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养成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ong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庭教育多为隔代教育,加上在农村由于存在素质差距,孩子的素质教育欠缺,形成不良的坏习惯,同时孩子这个阶段在生理变化极大,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希望能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行为 现状 养成
  一、养成教育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农村学校,很多年轻家长都已经外出打工,留下爷爷奶奶看管孩子,留守儿童比较多,占了学生总数45%,家庭教育多为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主要关注的是孩子身体的成长,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把孩子都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他们身上即使有些不良习惯,也是听之任之,不以为然。有些家长或是有想法,但由于方法欠妥,效果不佳,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误区,有的甚至认为一些小毛病根本算不了什么,随其自然发展。大多数家长教育观念落后,使得学生从小就没有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卫生习惯差、行为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
  大多数孩子文明礼仪、卫生安全等方面自律自理能力明显不足,表现为在学校不能自觉地遵规守纪,在公共场所不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这些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声誉。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成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长评价学校和老师的重要依据。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完成教学任务,狠抓教学质量,却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近几个学期以来,在我们学校,学生说脏话、乱丢垃圾依然存在,不讲文明礼貌、做人不诚实,说谎话,中年级的学生欺负低年级的学生,不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爱护学校的花草,在校园内乱涂乱画,这样的现象屡禁不止,我们学校也通过集队等教育方式来教育,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结果是教师花了功夫,学生却总是屡教不改。那么,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迫在眉睫。旨在帮助我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打造优良校风和优良学风。基于上述情况,故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国内外养成教育发展状况
  1.国内养成教育情况
  我国的养成教育发展及研究情况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究等习惯。”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会学习是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方法、技能技巧等综合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使学习变为容易。学生学会了学习,必然使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2.2.国外养成教育情况。
  从宏观上考察,国际教育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无不表現出对德育改革的紧迫感,并且开展了颇具声势的讨论。在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一些在世界是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德育改革提到相当的高度,如日本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高度重视,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十分重视养成教育,注重德育的价值,注重德育的投资,因为他们认为德育投资会给社会管理、生产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效益。日本政府建议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上,而这些内容正是现代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养成教育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应从小培养,应从学会做人、做事、学习等几方面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可见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2.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小学儿童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既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也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
  4.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孔子曾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校风的保证。   四、如何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规范训练养成教育
  朱熹曾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进行。班主任跟学生学习学校规章制度,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注意让学生明确应怎样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同时把规范训练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因为小学生常常不太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这时若能给予他们很好的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体会那样做的好处,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要养成好习惯,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则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情,要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的练习,通过游戏、活动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
  2.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做好养成教育
  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养成教育任务。
  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指导监督他待人接物的礼仪。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是最好的模式。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增强教育效果。我校的小学生是在农村,由于文化修养有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由于农村素质较低,在农村的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以家庭教育为依托。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任何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重点却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品格的培养从事教育的人都十分清楚,任何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家庭教育的程度与效果,每个孩子都会有家长的影子或特征。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以家庭教育为依托,让家庭德育成为学校德育好的助手与补充。有这样的现象:学校要求的某些行为被孩子说成是在学校才能做的事情,而脱离了学校这一要求就不存在了。因此,我们要想使养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多方面、多渠道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家长对学生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家校形成合力,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以后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成养成教育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4. 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首先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自己做好榜样,很多家长在外打工,那么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联系,请老家的长辈给予关注,时常关心孩子。教导孩子要节约,要尊敬老人。其次要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又如要求学生有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那么老师也要以朴素大方,给学生以榜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前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也不是某一个人能做到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大家共同关注,共同完成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待于进一步来做好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养成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更应该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积极探索、尝试。本文在课堂上运用模型进行教学上做了探索,以期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构建模型方法,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  关键词:模型 思维 新课标 高中生物  《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制作模型、收
期刊
网上学习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13门课程,视频部分我确实没有完全看完,很多时候网速不支持,但是文本部分,我都仔细阅读了一遍,有的重点部分也做了摘录。  我的教师生涯还不算长,经验不是一点没有,但是有欠缺也是事实。所以也时常迷茫:怎样才能把书教好,做一个好老师!  不得不说,这次的学习,我真的获益颇丰,至少我的很多迷茫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教师教书育人,重点在于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我的学习总结将从这两
期刊
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集体意识及多方面的协调能力。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并用,动作和头脑变得灵敏聪慧。活动中使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那么,如何通过打击乐活动使幼儿的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一、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获得成功的
期刊
【摘 要】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创新型经济的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勇于进行创造试验和实践的具有创新知识结构的人才。本文对传统知识结构与创新型知识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且总结反思教师在创新教育模式的知识结构中的角色变化,提倡在创新知识结构下教师也应该转变成为具有创新知识结构的创新型教师,从而正向影响学生创新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知识结构;
期刊
【内容摘要】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
期刊
中学生关于金钱和财富的概念大多来自家庭和社会,在学校里较少进行理财方面的教育。中学生通常没有经济来源,主要从父母那里获得压岁钱或零花钱,根据笔者对周围同学的观察,有一些人从小养成追逐潮流,享乐消费的习惯,花钱大手大脚;有一些人想从父母那里争取更多的零花钱,以获得经济上自主支配的权利。此次研究希望解决的问题:中学生零花钱使用的现状怎样,他们的消费行为的特点。此次调研给一七一中学初、高中非毕业年级学生
期刊
何谓曲问?教《愚公移山》,为解词义而问:“霜妻”、“遗男”各是什么意思?这是直问,是最常用的提问方式。特级教师钱梦龙却别出心裁:“这七八岁的小孩去移山,他父亲同意吗?”学生哄堂大笑:“这孩子没有父亲呀?”在笑声中理解了“孀妻”、“遗男”的意思。这就是曲问。它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作单刀直入、直截了当的设问,而是另辟蹊径、绕道迂回,从而取得答案。曲问含蓄生动问在此而意在彼,大大增加了思维容量。巧妙运用曲
期刊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教学,以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努力营造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通过合理有效的问题方式,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创设 捕捉 尝试 实践 合作  有效的数学课堂问题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现代教学实践追求的模式,在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增强教学有效性意识,注重把有效教学
期刊
【关键词】信息技术;写作教学;支架  写作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但有许多学生害怕甚至逃避写作,举笔艰难,半天也写不出个所以然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使写作教学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它在写作不同阶段为学生提供框架、支撑、扶手、借力点,极大地强化开放写作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激发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使他们主动参与,打破写作课堂的沉闷、乏味气氛,从而
期刊
[摘要]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必须在传授知识之中渗透。小学语文學科是基础性学科,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注重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也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主体,语文教学和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的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育 渗透 德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的德育工作仍是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