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块早餐只吃了1/3的吐司。这并不应怪我,毕竟我的胃袋不是为了盛下一整个吐司而长的。但要都怪吐司太大吧,又有些不讲理了,面包师傅也没指望顾客能一顿饭干吃一整个吐司啊。扯来扯去,还是一个过犹不及的简单道理。可道理归道理,剩下的面包放在哪里就成了负担,书桌里早就塞满了各种“学校推荐但不强制购买”的教辅以及各科试卷,哪有空间给这么臃肿的一块吐司呢。想来想去,只能放在立在脚边的书包里。
读过武侠小说,最羡慕那些仍带着烟火气的大侠,或手拎个酒葫芦,串上一个大馕,闹市里,笑谈间,十步杀一人,酒不洒,馕不沾尘,继续吃酒啃馕过闹市;或带着孩子赶大集,为买早春第一茬韭菜烙的菜盒子,即便收到千里传音有杀手来暗杀自己,仍慢慢等韭菜盒子双面烙得金黄,付上四颗铜板,牵着孩子平地冲天而起。我觉得正是这些生活的琐碎反而成了他们身上的潇洒之处,就像我认为一个真正的爷们,既能在教室里认真地吃吐司,温吞吞地喝白开水,也能笔落惊风雨,理综考满分。
然而,實际上却根本没有这么美好的事情。理综满分这种令祖坟上大漠孤烟直的事情不会发生,笔落惊风雨也更别想,除非你一扬手打翻了桌上的墨水瓶。生活永远是琐碎、负担、牵绊,让人身陷泥沼之中,感受着四面八方的阻力和腻歪。啥?别跟我扯诗和远方,这玩意也解决不了我无处放置吃剩的吐司的尴尬。吐司放在哪里,会不会放馊了,被人看见当饭桶来嘲笑,这些负担都是来自剩下的吐司。
而放一块吐司在教室里本就是一个不明智的举动,尤其是当你课间正抓紧零碎时间做两道物理题时,式子已经列出来,就剩计算了,这时打了预备铃,生物老师进来上课。你犹豫了一秒,决定把这道题继续解完,而与此同时老师开始讲课。接下来简直比《速度与激情》中的飙车更令人荷尔蒙爆表:你好像自动加上了计算BUFF,30s把题解完,而老师的速度更是不慢,板书都写了整整半黑板。这时,你想赶紧拿出书和笔记本,可惊奇地发现书上还压着一个该死的吐司,你只好先将他放在膝盖上,再赶快从书包里扒拉书,都没来得及最后将吐司放回去。你因此显得手忙脚乱,在安静的教室里格格不入。瞬间被老师发现,你收到一个眼神警告。可你也顾不上这些了,赶紧记下之前的板书,同时竖起耳朵听着老师的讲解。就像课间做的那道“追及相遇”问题一样,你得猛轰油门,以150%的速度追赶进度。好不容易赶上,可以长舒一口气。这时才响起真正的上课铃,你难免会因此腹诽几句,一低头发现膝上的吐司,你又将它侧身放回脚下的书包。不承想,这一动作竟又被老师瞥到,你于是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但紧张与放吐司的短暂两秒使你没听见是第几题,你木头一样杵在那里,但也不知如何辩解。于是老师开始语重心长,可你只是觉得老师的声音一丝丝淡了,像是随风逐渐飘远,你的脑海中只留下恨恨地骂到:“都怪这个吐司!”
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它和我都熬到了下午放学。就像马克思说过的:事物都要看到它的两面性。所以咱就不提白天它带来的烦恼,只看它现在可以给我免去下楼奔饭,我就应当对它态度好一些。打开那个已皱的纸袋子,里面的吐司由于没被切片而被我撕咬得不成样子,断面很是凄惨,跟狗啃的没什么差别。但正是因此才能发现它的独特之处:抹茶与红豆。它除了让人踏实的重量与外表那种暖暖的金黄色,内部抹茶色的内芯和点缀其间的蜜豆,则让它不同于茫茫众吐司。
然而,当我撕下一条吐司,我并没有吃出看上去那样的美味,以及美食所应带给食客的口齿间的快感与精神上的自得。或许是因为我的确不是抹茶控,不会因为抹茶而爱屋及乌地喜欢抹茶面包、抹茶巧克力、抹茶泡芙,甚至对抹茶方便面这种黑暗料理,也能在吐槽厂家无垠的脑洞之余,升起一股尝试的勇气。但作为住校生,自然缺少选择的权利,家长买来的面包,就像旧时的包办婚姻一样,只有接受的份。或许我也可以提前给父母打个电话,说明我想要的口味。但是谁又能确保父母不会因为工作太忙而忘记这小事。这小小的一个面包从生产到进入我口中,中间见隔着多少不确定的变数呢?就像我在学校奋斗着,做了多少套模拟题,可是这些努力又与最终的那个理想分数隔着多少意外呢?上帝太忙了,是没工夫确保这一系列的意外不会发生的。
两相比较,吃上一个可口的吐司与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竟也没有难易之分。不知不觉,手中的吐司竟被我吃完,袋中只残留两粒掉落的红豆。这才使我珍惜起这比抹茶的寡淡更为鲜活的甜蜜。人们也往往如此,在失去后开始珍惜。但我们究竟在追惜什么呢?是无处放置吐司的尴尬,那令人不爱不憎的抹茶,还是带来廉价甜蜜之感的红豆。这一团混乱感受的交织体,真的是我刚才为了饱腹而吃下的吐司吗?
在起身丢掉包装袋前,我捏起那两粒有些暗淡的红豆放入嘴中,却没有尝出那丝丝缕缕的甜,只是普通红小豆的粉面口感。尽管我有些不解,但它就是这样,只是向我提供一些生活中的隐喻,而并不做解释与回答。而这些散落袋底的红豆,有人视而不见,随手丢人垃圾桶中,我却小心取出,一粒粒品味,就像品味湮没于语言海洋的一些词语,我们把玷污在它们身上的浮垢擦去,唤醒他们广博而鲜活的生命。
指导老师尹静
(编辑/张金余)
读过武侠小说,最羡慕那些仍带着烟火气的大侠,或手拎个酒葫芦,串上一个大馕,闹市里,笑谈间,十步杀一人,酒不洒,馕不沾尘,继续吃酒啃馕过闹市;或带着孩子赶大集,为买早春第一茬韭菜烙的菜盒子,即便收到千里传音有杀手来暗杀自己,仍慢慢等韭菜盒子双面烙得金黄,付上四颗铜板,牵着孩子平地冲天而起。我觉得正是这些生活的琐碎反而成了他们身上的潇洒之处,就像我认为一个真正的爷们,既能在教室里认真地吃吐司,温吞吞地喝白开水,也能笔落惊风雨,理综考满分。
然而,實际上却根本没有这么美好的事情。理综满分这种令祖坟上大漠孤烟直的事情不会发生,笔落惊风雨也更别想,除非你一扬手打翻了桌上的墨水瓶。生活永远是琐碎、负担、牵绊,让人身陷泥沼之中,感受着四面八方的阻力和腻歪。啥?别跟我扯诗和远方,这玩意也解决不了我无处放置吃剩的吐司的尴尬。吐司放在哪里,会不会放馊了,被人看见当饭桶来嘲笑,这些负担都是来自剩下的吐司。
而放一块吐司在教室里本就是一个不明智的举动,尤其是当你课间正抓紧零碎时间做两道物理题时,式子已经列出来,就剩计算了,这时打了预备铃,生物老师进来上课。你犹豫了一秒,决定把这道题继续解完,而与此同时老师开始讲课。接下来简直比《速度与激情》中的飙车更令人荷尔蒙爆表:你好像自动加上了计算BUFF,30s把题解完,而老师的速度更是不慢,板书都写了整整半黑板。这时,你想赶紧拿出书和笔记本,可惊奇地发现书上还压着一个该死的吐司,你只好先将他放在膝盖上,再赶快从书包里扒拉书,都没来得及最后将吐司放回去。你因此显得手忙脚乱,在安静的教室里格格不入。瞬间被老师发现,你收到一个眼神警告。可你也顾不上这些了,赶紧记下之前的板书,同时竖起耳朵听着老师的讲解。就像课间做的那道“追及相遇”问题一样,你得猛轰油门,以150%的速度追赶进度。好不容易赶上,可以长舒一口气。这时才响起真正的上课铃,你难免会因此腹诽几句,一低头发现膝上的吐司,你又将它侧身放回脚下的书包。不承想,这一动作竟又被老师瞥到,你于是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但紧张与放吐司的短暂两秒使你没听见是第几题,你木头一样杵在那里,但也不知如何辩解。于是老师开始语重心长,可你只是觉得老师的声音一丝丝淡了,像是随风逐渐飘远,你的脑海中只留下恨恨地骂到:“都怪这个吐司!”
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它和我都熬到了下午放学。就像马克思说过的:事物都要看到它的两面性。所以咱就不提白天它带来的烦恼,只看它现在可以给我免去下楼奔饭,我就应当对它态度好一些。打开那个已皱的纸袋子,里面的吐司由于没被切片而被我撕咬得不成样子,断面很是凄惨,跟狗啃的没什么差别。但正是因此才能发现它的独特之处:抹茶与红豆。它除了让人踏实的重量与外表那种暖暖的金黄色,内部抹茶色的内芯和点缀其间的蜜豆,则让它不同于茫茫众吐司。
然而,当我撕下一条吐司,我并没有吃出看上去那样的美味,以及美食所应带给食客的口齿间的快感与精神上的自得。或许是因为我的确不是抹茶控,不会因为抹茶而爱屋及乌地喜欢抹茶面包、抹茶巧克力、抹茶泡芙,甚至对抹茶方便面这种黑暗料理,也能在吐槽厂家无垠的脑洞之余,升起一股尝试的勇气。但作为住校生,自然缺少选择的权利,家长买来的面包,就像旧时的包办婚姻一样,只有接受的份。或许我也可以提前给父母打个电话,说明我想要的口味。但是谁又能确保父母不会因为工作太忙而忘记这小事。这小小的一个面包从生产到进入我口中,中间见隔着多少不确定的变数呢?就像我在学校奋斗着,做了多少套模拟题,可是这些努力又与最终的那个理想分数隔着多少意外呢?上帝太忙了,是没工夫确保这一系列的意外不会发生的。
两相比较,吃上一个可口的吐司与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竟也没有难易之分。不知不觉,手中的吐司竟被我吃完,袋中只残留两粒掉落的红豆。这才使我珍惜起这比抹茶的寡淡更为鲜活的甜蜜。人们也往往如此,在失去后开始珍惜。但我们究竟在追惜什么呢?是无处放置吐司的尴尬,那令人不爱不憎的抹茶,还是带来廉价甜蜜之感的红豆。这一团混乱感受的交织体,真的是我刚才为了饱腹而吃下的吐司吗?
在起身丢掉包装袋前,我捏起那两粒有些暗淡的红豆放入嘴中,却没有尝出那丝丝缕缕的甜,只是普通红小豆的粉面口感。尽管我有些不解,但它就是这样,只是向我提供一些生活中的隐喻,而并不做解释与回答。而这些散落袋底的红豆,有人视而不见,随手丢人垃圾桶中,我却小心取出,一粒粒品味,就像品味湮没于语言海洋的一些词语,我们把玷污在它们身上的浮垢擦去,唤醒他们广博而鲜活的生命。
指导老师尹静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