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重病中的人 ,必须进行手术,才可以活下来,否则当时必然会死亡。那这个时候,医生以及其家属该如何选择呢?答案显然是很明显的,先挽救其生命。如果连生命都失去了,何谈之后的人生发展呢?
苗圩对于东风商用车的贡献也在于如此。苗圩执掌东风期间,曾经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西部即将破产的一家大型国有汽车厂商”的东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扭亏为盈,并且长期以来,东风中重卡驰骋于中外市场,获得客户的极高的美誉,这些不能不让我们细数苗圩执政期间,那些让人稱道的做法。
合资—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
自1997年上任到2005年离开东风,苗圩在东风度过了8年,在这期间,东风完成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
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的苗圩,级别属于高级工程师,是中国汽车界少有的技术型高层人才。在资本运作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中国汽车企业要善于以小博大,以5元钱的资本调动95元钱的资本。”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临危受命的苗圩对东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8年里,苗圩步步为营,棋子摆得周密而严谨,可以说从上任之初亏损5亿元到2002年实现利润近60亿美金,苗圩已经为东风搭建了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框架。
在东风的改革大事记中,最令人回味的当属2003年7月苗圩主导东风与日产实现全面合作,组建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而之前的1998年,由于东风和福特谈判时对方仅开价2亿美金,并且不愿意接受十堰基地和职工,身处困境的东风没有委屈求全地接受,最终不欢而散。
东风与日产的合作不是国内的先例。同属三大汽车厂商的一汽、上汽较早的实现了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实际上是一汽、上汽拿出一部分资产来进行合资,好比拿出一只胳膊、一条腿来合资,而东风的合资是把全部有效资产拿出来,这是国企改革的一次新型探索,有人称之为“东风模式”。
在苗圩上任之前的1992年,东风与雪铁龙就成立了合资公司——神龙公司,但是无疑苗圩主导操作的东风与日产的全面合资,其规模更大、层次之深。当时媒体的评价是:东风、日产进行战略合作,不仅创下了中国汽车工业合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新纪录,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我国大型国企改革的历史性突破,故有“东风日产合资, 十大惊世之笔”的说法:
其中从资本规模上看,“东风有限”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个中外合资项目,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67亿元,双方各占50%的股比;从产品系列看,“东风有限”是国内首家拥有包括卡车、客车、轿车全系列汽车产品在内的中外合资企业;从范围和层次上看,这是一次全方位、史无前例的合作,不仅涉及中外双方共同进行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且外方在产品规划、采购、市场开拓和销售网络等诸多领域都将向新公司提供管理经验。从合资合作的地域上看,“东风有限”涉足空前广阔的大范围,其中包括十堰、襄樊、武汉、广州四大基地,以及上海、江苏、浙江、新疆、青海、广西等地的项目。
这次合作,但从资金上来,国有资产80多亿元引进了同样比例的外资,从整体上,国有资产的活动范围变得更为宽广了,而先进的管理经验、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必然从深度上激活国有资产。
保留商用车品牌—中国民族品牌借壳腾飞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公司创立于2003年7月8日,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辖的一个事业部,总部位于湖北十堰,主要业务为东风品牌中重型载货汽车、专用车、改装车,以及客车和客车底盘的生产与销售,最大年生产能力30万辆,拥有7个专业厂、10个子公司,员工总数2.8万人,固定资产150 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基地。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公司的前身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载重车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东风汽车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集团的要求,以机制转换为核心,实施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
2003年6月19日,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合资合作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2003年7月8日,在原载重车公司的基础上,整合了东风公司原有的东风柳州汽车公司、东风杭州汽车公司、东风新疆汽车公司、东风惠州汽车公司、东风深圳汽车公司等新生力量,创立了东风商用车公司。
东风商用车公司汇聚了东风汽车公司30多年来建设与发展的成果,拥有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国内商用车最强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具有国内领先的品牌知名度,被称为东风文化的传承者、东风品牌的建设者、东风事业的主力军。
东风商用车公司在合资公司成立近三年来,导入国际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实施技术和流程创新,为市场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以实现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东风品牌开始走向国际化。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合资企业往往都存在一个弊病:用市场换技术,而外方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往往是不会轻易的透露的,在企业的具体的运作中,中方集体失语的现象是很严重的。
苗圩在与跨国巨头间合作时始终坚持3个原则:保留品牌,保持股比,不建新厂。由于苗圩洞悉了合作双方的诉求所在,加之以谙熟的资本运作手法从容应对,使得在资产、技术、管理和服务各方面都不占优势的东风能够在合作中占据主动,对于东风商用车来说,更因感激苗圩在合作之初,日产的总裁戈恩商定的,合资中坚持商用车继续使用“东风”品牌,而在东风不占优势的乘用车领域则使用“NISSAN”品牌。
创立于1969年的东风原本是应“文革”的军工需要而诞生,重卡、轻卡、商用车一直是东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东风旗下自主品牌的力量所在。苗圩在任期内,努力拓展乘用车发展的同时,始终未忽视商用车的发展,并坚持自主品牌的发展。
在东风公司商用车总经理童东城的眼里,东风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商用车整车和零部件产品,并且创建起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东风”。
在苗圩的心里,虽然不断上马新的轿车项目,但商用车之于东风,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他曾说:“商用车公司是东风事业的发祥地,是东风文化的继承者,是东风品牌的形象代表,也是东风集团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
在东风大举合资之后,舆论曾经批评,中国的国有汽车产业只剩下了两个半了。
苗圩认为,30年时间几代人打造的东风品牌并没有因为合资而消失。不管是跟本田合作也好,跟悦达起亚也好,以及跟尼桑也好,东风都有这样一个要求。东风品牌的产品研发一直在不断地加强,在商用车的研发中还要不断地增加投入,还要建立总部商用车的研发中心,开发出更好的东风品牌的商用车产品供应市场。
提起东风的商用车自主品牌,确实让苗圩和东风人扬眉吐气。经过几代人创立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东风牌汽车已驰名中华大地,与解放牌汽车一起,共同为主导中国自主品牌商用汽车市场发挥着骨干作用。
2008年的第一季度生产遭遇“寒流”,然而在东风汽车的生产经营分析会上了解到:今年一季度东风汽车轻型商用车、康明斯发动机两大主营业务产销双双再创历史新高,汽车首次达到50157辆,同比增长19.21%,发动机产销也首破5万台,同比增长了68%。
苗圩时代的合资,不仅仅是让当时亏损严重、职工工资拖欠半年、产品型号单一的现状得以解脱,更主要的是将东风主动融入到了国际企业的联合重组中,让东风在更大的环境中得以施展拳脚。
三、成长总是伴随着质疑的
东风与日产的全面合资,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很多人认为,中国的三大汽车企业只剩下了两个半……
运输途中,和解放一样,满眼皆是的东风卡车,总是容易让人怀恋过去的东风,因为的东风,因为全面合资,而又缺乏自己的自主品牌,东风在国人的视野中渐行渐远。
如果真是这样,这不仅是东风的悲哀,更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
2008年第一季度,据中汽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汽车整车销量过20万辆的企业,东风也是榜中有名。试想,如果当初东风继续走自己所坚持的独立自主的路,在国际汽车业风起云涌的今天,东风还能有自己立足之地吗?生存的权利都没有,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东风在商用车领域有自己的长处,而东风乘用车以及零部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东风这个品牌的知名度、积累了技术研究的资金和经验。现在在很多企业中将球团队精神,事实上,在企业的所有项目中,也有一个整体协调、进步的机制,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社会舆论总是不甘寂寞的,当1999年以前国有汽车企业普遍陷入经营困境时,声称“国企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要开放再开放”;2001年全国汽车市场由“老三样”(即桑塔纳、捷达与富康)统治,消费者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时,又叫嚷“汽车市场品种单一,缺乏竞争”;当入世之后中国汽车业百花竞放、百家争鸣时,便只好将“缺少自主开发”作为批评的靶心。
在不同的时期,舆论也有自己的导向,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種的反应,只是看你怎样去回应这样舆论,怎样在这种舆论中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执掌东风的苗圩是清醒的,与其像很多中小汽车企业那样小打小闹请个设计公司设计一下就叫自主品牌,还经常闹些侵犯知识产权的官司,不如静下心来修炼内功,等到真正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时候再一举夺魁。
“从国外引进一个车型,人家可以把这一个车型的全套数据给你,但不会把历史上积累的数据都给你,这得靠我们一点一点地积累。说研发一个轿车花几千万元、1亿元,这绝对是荒唐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急不得的,要逐渐积累、培养,如果搞得快一点,可能不要20年,但是我想十几年还总是需要的。”相比于国内对于自主品牌研发热火朝天的干劲,苗圩有自己清晰的思路,他不会急于求成,随波逐流,而是尊重点滴的积累和扎实的功底。
我们不反对自主,有能力搞自主,是证明我们民族的科技实力的一种方式。但是一边倒的强调自主,以为有几个自己的车型的上市,就真是自主,那我们的汽车产业终究与世界脱节
“自主品牌要看广义还是狭义来理解,我们比较赞成广义理解,比如神龙第一代富康就是双方共同打造的品牌,以后的新产品都将打‘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联合品牌,这些中国合资企业共同打造的也应算中国自主品牌。一汽是这么做的,上汽也是这么做的。”时任东风集团总经理的苗圩说。
苗圩印象
记者曾经在苗圩任职武汉期间,对苗圩进行了一次短暂的采访。给人的感觉很亲和,更像父母官,很难想象作为一个汽车企业的掌门人,是怎样雷厉风行、准备把握市场动向,果断的对东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2003年苗圩以其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卓越贡献,以其对东风发展模式的创新,以其敢于对现实工作、对自己挑战而获2003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04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当年的“亚洲之星”,该刊如此评价苗圩:在苗圩的运作之下,东风“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主要的汽车公司”。
苗圩对东风大胆的具有创新模式的改革,换得了如今东风在汽车市场的地位,具体细看东风各个平台的产品,相对而言,确实缺乏自己的民族品牌,但是至少可以说,东风有这个潜力,终究有一日可以有自己的自主产品面世。
改革是一步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划分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有的放矢。而不哗众取宠,争取吸引眼球,这才是企业该考虑的问题。
不管是谁,或多或少,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苗圩也不例外,激进派的苗圩在于日产的合作中,多少也受了当时合资企业中流行的“市场换技术”的弊病,而对于瘫痪中的东风来讲,急切的脱离困境,获得发展,对于初上任的苗圩是非常重要的。
在舆论的赞美与质疑中,苗圩一步步的走过来了。
2008年开始的时候,又传来了一个消息:国务院宣布任命了王旭东、奚国华、苗圩、陈求发、娄勤俭、欧新黔(女)、杨学山为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本月17日,原国家安监局局长李毅中当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任部长。
作为东风汽车的掌门人而为汽车业乃至整个工业界所熟悉的苗圩,上任这个全新部门的第四把手,预计将主要负责工业事宜。
苗圩在汽车行业的经验和地位,让人很容易想到,作为内行人管内行事,此次苗圩的上任,将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