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中,我是一个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亲身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因为农村初中因经济条件、教育观念、人为素质等各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在新课程教学中面临着许多疑难困惑。如何走出困境,是每个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主要结合农村学生实际状况,做到因材施教,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通过改革,改变过去应试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
一、教师应摆正心态,热衷于农村教育事业
寻求一种应农村学生的化学教学方法。农村学校地处偏僻,条件艰苦,设备简陋,这就成了很多教师不适应新课改的借口,经常就是埋怨没有实验室咋做实验,没有多媒体怎么搞素质教育等,结果由于教师没有转变观念,素质教育就成了口号。所以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摆正心态,热爱农村教育事业。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找到一条适应用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这样才不会使农村教育成了落后的境地,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完成教学要求。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但只要走的人多了就变成路。”
二、实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就地取材
合理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来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没有合格的化学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实验员,有限的化学仪器很多已老化、药品过期,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都要教师想办法才能完成,学生实验就更难完成。因此很多时候我就让学生在家里面找一些化学仪器的替代品,尽量寻找生活中有的原料作为药品进行实验。如在讲到对《对蜡烛燃烧的进行探究》,要用到石灰水,但实验室的生石灰早已变质,无法制得得到石灰水。教师就可以试先让学生到工地上去寻找生石灰或者搜集食品里面的生石灰干燥剂,真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搜集来的材料有的可能变质,但总有没娈质的。我就将变质的与没变质的进行分类,先选择没变质的药品进行实验,对已变质的材料也要适当保存,在下册中讲到《对生石灰的娈质的探究》再拿来使用。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实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达到了实验的要求,弥补了实验器材的不足。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在家里完成,即把课堂实验改成家庭小实验完成,如讲到《化学肥料的鉴别》时,由于常见的几种化学肥料都是农村经常施用的,因此这个题目的探究教师就可当成家庭小实验来完成,先将实验的目的,步骤给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在家中完成实验并写实验报告,最后在课堂上集中分析探讨出鉴别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优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
利用農村丰富的化学资源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农村学校没有多媒体,没有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但化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把眼光投在广阔的农村天地,注重乡土资源开发,引导学生搜集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如带领学生参观厂矿企业,化肥的使用,沼气的利用等,还有让学生对烧柴煮饭进行观察等,这些实践活动中都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并且身临其境,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从报纸,电视或网上上查阅和有关化学促进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事例,相互交流,讨论来增加自己的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让农村学生的知识不再是死板落后的。
总之,只要教师有一颗赤热的心,就能不怕困难,在困境中寻求发展,从农村实际出发,利用农村丰富的化学资源,因材施教,农村教育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教师应摆正心态,热衷于农村教育事业
寻求一种应农村学生的化学教学方法。农村学校地处偏僻,条件艰苦,设备简陋,这就成了很多教师不适应新课改的借口,经常就是埋怨没有实验室咋做实验,没有多媒体怎么搞素质教育等,结果由于教师没有转变观念,素质教育就成了口号。所以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摆正心态,热爱农村教育事业。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找到一条适应用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这样才不会使农村教育成了落后的境地,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完成教学要求。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但只要走的人多了就变成路。”
二、实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就地取材
合理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来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没有合格的化学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实验员,有限的化学仪器很多已老化、药品过期,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都要教师想办法才能完成,学生实验就更难完成。因此很多时候我就让学生在家里面找一些化学仪器的替代品,尽量寻找生活中有的原料作为药品进行实验。如在讲到对《对蜡烛燃烧的进行探究》,要用到石灰水,但实验室的生石灰早已变质,无法制得得到石灰水。教师就可以试先让学生到工地上去寻找生石灰或者搜集食品里面的生石灰干燥剂,真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搜集来的材料有的可能变质,但总有没娈质的。我就将变质的与没变质的进行分类,先选择没变质的药品进行实验,对已变质的材料也要适当保存,在下册中讲到《对生石灰的娈质的探究》再拿来使用。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实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达到了实验的要求,弥补了实验器材的不足。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在家里完成,即把课堂实验改成家庭小实验完成,如讲到《化学肥料的鉴别》时,由于常见的几种化学肥料都是农村经常施用的,因此这个题目的探究教师就可当成家庭小实验来完成,先将实验的目的,步骤给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在家中完成实验并写实验报告,最后在课堂上集中分析探讨出鉴别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优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
利用農村丰富的化学资源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农村学校没有多媒体,没有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但化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把眼光投在广阔的农村天地,注重乡土资源开发,引导学生搜集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如带领学生参观厂矿企业,化肥的使用,沼气的利用等,还有让学生对烧柴煮饭进行观察等,这些实践活动中都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并且身临其境,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从报纸,电视或网上上查阅和有关化学促进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事例,相互交流,讨论来增加自己的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让农村学生的知识不再是死板落后的。
总之,只要教师有一颗赤热的心,就能不怕困难,在困境中寻求发展,从农村实际出发,利用农村丰富的化学资源,因材施教,农村教育也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