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堂探究是要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能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真”交流呢?
一、情知结合,创设交流的和谐氛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以及相关依据说出来。如:在引导学生认识铁生锈时,对“刚买来的一辆新自行车用过一段时间,它一定会生锈吗?”让学生做出猜测,大部分学生认为会生锈,也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会生锈,对于会不会生锈,学生并不是胡乱的做出猜测,而是根据他们的日常经验做出判断, 有他们的依据。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为什么认为会生锈(或不会生锈),你能说出你的根据吗?”
二、用心倾听,创造交流的必备条件
在交流中只有通过倾听,才能明白别人的想法,才能对别人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只有通过倾听才能丰富自己和调整自己的见解,吸收别人有用的信息。所以要让学生学会交流,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1、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孩子儿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充分利用一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不同的声音》时,我以游戏形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同学们热情高涨的回答我。“游戏的名称叫‘猜猜我是谁’,有哪些同学愿意来?”顿时一只只小手高高的举了起来,我请三个同学在外敲门,并问猜猜我是谁?让教室里的同学猜,当外面的同学敲门时,教室里一片寂静,都竖起耳朵认真在听,让他们发现每人的声音不同。这样的情境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2、明确目标引导倾听
当学生进行交流时,我们应该对倾听什么、怎样倾听提出一些要求(或指导),必要的时候要做好记录。
3、激励评价鼓励倾听
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要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
三、方式多样,享受交流的愉悦体验
由于智力与个性的差异,学生擅长表达的方式也不相同。我们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肢体动作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即是教学所需,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语言文字表达。语言是人类最擅长的交流工具,是表达思想及情感的有效途径。在科学探究中,通过语言把探究结果和过程进行说明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文字与语言一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文字可以超越人与人、人与时空的距离,将信息记录保存,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利用文字可以将科学探究中的过程、结果及结论等记录说明。
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交流的同时,也是对实验现象与结论的一次有效整理,这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过程的理解与认识。
直观图形交流。如在教学《蚂蚁》时,需要了解有关蚂蚁的外型特征,如果让三年级的学生只通过语言来准确描述非常困难,学生很难说明蚂蚁的身体是怎样分的、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都长着什么。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把自己的认识有效展开,一些言语不能描述清楚的细节在画图中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这种直观而形象的表达方式也很受学生的欢迎。
符号交流。符号作为交流媒介,与文字、图画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符号中信息更加浓缩,同一 种符号可以带有不同的意思,表达的信息只能是简短和意会的。在科学探究中,经常使用符号还可以减省交流上的时间。如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物体的导电性等。
图表数据交流。图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是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它可以有效地将已记录的数据综合并展示其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对数据做出比较,协助分析结果;可以展示实验结果与推论之间是否吻合。如在教学《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时,我用比较醒目的、足够大的表格借助投影仪把收集到的各小组的数据集中展示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对不同种类的纸“吸热的本领”的数据一目了然。发言者在交流中能顺利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动作交流。相比书面表达方式,动作表达更加富有个性和激情。如《太阳和影子》的教学中,在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影子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影子。有些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往阳光下一站,并且扭动身体、伸开手臂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地面上的影子也随之舞动起来,有的像小狗嘴巴一张一合地叫,有的像大雁展翅飞翔,有的像孔雀在梳理美丽的羽毛……这时学生兴奋地叫道:“老师,我找到我自己的影子了,看!影子还会跟着我跳舞呢!”还有些同学绕着操场慢跑,边跑边四周找寻自己的影子,并且不停地叫:“老师,我的影子一会儿在我的前面,一会儿在我的后面,一会儿在我的左边,一会儿在我的右边。”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手势动作等找到了自己的动态的影子,充分表达了对影子的喜爱与好奇之心,同时通过动作表达,学生也发现影子与物体及阳光之间的关系。
在科学探究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不同年龄阶段、经验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并把多种的交流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灵活的加以运用。
当然,要让学生“真”交流,时间是重要的保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尽量减少一些只有2、3分钟的小活动,尽可能抓住教学重点,设计整合为20分钟左右的大活动,这样可以给学生留足“自由时间”,充分交流讨论,学会定向的观察和分析,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作者单位:宿迁宿豫区井头中心小学江苏223800
一、情知结合,创设交流的和谐氛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以及相关依据说出来。如:在引导学生认识铁生锈时,对“刚买来的一辆新自行车用过一段时间,它一定会生锈吗?”让学生做出猜测,大部分学生认为会生锈,也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会生锈,对于会不会生锈,学生并不是胡乱的做出猜测,而是根据他们的日常经验做出判断, 有他们的依据。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为什么认为会生锈(或不会生锈),你能说出你的根据吗?”
二、用心倾听,创造交流的必备条件
在交流中只有通过倾听,才能明白别人的想法,才能对别人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只有通过倾听才能丰富自己和调整自己的见解,吸收别人有用的信息。所以要让学生学会交流,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1、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孩子儿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充分利用一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不同的声音》时,我以游戏形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同学们热情高涨的回答我。“游戏的名称叫‘猜猜我是谁’,有哪些同学愿意来?”顿时一只只小手高高的举了起来,我请三个同学在外敲门,并问猜猜我是谁?让教室里的同学猜,当外面的同学敲门时,教室里一片寂静,都竖起耳朵认真在听,让他们发现每人的声音不同。这样的情境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2、明确目标引导倾听
当学生进行交流时,我们应该对倾听什么、怎样倾听提出一些要求(或指导),必要的时候要做好记录。
3、激励评价鼓励倾听
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要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
三、方式多样,享受交流的愉悦体验
由于智力与个性的差异,学生擅长表达的方式也不相同。我们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肢体动作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即是教学所需,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语言文字表达。语言是人类最擅长的交流工具,是表达思想及情感的有效途径。在科学探究中,通过语言把探究结果和过程进行说明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文字与语言一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文字可以超越人与人、人与时空的距离,将信息记录保存,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利用文字可以将科学探究中的过程、结果及结论等记录说明。
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交流的同时,也是对实验现象与结论的一次有效整理,这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过程的理解与认识。
直观图形交流。如在教学《蚂蚁》时,需要了解有关蚂蚁的外型特征,如果让三年级的学生只通过语言来准确描述非常困难,学生很难说明蚂蚁的身体是怎样分的、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都长着什么。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把自己的认识有效展开,一些言语不能描述清楚的细节在画图中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这种直观而形象的表达方式也很受学生的欢迎。
符号交流。符号作为交流媒介,与文字、图画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符号中信息更加浓缩,同一 种符号可以带有不同的意思,表达的信息只能是简短和意会的。在科学探究中,经常使用符号还可以减省交流上的时间。如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物体的导电性等。
图表数据交流。图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是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它可以有效地将已记录的数据综合并展示其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对数据做出比较,协助分析结果;可以展示实验结果与推论之间是否吻合。如在教学《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时,我用比较醒目的、足够大的表格借助投影仪把收集到的各小组的数据集中展示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对不同种类的纸“吸热的本领”的数据一目了然。发言者在交流中能顺利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动作交流。相比书面表达方式,动作表达更加富有个性和激情。如《太阳和影子》的教学中,在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影子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影子。有些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往阳光下一站,并且扭动身体、伸开手臂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地面上的影子也随之舞动起来,有的像小狗嘴巴一张一合地叫,有的像大雁展翅飞翔,有的像孔雀在梳理美丽的羽毛……这时学生兴奋地叫道:“老师,我找到我自己的影子了,看!影子还会跟着我跳舞呢!”还有些同学绕着操场慢跑,边跑边四周找寻自己的影子,并且不停地叫:“老师,我的影子一会儿在我的前面,一会儿在我的后面,一会儿在我的左边,一会儿在我的右边。”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手势动作等找到了自己的动态的影子,充分表达了对影子的喜爱与好奇之心,同时通过动作表达,学生也发现影子与物体及阳光之间的关系。
在科学探究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不同年龄阶段、经验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并把多种的交流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灵活的加以运用。
当然,要让学生“真”交流,时间是重要的保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尽量减少一些只有2、3分钟的小活动,尽可能抓住教学重点,设计整合为20分钟左右的大活动,这样可以给学生留足“自由时间”,充分交流讨论,学会定向的观察和分析,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作者单位:宿迁宿豫区井头中心小学江苏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