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为了落实这一政策,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等相关规范性和激励性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开展从法律政策层面进行了规范与保障。
中职生参加顶岗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顶岗实习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和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学校生存的问题。如何以开展顶岗实习为依托,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是中职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主要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19.23%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73.59%的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7.18%的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规范方面,基本上以学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为主,企业业务管理和学校思想教育与事务管理为辅。进入企业之后,学生在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学校和企业基本上是放任型的,由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自由支配,自己管理自己;在工作时间内,则主要由企业根据对员工的相关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员工式的管理。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管理和事务管理。
另外,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中职顶岗实习生的权益主要是以合同方式获得保障的。当前基本上存在着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学生实习合同、学校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签订的实习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协议等三种合同类型。而在安全保障方面,则主要以学生自主购买的意外事故伤害保险为主,企业购买的雇主险、意外事故伤害保险为辅。
顶岗实习在现实中遭遇诸多问题
把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忽视顶岗实习的教育性
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养成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但是,由于相关文件规定对顶岗实习的界定不明确,实践过程当中,学生和家长更多地把顶岗实习理解为就业,学校把学生顶岗实习理解为准就业,纳入学校就业工作来实施,企业则把顶岗实习理解为新员工的试用期,以此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这样的观念与认识导致了顶岗实习过程中其它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顶岗实习的教育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校企之间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
当前,在学生的顶岗实习安排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关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是单个学校和单个企业之间的行为,资源相对比较分散。由于缺乏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平台,不但增加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成本,而且也不利于信息沟通,致使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一方面学校找不到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实习的企业又找不到学生的问题。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一个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的平台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政府财税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
由于我国企业没有形成一种主动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意识,企业对学生实习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就需要外部激励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虽然从去年开始相继出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和《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但是这样的税收支持力度仍然略显不足,而且存在程序繁琐等问题,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与此同时,财税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学校受困于资金限制,无法按需要大量引进“双师型”人才、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这些对学生实习产生了很大影響。
学校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实习管理相对混乱
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现在都已经开始建立校内实习管理制度,但是仍然不够完善。绝大多数学校的实习工作纳入就业部门管理,没有专门的实习管理部门,同时,多数学校的实习就业部门专职工作人员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实习管理的要求。这就使得大部分学校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事务管理的方式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甚至有些学校对实习学生放任不管,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
课程设置相对滞后,职业指导不能适应要求
在实习课程设置方面,技能训练占有较大比重,而与学生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则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导致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明确,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不高,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增加职业指导课程在实习中课程的比重成为必需的选择。
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是根本
首先,相关部门必须从法律政策层面对定岗实习的原则目的等予以明确,同时应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以形成对顶岗实习正确的认识和观念,纠正实践过程中把顶岗实习完全等同于就业的错误认识和观念,正本清源,从观念认识层面保障顶岗实习科学、顺利地开展。
其次,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建立政府层面的实习管理工作委员会,来全面负责本区域内的顶岗实习工作。实习管理工作委员会应该充分吸收与顶岗实习相关的所有人员的参与,另外还要吸收相关法律人员的参与。实习管理工作委员会的职能应该包括:对学校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估;制定参与顶岗实习企业的资质认定;搭建中职学校、学生和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平台;审查实习协议的内容,对实习协议进行备案;仲裁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争议;负责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事故的责任认定与赔偿;“实习券”的发放与兑换,顶岗实习质量检测等。
具体而言,政府应通过实习管理工作委员会顶岗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支持的力度,简化各项支持政策的程序。例如政府发放给参加顶岗实习的中职生每人一张 “实习券”,实习企业凭借“实习券”到当地的实习管理工作委员会兑换成资金。一方面,免去企业因接纳实习生而要承担的实习生劳动报酬、原材料耗费、安全保障用品等费用支出,消减因实习生进入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成本。促进企业改进实习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帮助学校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建设完备的实习基地。帮助学校加强实习学生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根据学生数量设立一定数量的实习专员,专门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制定顶岗实习管理条例和实习专员工作条例,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学校实习管理的水平,保障实习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职生参加顶岗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顶岗实习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和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学校生存的问题。如何以开展顶岗实习为依托,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是中职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主要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19.23%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73.59%的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7.18%的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规范方面,基本上以学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为主,企业业务管理和学校思想教育与事务管理为辅。进入企业之后,学生在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学校和企业基本上是放任型的,由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自由支配,自己管理自己;在工作时间内,则主要由企业根据对员工的相关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员工式的管理。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管理和事务管理。
另外,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中职顶岗实习生的权益主要是以合同方式获得保障的。当前基本上存在着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学生实习合同、学校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签订的实习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协议等三种合同类型。而在安全保障方面,则主要以学生自主购买的意外事故伤害保险为主,企业购买的雇主险、意外事故伤害保险为辅。
顶岗实习在现实中遭遇诸多问题
把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忽视顶岗实习的教育性
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养成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但是,由于相关文件规定对顶岗实习的界定不明确,实践过程当中,学生和家长更多地把顶岗实习理解为就业,学校把学生顶岗实习理解为准就业,纳入学校就业工作来实施,企业则把顶岗实习理解为新员工的试用期,以此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这样的观念与认识导致了顶岗实习过程中其它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顶岗实习的教育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校企之间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
当前,在学生的顶岗实习安排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关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是单个学校和单个企业之间的行为,资源相对比较分散。由于缺乏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平台,不但增加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成本,而且也不利于信息沟通,致使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一方面学校找不到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实习的企业又找不到学生的问题。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一个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的平台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政府财税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
由于我国企业没有形成一种主动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意识,企业对学生实习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就需要外部激励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虽然从去年开始相继出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和《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但是这样的税收支持力度仍然略显不足,而且存在程序繁琐等问题,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与此同时,财税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学校受困于资金限制,无法按需要大量引进“双师型”人才、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这些对学生实习产生了很大影響。
学校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实习管理相对混乱
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现在都已经开始建立校内实习管理制度,但是仍然不够完善。绝大多数学校的实习工作纳入就业部门管理,没有专门的实习管理部门,同时,多数学校的实习就业部门专职工作人员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实习管理的要求。这就使得大部分学校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事务管理的方式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甚至有些学校对实习学生放任不管,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
课程设置相对滞后,职业指导不能适应要求
在实习课程设置方面,技能训练占有较大比重,而与学生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则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导致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明确,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不高,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增加职业指导课程在实习中课程的比重成为必需的选择。
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是根本
首先,相关部门必须从法律政策层面对定岗实习的原则目的等予以明确,同时应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以形成对顶岗实习正确的认识和观念,纠正实践过程中把顶岗实习完全等同于就业的错误认识和观念,正本清源,从观念认识层面保障顶岗实习科学、顺利地开展。
其次,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建立政府层面的实习管理工作委员会,来全面负责本区域内的顶岗实习工作。实习管理工作委员会应该充分吸收与顶岗实习相关的所有人员的参与,另外还要吸收相关法律人员的参与。实习管理工作委员会的职能应该包括:对学校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估;制定参与顶岗实习企业的资质认定;搭建中职学校、学生和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平台;审查实习协议的内容,对实习协议进行备案;仲裁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争议;负责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事故的责任认定与赔偿;“实习券”的发放与兑换,顶岗实习质量检测等。
具体而言,政府应通过实习管理工作委员会顶岗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支持的力度,简化各项支持政策的程序。例如政府发放给参加顶岗实习的中职生每人一张 “实习券”,实习企业凭借“实习券”到当地的实习管理工作委员会兑换成资金。一方面,免去企业因接纳实习生而要承担的实习生劳动报酬、原材料耗费、安全保障用品等费用支出,消减因实习生进入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成本。促进企业改进实习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帮助学校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建设完备的实习基地。帮助学校加强实习学生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根据学生数量设立一定数量的实习专员,专门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制定顶岗实习管理条例和实习专员工作条例,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学校实习管理的水平,保障实习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