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要求学生能进行自主性学习,而文言文又是高中课本中的重头戏,所占篇幅很大,若能把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文言文,那将是对新课程意义的最好诠释。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教学的计划性、渐进性,课堂情境的创设以及学习小组的划分,引导、促进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计划性 课堂情境 学习小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其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读懂”,其实就是要学生能自己利用一些因素学习一些较浅易的文言文,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是高中新课改里重要的一个核心,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两者的结合,势必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文言文的自主性学习。
文言文的自主性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能借助手头的一些工具,对文言文的内容和知识要点进行独立的、自主性的学习。这种学习并没有硬性规定学习的方向和知识点,只是由教师给出一个大概的范围。这样一来,在自主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对课文内容进行自己所理解的设想,并结合自身所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同时在合作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与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或看法。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以及课本所选文言文的难易程度,我们在实施文言文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时,应该像叶圣陶先生所要求的“老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那样,创造各种条件,去引导、帮助学生慢慢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渐渐拥有自学能力,最终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各种文体的学习上。
一、要有计划性,渐进性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能力也不能凭空产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一样,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每个学年之初就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进度表,通过课文及知识要点的讲授,进行一定的安排,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缓慢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渐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而拥有自主性的学习的能力。
文言文由于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一些字的用法及语法结构是现在学生所不熟悉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教科书里的文言文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有个适应和理解的过程。像人教版的高中三年之始的必修1,文言文单元就有《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则有《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这种顺序的安排我觉得是十分合理的,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逐步理解。像《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篇很经典的文言文,它的经典在于含有文言文中常有的古今异义、通假字、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之”字的意思等知识点。这样经典而且短小精悍的文章,置于高中文言学习的第一篇,编者的目的就很明确了——通过一篇文言来明白所有文言文的学习重点了。因此,这一篇《烛之武退秦师》就应该由教师进行较大部分的讲解,让刚由初中升上来的学生掌握像古今异义、通假字、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之”字的意思等很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常识。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的文言文的相关概念,接着第二篇《荆轲刺秦王》就用一半时间教师讲解,一半时间学生理解掌握,到第三篇的时候,刚好《鸿门宴》的文言相对较浅易,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前两篇的文言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初步的自主学习探索了。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一开始很重要的计划性和渐进性,毕竟你只有先把学习方法一步一步教给学生了,学生才能慢慢利用这种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二、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营造适合于自主学习的氛围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善于引导启迪。”“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叶圣陶先生的观点,其实也强调了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容忽视,不能轻易地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而应该做一个真正的引导者、合作者,“多方设法”,根据所授文言文的内容及重难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以期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和氛围中,自主性地去学习相关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最终达到掌握应有文言知识的目的。
在情境式教学法下,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工具,像多媒体、肢体语言、情景剧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有更大的学习动力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只要激起学生的兴趣,碰到什么样的难题学生都会自主地去运用手头的工具寻找相关答案或主动询问相关老师,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自主学习。
同时在这种氛围和情境下,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个公平、快乐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不能只让特定的几个学生来回答,可以把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区分,再针对学生的学习等级进行分层式的提问,并且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不能轻易说出“错了”“不对”之类的话,应该多些“有自己想法”“这个观点的角度与众不同”等回答,给学生信心,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质疑和回答,这也是要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在人教版的必修一文言文学习中,《烛之武退秦师》我们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读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句的语气,通过不一样的阅读来理解当时烛之武的情绪,同时通过学生的翻译来掌握“之”字的用法;《荆轲刺秦王》则可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秦王、荆轲、夏无且在大殿时追逐的情景,达到学会用短句营造紧张气氛、“还”“卒”分别是“环”“猝”的通假等知识点;《鸿门宴》则让一人扮项庄一人扮项伯,一个“意在沛公”,一个“以身翼蔽沛公”,来感受到宴席上的紧张氛围和刘邦的危险处境,对后面刘邦“置车骑”“步走”“间行”也就有了直观的理解了。
三、划分学习小组,便于合作探究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不是全知全能的,总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学生更是如此。当学生碰到问题的时候,就更需要有人对他进行解惑了。而通过学习小组的划分,两三个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所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进行讨论,在意见的交流中,总会碰出一丝思想的火花,并在这种讨论交流中,慢慢学会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这也是我们高中新课改所要追求的一种能力。
在高中的文言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组划分,3~4个人为一组,并且每一组里要保证有一名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这一小组里面学习的有效进行,并且能起到“以优带差”的作用。教师要针对每个小组,分别布置一两个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每堂课选出一个最优秀的小组,有条件的可以发放一些小奖品,激发每组学生的荣誉感,引入竞争。一旦有了竞争,就有了小组间的激辩,就有了思维的碰撞,也就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进行更加主动地去探究某些问题,也就是自主性地去学习了。像《鸿门宴》这篇文言比较浅显,我们就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负责一小段,然后一个人负责起来翻译,一个负责重点字词圈划,一个负责内容主旨概括,一个进行适时补充和对其他组的质疑进行回答,在四个人的合作下,每个人负责一块知识点,但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又都学会了其他的知识。
四、应避免的误区
说到自主学习,有些人就以为就把课堂交给学生就可以了,有的则是把一些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课后借助网络去查找答案,或者整堂课都让学生乱哄哄地讨论着,看着热闹,其实最后学生没学到什么东西,庞维国教授就认为自主学习有相对性,即现实因素的制约,自主学习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方式、环境、资源等等不可能完全由学生来决定。所以自主学习必须要考虑哪些方面能自主,哪些方面不能自主。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应的引导和课堂控制,不能完全放开,什么都由着学生来,就失去教师的作用了。
总的来说,高中的文言文教学由于文言文的知识点年代久远、平时较少接触等特点,学生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编排的顺序,有计划性地,用渐进式的教学进度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个逐步了解掌握的过程,并在课堂上营造公平、合适的学习氛围,利用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和激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遵循学习的规律,加强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慢慢培养学生的高中文言文自主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巢宗祺、雷实、陆志平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3] 庞维国. 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当代教育科学》,2003第6期.
[4] 任苏民.《叶圣陶教育改革思想研究》,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0.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计划性 课堂情境 学习小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其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读懂”,其实就是要学生能自己利用一些因素学习一些较浅易的文言文,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是高中新课改里重要的一个核心,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两者的结合,势必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文言文的自主性学习。
文言文的自主性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能借助手头的一些工具,对文言文的内容和知识要点进行独立的、自主性的学习。这种学习并没有硬性规定学习的方向和知识点,只是由教师给出一个大概的范围。这样一来,在自主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对课文内容进行自己所理解的设想,并结合自身所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同时在合作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与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或看法。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以及课本所选文言文的难易程度,我们在实施文言文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时,应该像叶圣陶先生所要求的“老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那样,创造各种条件,去引导、帮助学生慢慢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渐渐拥有自学能力,最终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各种文体的学习上。
一、要有计划性,渐进性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能力也不能凭空产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一样,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每个学年之初就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进度表,通过课文及知识要点的讲授,进行一定的安排,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缓慢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渐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而拥有自主性的学习的能力。
文言文由于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一些字的用法及语法结构是现在学生所不熟悉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教科书里的文言文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有个适应和理解的过程。像人教版的高中三年之始的必修1,文言文单元就有《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则有《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这种顺序的安排我觉得是十分合理的,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逐步理解。像《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篇很经典的文言文,它的经典在于含有文言文中常有的古今异义、通假字、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之”字的意思等知识点。这样经典而且短小精悍的文章,置于高中文言学习的第一篇,编者的目的就很明确了——通过一篇文言来明白所有文言文的学习重点了。因此,这一篇《烛之武退秦师》就应该由教师进行较大部分的讲解,让刚由初中升上来的学生掌握像古今异义、通假字、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之”字的意思等很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常识。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的文言文的相关概念,接着第二篇《荆轲刺秦王》就用一半时间教师讲解,一半时间学生理解掌握,到第三篇的时候,刚好《鸿门宴》的文言相对较浅易,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前两篇的文言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初步的自主学习探索了。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一开始很重要的计划性和渐进性,毕竟你只有先把学习方法一步一步教给学生了,学生才能慢慢利用这种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二、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营造适合于自主学习的氛围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善于引导启迪。”“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叶圣陶先生的观点,其实也强调了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容忽视,不能轻易地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而应该做一个真正的引导者、合作者,“多方设法”,根据所授文言文的内容及重难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以期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和氛围中,自主性地去学习相关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最终达到掌握应有文言知识的目的。
在情境式教学法下,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工具,像多媒体、肢体语言、情景剧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有更大的学习动力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只要激起学生的兴趣,碰到什么样的难题学生都会自主地去运用手头的工具寻找相关答案或主动询问相关老师,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自主学习。
同时在这种氛围和情境下,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个公平、快乐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不能只让特定的几个学生来回答,可以把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区分,再针对学生的学习等级进行分层式的提问,并且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不能轻易说出“错了”“不对”之类的话,应该多些“有自己想法”“这个观点的角度与众不同”等回答,给学生信心,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质疑和回答,这也是要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在人教版的必修一文言文学习中,《烛之武退秦师》我们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读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句的语气,通过不一样的阅读来理解当时烛之武的情绪,同时通过学生的翻译来掌握“之”字的用法;《荆轲刺秦王》则可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秦王、荆轲、夏无且在大殿时追逐的情景,达到学会用短句营造紧张气氛、“还”“卒”分别是“环”“猝”的通假等知识点;《鸿门宴》则让一人扮项庄一人扮项伯,一个“意在沛公”,一个“以身翼蔽沛公”,来感受到宴席上的紧张氛围和刘邦的危险处境,对后面刘邦“置车骑”“步走”“间行”也就有了直观的理解了。
三、划分学习小组,便于合作探究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不是全知全能的,总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学生更是如此。当学生碰到问题的时候,就更需要有人对他进行解惑了。而通过学习小组的划分,两三个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所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进行讨论,在意见的交流中,总会碰出一丝思想的火花,并在这种讨论交流中,慢慢学会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这也是我们高中新课改所要追求的一种能力。
在高中的文言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组划分,3~4个人为一组,并且每一组里要保证有一名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这一小组里面学习的有效进行,并且能起到“以优带差”的作用。教师要针对每个小组,分别布置一两个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每堂课选出一个最优秀的小组,有条件的可以发放一些小奖品,激发每组学生的荣誉感,引入竞争。一旦有了竞争,就有了小组间的激辩,就有了思维的碰撞,也就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进行更加主动地去探究某些问题,也就是自主性地去学习了。像《鸿门宴》这篇文言比较浅显,我们就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负责一小段,然后一个人负责起来翻译,一个负责重点字词圈划,一个负责内容主旨概括,一个进行适时补充和对其他组的质疑进行回答,在四个人的合作下,每个人负责一块知识点,但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又都学会了其他的知识。
四、应避免的误区
说到自主学习,有些人就以为就把课堂交给学生就可以了,有的则是把一些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课后借助网络去查找答案,或者整堂课都让学生乱哄哄地讨论着,看着热闹,其实最后学生没学到什么东西,庞维国教授就认为自主学习有相对性,即现实因素的制约,自主学习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方式、环境、资源等等不可能完全由学生来决定。所以自主学习必须要考虑哪些方面能自主,哪些方面不能自主。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应的引导和课堂控制,不能完全放开,什么都由着学生来,就失去教师的作用了。
总的来说,高中的文言文教学由于文言文的知识点年代久远、平时较少接触等特点,学生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编排的顺序,有计划性地,用渐进式的教学进度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个逐步了解掌握的过程,并在课堂上营造公平、合适的学习氛围,利用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和激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遵循学习的规律,加强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慢慢培养学生的高中文言文自主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巢宗祺、雷实、陆志平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3] 庞维国. 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当代教育科学》,2003第6期.
[4] 任苏民.《叶圣陶教育改革思想研究》,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0.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