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被推崇,取而代之的是应该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的青少年人才。而在这五个方面中最重要的便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和精神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属于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学生能接收到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业进步和人格的完善。因此,小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采取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德育教育贯彻和渗透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笔者将会在文中列举一些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德育;小学;课堂教学
在我国新课标有关规定中已经明确,小学教师要将德育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为小学这个学段的特殊性,小学教育在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基础的,不可忽视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能力正处在形成阶段,教师要在此关键时期加以耐心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不可或缺,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师对学生展开教育的主要手段,所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是急需且必要的教育措施。
一、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和教育资源发展的不均衡,一些问题还亟待解决。
首先在家长方面,现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惯养和放纵容易使其形成自私的性格,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是非观念,孩子上学后无法适应班级的管理和同学间的交往,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在学校方面,一些教师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清醒地认识,只是一味地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忽视了德育的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德育教育,无法形成好的道德习惯。
其次一些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展德育课程但是只讲授理论,不注重实践,小学生本身认知能力较弱,对课本知识的内在含义无法充分理解,德育教育逐渐走向形式化。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将德育教育贯彻其中,让学生在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道德习惯的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也奠定了道德基础。
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首先,各级各类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重视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要践行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可以让班级定期开展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规划一条有特色的小学德育教学途径,实现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师要对学生具体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因材施教,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
其次,教师在课堂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找到适合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德育知识,展开相关的教学。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有浪费粮食的行为,通过向学生讲授这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还可以延伸出让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的好习惯。
在教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对自身的行为加以规整,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榜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着装得体,注意言谈举止。要在尊重学生的同时,鼓励他们朝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家长和老师的道德行为有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做一个积极的榜样。除此之外,教师要在教授德育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可以通过举办或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德育活动,来让学生体会到德育教育的内涵。比如可以带领班里学生去敬老院做一些志愿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关于爱国主题的合唱比赛等。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就感,拥有了集体责任感,也懂得了德育的意义。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力。
綜上所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打好学生的品德基础,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对将来的发展可能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注重保证教学的质量,将德育教育和课堂教学合理、科学地结合起来。还要时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做出良好的道德示范,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养成基本的道德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最大程度地打好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飚.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工作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28):121-122.
[2]成文秀.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16.
关键词:德育;小学;课堂教学
在我国新课标有关规定中已经明确,小学教师要将德育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为小学这个学段的特殊性,小学教育在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基础的,不可忽视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能力正处在形成阶段,教师要在此关键时期加以耐心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不可或缺,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师对学生展开教育的主要手段,所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是急需且必要的教育措施。
一、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和教育资源发展的不均衡,一些问题还亟待解决。
首先在家长方面,现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惯养和放纵容易使其形成自私的性格,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是非观念,孩子上学后无法适应班级的管理和同学间的交往,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在学校方面,一些教师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清醒地认识,只是一味地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忽视了德育的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德育教育,无法形成好的道德习惯。
其次一些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展德育课程但是只讲授理论,不注重实践,小学生本身认知能力较弱,对课本知识的内在含义无法充分理解,德育教育逐渐走向形式化。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将德育教育贯彻其中,让学生在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道德习惯的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也奠定了道德基础。
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首先,各级各类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重视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要践行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可以让班级定期开展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规划一条有特色的小学德育教学途径,实现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师要对学生具体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因材施教,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
其次,教师在课堂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找到适合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德育知识,展开相关的教学。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有浪费粮食的行为,通过向学生讲授这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还可以延伸出让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的好习惯。
在教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对自身的行为加以规整,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榜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着装得体,注意言谈举止。要在尊重学生的同时,鼓励他们朝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家长和老师的道德行为有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做一个积极的榜样。除此之外,教师要在教授德育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可以通过举办或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德育活动,来让学生体会到德育教育的内涵。比如可以带领班里学生去敬老院做一些志愿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关于爱国主题的合唱比赛等。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就感,拥有了集体责任感,也懂得了德育的意义。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力。
綜上所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打好学生的品德基础,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对将来的发展可能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注重保证教学的质量,将德育教育和课堂教学合理、科学地结合起来。还要时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做出良好的道德示范,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养成基本的道德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最大程度地打好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飚.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工作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28):121-122.
[2]成文秀.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