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新时代下科学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思考,基于广西科学教育现状,结合政策要求提出创新科学教育的对策与建议,开创科学教育更好的未来。
关键词:新时代;科学教育;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教育话题风起云涌,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科技部多部委自2016年起就连续发文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培养。在国家战略性方针的指引下,科学教育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素质培养目标,需要创新科学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等多方转变才能达成,而创新科学教育,需要新的理念、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和管理者,需要教育技术方面的创新,更需要新的教育共享平台。
笔者基于广西的科学教育调查现状,立足于如何创新科学教育,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教育理念,适时开发并更新科学教育资源,打造优质的特色科学课程,并通过多元化的科教活动推动科学教育创新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等方面进行思考。重点论述在21世纪,一个正在经历全球化变革的信息时代,科学怎样才能做到为未来而教?怎样才能为建设科技强国做好教学新提升、新调整?
一、广西科学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特别是十九大以后,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建设科技强国。这就对科学课内容的发展及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月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作出总体部署,方案提出:到2020年中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目标是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5年的6.20%提升到10%以上。面对新时期新要求,进行科学教育创新研究能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笔者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面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小学、科技场馆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问卷包含封闭性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种类型,对校内外科学课负责人、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他们进行访谈,了解科学教育的开展状况、教学方式及参与情况。回收有效问卷1841份,共有51家小学教师、418名家长、1372名学生参与了问卷。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维度了解他们对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并深入了解广西南宁市校内外教育场所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下是汇总分析。
(1)教师表示学校对于科学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有些还订阅相关教学参考书籍以供教师参考,学校每周会安排科学教育课2-3节。
(2)由于学校设备投入不足等原因,教师只能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为主,但是由于硬件设施不齐全的原因,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的机会少。
(3)大部分教师表示很少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教学,进行课外互动很少。
(4)教师全部称很少尝试过让学生在科学教育上进行跨专业学习,比如科学结合艺术、科学结合写作等形式。
(5)教师的专业是科学教育的仅为4人。
二、当前我区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科学教育已开展了二十多年,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经过调研,我区科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1)师资力量水平远远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教育是一门较全面而系统的学科,教师要达到大纲要求的标准很难,新科学课程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面之宽、涉及学科之广,目前广西科普教育的师资水平还远远跟不上,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知识点的系统性,有些教师称教起来得心应手,但大部分教师知识不够全面,上起课来感到力不从心,导致课堂内容有时是蜻蜓点水。
(2)教学条件的客观制约导致教学方法不统一。由于校内对科学教育设备设施器材等投入经费不足,科学教育教学条件未能够达到理想状态,各校老师教学方式方法不一。
(3)教学效果未尽人意。由于大多数师范院校未开设相应的科学教育专业,所以大部分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靠后天教学过程中慢慢学习积累经验进行教学的,并且教师不是专门从事科学教育教学,很多学校认为科学教育未能饱和教师的工作量,往往除了从事科学课教学外,还很有可能同时从事体育、音乐甚至语文、数学等主科的教学,所以导致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工作量大,不能专心研究教学。
(4)由于科学教育得不到重视,学生均未提前预习就直接参与了。
(5)科学课还会出现被“占用”的情况。
由此可见,学校老师科学课教学水平不足,学校没有配备足够的教材教具,以及受到环境和时间的局限影响,科学课只能作为副科点到为止。这样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学生无法更深入的去理解和探索科学的神奇。
三、探索科学教育创新的途径与平台
科学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它受社会价值的影响,科学知识是依赖于社会背景而决定的研究成果,因而需要学生亲自参与接触科学课才可获得。科学教育应将重点放在教学资源广泛化、教学内容灵活化、教学方法新颖化等方面。
(1)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学资源“跨界”创新。
要用创新的理念和方式提升科学教育能力,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科普需求。科教创新,单靠一所学校,单靠校内的教师根本无法实现,需要整合具有丰富科普资源的场所和长期从事科普相关产品开发、制作、服务供给的企事业单位,共建对话交流平台,共同分享新思路、新内容,要把更多的社会资源整合出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要打破这种体制的束缚,走出学校将科普资源引进来,形成科技界跟教育界强强联手,并将这些资源加以精细设计、统筹,共建平台、共享内容、共创发展。
(2)善于利用網络平台,形成教学“跨时代”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必然会使传统教育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传统教育形式将被新型的网络平台替代,互联网可成为科学教育新的载体,传统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被突破,产生新型学习方式,包括 “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都是互联网的新型产物。教师面对教育的重大变革,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努力形成智能化思维,努力适应混合式教学,学会利用网络平台促进专业成长。“互联网+”要有互联、跨界的思维,教师要有开放的思维,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讲授、教给学生知识,而要有多元化的、信息化的教学思维,要有组织引导学生既能进行传统学习更能进行网络化学习的思维和能力;教学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学科,而要有跨学科的思想、综合的思维,要有会应用包括网络资源等一切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要把落脚点放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
(3)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科学教育“跨学科”的创新。
科学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上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综合运用艺术、数学、语文、互联网等中获得的语言来锻炼表达、写作、计算、绘画、审美等能力,指导学生跨学科学习。使学生通过课程不仅收获科学知识,还能练就各种技能,如摄影、表演、作文、艺术及手工制作等,形成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教学方面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教育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老师去做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靠学生来做创新、创意,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可通过科技小论文、微信宣传页、互联网宣传等模式对整个探索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及传播。
(4)建立科学教育师资培养机制,重视科学教育。
各校建立培养创新人才方案,加强校本教研,加强教师学习、基础教师互动,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校际或科教领域的培训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及时不断的学习和传播科学教育信息,本校之间也可以召开座谈会与报告会等,这不仅有助于新任教师的成长,而且对在职科学教师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科学课程不应被所谓的“主科”所占用,在其它课程教学中可尝试进行相关内容的渗透,例如语文课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撰写科技小论文,数学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科学中的运用和作用等等,美术课中可以进行科技小制作、科幻画创作等。
(5)开展丰富科普活动培养教学创新能力。
学校开设科学教育课程,可以开展课外科普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活动培养教师教学创新方式与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向学生传授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从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科学教育创新需通过各种手段、形式、教育方法来培养科学教育从业者的各项优良品质,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很多,方法也不止一种,应不断探索与实践,创新科学教育能很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献出应有力量。
参考文献
[1]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月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作者简介:
张洁(1980—),女,汉族,广西南宁市,研究生学历,经济师,从事科普教育及管理工作,广西科技馆科技培训部部长。主要研究方向:职工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科普教育及管理。
(作者單位:广西科技馆)
关键词:新时代;科学教育;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教育话题风起云涌,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科技部多部委自2016年起就连续发文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培养。在国家战略性方针的指引下,科学教育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素质培养目标,需要创新科学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等多方转变才能达成,而创新科学教育,需要新的理念、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和管理者,需要教育技术方面的创新,更需要新的教育共享平台。
笔者基于广西的科学教育调查现状,立足于如何创新科学教育,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教育理念,适时开发并更新科学教育资源,打造优质的特色科学课程,并通过多元化的科教活动推动科学教育创新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等方面进行思考。重点论述在21世纪,一个正在经历全球化变革的信息时代,科学怎样才能做到为未来而教?怎样才能为建设科技强国做好教学新提升、新调整?
一、广西科学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特别是十九大以后,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建设科技强国。这就对科学课内容的发展及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月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作出总体部署,方案提出:到2020年中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目标是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5年的6.20%提升到10%以上。面对新时期新要求,进行科学教育创新研究能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笔者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面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小学、科技场馆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问卷包含封闭性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种类型,对校内外科学课负责人、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他们进行访谈,了解科学教育的开展状况、教学方式及参与情况。回收有效问卷1841份,共有51家小学教师、418名家长、1372名学生参与了问卷。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维度了解他们对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并深入了解广西南宁市校内外教育场所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下是汇总分析。
(1)教师表示学校对于科学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有些还订阅相关教学参考书籍以供教师参考,学校每周会安排科学教育课2-3节。
(2)由于学校设备投入不足等原因,教师只能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为主,但是由于硬件设施不齐全的原因,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的机会少。
(3)大部分教师表示很少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教学,进行课外互动很少。
(4)教师全部称很少尝试过让学生在科学教育上进行跨专业学习,比如科学结合艺术、科学结合写作等形式。
(5)教师的专业是科学教育的仅为4人。
二、当前我区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科学教育已开展了二十多年,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经过调研,我区科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1)师资力量水平远远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教育是一门较全面而系统的学科,教师要达到大纲要求的标准很难,新科学课程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面之宽、涉及学科之广,目前广西科普教育的师资水平还远远跟不上,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知识点的系统性,有些教师称教起来得心应手,但大部分教师知识不够全面,上起课来感到力不从心,导致课堂内容有时是蜻蜓点水。
(2)教学条件的客观制约导致教学方法不统一。由于校内对科学教育设备设施器材等投入经费不足,科学教育教学条件未能够达到理想状态,各校老师教学方式方法不一。
(3)教学效果未尽人意。由于大多数师范院校未开设相应的科学教育专业,所以大部分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靠后天教学过程中慢慢学习积累经验进行教学的,并且教师不是专门从事科学教育教学,很多学校认为科学教育未能饱和教师的工作量,往往除了从事科学课教学外,还很有可能同时从事体育、音乐甚至语文、数学等主科的教学,所以导致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工作量大,不能专心研究教学。
(4)由于科学教育得不到重视,学生均未提前预习就直接参与了。
(5)科学课还会出现被“占用”的情况。
由此可见,学校老师科学课教学水平不足,学校没有配备足够的教材教具,以及受到环境和时间的局限影响,科学课只能作为副科点到为止。这样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学生无法更深入的去理解和探索科学的神奇。
三、探索科学教育创新的途径与平台
科学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它受社会价值的影响,科学知识是依赖于社会背景而决定的研究成果,因而需要学生亲自参与接触科学课才可获得。科学教育应将重点放在教学资源广泛化、教学内容灵活化、教学方法新颖化等方面。
(1)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学资源“跨界”创新。
要用创新的理念和方式提升科学教育能力,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科普需求。科教创新,单靠一所学校,单靠校内的教师根本无法实现,需要整合具有丰富科普资源的场所和长期从事科普相关产品开发、制作、服务供给的企事业单位,共建对话交流平台,共同分享新思路、新内容,要把更多的社会资源整合出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要打破这种体制的束缚,走出学校将科普资源引进来,形成科技界跟教育界强强联手,并将这些资源加以精细设计、统筹,共建平台、共享内容、共创发展。
(2)善于利用網络平台,形成教学“跨时代”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必然会使传统教育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传统教育形式将被新型的网络平台替代,互联网可成为科学教育新的载体,传统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被突破,产生新型学习方式,包括 “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都是互联网的新型产物。教师面对教育的重大变革,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努力形成智能化思维,努力适应混合式教学,学会利用网络平台促进专业成长。“互联网+”要有互联、跨界的思维,教师要有开放的思维,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讲授、教给学生知识,而要有多元化的、信息化的教学思维,要有组织引导学生既能进行传统学习更能进行网络化学习的思维和能力;教学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学科,而要有跨学科的思想、综合的思维,要有会应用包括网络资源等一切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要把落脚点放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
(3)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科学教育“跨学科”的创新。
科学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上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综合运用艺术、数学、语文、互联网等中获得的语言来锻炼表达、写作、计算、绘画、审美等能力,指导学生跨学科学习。使学生通过课程不仅收获科学知识,还能练就各种技能,如摄影、表演、作文、艺术及手工制作等,形成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教学方面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教育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老师去做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靠学生来做创新、创意,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可通过科技小论文、微信宣传页、互联网宣传等模式对整个探索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及传播。
(4)建立科学教育师资培养机制,重视科学教育。
各校建立培养创新人才方案,加强校本教研,加强教师学习、基础教师互动,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校际或科教领域的培训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及时不断的学习和传播科学教育信息,本校之间也可以召开座谈会与报告会等,这不仅有助于新任教师的成长,而且对在职科学教师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科学课程不应被所谓的“主科”所占用,在其它课程教学中可尝试进行相关内容的渗透,例如语文课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撰写科技小论文,数学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科学中的运用和作用等等,美术课中可以进行科技小制作、科幻画创作等。
(5)开展丰富科普活动培养教学创新能力。
学校开设科学教育课程,可以开展课外科普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活动培养教师教学创新方式与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向学生传授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从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科学教育创新需通过各种手段、形式、教育方法来培养科学教育从业者的各项优良品质,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很多,方法也不止一种,应不断探索与实践,创新科学教育能很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献出应有力量。
参考文献
[1]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月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作者简介:
张洁(1980—),女,汉族,广西南宁市,研究生学历,经济师,从事科普教育及管理工作,广西科技馆科技培训部部长。主要研究方向:职工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科普教育及管理。
(作者單位:广西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