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封堵治疗肛瘘的临床探讨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生物材料治疗肛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2例肛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试验组采用ADM手术,对照组采用直肠黏膜瓣下移内口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瘘管复发率、脓肿发生率、大便失禁率、肛门畸形率、术后疼痛时间、瘘管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瘘管成功闭合者43例(84%),复发3例(6%),脓肿发生1例(2%),术后大便失禁1例(2%).对照组瘘管成功闭合者29例(57%),复发13例(25%),脓肿发生5例(10%),术后大便失禁4例(8%).试验组瘘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x2=7.4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时间、瘘管愈合时间等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U值分别为28.600,15.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肛瘘安全有效,可作为肛瘘的首选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原位肝移植术中结扎经CT确认的粗大的门体分流静脉,探讨结扎该分流静脉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外科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8月1日原位肝移植术前三维CT检杳35例中,12例无门体分流静脉,23例存在明确的门体分流静脉,并应用门静脉血流仪在术中行门静脉血流量测定,根据测量结果,其中7例未行分流静脉结扎,16例行门体分流静脉结扎.结果 本组中12例无门体静脉分流者的门
目的 探讨胰岛冻存前后经高压氧细胞旋转培养系统(HORCCS)培养后移植入糖尿病大鼠能否提高胰岛移植的效果.方法 将分离纯化的大鼠胰岛分为:A.体外实验组:将各组大鼠胰岛经HORCCS培养或普通培养30 d,检测细胞内DNA和胰岛素含量,胰岛存活率,胰岛素分泌水平.B.胰岛移植实验组:将各组大鼠胰岛经HORCCS培养或普通培养7d,然后移植,观察移植受体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电镜观察各胰岛移植实验组中
自1963年Stazl教授开展第1例肝移植手术以来,肝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肝脏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技巧的不断发展,术前评估/术后处理方案的不断完善在过去的40年中使肝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内外多数中心的良性肝病肝移植受者目前5年的生存率均能达到80%左右。
期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10年6月4日在青岛举行。巾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雁飞,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室石朝云主任出席会议。大会由《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副总编朱继业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刘雁飞副会长首先致辞,他对《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患者男,47岁,主因上腹痛3月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伴后背疼痛,腹胀,纳差,无发热、黄疽,无腹泻、恶心、呕吐。自发病来,体重下降10kg。查体: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左上腹轻压痛,尤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CT示胰腺体尾部痛,大小5.0em×3.6cm,包绕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肝固有动脉、肖左动脉、脾动脉,脾静脉管腔纤细、受侵。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易患因素及术后早期预测PVT的可能.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27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PVT形成的患者,与同期住院的未发生PVT的37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与对比.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
功能性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我院自1990年6月至2006年9月共收治功能性胰岛素瘤48例,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期刊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期刊
自2001年2月以来,我们为31例原发性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其他脾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其中对19例患者采用脾蒂捆扎处理脾脏血管,利用圈套器的原理进行改进:将结扎线绕过脾蒂拉出腹腔,用头部有线孔的圈套器金属杆打好滑结,送人腹腔内拉紧线结捆扎脾蒂.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出血、胰漏等并发症发生.我们认为腹腔镜脾切除术中采用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