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校装备电子白板以来,笔者从一开始的观望,到迷信,到现在的择机而用,最深的体会就是谋求使用的“契合”。通俗地说,电子白板使用得顺畅应该包括:教材与电子白板的契合;学生、教师与电子白板的契合;备课与教师艺术的契合。使用得契合就意味着避免了将白板当PPT或全盘白板化的极端,教师能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变化而不是一种“被变化”。否则,教材与白板只能是两张皮,无视白板的优势,教师还是会回到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笔者以苏教版第六册课文《海底世界》第一课时为例,谈谈小学语文课堂与电子白板的使用契合。
一、在契合中引入一种新的教学设计视角
在使用白板之前,笔者也多使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比如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但也感到一些困惑。如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在黑板和鼠标间切换,影响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引入材料较多的时候,教师就非常留意点击鼠标。而电子白板可以直接用手指或电子笔代替鼠标触摸大型显示屏,操作多种多媒体,能对动画、视频随时暂停、控制或标注,从而将教师从单纯的电脑操作中解放出来,适应了教师“边走、边说、边写”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教师的即兴发挥。因此,要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必须充分实现教材与电子白板的契合,从而体现教学的灵动性。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它通过优美流畅、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藏三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鲜为人知的景象,引发学生对神秘与丰富的海底世界产生好奇,并想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同时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然而,海底世界对于我们这个地方的孩子却是陌生的。他们对海底世界充满了兴趣,但却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要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广而深的海底世界的形象是有一定难度的。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作出如下的教学设计:
二、在契合中体现学生学的中心
根据顾小清等学者的观点:“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和体验等多种方式获得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最终形成个性化的一些经验和技巧,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节课中,笔者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海底的奇异之处。之后,在白板上操作演示海面上的波涛汹涌与海底的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使画面、声音、文字在学生头脑中真正结合起来,既分解了知识信息的复杂度,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为了将能力训练落到实处,在探究海底动物的活动时,我让学生在白板上亲自动手操作:画出本段的中心句,了解本段的构段方式;圈出本段着重介绍的几种海底动物,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动物的活动;最后轻触白板上静止的动物,使他们灵动起来。学生们仿佛亲临海底,切身感受到了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萌生出探究海洋秘密的浓厚兴趣。这样,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特有功能,与课件有机整合,构建了一个教与学的交互、协作平台,使文本“动”了,课堂“活”了,学生自然也就“明了”了。
课堂上,电子白板的使用使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教师也就可以适时调整教学进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电子白板的交互特性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互动。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地与学习对象发生互动。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教师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并且把学生也推到了台前,在教材与电子白板的契合中实现了教师、学生、机器三者的统一。
三、在契合中体现教师教的助手功能
使用电子白板是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不能反成为教学的一种累赘和摆设。笔者认为,教师用好白板绝不能被动,而应该主动研究,在使用的契合中充分体现教师的助手角色。
1.无缝化整合信息资源。电子白板可以无缝地使用一些数字化、信息化资源进行整合,这些资源包括网址、视频和音频剪辑、教学交互性程序、数字翻转图类的交互性软件、数码相机、扫描仪等,使得数字化资源的呈现更灵活,也解决了过去多媒体投影系统环境下,使用课件和幻灯讲稿等教学材料结构高度固化的问题。
2.动态呈现教学信息。对于教师而言,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在讲授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课件的内容无法动态更改。而电子白板则具有标注功能,它可以对文档进行批注,进而在演示的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师还可以根据讲解的需要,用电子感应笔直接在白板上书写,并可以像一般黑板那样擦掉白板不需要的内容,不用饱受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同时,教师还可以自由地在课堂上把信息技术整合应用到教学中,保存或打印白板上的书写内容(包括课堂所作的注释),便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和交流。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资源和资料的共享和重复使用,从而生成每个教师每常课的个性化的“课件”(确切地说,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数字化记录),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方便。
(责编 刘宇帆)
一、在契合中引入一种新的教学设计视角
在使用白板之前,笔者也多使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比如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但也感到一些困惑。如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在黑板和鼠标间切换,影响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引入材料较多的时候,教师就非常留意点击鼠标。而电子白板可以直接用手指或电子笔代替鼠标触摸大型显示屏,操作多种多媒体,能对动画、视频随时暂停、控制或标注,从而将教师从单纯的电脑操作中解放出来,适应了教师“边走、边说、边写”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教师的即兴发挥。因此,要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必须充分实现教材与电子白板的契合,从而体现教学的灵动性。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它通过优美流畅、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藏三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鲜为人知的景象,引发学生对神秘与丰富的海底世界产生好奇,并想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同时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然而,海底世界对于我们这个地方的孩子却是陌生的。他们对海底世界充满了兴趣,但却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要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广而深的海底世界的形象是有一定难度的。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作出如下的教学设计:
二、在契合中体现学生学的中心
根据顾小清等学者的观点:“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和体验等多种方式获得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最终形成个性化的一些经验和技巧,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节课中,笔者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海底的奇异之处。之后,在白板上操作演示海面上的波涛汹涌与海底的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使画面、声音、文字在学生头脑中真正结合起来,既分解了知识信息的复杂度,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为了将能力训练落到实处,在探究海底动物的活动时,我让学生在白板上亲自动手操作:画出本段的中心句,了解本段的构段方式;圈出本段着重介绍的几种海底动物,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动物的活动;最后轻触白板上静止的动物,使他们灵动起来。学生们仿佛亲临海底,切身感受到了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萌生出探究海洋秘密的浓厚兴趣。这样,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特有功能,与课件有机整合,构建了一个教与学的交互、协作平台,使文本“动”了,课堂“活”了,学生自然也就“明了”了。
课堂上,电子白板的使用使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教师也就可以适时调整教学进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电子白板的交互特性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互动。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地与学习对象发生互动。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教师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并且把学生也推到了台前,在教材与电子白板的契合中实现了教师、学生、机器三者的统一。
三、在契合中体现教师教的助手功能
使用电子白板是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不能反成为教学的一种累赘和摆设。笔者认为,教师用好白板绝不能被动,而应该主动研究,在使用的契合中充分体现教师的助手角色。
1.无缝化整合信息资源。电子白板可以无缝地使用一些数字化、信息化资源进行整合,这些资源包括网址、视频和音频剪辑、教学交互性程序、数字翻转图类的交互性软件、数码相机、扫描仪等,使得数字化资源的呈现更灵活,也解决了过去多媒体投影系统环境下,使用课件和幻灯讲稿等教学材料结构高度固化的问题。
2.动态呈现教学信息。对于教师而言,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在讲授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课件的内容无法动态更改。而电子白板则具有标注功能,它可以对文档进行批注,进而在演示的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师还可以根据讲解的需要,用电子感应笔直接在白板上书写,并可以像一般黑板那样擦掉白板不需要的内容,不用饱受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同时,教师还可以自由地在课堂上把信息技术整合应用到教学中,保存或打印白板上的书写内容(包括课堂所作的注释),便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和交流。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资源和资料的共享和重复使用,从而生成每个教师每常课的个性化的“课件”(确切地说,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数字化记录),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方便。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