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7-0053-01
【摘 要】目的 探讨小儿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07年我们收治的28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5例,女13例,年龄18月~14岁,发病时间最短的服毒后5min,最长者9h。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为主要表现,还可出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受累表现。本组病例累及2个脏器18例,3个脏器7例,4个脏器3例。除给予洗胃,重者透析、输液等处理外,及时给予乙酰胺及对症支持治疗,治愈好转率93%。 结论 氟乙酰胺毒性大,常合并MODS,要及早以乙酰胺治疗,并注意保护脏器功能,以取得较好救治效果。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起病急,病情重,常合并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而危及生命。我们2000年~2007年收治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合并MODS2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例均为消化道吸收中毒。26例为误食,2例少年为自服,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最小的18
月,最大的14岁;发病时间最短的服毒后5min,最长为9h。
1.2 临床资料 主要临床表现:四肢抽搐20例,昏迷9例,头痛头昏5例,恶心呕吐20例,心慌5例,腹痛纳差4例,肝肿大、黄疸3例,少尿、无尿、浮肿2例。表现为左心衰竭3例,呼吸衰竭3例。心肌酶异常2例,心电图异常15例,ECG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T波低平、倒置,S-T段下移,II°AVB等。脑电图异常6例,肾功能异常4例,肝功能异常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MODS诊断特征,累及2个脏器18例,3个脏器7例,4个脏器3例。
1.3 治疗 全部病例均按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给予催吐、洗胃、补液,中毒严重者给予血液透析。所有病例给予解氟药乙酰胺,按0.1~0.3g.•kg-1,分3-4次肌注,重症者首剂给予全日量的1/2,疗程5-7d,并根据病情予以止惊,降颅压,保肝,营养心肌细胞及脑细胞,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28例病人,治愈16例,好转10例,死亡2例,治愈好转率为93%。
3 讨论
MOD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序贯或同源发生功能障碍。氟乙酰胺毒性大,对人的半数致死量为2-10mg/kg[1]。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脱胺形成氟乙酸,后者阻止三羧酸循环,导致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能量代谢障碍,主要影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与糖代谢。突出表现为抽搐、昏迷及严重的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2]。本组大多数均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其次是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受损发生频率高,出现时间早,说明脑对能量代谢十分敏感,一旦能量代谢中断,就发生功能障碍。心肌损害者也较多,有4例病人虽无明显心血管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但已有心肌异常改变,提出有潜在的心肌损害。
乙酰胺(解氟灵)是氟乙酰胺的特殊解毒剂,其化学结构与氟乙酰胺相似,故能与之争夺某些酶,使其不产生氟乙酸,从而解除氟乙酸对机体三羧酸循环的毒性作用,具有延长潜伏期或减轻症状或制止发病的作用。
对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并出现临床表现者诊断不难,而对病史不明确者则易漏诊、误诊。因此对进食后突然出现抽搐,以止惊等处理不能缓解者,应高度怀疑患该病的可能,应及时洗胃,重者透析,并尽早应用解氟灵及时处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参考文献
[1] 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8.
[2] 王昕昕.急性氟乙酰胺中毒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附20例报告).中国综合临床,2001,17(3):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7-0053-01
【摘 要】目的 探讨小儿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07年我们收治的28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5例,女13例,年龄18月~14岁,发病时间最短的服毒后5min,最长者9h。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为主要表现,还可出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受累表现。本组病例累及2个脏器18例,3个脏器7例,4个脏器3例。除给予洗胃,重者透析、输液等处理外,及时给予乙酰胺及对症支持治疗,治愈好转率93%。 结论 氟乙酰胺毒性大,常合并MODS,要及早以乙酰胺治疗,并注意保护脏器功能,以取得较好救治效果。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起病急,病情重,常合并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而危及生命。我们2000年~2007年收治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合并MODS2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例均为消化道吸收中毒。26例为误食,2例少年为自服,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最小的18
月,最大的14岁;发病时间最短的服毒后5min,最长为9h。
1.2 临床资料 主要临床表现:四肢抽搐20例,昏迷9例,头痛头昏5例,恶心呕吐20例,心慌5例,腹痛纳差4例,肝肿大、黄疸3例,少尿、无尿、浮肿2例。表现为左心衰竭3例,呼吸衰竭3例。心肌酶异常2例,心电图异常15例,ECG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T波低平、倒置,S-T段下移,II°AVB等。脑电图异常6例,肾功能异常4例,肝功能异常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MODS诊断特征,累及2个脏器18例,3个脏器7例,4个脏器3例。
1.3 治疗 全部病例均按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给予催吐、洗胃、补液,中毒严重者给予血液透析。所有病例给予解氟药乙酰胺,按0.1~0.3g.•kg-1,分3-4次肌注,重症者首剂给予全日量的1/2,疗程5-7d,并根据病情予以止惊,降颅压,保肝,营养心肌细胞及脑细胞,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28例病人,治愈16例,好转10例,死亡2例,治愈好转率为93%。
3 讨论
MOD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序贯或同源发生功能障碍。氟乙酰胺毒性大,对人的半数致死量为2-10mg/kg[1]。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脱胺形成氟乙酸,后者阻止三羧酸循环,导致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能量代谢障碍,主要影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与糖代谢。突出表现为抽搐、昏迷及严重的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2]。本组大多数均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其次是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受损发生频率高,出现时间早,说明脑对能量代谢十分敏感,一旦能量代谢中断,就发生功能障碍。心肌损害者也较多,有4例病人虽无明显心血管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但已有心肌异常改变,提出有潜在的心肌损害。
乙酰胺(解氟灵)是氟乙酰胺的特殊解毒剂,其化学结构与氟乙酰胺相似,故能与之争夺某些酶,使其不产生氟乙酸,从而解除氟乙酸对机体三羧酸循环的毒性作用,具有延长潜伏期或减轻症状或制止发病的作用。
对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并出现临床表现者诊断不难,而对病史不明确者则易漏诊、误诊。因此对进食后突然出现抽搐,以止惊等处理不能缓解者,应高度怀疑患该病的可能,应及时洗胃,重者透析,并尽早应用解氟灵及时处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参考文献
[1] 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8.
[2] 王昕昕.急性氟乙酰胺中毒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附20例报告).中国综合临床,2001,17(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