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c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岭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生产为突破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新农村,攻坚克难抓重点,各方协调抓推进,形成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广泛支持、农民踊跃参与的工作格局,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创新工作思路,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良好态势
   一是坚持“一个策略”。按照“纵深推进、全面配套、加强规划、提升品位”的总体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坚持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做到点面结合,既注重点的建设,又注重面的铺开,以示范带动全局,逐步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全县233个行政村,其中示范村27个,提升村206个,覆盖所有乡镇。二是注重“两个突出”。一方面,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突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新农村建设点实行群众自主申报、动态管理,并在申报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另一方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示范村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农村以建房为主向“四清、四改、两化”(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方向转变。三是强化“三条原则”。坚持规划优先原则,县里拿出73万元,用于27个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原则、要求、标准和措施,确保了新农村建设有章可循;坚持道路先行原则,把修建道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依据各示范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具备条件的坚决修水泥路,不具备条件的要铺砖路,不搞“一刀切”,确保了新农村道路建设水平;坚持质量提升原则,按照规划总体要求,结合农村泥草房改造,每个示范村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计标准”,力争房屋建设达到美观、经济、实用。同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建设休闲公共场所。
  2.紧密结合实际,破解新农村建设工作难题
   一是扩大宣传,破解“群众发动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简报、标语以及进村入户宣讲等形式,将有关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把宣传动员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全过程。县人武部、县联通公司与县新农村办公室联合组织“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三下乡活动20多次,进行农民科技培训60余次。县新农村办印发新农村建设宣传单50万份,印发新农村建设简报40余期。通过宣传发动,不仅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而且坚定了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强领导,破解“工作落实难”。县委、县政府建立了新农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新农村建设工作,定期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了常分析、常研究、常部署、常检查,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乡镇也按照县里的要求和部署,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副职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建立了乡镇主要领导包片、党委成员包村的工作机制,层层明确责任,落实任务,严格奖惩措施,从领导层面保证了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同时,还从县直单位抽调多名骨干力量,充实到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了一辆公务用车,按期拨付办公经费,保证日常工作高效运转。三是整合资金,破解“资金投入难”。按照“财政投一点、包保部门扶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捐助筹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筹资机制,长岭县积极整合财政预算资金、省扶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充分发挥资金集中投入的规模效益,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3.把握关键环节,实现新农村建设工作新突破
   一是坚持政策驱动,不搞行政命令。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助政策,共完成新街路、新广场、新能源、新农厕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资金100多万元,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加快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坚持帮扶联动,不搞政府包办。创造性地开展了“领导包村、部门帮村、企业联村、园区带村、能人治村”等社会共建活动。三是坚持“五型”互动,不搞千篇一律。根据全县农村不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特点,将村屯建设分为移民新村、产业支撑、镇村结合、公路及旅游景点联结、环境整治“五种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四是坚持项目带动,不搞孤军作战。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城镇化理念建设新农村,以项目建设支撑新农村。五是坚持考评促动,不搞好大喜功。为检查督促各乡镇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长岭县每年都由新农村办牵头组成综合督导考评小组,对全县各乡镇、县直部门、示范村和提升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逐项进行综合考评。2010年,县财政拿出1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了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东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梯次推进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在突出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政府主导作用,用机制和政策引导新农村建设逐步深入,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辽特色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政策引领、以奖代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有效推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实现了整体推进,呈现了均衡
几年来,通化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县情,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目标,一步一步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使农村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特色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呈现出崭新的社会风貌。  1.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实行“三化五到位”,打造优美宜居环境  依据县情,借鉴山西夏县经验,深刻认识改变环境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转变农民的内在关系,通化县
双阳区幅员面积1677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个乡,总人口38.3万,其中农业人口28.3万人。双阳于1995年7月撤县设区,是长春市幅员面积最广、人口密度最小、生态环境最佳、自然资源最丰富、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城区,也是国家命名的“中国梅花鹿之乡”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双阳区委、区政府牢牢抓住“政府、社会、农民”三个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重点在调动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