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养培养时代,教师要重视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以教学实践为载体,多样策略地引导学生形成、发展运算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以新授课为主,从激发运算兴趣、探究算法、明确算理、归纳算法、运用算法这五方面入手,详细阐述培养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数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工作者将数学运算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个维度。所以,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应用多样的策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驱动学生进一步地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是以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运算活动为保障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运算活动,离不开浓厚的运算兴趣。《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实施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联系教学需要为学生们展现一些具有生活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潜移默化地形成数感,增强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初,笔者利用学生们熟悉的果园采摘活动创设了生活情境。具体地,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笔者先使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现果园景象,抓住学生们的目光。之后,慢慢地缩小镜头,引导学生们将目光集中在一棵苹果树上。这棵苹果树上有9个苹果,一个农民伯伯站在梯子上摘下了5个,此时,树下的人问道:“树上现在还有多少个苹果?”在此笔者停止播放视频。伴随着视频场景,学生们对树上还有多少个苹果产生探究兴趣,主动地进行思考。如此创设生活情境,不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们自主地进行数学运算,夯实了发展数学运算能力的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是《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教学方式。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运算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受到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影响,不少学生出现了被动接受运算知识的问题。运算内容本身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内容,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学生因为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自然而然地难以有效地掌握算法,影响了运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基于此,在开展数学运算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立足学生们的学习主体性,先组织自主探究活动,接着创设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尝试,借此切实地发展数学运算能力。
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创设了踢足球的场景,引导学生们观看图片,自主地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数学信息和已知条件。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学生们发现:有16个人要参加足球比赛,但是现在却只来了9个人。对此,学生们自主地提出问题:还有多少人没有来?联系已有的数学经验,学生们会选择使用减法解决问题,列出16-9。对此,笔者提出问题,要如何计算这个问题呢?之后引导学生们走进小组中,合作交流算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利用了数小棒的方式,有的学生利用了列竖式的方式。通过集体互动,获取了不同的减法计算方法,便于学生积累计算经验,夯实发展运算能力的基础。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实施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应用教学评价,借助教学评价有效地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切实地发现学生们的计算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地提高计算水平,发展数学运算能力。通过体验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们互动交流地探寻到了多种数学运算方法。这些方法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是有待进一步确定的。此时,就需要教师立足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情况,创设汇报交流活动,驱动学生们展示各组总结出的算法,对不同的算法提出质疑,围绕质疑进一步地探究,最终明确算理,提高学习效果。
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为学生们创设了运动会场景,引导学生们根据具体的场景信息计算箱子里还剩下多少瓶饮料。之后,笔者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通过巡视课堂笔者发现,表现良好的小组总结出了三种计算方法。于是,在学生们合作交流之后,笔者选择这个小组的成员,将他们总结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展现出来。在展现计算方法的时候,这个学生扮演了小教师角色,思路清晰地将计算过程和方法讲述出来,有效地吸引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其他学生边听边与自己探究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这个学生讲述了本组的计算方法之后,笔者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之后,联系学生们总结出的所有方法,笔者提出问题: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或者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简便?结合提出的问题,笔者顺势展现算式:9+4,同时引导学生们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用9根小棒表示9瓶饮料,用4根小棒表示4瓶饮料。此时,笔者给予指导:9瓶饮料加上多少个会变成10瓶呢?这些饮料从哪里来呢?受到笔者的引导,学生自主地从4瓶中拿出一个,放到9瓶中凑成10瓶。对此,笔者继续提问:那么,4瓶中现在还剩下多少瓶呢?一共还有多少瓶饮料呢?所以9+4是多少呢?借此驱动学生们继续探究,顺其自然地得出计算结果。如此交流活动,不但对学生们的合作交流,尤其探寻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肯定,使学生们获得满足感,还使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切身经历探寻计算方法的过程,便于动手、动脑地初步感知“凑十法”,促进数学计算水平的提升。
四、总结概括,归纳算法
经历了数学算法的探究过程,学生可以联系具体的操作过程初步地认知算法。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数学教学,是以深度教學为主的,是需要学生们深度理解所学内容的。初步认知算法是浮于表面的活动,接下来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进一步地掌握算法,加深对算法的理解,促进运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般情况下,在组织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时候,立足学生们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所得,笔者会组织总结概括活动,或者引导学生们主动地总结概括,或者由笔者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通过继续体验算法探究活动,进一步地加深理解。 仍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通过操作数学小棒,学生们初步地感知了“凑十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是需要对数学现象进行数学符号化的转变的。简单地说,教师要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探究“凑十法”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点,笔者立足学生们的操作过程,对照地列出竖式。在列竖式的过程中,笔者边写边说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借此使学生们在操作过程的辅助下,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凑十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之后,笔者随机地利用数学小棒摆出不同的数学计算过程,引导学生们按照笔者刚才的方式,自主地列出算式和计算过程,实现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如此教学,不但帮助学生们整体地建构了数学认知,还使学生们有效地掌握了数学算法,为灵活计算解决数学问题夯实了基础。
五、巩固提高,运用算法
通过体验一系列的探究数学算法的活动,学生们掌握了数学算法。掌握数学算法的目的是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通过计算解决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算法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需要注意一点,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们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算法,有的学生则对算法还存在不理解的地方。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题的时候,要立足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们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灵活地应用算法计算解决问题,切实地锻炼数学运算能力。
以“混合运算”为例,在组织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笔者由易到难地为学生们设计了这些练习题:13-5-0= 19-6-4= 6+7-5= 17-12+3= 6+10-2+5= 13-5+4-8=……在学生们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笔者会进行巡视,发现学生们的计算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完成练习题之后,笔者选择一些学生展现答案,集体辨别正误,并讲解计算方法。之后,则引导学生们结合练习题,反思课堂所学,总结进行混合运算的方法。通过解决练习题和总结课堂所学,学生可以进一步地掌握混合运算方法,促进数学运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之后,笔者还以家庭作业为依托,为学生们设计包含练习题在内的作业,驱动学生们继续应用算法。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下,关注数学运算,立足教学需要,灵活地应用多样的策略,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究算法;汇报交流,明确算理;总结概括,归纳算法;巩固提高,运用算法,借此使学生们切身地体验数学运算探究活動,掌握数学运算方法,积累数学运算经验,切实地形成、发展数学运算能力,夯实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提高数学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兵法与剑法——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运算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2019(26):37-38.
[2]秦雪青.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2019(05):155.
[3]杨淑霞.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57):107.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度开放课题《基“读、思、达”教学法构建智慧小学数学课堂的行动研究》(立项编号:KCX2020070)研究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数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工作者将数学运算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个维度。所以,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应用多样的策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驱动学生进一步地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是以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运算活动为保障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运算活动,离不开浓厚的运算兴趣。《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实施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联系教学需要为学生们展现一些具有生活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潜移默化地形成数感,增强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初,笔者利用学生们熟悉的果园采摘活动创设了生活情境。具体地,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笔者先使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现果园景象,抓住学生们的目光。之后,慢慢地缩小镜头,引导学生们将目光集中在一棵苹果树上。这棵苹果树上有9个苹果,一个农民伯伯站在梯子上摘下了5个,此时,树下的人问道:“树上现在还有多少个苹果?”在此笔者停止播放视频。伴随着视频场景,学生们对树上还有多少个苹果产生探究兴趣,主动地进行思考。如此创设生活情境,不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们自主地进行数学运算,夯实了发展数学运算能力的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是《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教学方式。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运算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受到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影响,不少学生出现了被动接受运算知识的问题。运算内容本身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内容,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学生因为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自然而然地难以有效地掌握算法,影响了运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基于此,在开展数学运算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立足学生们的学习主体性,先组织自主探究活动,接着创设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尝试,借此切实地发展数学运算能力。
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创设了踢足球的场景,引导学生们观看图片,自主地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数学信息和已知条件。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学生们发现:有16个人要参加足球比赛,但是现在却只来了9个人。对此,学生们自主地提出问题:还有多少人没有来?联系已有的数学经验,学生们会选择使用减法解决问题,列出16-9。对此,笔者提出问题,要如何计算这个问题呢?之后引导学生们走进小组中,合作交流算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利用了数小棒的方式,有的学生利用了列竖式的方式。通过集体互动,获取了不同的减法计算方法,便于学生积累计算经验,夯实发展运算能力的基础。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实施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应用教学评价,借助教学评价有效地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切实地发现学生们的计算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地提高计算水平,发展数学运算能力。通过体验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们互动交流地探寻到了多种数学运算方法。这些方法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是有待进一步确定的。此时,就需要教师立足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情况,创设汇报交流活动,驱动学生们展示各组总结出的算法,对不同的算法提出质疑,围绕质疑进一步地探究,最终明确算理,提高学习效果。
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为学生们创设了运动会场景,引导学生们根据具体的场景信息计算箱子里还剩下多少瓶饮料。之后,笔者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通过巡视课堂笔者发现,表现良好的小组总结出了三种计算方法。于是,在学生们合作交流之后,笔者选择这个小组的成员,将他们总结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展现出来。在展现计算方法的时候,这个学生扮演了小教师角色,思路清晰地将计算过程和方法讲述出来,有效地吸引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其他学生边听边与自己探究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这个学生讲述了本组的计算方法之后,笔者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之后,联系学生们总结出的所有方法,笔者提出问题: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或者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简便?结合提出的问题,笔者顺势展现算式:9+4,同时引导学生们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用9根小棒表示9瓶饮料,用4根小棒表示4瓶饮料。此时,笔者给予指导:9瓶饮料加上多少个会变成10瓶呢?这些饮料从哪里来呢?受到笔者的引导,学生自主地从4瓶中拿出一个,放到9瓶中凑成10瓶。对此,笔者继续提问:那么,4瓶中现在还剩下多少瓶呢?一共还有多少瓶饮料呢?所以9+4是多少呢?借此驱动学生们继续探究,顺其自然地得出计算结果。如此交流活动,不但对学生们的合作交流,尤其探寻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肯定,使学生们获得满足感,还使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切身经历探寻计算方法的过程,便于动手、动脑地初步感知“凑十法”,促进数学计算水平的提升。
四、总结概括,归纳算法
经历了数学算法的探究过程,学生可以联系具体的操作过程初步地认知算法。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数学教学,是以深度教學为主的,是需要学生们深度理解所学内容的。初步认知算法是浮于表面的活动,接下来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进一步地掌握算法,加深对算法的理解,促进运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般情况下,在组织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时候,立足学生们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所得,笔者会组织总结概括活动,或者引导学生们主动地总结概括,或者由笔者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通过继续体验算法探究活动,进一步地加深理解。 仍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通过操作数学小棒,学生们初步地感知了“凑十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是需要对数学现象进行数学符号化的转变的。简单地说,教师要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探究“凑十法”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点,笔者立足学生们的操作过程,对照地列出竖式。在列竖式的过程中,笔者边写边说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借此使学生们在操作过程的辅助下,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凑十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之后,笔者随机地利用数学小棒摆出不同的数学计算过程,引导学生们按照笔者刚才的方式,自主地列出算式和计算过程,实现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如此教学,不但帮助学生们整体地建构了数学认知,还使学生们有效地掌握了数学算法,为灵活计算解决数学问题夯实了基础。
五、巩固提高,运用算法
通过体验一系列的探究数学算法的活动,学生们掌握了数学算法。掌握数学算法的目的是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通过计算解决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算法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需要注意一点,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们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算法,有的学生则对算法还存在不理解的地方。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题的时候,要立足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们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灵活地应用算法计算解决问题,切实地锻炼数学运算能力。
以“混合运算”为例,在组织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笔者由易到难地为学生们设计了这些练习题:13-5-0= 19-6-4= 6+7-5= 17-12+3= 6+10-2+5= 13-5+4-8=……在学生们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笔者会进行巡视,发现学生们的计算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完成练习题之后,笔者选择一些学生展现答案,集体辨别正误,并讲解计算方法。之后,则引导学生们结合练习题,反思课堂所学,总结进行混合运算的方法。通过解决练习题和总结课堂所学,学生可以进一步地掌握混合运算方法,促进数学运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之后,笔者还以家庭作业为依托,为学生们设计包含练习题在内的作业,驱动学生们继续应用算法。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下,关注数学运算,立足教学需要,灵活地应用多样的策略,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究算法;汇报交流,明确算理;总结概括,归纳算法;巩固提高,运用算法,借此使学生们切身地体验数学运算探究活動,掌握数学运算方法,积累数学运算经验,切实地形成、发展数学运算能力,夯实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提高数学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兵法与剑法——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运算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2019(26):37-38.
[2]秦雪青.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2019(05):155.
[3]杨淑霞.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57):107.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度开放课题《基“读、思、达”教学法构建智慧小学数学课堂的行动研究》(立项编号:KCX202007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