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的华侨、归侨、侨眷来自世界各地,如何团结和发挥这批人的作用,对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很重要”
2010年元月18日晚,北京首都大酒店灯火通明的大厅,嘉朋满座,中国侨商迎春团拜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年已77岁高龄的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香港亚洲金融集团主席陈有庆先生即席发表了热情的祝辞。他说,中国侨商联合会2009年在搭建经贸交流平台、积极参政议政、维护侨商合法权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支持社会公益等诸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展望今年,中国侨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机遇。2010年,中国侨商联合会将继续针对会员所需,与相关省市举办一系列商务活动,促进会员自身事业的发展;在香港举办第三届中国侨商论坛,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企业家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强同海外华商组织的沟通与交流,为侨商的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作为泰国华裔巨富陈弼臣深孚众望的第二代传人和香港亚洲金融集团的掌舵者,年届耄耋的陈有庆和他的金融家族书写着怎样的华人金融界传奇,并历久弥新,“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持续着陈氏家族在世界华商中巨大的影响力?
玉汝于成,打造“盘谷”神话
早在十九世纪末,陈有庆的祖父陈子贵十几岁便远离故土广东潮南峡山来到泰国,在社会底层做工打拼,生活十分艰辛。成家后不久即生下一子陈弼臣,当时陈家人做梦也想不到,这位生于贫苦人家的男孩日后竟会成为泰国的东南亚金融业巨子。
5岁的陈弼臣随母返回潮汕老家读书,直到17岁才重新回到泰国。那时的陈弼臣两手空空,拉过板车,做过厨师,后在两家贩卖木材的枋廊担任司帐,终日与算盘打交道。几年下来,陈弼臣不仅打得一手好算盘,而且凭着过人的聪慧,熟悉了市场商业运作,成了一把理财好手。其后,他相继创办泰兴隆五金木业行、曼谷木业公司,生意也都做得红红火火。
1944年,已在曼谷商圈名声鹊起的陈弼臣应朋友之邀,共同发起、合资创办了盘谷银行。初创时的盘谷银行实在不起眼,只是蜗居在湄南河边的叻察旺路上一栋二层旧楼,被人称作“公司廊”或“梯头”,潮州方言意为“公司厕所”或“码头”。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不被人看好的小银行,在陈弼臣的率领下,以诚信为本,广纳贤才,高效管理,把握商机,开拓进取,几十年来劈涛斩浪,蒸蒸日上,发展成总资产逾420亿美元、拥有2万余名员工的东南亚超级金融“航母”,跻身全球五大最赢利银行之列,成就了举世瞩目的“盘谷神话”。
鉴于盘谷银行对泰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陈弼臣先后获泰国国王御赐各等白象勋章,并获普密蓬国王赐姓Sophonpanich。1988年,陈弼臣先生因病辞世,举殡时首都曼谷万人送行,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亦偕同皇后、皇太子、多位国会议员亲来致奠,并主持了火化仪式;世界各地亲朋好友亦络绎不绝前来致祭,历时一个月,可谓身后哀荣已极。
业精于勤,练就商界奇才
1932年11月,陈弼臣的妻子刘桂英怀孕待产,按照潮州人的乡土习俗,头胎要在老家出生,于是,刘桂英只身乘船离泰返乡。经十数日海上颠簸,待刘桂英匆匆赶到汕头一家小客栈时,已近临盆。幸好从上海来的一对潮州人夫妇帮助接生,终至母子平安。晚年陈有庆回忆说:“当时阿妈没来得及问这对夫妇的姓名,以至后来想答谢他们都无法办到。”语中颇多遗憾。
陈有庆出生后,在潮汕老家长大,就近读完小学。日寇侵华期间,因侨汇不通,母亲带着有庆、有汉耕种薄田度日,生活极为艰辛。1946年,父亲派人将14岁的陈有庆接到香港,相继就读于九龙华仁书院与港岛岭英中学,四年后,回到父亲身旁。当时,父亲没有让陈有庆直接上大学,而要他白天在下属的亚洲信托从点钞、发存票、入账等基层业务学起,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实习,晚上则去进修会计学、金融学等课程。1953年,新婚不久的陈有庆偕同妻子奉父命来到美国纽约,父亲每月给他800美元,白天依然在银行工作,晚上到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生活紧张而充实。一年后,陈有庆的长子陈智文在纽约出生。
青少年时期的勤勉与苦学,使陈有庆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为他其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父亲的苦心安排,令陈有庆终生受益,此后,他也照此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多年以后,陈有庆深有感触地回忆说:“父亲特意安排我们去外国读书,在国外公司打工,就是要我们学习知识,增长见闻,学成归来后再从基层开始接受培训。因为父亲觉得,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一定要了解整个公司的运作。”
1955年,23岁的陈有庆回到泰国,父亲决定派他赴香港汕头商业银行开拓海外业务,做一般性投资,并经营泰国大米出口香港的生意。陈有庆说:“父亲的眼界很开阔,他认为应该发展泰国以外其他地区的生意,而香港是最好的中转站,从这里可以辐射世界各地。”
这应该算是陈有庆首次远离父亲独自闯荡商界,并成为其商海生涯真正的发轫,从那时起,他在香港一呆就是55年。起初,他事事依赖父亲,凡属重要事项必须和父亲商议后再去办。然而,父亲不常到香港来,通讯亦多有不便,而商机又往往亟待决断,否则稍纵即逝。在此种情形下,他渐渐学会和提升了自己独立处理问题,以及独立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很快,善于把握商机的陈有庆便以香港为中心,将生意做到了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亚洲金融”,在港横空出世
1946年,颇具商界战略眼光的陈弼臣入股香港汕头商业银行,9年后,陈有庆进入该行工作,当时月薪加津贴为500港元。1968年,该行易名为香港商业银行。而在1959年,陈弼臣目睹香港之不俗表现及其未来发展前景,便于是年8月10日,偕同陈有庆、刘奇吉吉及多位杰出港商、东南亚侨领,创办了亚洲保险有限公司,这就为其后亚洲金融集团的横空出世奠定了根基。
1988年,陈弼臣先生辞世后,泰国盘谷银行由次子陈有汉继承,而在香港的事业则由长子陈有庆全面接掌。1990年10月,香港商业银行、亚洲保险等合并为香港亚洲金融集团(控腔)有限公司,陈有庆出任董事长。该集团同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要股东有Ciaremont Capital Holdings Ltd、泰国盘谷银行、日本爱和谊保险公司和日本财产保险公司。
如今,历经20年长足发展,亚洲金融集团的服务网络已遍及全亚洲地区,亚洲保险则在香港一般保险市场位居五强之一。1999年,集团与多家本港银行联合成立银联信托;2001年,与本港五家金融机构成立香港人寿;2005年,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盘谷银行、日本住友生命保险合组中国人民人寿保险;2007年,更投巨资于东南亚最大的民营医疗机构康民国际有限公司。此外,集团还与多家国际相关机构合资或联营中人保险经纪、中国人民保险(香港)、银和再保险、专业责任保险代理、德和保险顾问、亚洲保险(菲律宾)、亚洲保险(柬埔寨)、柬埔寨再保险等公司。2007年,标准普尔对亚洲保险的财务实力和信用评级均提升为“A”。
陈有庆先生认为,他的家族从白手起家发展到今天,代代相传的基本信条就是诚信,并由此撑起了全部家族事业。事实也恰是如此,早在陈弼臣创办盘谷银行时,所遵循的便是“诚信”二字,于是,“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大批客户纷至沓来,盘谷的业务也越做越大,对泰国经济及金融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银行贷款是没有抵押的,靠的就是信用。以前优秀的传统是重情守信,我的父亲是这样做的,我也是这样做的。”陈有庆说:“银行业是服务公众的行业,银行的资金实际上是储户的钱,因此,经营银行最重要的就是待客以诚,这样才能赢得发展。”他强调:“现在国际化了,生意大了,客户也多了,银行不可能对每个客户都了解,所以一定要科学管理。现在,我们有信贷委员会、资信调查委员会和稽核委员会,对每家公司的年报、管理都非常重视,会尽量避开贷款的风险。这些先进的现代做法,虽然跟传统有所不同,但诚信依然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既采用较为传统的风格经营,又保持大胆、果断的投资思路,父亲的影响培养了陈有庆随局而动、把握先机的经营作风,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历经风雨而不倒,家族企业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倘乃父地下有知,亦可笑慰于九泉矣。
富逾三代,陈氏代有传人
“富不过三代”,这句老话曾经而且现在仍是困扰不少家族企业的“魔咒”。有专门研究家族企业的学者指出,在所有将财富转移给下一代的家族企业中,至少有80%的家族生意在第二代手中完结,只有13%的家族生意成功的被第三代继承。个中缘由固然林林总总,但结果却是现实而残酷的。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陈有庆及其家族成功打破了这个“魔咒”,成为那13%中的佼佼者。从陈弼臣以降,历经三代,传承有序,家和事兴,生意日见发达,恰如人们所习见的那副联语:“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陈弼臣先生在世时,六子一女均学有所成,分别在家族机构内任职。先生辞世前,将家族生意分给子女,长子陈有庆接掌香港业务,次子陈有汉打理盘谷银行,其他子女亦各有所职。现在,陈有汉任盘谷银行董事长,其长子陈智深于1994年接棒盘谷银行总裁,次子陈智淦则是泰国著名青年企业家。陈有庆的两个儿子也已顺利接班,长子陈智文任亚洲金融集团执行董事,次子陈智思任亚洲金融集团总裁及亚洲保险总裁。陈有庆的其他弟妹则分别掌管不同业务,包括保险,医疗,房地产,酒店,百货,货舱等业务。陈有庆、陈有汉的孙子、孙女辈也都素秉庭训,术业有专攻,其光大祖业,庶几可待矣。
令陈有庆深感欣慰的是,次子陈智思尽管自小罹患血管收缩症,先后做过三次心脏大手术,现在不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且聪颖异常,在政商两界都颇具影响力,被港澳媒体誉为香港的“明日之星”。1998年,陈智思跻身香港立法会最年轻的议员;翌年获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被特区政府授予太平绅士职衔;2004年,获委任香港行政会议成员;2006年,获特首颁授金紫荆星章;2008年1月,当选第十一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此前,陈有庆于1985年被授予太平绅士职衔,2000年获颁金紫荆星章。父子两人先后获此殊荣,海外港澳一时传为佳话云。
身兼多职,全力奉献社会
在商海驰骋数十年的陈有庆将家族企业重担交付智文、智思兄弟后,渐渐淡出生意,而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社会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从1987年起,陈有庆连续当选第七、八、九、十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1998年至2002年,出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2004年,众望所归的他被推选为香港侨界社团联会首届会长。2008年1月,素孚众望的陈有庆当选为中国侨联副主席,同年九月,又当选为中国侨商联合会第三届会长。
多年以来,陈有庆先生一直致力于加强海外华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为他们到内地投资牵线搭桥。在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任内,他每年都组团赴内地考察访问,鼓励会员与内地发展经贸合作关系,并为内地举办相关培训班,培养内地急需的诸多专业市场人才,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2年,时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的陈有庆率领香港几个主要商会,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受到三国总理的高规格接见;2007年12月,陈有庆以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长身份率团一行21人,专程拜访了中国驻泰国大使和泰国副总理,并与泰国中华总商会以及泰国潮州会馆等展开了友好交流。2008年4月,由陈有庆率领的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一行29人访问了印尼,受到印尼总统,副总统,国会议长及多个国家政府部门负责官员的高规格接待。此类活动加强了香港与东南亚之间的友好交往,为共同发展开拓了商机。
此外,在连续四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他积极建言献策,反映港人意见,提出多项极富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建议和提案,诸如降低香港中小企业在内地注册资金、对港CEPA优惠、香港金融机构进入内地市场、开放香港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等等,均得到正面回应并相继获得实施,使内地与香港迭获双赢。鉴于陈有庆先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多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现在,身兼多项重要公职的陈有庆先生虽年已遐龄,仍精神矍铄,宝刀不老。作为香港杰出侨领,他又在思考些什么,做些什么?
“在我看来,香港的华侨、归侨、侨眷来自世界各地,占全港人口逾三分之一。他们与世界各地几千万华侨、华人有着直接的联系,如何团结和发挥这批人的作用,对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很重要。”陈有庆先生说:“无论我担任何种社会公职,我都把这些作为服务广大侨胞的责任和义务。随着世界在变、国家在进步,香港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会更加令人关注,侨务工作也会越来越重要。我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尽量做好,以不负国家与侨胞们的厚望。”
2010年元月18日晚,北京首都大酒店灯火通明的大厅,嘉朋满座,中国侨商迎春团拜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年已77岁高龄的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香港亚洲金融集团主席陈有庆先生即席发表了热情的祝辞。他说,中国侨商联合会2009年在搭建经贸交流平台、积极参政议政、维护侨商合法权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支持社会公益等诸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展望今年,中国侨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机遇。2010年,中国侨商联合会将继续针对会员所需,与相关省市举办一系列商务活动,促进会员自身事业的发展;在香港举办第三届中国侨商论坛,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企业家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强同海外华商组织的沟通与交流,为侨商的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作为泰国华裔巨富陈弼臣深孚众望的第二代传人和香港亚洲金融集团的掌舵者,年届耄耋的陈有庆和他的金融家族书写着怎样的华人金融界传奇,并历久弥新,“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持续着陈氏家族在世界华商中巨大的影响力?
玉汝于成,打造“盘谷”神话
早在十九世纪末,陈有庆的祖父陈子贵十几岁便远离故土广东潮南峡山来到泰国,在社会底层做工打拼,生活十分艰辛。成家后不久即生下一子陈弼臣,当时陈家人做梦也想不到,这位生于贫苦人家的男孩日后竟会成为泰国的东南亚金融业巨子。
5岁的陈弼臣随母返回潮汕老家读书,直到17岁才重新回到泰国。那时的陈弼臣两手空空,拉过板车,做过厨师,后在两家贩卖木材的枋廊担任司帐,终日与算盘打交道。几年下来,陈弼臣不仅打得一手好算盘,而且凭着过人的聪慧,熟悉了市场商业运作,成了一把理财好手。其后,他相继创办泰兴隆五金木业行、曼谷木业公司,生意也都做得红红火火。
1944年,已在曼谷商圈名声鹊起的陈弼臣应朋友之邀,共同发起、合资创办了盘谷银行。初创时的盘谷银行实在不起眼,只是蜗居在湄南河边的叻察旺路上一栋二层旧楼,被人称作“公司廊”或“梯头”,潮州方言意为“公司厕所”或“码头”。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不被人看好的小银行,在陈弼臣的率领下,以诚信为本,广纳贤才,高效管理,把握商机,开拓进取,几十年来劈涛斩浪,蒸蒸日上,发展成总资产逾420亿美元、拥有2万余名员工的东南亚超级金融“航母”,跻身全球五大最赢利银行之列,成就了举世瞩目的“盘谷神话”。
鉴于盘谷银行对泰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陈弼臣先后获泰国国王御赐各等白象勋章,并获普密蓬国王赐姓Sophonpanich。1988年,陈弼臣先生因病辞世,举殡时首都曼谷万人送行,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亦偕同皇后、皇太子、多位国会议员亲来致奠,并主持了火化仪式;世界各地亲朋好友亦络绎不绝前来致祭,历时一个月,可谓身后哀荣已极。
业精于勤,练就商界奇才
1932年11月,陈弼臣的妻子刘桂英怀孕待产,按照潮州人的乡土习俗,头胎要在老家出生,于是,刘桂英只身乘船离泰返乡。经十数日海上颠簸,待刘桂英匆匆赶到汕头一家小客栈时,已近临盆。幸好从上海来的一对潮州人夫妇帮助接生,终至母子平安。晚年陈有庆回忆说:“当时阿妈没来得及问这对夫妇的姓名,以至后来想答谢他们都无法办到。”语中颇多遗憾。
陈有庆出生后,在潮汕老家长大,就近读完小学。日寇侵华期间,因侨汇不通,母亲带着有庆、有汉耕种薄田度日,生活极为艰辛。1946年,父亲派人将14岁的陈有庆接到香港,相继就读于九龙华仁书院与港岛岭英中学,四年后,回到父亲身旁。当时,父亲没有让陈有庆直接上大学,而要他白天在下属的亚洲信托从点钞、发存票、入账等基层业务学起,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实习,晚上则去进修会计学、金融学等课程。1953年,新婚不久的陈有庆偕同妻子奉父命来到美国纽约,父亲每月给他800美元,白天依然在银行工作,晚上到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生活紧张而充实。一年后,陈有庆的长子陈智文在纽约出生。
青少年时期的勤勉与苦学,使陈有庆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为他其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父亲的苦心安排,令陈有庆终生受益,此后,他也照此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多年以后,陈有庆深有感触地回忆说:“父亲特意安排我们去外国读书,在国外公司打工,就是要我们学习知识,增长见闻,学成归来后再从基层开始接受培训。因为父亲觉得,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一定要了解整个公司的运作。”
1955年,23岁的陈有庆回到泰国,父亲决定派他赴香港汕头商业银行开拓海外业务,做一般性投资,并经营泰国大米出口香港的生意。陈有庆说:“父亲的眼界很开阔,他认为应该发展泰国以外其他地区的生意,而香港是最好的中转站,从这里可以辐射世界各地。”
这应该算是陈有庆首次远离父亲独自闯荡商界,并成为其商海生涯真正的发轫,从那时起,他在香港一呆就是55年。起初,他事事依赖父亲,凡属重要事项必须和父亲商议后再去办。然而,父亲不常到香港来,通讯亦多有不便,而商机又往往亟待决断,否则稍纵即逝。在此种情形下,他渐渐学会和提升了自己独立处理问题,以及独立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很快,善于把握商机的陈有庆便以香港为中心,将生意做到了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亚洲金融”,在港横空出世
1946年,颇具商界战略眼光的陈弼臣入股香港汕头商业银行,9年后,陈有庆进入该行工作,当时月薪加津贴为500港元。1968年,该行易名为香港商业银行。而在1959年,陈弼臣目睹香港之不俗表现及其未来发展前景,便于是年8月10日,偕同陈有庆、刘奇吉吉及多位杰出港商、东南亚侨领,创办了亚洲保险有限公司,这就为其后亚洲金融集团的横空出世奠定了根基。
1988年,陈弼臣先生辞世后,泰国盘谷银行由次子陈有汉继承,而在香港的事业则由长子陈有庆全面接掌。1990年10月,香港商业银行、亚洲保险等合并为香港亚洲金融集团(控腔)有限公司,陈有庆出任董事长。该集团同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要股东有Ciaremont Capital Holdings Ltd、泰国盘谷银行、日本爱和谊保险公司和日本财产保险公司。
如今,历经20年长足发展,亚洲金融集团的服务网络已遍及全亚洲地区,亚洲保险则在香港一般保险市场位居五强之一。1999年,集团与多家本港银行联合成立银联信托;2001年,与本港五家金融机构成立香港人寿;2005年,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盘谷银行、日本住友生命保险合组中国人民人寿保险;2007年,更投巨资于东南亚最大的民营医疗机构康民国际有限公司。此外,集团还与多家国际相关机构合资或联营中人保险经纪、中国人民保险(香港)、银和再保险、专业责任保险代理、德和保险顾问、亚洲保险(菲律宾)、亚洲保险(柬埔寨)、柬埔寨再保险等公司。2007年,标准普尔对亚洲保险的财务实力和信用评级均提升为“A”。
陈有庆先生认为,他的家族从白手起家发展到今天,代代相传的基本信条就是诚信,并由此撑起了全部家族事业。事实也恰是如此,早在陈弼臣创办盘谷银行时,所遵循的便是“诚信”二字,于是,“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大批客户纷至沓来,盘谷的业务也越做越大,对泰国经济及金融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银行贷款是没有抵押的,靠的就是信用。以前优秀的传统是重情守信,我的父亲是这样做的,我也是这样做的。”陈有庆说:“银行业是服务公众的行业,银行的资金实际上是储户的钱,因此,经营银行最重要的就是待客以诚,这样才能赢得发展。”他强调:“现在国际化了,生意大了,客户也多了,银行不可能对每个客户都了解,所以一定要科学管理。现在,我们有信贷委员会、资信调查委员会和稽核委员会,对每家公司的年报、管理都非常重视,会尽量避开贷款的风险。这些先进的现代做法,虽然跟传统有所不同,但诚信依然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既采用较为传统的风格经营,又保持大胆、果断的投资思路,父亲的影响培养了陈有庆随局而动、把握先机的经营作风,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历经风雨而不倒,家族企业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倘乃父地下有知,亦可笑慰于九泉矣。
富逾三代,陈氏代有传人
“富不过三代”,这句老话曾经而且现在仍是困扰不少家族企业的“魔咒”。有专门研究家族企业的学者指出,在所有将财富转移给下一代的家族企业中,至少有80%的家族生意在第二代手中完结,只有13%的家族生意成功的被第三代继承。个中缘由固然林林总总,但结果却是现实而残酷的。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陈有庆及其家族成功打破了这个“魔咒”,成为那13%中的佼佼者。从陈弼臣以降,历经三代,传承有序,家和事兴,生意日见发达,恰如人们所习见的那副联语:“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陈弼臣先生在世时,六子一女均学有所成,分别在家族机构内任职。先生辞世前,将家族生意分给子女,长子陈有庆接掌香港业务,次子陈有汉打理盘谷银行,其他子女亦各有所职。现在,陈有汉任盘谷银行董事长,其长子陈智深于1994年接棒盘谷银行总裁,次子陈智淦则是泰国著名青年企业家。陈有庆的两个儿子也已顺利接班,长子陈智文任亚洲金融集团执行董事,次子陈智思任亚洲金融集团总裁及亚洲保险总裁。陈有庆的其他弟妹则分别掌管不同业务,包括保险,医疗,房地产,酒店,百货,货舱等业务。陈有庆、陈有汉的孙子、孙女辈也都素秉庭训,术业有专攻,其光大祖业,庶几可待矣。
令陈有庆深感欣慰的是,次子陈智思尽管自小罹患血管收缩症,先后做过三次心脏大手术,现在不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且聪颖异常,在政商两界都颇具影响力,被港澳媒体誉为香港的“明日之星”。1998年,陈智思跻身香港立法会最年轻的议员;翌年获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被特区政府授予太平绅士职衔;2004年,获委任香港行政会议成员;2006年,获特首颁授金紫荆星章;2008年1月,当选第十一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此前,陈有庆于1985年被授予太平绅士职衔,2000年获颁金紫荆星章。父子两人先后获此殊荣,海外港澳一时传为佳话云。
身兼多职,全力奉献社会
在商海驰骋数十年的陈有庆将家族企业重担交付智文、智思兄弟后,渐渐淡出生意,而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社会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从1987年起,陈有庆连续当选第七、八、九、十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1998年至2002年,出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2004年,众望所归的他被推选为香港侨界社团联会首届会长。2008年1月,素孚众望的陈有庆当选为中国侨联副主席,同年九月,又当选为中国侨商联合会第三届会长。
多年以来,陈有庆先生一直致力于加强海外华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为他们到内地投资牵线搭桥。在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任内,他每年都组团赴内地考察访问,鼓励会员与内地发展经贸合作关系,并为内地举办相关培训班,培养内地急需的诸多专业市场人才,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2年,时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的陈有庆率领香港几个主要商会,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受到三国总理的高规格接见;2007年12月,陈有庆以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长身份率团一行21人,专程拜访了中国驻泰国大使和泰国副总理,并与泰国中华总商会以及泰国潮州会馆等展开了友好交流。2008年4月,由陈有庆率领的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一行29人访问了印尼,受到印尼总统,副总统,国会议长及多个国家政府部门负责官员的高规格接待。此类活动加强了香港与东南亚之间的友好交往,为共同发展开拓了商机。
此外,在连续四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他积极建言献策,反映港人意见,提出多项极富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建议和提案,诸如降低香港中小企业在内地注册资金、对港CEPA优惠、香港金融机构进入内地市场、开放香港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等等,均得到正面回应并相继获得实施,使内地与香港迭获双赢。鉴于陈有庆先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多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现在,身兼多项重要公职的陈有庆先生虽年已遐龄,仍精神矍铄,宝刀不老。作为香港杰出侨领,他又在思考些什么,做些什么?
“在我看来,香港的华侨、归侨、侨眷来自世界各地,占全港人口逾三分之一。他们与世界各地几千万华侨、华人有着直接的联系,如何团结和发挥这批人的作用,对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很重要。”陈有庆先生说:“无论我担任何种社会公职,我都把这些作为服务广大侨胞的责任和义务。随着世界在变、国家在进步,香港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会更加令人关注,侨务工作也会越来越重要。我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尽量做好,以不负国家与侨胞们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