳“以港强市、以市兴港”、“双港为龙头、五网为支撑”的立体交通格局日臻完美,使深圳作为华南枢纽港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稳固,越来越受到全球瞩目。
1982年8月,孙祯怀揣一纸调令,登上南下深圳的火车。行前,新疆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何德尔拜得知消息,专程登门挽留。
孙祯是新疆当时为数不多资历较深、拥有大学本科文凭的处级干部,正是仕途顺风满帆之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新疆调整领导班子,孙祯接任厅级甚至更高级别的职务也应是顺理成章。
选择,在得失之间权衡。回忆起往事,孙祯说:“深圳作为特区更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及工作作风,也更能一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首倡大交通格局
初到深圳,孙祯被任命为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协助市领导分管工业交通工作。1985年初夏,孙祯调任深圳市交通办公室主任。
特区初创的前十年,交通办公室主管全市交通邮电。之后,经过机构调整,取消交通办公室,更名为深圳市运输局,孙祯的官名由主任改为局长,行政级别未动,但却成为市政府独当一面的干将。
上任之初,孙祯即着手谋划深圳大交通的宏观格局。
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交通管理体制,按不同的运输方式分为许多条块,各管一方,这种管理很难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但改革就是要打破固有的模式,孙祯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具体工作中跳出“特区现行管理体制”行事。在特区交通运输事业草创之初,便赋予她以鲜明的“统一、精简、高效”的国际化特质。
孙祯相信制度,依靠制度,不轻信于人。他说:“制度优越、完善才是根本保证。”
具体讲,深圳大交通管理分为两种:一种是,紧密型:公路、水路、航空直属垂直管理;另一种是,松散型,邮电、通信、铁路部门协调管理。
大交通可以扫清交通运输行业内政出多门、政策打架的“怪圈”,将各区交通局、交通站、区交通总站等名目不一、职权不清的统一归口,设上步、罗湖、南头、沙头角、蛇口五个交通运输分局,作为局派出机构;采用“扁平式”管理公共交通、出租车、水运、航空运输,以实施“一城一交”。
同时,在行政管理上,开始从十多个直属企业的生产事务、经营管理转向行业法规管理。干部任免、经营决策、生产指挥、职工调配统统下放企业,施行经理任期目标制,一举完成了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
与此同时,局机关只设办公室、交通处、政工组,从体制上提供了兵精将猛和创新的前提条件与环境。
1987年,孙祯在全国中心城市交通体制改革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第一次向国内同行展示了较为完善的深圳大交通的“模型”。
他说:“所谓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就是政府在管理职能方面,变运输方式分散单项管理为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的统筹管理,即将海陆空铁运输及邮电通信管理集于政府一个职能部门,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取得全社会最大的效益。”
这些改革,放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并不新鲜。但二十年前,却是石破天惊的,是要有勇气和胆魄的。
首倡公交无人售票
1985年底,孙祯在办公室会议上提出全市公交车采用无人售票。反对声四起,理由之一是,无人售票,数以千计的售票员生计无所依凭,她们何去何从?之二是,逃票现象各地均有,深圳公交此举岂不助长逃票歪风,逃票一旦多起来,天长日久,深圳公交焉能支撑?
人们对公交无人售票结果作了种种预测。孙祯不是“一言堂”式的人物,他认为,意见相左、争论,是必然的,如果没有争论,就没有科学的决策。
孙祯耐心给同事算了一笔帐:一辆长公交车售票分三门,每门1人,每班3人,一天三班9人,加上轮休,一台通道公交车就需11人售票。若采取无人售票,每台公交车就减少11名售票员的负担,全市公交必将大幅增加收益。
针对可能出现的逃票,他说:“无人售票,主动投币,表现对乘客信任,信任是一种尊重,对人的尊重,将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1986年春节,孙祯陪同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前往市公交公司拜年,李灏听闻“无人售票”改革,当即表示支持。
从此,深圳全市公交汽车全部实行无人售票,公交车上来回走动的售票员基本消失了,报站由驾驶员代替。不几月过后,电子报站器开始传出朗朗悦耳的报站声。
三年后,广州、上海跟进,十年后,全国百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时有追随。以武汉市5400辆公交车为例,无人售票,至少节省了1万名劳力,1万人的开支。偌大的中国,节省的开支难以估算。
首倡的士牌照拍卖
1988年9月28日,全国第一次有偿使用制的士牌照公开拍卖在深圳会堂举行。
拍卖叫价从5万元开始,最后拍卖价达到11.8万元。250辆出租车牌照为金田、国贸、深华等五家企业所得。
出租车牌照拍卖的倡导者、方法制订者、具体实施者正是孙祯。
故事还得从1984年说起,当时深圳只有6辆的士,起步价6元,生意热得烫手,出租车司机成为深圳最先富起来的人群。人们一旦得到出租车的经营权,就如同突然抱上了一个金娃娃。交通主管部门照瓢画葫芦,按惯例行政审批,无偿使用。到1988年,这种行政审批、无偿使用出租汽车,包括中巴、小巴、的士的达到2200多辆。
孙祯上任之初,发现为得到出租车营运牌照,很多人托关系、走后门,他立即进行了调查,并从中发现,一些拿到出租车经营证的人倒卖证件牟利,出让费竟高达数万元。
如何用经济手段调节这市场行为?1987年,孙祯得知香港出租车利用拍卖牌照方式取得营运资格,他决定将这种管理模式移植过来。但深圳与香港相比,两地居民收入不同,“的士”供求差异很大,香港已趋饱和,深圳却嗷嗷待哺
经过深思熟虑,孙祯决定:用货币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计划调控。
具体操作方法是,“限批限量,价高者得”。限批,就是一次竞拍的牌照数量,必须到达一定批量,让有实力的公司整体竞拍购买,便于日后管理;限价,即定出最高限价,让拍卖价定在合理范围内。拍卖时,将预先制订的“最高限价”和“最低批量”这两个数字密封,交给拍卖师和公证人。即:一旦到达最高限价时,拍卖师手起锤落,一锤定音。
孙祯对“的士”牌照的拍卖诠释为:经济计划+市场调节+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孙祯的这一创新,还有一个重要的副产品——杜绝了市场行为中的腐败。牌照拍卖,公开、公平、公正,腐败行为无隙可乘,孙祯为的士在中国的有序发展作出了一份贡献。
此外,深圳城市交通部门的同事对孙祯超前的眼光和未雨绸缪的“限摩禁摩”记忆犹深。
1990年,深圳摩托骤然加多,孙祯在全市交通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特区内限制摩托车。如今,深圳车水马龙的道路上,几乎见不到一辆摩托,特区外街面的摩托车也大量减少,在广州、中山、佛山为飞车抢夺案件、摩托交通事故大伤脑筋时,在他们大费周章费尽心力去禁摩时,深圳因为孙祯的未雨绸缪,早无此忧。
倡导多式联运模式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圳国贸大厦建筑创造出“三天一层楼”的“神话”以来,“深圳速度”便在全国传为美谈。但,对于湖南、湖北、河南三地农资部门的业务人员来说,让他们感受到“深圳速度”的,却是由孙祯倡导并亲力主持实施的“公路、水路、铁路”联运模式。
很早以来,这三个省区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经由深圳赤湾码头转运內地的。那时,公、铁、水各自为政,“船靠码头难”、“有货找车难”、“铁老大车皮计划难”成为习以为常的现象。三地农资人员怕误农时,不得不成年累月、周而复始地在这“三难”境况中疲于奔命。
孙祯从运输“三难”中看到了背后存在的大问题,即“由于中央和省均未建立起综合运输管理体制,使得政出多门和一些部门纵向权力太集中的问题仍较突出,不利于综合运输体系发挥效率。”于是,他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通过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他举重若轻,作起了“横向联合”的文章。
经过艰难的合纵连横,一条“水、公、铁”联运线在赤湾港与铁路深圳北站之间建立起来。几种不同运输方式统一、协调的联合经营,使“深圳速度”在交通运输领域得到了生动体现。
已经二十多年过去,这条“水、公、铁”联运线仍在高速、高效地运转着。所不同的是,在它的周围又交织起更多、更长、更加令人瞩目的各种不同的联运线网。
当年由孙祯手中传出的“联运模式”接力棒,今天已成为深圳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进程中固有的基本战略之一。
首倡出租土地筹资
1988年12月30日,深圳市政府批准设立“深圳大鹏湾盐田港一期工程日元贷款项目”,指定贷款项目负责人为孙祯。
一期工程六个泊位,年吞吐量280万吨,投资3.3亿元。同步配套工程为两条高速公路,投资总计7.45亿元。这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天文数字,使盐田港列深圳九大工程之一。
孙祯临受命之前,市政府组建东鹏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盐田港建设。交通部财政拨款500万元。
接到任命后,孙祯首先调拨出租车营运牌照拍卖所得2000余万元注入,作为港口开工最初的无息借贷资金。随即,他赴香港与日本熊谷组公司香港分公司接洽,“正在大力兴建的港区内有一宗10万平方米的空地,已具备三通一平条件,愿意出租,贵公司有此意向?”日本熊谷组香港分公司喜出望外,几经讨价还价,以每平米80元成交,筹资800万元。
二十年过去了,谈起那宗买卖,孙祯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淡淡的些许遗憾。他说:“想起这件事,现在觉得价格便宜了,但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随着资金筹措的到位,港口建设的步伐加快了:
1989年,盐田港迎来第一艘货轮,盐田港至江苏南通定期杂货班轮首航开通;1991年11月,盐田港一期工程竣工,至2005年底,160多条国际班轮航线从这里出发,前往世界五大洲的港口;深圳港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600万标准箱,跻身全球第四。
在珠三角、泛珠三角与深圳之间;深圳与港、澳、台之间;在全国二十余省市与深圳之间。空中的、海上的、公路上的、铁路上的,越来越密集的交织和辐射,越来越绵长的对接与延伸,使深圳“以港强市、以市兴港”、“双港为龙头、五网为支撑”的立体交通格局日臻完美,使深圳作为华南枢纽港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稳固,越来越受到全球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