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育身心健康的高素质职业型人才,高职院校目前纷纷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时也开始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政教育,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面对学生素质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就更多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展开探讨和摸索。本文将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谈一谈思政教育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思政教育方式
0引言
与普通的高等教育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更明确,主要是为企业输送专业技能、素质均达标的职业型人才,不僅需要加强专业课建设,搞好文化和技能教育,还需要从心理和素质等方面做好学生的内在建设,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讨论的话题。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述
1.1 高职学生的特征
高职院校的学生首先在生源上就表现出了很强的特殊性。学生分别来自高中、中职,甚至初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素质差异较大,学习态度不同,基础知识水平薄弱,自制力普遍较差,这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难题。其次,从行为特点上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受社会、网络、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较大,拥有较多不良习惯,思想政治意识薄弱,在学习和生活中也缺乏刻苦的精神。从心理特点上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面对更大的就业压力,很难处理学习上的矛盾,更容易陷入不良的学习及生活状态中,错误的观念令他们认为学好知识和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1.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
学生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在校内的行为、思想进行管理和引导,制定规章制度,采取奖惩措施,监督学生学习,指导其就业,借助心理教育、素质教育和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打下软实力的基础[1]。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政教育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普遍处于行为管理和学习管理的层面,缺少深入渗透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意识,也较少将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更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制度和方法。在思政教育的方式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化教育层面,借助口头教育、文件教育等方式开展表面化工作,对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提升起不到明显作用。由于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相脱节,也很难体现出思政教育在生活中的渗透,仅仅借助一些有限的课程和教育活动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在学生管理及思政教育的队伍中,缺少创新能力强,思想意识靠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也很少在工作中提出新的想法,无法为思政教育工作注入新鲜的动力。
3.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
3.1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制度是开展所有工作的前提和指导,没有制度作为依据,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都无法井然有序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格局。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各个院系的领导全权负责,任课教师、班级辅导员和学生处负责统筹协调,上下一齐共同配合。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必须将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纳入到学生管理体系之中,并将管理成效作为教师队伍考核评价的标准意识,构建起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打破该项工作长期以来无专人负责,且工作态度散漫的问题。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为了提高管理标准和工作有效性,高职院校应逐渐将学生管理活动纳入法治范围内,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创建一套在本校内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依法进行学生管理。应国家要求展开一些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在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2]。最后要根据本校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灵活和人性化的调整,确保制度能够真正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思想政治意识的提升起到真实有效的作用。
3.2 打造立体化的学生管理体系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出何种类型的人才,以及学生未来进入社会中发展都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以立德树人为原则,在监督学生学习,规范其行为的同时,在日常教育的一点一滴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这绝不是多增加一些思政教育课程或者开展几项活动就能实现的,必须与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进行对接,改变过去单一化的方法和途径,借助任课教师、辅导员、系主任和校内外专家的力量,使思政教育渗透于无形,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全面化的教育体系。学校应该为每一名参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布置思政教育任务,并定期要求其反馈信息,评价成果。
3.3 促进任课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合作
为了更好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两项工作协同发展的新理念,为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学生管理者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开辟沟通合作的渠道,要求其在明确承担自身工作职责的同时,配合其他教师完成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比如,班级辅导员通过与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沟通了解到部分学生最近存在的心理问题,协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商议出合理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交谈,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集中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学院党委的领导负责对学生管理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者和心理健康辅导者,共同参与教学会议,组建思政教育工作委员会,共同进行活动筹划、问题讨论和督导评估,多方合作,共享资源与信息,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
3.4 打造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思想和年龄上的鸿沟,很难了解他们的问题,走入他们的内心,只有学生才最了解他们自己。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制定出更加精准的制度及措施,高职院校应该打造出三位一体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由班级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代表共同合作,学生代表及时向教育者反映问题,将同学们的想法集中反映给教师[4]。在得到最真实有效和直接的反馈后,教育者才能找准工作的重心,采取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助学和导学,如此也能提高学生配合的积极性。在选择学生代表时,应该挑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责任意识强,思想态度端正的个体,允许有多个学生代表,从更多角度反映问题。
3.5 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的细致化工作中
高职院校应该逐渐将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化,渗透于日常管理中,而不是仅仅依靠思政教育课程。比如,在考试或技能测验后,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鼓励,要求其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扬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突破难题,挑战自我。借助班级中日常发生的小事,教导学生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培养他们维护班级体,主动为班级奉献的精神,摒弃自私自利的思想。要求学生注重仪表和言行,时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应有的品行和态度,不浓妆艳抹,不穿暴露服装,不与社会不良人群结交,参与打架斗殴事件等。不在网络上观看、传播带有错误政治立场的言[5]。应针对以上这些要求制定出高职学生日常行为守则,如此也体现出了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3.6 促进思政教育模式及工作队伍的多元化
除了要在课堂中和日常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外,高职院校还应该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当然这也需要更加庞大和有力的教育队伍作为支持。应与校外在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中拥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取得联系,邀请其到校内举办讲座,并通过观摩学校内的教育形式,提出指导性建议,为学校教育队伍注入有力的力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校内外举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学生报名成为志愿者,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建设活动,或者组建公益学生团体,主动到敬老院等机构中提供帮扶服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的社会志愿活动完全可以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关挂钩,一方面能够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能锻炼专业技能,这也是他们未来就业的一个砝码和一次很好的历练。这样打破了理论和强制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高职学生的需求,也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4.结语
为了培养出专业能力强,个人素质高,更能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法展开研究,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是一条创新工作的重要路径,值得广大教师去摸索。但是成功在学生管理中渗透思政教育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制度,拟定方案,建立教师及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打造高素质教育队伍团体,并为教育队伍注入新的力量,組织多样化活动等等。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和挑战在等待着教师。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够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惠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J].新课程(下),2016,000(005):450,452.
[2] 范筱晔.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浅析[J].才智,2017(22):222-222.
[3] 马慧敏.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4):71-72.
[4] 田秀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祖国,2016(23):151-151.
[5] 梁洪润,尹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00(004):375-375.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思政教育方式
0引言
与普通的高等教育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更明确,主要是为企业输送专业技能、素质均达标的职业型人才,不僅需要加强专业课建设,搞好文化和技能教育,还需要从心理和素质等方面做好学生的内在建设,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讨论的话题。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述
1.1 高职学生的特征
高职院校的学生首先在生源上就表现出了很强的特殊性。学生分别来自高中、中职,甚至初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素质差异较大,学习态度不同,基础知识水平薄弱,自制力普遍较差,这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难题。其次,从行为特点上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受社会、网络、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较大,拥有较多不良习惯,思想政治意识薄弱,在学习和生活中也缺乏刻苦的精神。从心理特点上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面对更大的就业压力,很难处理学习上的矛盾,更容易陷入不良的学习及生活状态中,错误的观念令他们认为学好知识和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1.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
学生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在校内的行为、思想进行管理和引导,制定规章制度,采取奖惩措施,监督学生学习,指导其就业,借助心理教育、素质教育和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打下软实力的基础[1]。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政教育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普遍处于行为管理和学习管理的层面,缺少深入渗透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意识,也较少将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更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制度和方法。在思政教育的方式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化教育层面,借助口头教育、文件教育等方式开展表面化工作,对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提升起不到明显作用。由于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相脱节,也很难体现出思政教育在生活中的渗透,仅仅借助一些有限的课程和教育活动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在学生管理及思政教育的队伍中,缺少创新能力强,思想意识靠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也很少在工作中提出新的想法,无法为思政教育工作注入新鲜的动力。
3.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
3.1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制度是开展所有工作的前提和指导,没有制度作为依据,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都无法井然有序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格局。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各个院系的领导全权负责,任课教师、班级辅导员和学生处负责统筹协调,上下一齐共同配合。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必须将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纳入到学生管理体系之中,并将管理成效作为教师队伍考核评价的标准意识,构建起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打破该项工作长期以来无专人负责,且工作态度散漫的问题。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为了提高管理标准和工作有效性,高职院校应逐渐将学生管理活动纳入法治范围内,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创建一套在本校内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依法进行学生管理。应国家要求展开一些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在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2]。最后要根据本校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灵活和人性化的调整,确保制度能够真正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思想政治意识的提升起到真实有效的作用。
3.2 打造立体化的学生管理体系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出何种类型的人才,以及学生未来进入社会中发展都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以立德树人为原则,在监督学生学习,规范其行为的同时,在日常教育的一点一滴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这绝不是多增加一些思政教育课程或者开展几项活动就能实现的,必须与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进行对接,改变过去单一化的方法和途径,借助任课教师、辅导员、系主任和校内外专家的力量,使思政教育渗透于无形,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全面化的教育体系。学校应该为每一名参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布置思政教育任务,并定期要求其反馈信息,评价成果。
3.3 促进任课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合作
为了更好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两项工作协同发展的新理念,为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学生管理者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开辟沟通合作的渠道,要求其在明确承担自身工作职责的同时,配合其他教师完成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比如,班级辅导员通过与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沟通了解到部分学生最近存在的心理问题,协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商议出合理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交谈,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集中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学院党委的领导负责对学生管理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者和心理健康辅导者,共同参与教学会议,组建思政教育工作委员会,共同进行活动筹划、问题讨论和督导评估,多方合作,共享资源与信息,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
3.4 打造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思想和年龄上的鸿沟,很难了解他们的问题,走入他们的内心,只有学生才最了解他们自己。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制定出更加精准的制度及措施,高职院校应该打造出三位一体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由班级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代表共同合作,学生代表及时向教育者反映问题,将同学们的想法集中反映给教师[4]。在得到最真实有效和直接的反馈后,教育者才能找准工作的重心,采取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助学和导学,如此也能提高学生配合的积极性。在选择学生代表时,应该挑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责任意识强,思想态度端正的个体,允许有多个学生代表,从更多角度反映问题。
3.5 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的细致化工作中
高职院校应该逐渐将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化,渗透于日常管理中,而不是仅仅依靠思政教育课程。比如,在考试或技能测验后,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鼓励,要求其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扬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突破难题,挑战自我。借助班级中日常发生的小事,教导学生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培养他们维护班级体,主动为班级奉献的精神,摒弃自私自利的思想。要求学生注重仪表和言行,时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应有的品行和态度,不浓妆艳抹,不穿暴露服装,不与社会不良人群结交,参与打架斗殴事件等。不在网络上观看、传播带有错误政治立场的言[5]。应针对以上这些要求制定出高职学生日常行为守则,如此也体现出了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3.6 促进思政教育模式及工作队伍的多元化
除了要在课堂中和日常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外,高职院校还应该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当然这也需要更加庞大和有力的教育队伍作为支持。应与校外在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中拥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取得联系,邀请其到校内举办讲座,并通过观摩学校内的教育形式,提出指导性建议,为学校教育队伍注入有力的力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校内外举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学生报名成为志愿者,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建设活动,或者组建公益学生团体,主动到敬老院等机构中提供帮扶服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的社会志愿活动完全可以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关挂钩,一方面能够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能锻炼专业技能,这也是他们未来就业的一个砝码和一次很好的历练。这样打破了理论和强制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高职学生的需求,也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4.结语
为了培养出专业能力强,个人素质高,更能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法展开研究,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是一条创新工作的重要路径,值得广大教师去摸索。但是成功在学生管理中渗透思政教育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制度,拟定方案,建立教师及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打造高素质教育队伍团体,并为教育队伍注入新的力量,組织多样化活动等等。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和挑战在等待着教师。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够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惠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J].新课程(下),2016,000(005):450,452.
[2] 范筱晔.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浅析[J].才智,2017(22):222-222.
[3] 马慧敏.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4):71-72.
[4] 田秀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祖国,2016(23):151-151.
[5] 梁洪润,尹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00(004):37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