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共兄弟“两罗两马”的政治生涯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每次转变都与国、共两党的立场态度直接相关,呈现出复杂曲折的发展状态。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兄弟“两罗两马”身在国共两个不同阵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践行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兄弟政治转变的实践证明,政党只有依据客观现实,及时调整政策路线,才能争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总之,国共兄弟忠于家庭、忠于朋友的小忠精神;忠于祖国忠于民族的大忠精神,有利于新时代开展统战工作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关键词】 国共兄弟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现实启示
一、忠县国共兄弟“两罗两马”概述
本文所讲的“国共兄弟”都是忠县人,“两罗”是忠县三汇镇的罗广文和罗广斌兄弟,“两马”是忠县石宝镇的马士弘、马识途兄弟,他们孩童时代是总角之交,虽然是亲兄弟一家人,但在中国近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分别加入了国民党和共产党这两个不同的党派。两位哥哥罗广文和马士弘加入了国民党,双双官至将军;两位弟弟罗广斌和马识途加入了共产党,共同成长为革命作家。马士弘说:“在抗日战争爆发的那个年代,青年人,总是想为祖国做点事情,而命运让我们难以认真选择。”
二、忠县国共兄弟致力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共兄弟的救国之志
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抗日战争过程中,国共兄弟处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不同的阵营,但都在为抗日战争胜利贡献力量,上演了一出出罗马兄弟版“国共合作”。有马家的父亲马玉之在后方关注着抗日战场;有罗广文、马士弘在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杀敌;还有马识途在共产党敌后战场开展敌后斗争。
1.在国民党正面战场:罗广文、马士弘抗战杀敌
在国民党正面战场,罗广文和马士弘奋斗在抗战杀敌前线。日寇自1940年攻陷宜昌后,一直处心积虑谋求攻占长江最后一道防线石碑要塞。1943年5月,日寇向石牌发起强烈攻势,敌我双方投入兵力达10多万人。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战至6月初,日寇终于败退,石碑要塞守住了。
2.在共产党敌后战场:马识途、罗广斌成为职业革命家
1935年冬天,北平发生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很快这个抗日救国的浪潮就波及上海,马识途也被卷了进去,参加了几次学生游行和一次不成功的南京请愿活动。马识途也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学生们在火车站集合,他用粉笔在火车头上写上“打倒卖国贼蒋介石”,有同学说他写得好,也有同学说他写得不好,马识途便问他为什么说这个标语写得不好。有同学说:“要把全中国人民发动起来抗日,要把抗日救亡运动坚持到底,就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实现国共再度合作,共同抗日。”这是马识途第一次知道什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是把标语改成为了“拥护蒋委员长抗日”。
(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国共兄弟的建国之志
罗马两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共同抗日。在抗日戰争结束以后,国民党不顾民生大义发动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但两罗两马两对兄弟始终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之心,在解放战争时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罗广文、马士弘起义
罗广文为什么要选择起义呢?一是由于罗广文审时度势看清当时的形势,新中国已经成立并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反观蒋介石国民党多年以来贪污腐败不堪,内部斗争不断,为了自身利益置民族大义和人民群众与不顾,这种种罪行已经使得官兵劳惫,颇有怨言,混乱不堪,兵不愿战,逃亡者甚多,使得蒋介石国民党与人民群众和正直爱国将领离心。二是罗的胞弟罗广斌在被捕前曾以各种方式向哥哥罗广文宣传共产党主张和政策,同时川康地方反蒋实力派刘文辉、邓锡候、潘文华与罗广文私谊甚笃,也曾经派人向罗广文进言。三是罗广文本身人比较正直,心中自有正义和爱国之心,不然也不会在早期坚定投身抗日杀敌的队伍中。正直品行、爱国、为民之心让他对蒋介石国民党的腐败心存不满,对国民党政府也甚感失望,对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产生了怀疑 ”甚至“失去了信心。
2.罗广斌的红岩精神
1945年12月1日,昆明爆发了 "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一二·一"民主运动,成为国统区内民主运动的标志。罗广斌参加了这次运动,“一二·一”学生运动使他从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投身于人民解放和民族解放事业。1947年罗广斌在重庆西南学院投身“反饥饿、反内战、争民主、争自由”的学生运动,不顾个人安危,四下奔走,发动民众,以形成社会舆论压力解救在学生运动中的被捕师生。1949年,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全面崩溃,蒋介石在放弃重庆之前下令处决革命志士,国民党特务在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执行大屠杀,近300名革命志士在黎明前倒在了血泊里,这就是:“11.27大屠杀”。在这次大屠杀中有35位革命烈士侥幸脱险,其中有19名是由罗广斌率领从白公馆监狱中逃生的。
三、国共兄弟殊途同归之现实启示
通过了解国共兄弟两罗两马两对兄弟为了民族大义,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尽忠职守,忠于国家、忠于民族,那么国共兄弟的事迹给统战工作带来哪些现实启示。
(一)国共兄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难当头,民族有危,外辱临身,无数中国青年挺身而出,用青春与生命共赴国难。“两罗两马”在这个年代亲身经历这段历史,有的加入国民党正面战场,有的加入共产党开展敌后斗争,体现了中国青年在国家危亡时刻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无论身在哪个党派,但都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弘扬和传承忠义精神
1.忠于家庭、忠于朋友:平等相待、广交朋友,在精诚合作中形成统一战线亲和力
忠有大小之分。夫妻、兄弟、亲人、乡亲、同事之间的忠,是为小忠。忠县罗氏、马氏两对兄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分属国共两党不同阵营,一直能做到对妻子始终不渝、对兄弟亲人申之以孝悌、对乡亲极尽同乡之谊、对朋友同事肝胆相照。小忠,贯穿了他们的一生。
好家庭离不开好家风,好家风能带来好政风。反观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家风败坏,首先在于没能管好自己,上行下效,才导致了许多“家族式腐败”现象出现。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点赞了忠县的巴蔓子,为新时代弘扬忠文化、涵养干部忠德开了题。因此,为政以德,莫大乎忠,“忠”就是政德的根本。
2.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爱国精神、民族大义,在继承创新中形成统一战线吸引力
马识途在抗日战争时期成长为职业革命家,长期在抗日前线从事统战工作,同时也帮助罗广斌到西南联大学习,从事革命事业。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不顾民生大义发动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但两罗两马两对兄弟始终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之心,在解放战争时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50年马识途在罗马两家的一场家宴上,马识途发挥统战联谊交友的作用,采取政策攻心,罗广文立即起义接受改编,在民族复兴、人民大义面前,罗广文看清了大忠与愚忠,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或许,在现实中践行忠义时偶有分不清对象、分不清对与错、分不清小忠大忠孰轻孰重的疑惑。这时候我们要牢记:忠于祖国、忠于民族、忠于人民是必须坚持的方向,是忠义精神的最高境界。将弘扬忠义精神融入到新时代统战工作中,有利于提升全体统战工作对象的忠诚之心,将他们牢牢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最充分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强大持久广泛的力量支持。
作者简介:梁锐,(1990—),女,汉族,重庆巫山人,教师,法学硕士,单位:中共忠县县委党校,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2019年度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委托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CQSYWTKT1837。
【关键词】 国共兄弟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现实启示
一、忠县国共兄弟“两罗两马”概述
本文所讲的“国共兄弟”都是忠县人,“两罗”是忠县三汇镇的罗广文和罗广斌兄弟,“两马”是忠县石宝镇的马士弘、马识途兄弟,他们孩童时代是总角之交,虽然是亲兄弟一家人,但在中国近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分别加入了国民党和共产党这两个不同的党派。两位哥哥罗广文和马士弘加入了国民党,双双官至将军;两位弟弟罗广斌和马识途加入了共产党,共同成长为革命作家。马士弘说:“在抗日战争爆发的那个年代,青年人,总是想为祖国做点事情,而命运让我们难以认真选择。”
二、忠县国共兄弟致力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共兄弟的救国之志
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抗日战争过程中,国共兄弟处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不同的阵营,但都在为抗日战争胜利贡献力量,上演了一出出罗马兄弟版“国共合作”。有马家的父亲马玉之在后方关注着抗日战场;有罗广文、马士弘在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杀敌;还有马识途在共产党敌后战场开展敌后斗争。
1.在国民党正面战场:罗广文、马士弘抗战杀敌
在国民党正面战场,罗广文和马士弘奋斗在抗战杀敌前线。日寇自1940年攻陷宜昌后,一直处心积虑谋求攻占长江最后一道防线石碑要塞。1943年5月,日寇向石牌发起强烈攻势,敌我双方投入兵力达10多万人。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战至6月初,日寇终于败退,石碑要塞守住了。
2.在共产党敌后战场:马识途、罗广斌成为职业革命家
1935年冬天,北平发生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很快这个抗日救国的浪潮就波及上海,马识途也被卷了进去,参加了几次学生游行和一次不成功的南京请愿活动。马识途也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学生们在火车站集合,他用粉笔在火车头上写上“打倒卖国贼蒋介石”,有同学说他写得好,也有同学说他写得不好,马识途便问他为什么说这个标语写得不好。有同学说:“要把全中国人民发动起来抗日,要把抗日救亡运动坚持到底,就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实现国共再度合作,共同抗日。”这是马识途第一次知道什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是把标语改成为了“拥护蒋委员长抗日”。
(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国共兄弟的建国之志
罗马两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共同抗日。在抗日戰争结束以后,国民党不顾民生大义发动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但两罗两马两对兄弟始终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之心,在解放战争时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罗广文、马士弘起义
罗广文为什么要选择起义呢?一是由于罗广文审时度势看清当时的形势,新中国已经成立并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反观蒋介石国民党多年以来贪污腐败不堪,内部斗争不断,为了自身利益置民族大义和人民群众与不顾,这种种罪行已经使得官兵劳惫,颇有怨言,混乱不堪,兵不愿战,逃亡者甚多,使得蒋介石国民党与人民群众和正直爱国将领离心。二是罗的胞弟罗广斌在被捕前曾以各种方式向哥哥罗广文宣传共产党主张和政策,同时川康地方反蒋实力派刘文辉、邓锡候、潘文华与罗广文私谊甚笃,也曾经派人向罗广文进言。三是罗广文本身人比较正直,心中自有正义和爱国之心,不然也不会在早期坚定投身抗日杀敌的队伍中。正直品行、爱国、为民之心让他对蒋介石国民党的腐败心存不满,对国民党政府也甚感失望,对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产生了怀疑 ”甚至“失去了信心。
2.罗广斌的红岩精神
1945年12月1日,昆明爆发了 "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一二·一"民主运动,成为国统区内民主运动的标志。罗广斌参加了这次运动,“一二·一”学生运动使他从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投身于人民解放和民族解放事业。1947年罗广斌在重庆西南学院投身“反饥饿、反内战、争民主、争自由”的学生运动,不顾个人安危,四下奔走,发动民众,以形成社会舆论压力解救在学生运动中的被捕师生。1949年,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全面崩溃,蒋介石在放弃重庆之前下令处决革命志士,国民党特务在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执行大屠杀,近300名革命志士在黎明前倒在了血泊里,这就是:“11.27大屠杀”。在这次大屠杀中有35位革命烈士侥幸脱险,其中有19名是由罗广斌率领从白公馆监狱中逃生的。
三、国共兄弟殊途同归之现实启示
通过了解国共兄弟两罗两马两对兄弟为了民族大义,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尽忠职守,忠于国家、忠于民族,那么国共兄弟的事迹给统战工作带来哪些现实启示。
(一)国共兄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难当头,民族有危,外辱临身,无数中国青年挺身而出,用青春与生命共赴国难。“两罗两马”在这个年代亲身经历这段历史,有的加入国民党正面战场,有的加入共产党开展敌后斗争,体现了中国青年在国家危亡时刻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无论身在哪个党派,但都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弘扬和传承忠义精神
1.忠于家庭、忠于朋友:平等相待、广交朋友,在精诚合作中形成统一战线亲和力
忠有大小之分。夫妻、兄弟、亲人、乡亲、同事之间的忠,是为小忠。忠县罗氏、马氏两对兄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分属国共两党不同阵营,一直能做到对妻子始终不渝、对兄弟亲人申之以孝悌、对乡亲极尽同乡之谊、对朋友同事肝胆相照。小忠,贯穿了他们的一生。
好家庭离不开好家风,好家风能带来好政风。反观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家风败坏,首先在于没能管好自己,上行下效,才导致了许多“家族式腐败”现象出现。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点赞了忠县的巴蔓子,为新时代弘扬忠文化、涵养干部忠德开了题。因此,为政以德,莫大乎忠,“忠”就是政德的根本。
2.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爱国精神、民族大义,在继承创新中形成统一战线吸引力
马识途在抗日战争时期成长为职业革命家,长期在抗日前线从事统战工作,同时也帮助罗广斌到西南联大学习,从事革命事业。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不顾民生大义发动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但两罗两马两对兄弟始终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之心,在解放战争时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50年马识途在罗马两家的一场家宴上,马识途发挥统战联谊交友的作用,采取政策攻心,罗广文立即起义接受改编,在民族复兴、人民大义面前,罗广文看清了大忠与愚忠,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或许,在现实中践行忠义时偶有分不清对象、分不清对与错、分不清小忠大忠孰轻孰重的疑惑。这时候我们要牢记:忠于祖国、忠于民族、忠于人民是必须坚持的方向,是忠义精神的最高境界。将弘扬忠义精神融入到新时代统战工作中,有利于提升全体统战工作对象的忠诚之心,将他们牢牢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最充分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强大持久广泛的力量支持。
作者简介:梁锐,(1990—),女,汉族,重庆巫山人,教师,法学硕士,单位:中共忠县县委党校,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2019年度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委托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CQSYWTKT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