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隰县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晋西吕梁山南麓,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全县国土总面积211.98万亩,林地用地面积158.58万亩,宜地林36.94万亩,无立木林地4.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0.58%。全县下辖8个乡镇,97个行政村,351个自然村,总人口10.7万,其中农业人口8万。2017年,通过精准识别,隰县还有12702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
2016年9月,隰县被列为全省林业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林业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林业、发改、财政、国土、农委、扶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隰县林业资产收益工作领导组,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全县资产资源实际情况,创新机制、先行先试,选择林业资产收益为试点,出台了《隰县创新合作组织形式增加农民林业资产收益实施方案》,分步推进全县资产收益工作开展。
“我们综合隰县林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隰县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隰县博鳌玉露香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山西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林业资产收益试点,为全县开展资产类收益工作积累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切合隰县实际的新路子。”林业局的相关负责人对《科学导报》记者说。
马万顺是下李乡二老坡村的一户贫困户,家里地多人少,广种薄收,2016年,他将自己经营不了的100多亩退耕还林土地流转给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这样他每年可以领5万多元的股金分红。同时,他还在农闲时节到合作社打工,一年的工资也有万數块。加上种地的收入,一年手里落个七万多元不成问题。
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位于隰县下李乡二老坡村,2016年,在被确定为林业资产收益示范社以来,就吸收了像马万顺这样的贫困户55户,这些贫困户将2300亩的退耕还林地全部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合作社根据每年的盈利情况,与贫困户签订收益合同,如果遇到亏损,每亩给200元保障金确保贫困户收益稳定。仅2016年营业额就达到了3000万元,盈利60万元。
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社实施资产收益以来,实施了七项工程:一是吸收贫困户55户、170人;二是流转土地2300亩;三是栽植核桃1500亩、玉露香梨800亩;四是荒山造林栽植连翘800亩;五是发展老干妈朝天椒300亩;六是间种牧草300亩;七是发展肉驴养殖300~500头。这七项工程的实施预计合作社年产值574万元,户均收入10.4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
秦建国是庞村的一名贫困户,常年在外务工,自己的五亩园子疏于打理,收成也不是很好。与他家园子紧挨的是博鳌玉露香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的园子,园区集产、储、销为一体,水、电、路全部配套,生产的果品已经成功出口美国。思来想去,秦建国决定将自家的五亩园子入股到博鳌玉露香开发有限公司。
“入了股以后,我在这打工不比外面挣得少,每天回家还能照顾大人孩子,收入有了保障,每年还有分红,比在外面强。”秦建国说。
在实行“林业资产收益”后,隰县博鳌玉露香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的是一种吸附效应,以中国玉露香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各个村,现在已经有庞村、唐户等100多户村民将自家的1000余亩土地流转到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统一服务。今年还将继续流转周边5个村136户的3000亩土地,可吸收近400余人参与生产。2016年,公司销售梨果150万余斤,销售额1000余万元。
“人家这个模式相当于开了个连锁店,咱不仅学会了先进的管理技术挣了钱,而且园子也打理好了,咱也不用发愁储存、销售的问题,直接在家数票子就行。”唐户村民在接受采访时说。
生态效益带来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这是汗水的凝聚,是一种质的变化。山西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集收购、加工、贮藏、销售为一体的经济果业加工基地,公司现有8座恒温库、4座气调库,还有一个集清洗、筛选、包装为一体化的加工车间,加工的水果可以达到出口标准,公司也获得了出口认证。今年除了在下李乡冯家村通过土地流转1万亩,作为公司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之外,还和城南乡、寨子乡、午城镇的一些标准示范园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时可带动周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林业资产收益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带动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说。
巨笔染丹青,隰县山河秀。林业资产收益只是隰县在生态扶贫方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隰县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战略指导思想,按照省林业厅“一个战场打赢两大战役”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实施退耕还林4.5万亩、三北防护林5万亩、核桃提质增效2.5万亩、生态管护百华里生态防火带以及聘用林业管护人员715人等重点工程,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实现减贫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2016年9月,隰县被列为全省林业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林业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林业、发改、财政、国土、农委、扶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隰县林业资产收益工作领导组,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全县资产资源实际情况,创新机制、先行先试,选择林业资产收益为试点,出台了《隰县创新合作组织形式增加农民林业资产收益实施方案》,分步推进全县资产收益工作开展。
“我们综合隰县林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隰县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隰县博鳌玉露香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山西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林业资产收益试点,为全县开展资产类收益工作积累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切合隰县实际的新路子。”林业局的相关负责人对《科学导报》记者说。
马万顺是下李乡二老坡村的一户贫困户,家里地多人少,广种薄收,2016年,他将自己经营不了的100多亩退耕还林土地流转给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这样他每年可以领5万多元的股金分红。同时,他还在农闲时节到合作社打工,一年的工资也有万數块。加上种地的收入,一年手里落个七万多元不成问题。
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位于隰县下李乡二老坡村,2016年,在被确定为林业资产收益示范社以来,就吸收了像马万顺这样的贫困户55户,这些贫困户将2300亩的退耕还林地全部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合作社根据每年的盈利情况,与贫困户签订收益合同,如果遇到亏损,每亩给200元保障金确保贫困户收益稳定。仅2016年营业额就达到了3000万元,盈利60万元。
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社实施资产收益以来,实施了七项工程:一是吸收贫困户55户、170人;二是流转土地2300亩;三是栽植核桃1500亩、玉露香梨800亩;四是荒山造林栽植连翘800亩;五是发展老干妈朝天椒300亩;六是间种牧草300亩;七是发展肉驴养殖300~500头。这七项工程的实施预计合作社年产值574万元,户均收入10.4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
秦建国是庞村的一名贫困户,常年在外务工,自己的五亩园子疏于打理,收成也不是很好。与他家园子紧挨的是博鳌玉露香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的园子,园区集产、储、销为一体,水、电、路全部配套,生产的果品已经成功出口美国。思来想去,秦建国决定将自家的五亩园子入股到博鳌玉露香开发有限公司。
“入了股以后,我在这打工不比外面挣得少,每天回家还能照顾大人孩子,收入有了保障,每年还有分红,比在外面强。”秦建国说。
在实行“林业资产收益”后,隰县博鳌玉露香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的是一种吸附效应,以中国玉露香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各个村,现在已经有庞村、唐户等100多户村民将自家的1000余亩土地流转到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统一服务。今年还将继续流转周边5个村136户的3000亩土地,可吸收近400余人参与生产。2016年,公司销售梨果150万余斤,销售额1000余万元。
“人家这个模式相当于开了个连锁店,咱不仅学会了先进的管理技术挣了钱,而且园子也打理好了,咱也不用发愁储存、销售的问题,直接在家数票子就行。”唐户村民在接受采访时说。
生态效益带来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这是汗水的凝聚,是一种质的变化。山西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集收购、加工、贮藏、销售为一体的经济果业加工基地,公司现有8座恒温库、4座气调库,还有一个集清洗、筛选、包装为一体化的加工车间,加工的水果可以达到出口标准,公司也获得了出口认证。今年除了在下李乡冯家村通过土地流转1万亩,作为公司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之外,还和城南乡、寨子乡、午城镇的一些标准示范园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时可带动周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林业资产收益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带动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说。
巨笔染丹青,隰县山河秀。林业资产收益只是隰县在生态扶贫方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隰县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战略指导思想,按照省林业厅“一个战场打赢两大战役”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实施退耕还林4.5万亩、三北防护林5万亩、核桃提质增效2.5万亩、生态管护百华里生态防火带以及聘用林业管护人员715人等重点工程,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实现减贫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