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探究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独立学院贫困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经济上的贫困往往使他们心理上出现各种问题。本文就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基本状况及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干预措施
  Abstract The financially strapped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institutes is a very special group, and the economic poverty often leads to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hese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institutes and their exist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e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also raises some pertinent solutions and proposals from both theory and reality.
  key words independent institutes; financially strappe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 interventions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等学校贫困生的总体数量和所占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 %,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 %~10 %,人数大概在160万(中国青年报,2001年)。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使得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乃至健康成长。如,2004年2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生物技术专业的贫困大学生马加爵因和同学发生口角,为发泄长期积压在心中的郁闷,凶残地杀死了自己的4名同窗好友;同年5月16日,江西医学院2000级临床1班的贫困大学生薛荣华连续刺伤7名路人,其中2人死亡、5人重伤;同年6月15日,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付新彬因拖欠学校上万元学费,加之临近毕业却未找到工作,无法承受贫困和就业的双重压力,跳楼自杀。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而独立学院的贫困生则是这个特殊群体中更为特殊的一部分。
  一、独立学院贫困生的基本状况
  (一)经济压力加剧,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贫困大学生一般是指由于家庭经济贫困,其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没有能力交纳学费和日常生活没有保障的一类大学生。
  独立院校的学费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0000元(本科)、8000元(专科)。一般认为,选择到独立学院读书的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都很好,不然也就不会到高收费的独立学院去读书了。但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是任何一所独立学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贫困生。独立学院的招生分数线,一般都低于同类公办高校的分数线,这种情况使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欠佳而又想读书深造的考生,选择到收费比较高的独立学院就读。尽管独立学院贫困生的比例要低于公办高校,但每年至少万元的学费却使他们承受着更加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对于公办高校的贫困生,学校通过完善和实施“ 奖、贷、勤、补、免” 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能帮助他们解决很大问题,而对于独立学院的贫困生,这些措施却难以保证。一是独立学院本身就是高收费的民办性质院校,所以学费很难减免;二是在一些省市,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大多奖励给公办高校里经济困难且成绩优异的大学生,而与独立学院的学生无缘;三是绝大多数省市国家助学贷款不对独立学院学生开放,使得独立学院的贫困生无法申请到助学贷款。
  (二)与其他同学贫富相差悬殊,更需要被关注。正如前文所言,报考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比较富裕,这些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他们衣着时尚,手机电脑配备齐全,经常出人网吧饭店,动辄出手几百元,与省吃俭用的贫困生形成鲜明对照。尤其是毕业之际,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有的为出国留学忙着办迁证,有的靠父母送礼,托关系、走后门找单位,有的把自己从头包装到脚到处应聘。而那些贫困生只能靠自己到处乱撞,有的甚至因交不足学费而被学校扣发毕业证、学位证,只能暗自垂泪。独立学院贫困生经济上的困难又往往容易导致心理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设法给予独立学院贫困生经济上援助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二、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自卑、焦虑心理。独立学院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经常要为吃穿犯愁,这与那些吃穿无优, 出手阔绰的同学形成巨大的反差。此外,大多数贫困生来自贫穷的农村,他们接受的教育和自身综合素质与其他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同学也存在差距。为此,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总觉得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形成处处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伴随着自卑心理往往会产生焦虑心理。有的因为生活学习费用没有保证而焦虑有的因为家庭为自己付出太多,深感内疚而焦虑有的怕被别人瞧不起,力图改变现状,却又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而焦虑,使他们的紧张情绪不断增加,甚至终日食不甘味,睡不成眠。自卑和焦虑损害了贫困生正常的心理活动,甚至导致心理疾病,从而严重地影响其学习和正常生活。
  (二)抑郁心理。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的重负,从而产生压抑、浮躁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因家庭突遭变故或父母离异所导致的特困家庭学生。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行动迟缓,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言语减少,伴有失眠厌食等不良反应。抑郁状态产生后具有很强的弥散性,使得贫困生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对自我和生活失去信心,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三)自尊过强。贫困生的自尊心比一般同学更强,在选择解决贫困的措施时,很多贫困生宁愿贷款、勤工俭学,而不愿接受社会、个人的资助,他们认为人情债最难还。贫困生由于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实际上他们内心脆弱,恐惧失败,易对别人的成功产生嫉妒心理。
  (四)自我封闭。有些贫困生对他人总存有一种戒备心理,将自己的交际圈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有的甚至独来独往。受个人成长经历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他们对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认为他们不可靠、太虚伪、自我中心主义、不能正确理解和接纳自己;他们还认为其他贫困生是“小心眼”,很难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从而也不太愿意与他们深度交往。还有就是对异性有一种畏惧感,认为自己条件差,害怕付出没有回报,不能得到意中人的真爱。
  (五)嫉妒偏激。贫困大学生感到自己经济条件不如人,而产生一种怨恨或不满的情绪体验,贫困生容易产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他人的憎恨,导致极端的嫉妒心理。久而久之,其个性中就会溶入偏激的色彩。如爱钻牛角尖、认死理、固执、走极端、对社会失望、怀疑、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从思想上产生反感并与之对立。
  (六)人际关系紧张。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卑和自尊的过强心理矛盾性,使其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贫困生渴望得到群体的接纳,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这种矛盾心理容易引起他们情绪情感出现强烈的波动,并引发同他人的冲突,给人难以相处的感觉。
  (七)问题行为。据统计,因学业不良而留级、退学、结业的学生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明显偏高,其他如经常无故旷课、出走甚至轻生,走上偷盗等违法犯罪道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贫困大学生常常因为生活现状不能专心学习,为求生计而影响了学业, 并且部分同学不能正视自己的贫困, 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了希望和兴趣。
  三、解决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物质决定意识, 独立学院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归根结底是经济困难造成的。因此,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要积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尽快完善独立学院贫困生贷款体系进一步加大奖学金力度和覆盖面,探索设立专门用于奖励优秀贫困生的奖学金。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建立细致的贫困生数据库。同时增加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为贫困生提供更多自立、自助的机会,尝试建立起一套依靠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二)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全方位危机干预网络,及时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根据危机干预的理论,若能在当事人出现危机时有直接及时的介入,受助人是容易接受帮助并改变初衷的;相反,若缺乏干预介入,则较多的当事人可能继续走向歧途,甚至难以抽身。危机干预的介入不但可以防止个体精神的崩溃,还可以提供一个成长的转机。因此,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能否在心理危机的形成和处理阶段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成为提高该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
  1.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独立学院应当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心理调适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同时采取讨论会、开放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知识,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2.学校在新生进校之初应为贫困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作为心理危机的高危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明显多于非贫困大学生。通过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心理测量工具,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大致的了解,并在大学四年中进行跟踪测量,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动态,确定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和范围。
  3.开展心理咨询工作。(1)开设心理讲座,进行日常的心理辅导及心理知识普及,每周一次;(2)个别辅导,通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由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根据不同贫困生的特殊情况,分别进行理解支持和疏导抚慰,采用情绪疏导、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等基本辅导步骤和方法,帮助他们分析无助、困惑、自卑的原因和后果,引导他们直面环境和压力,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3)团体治疗,将同质(即具有相同心理问题)的贫困大学生进行分类,每十个同质的被试组成一个团体,进行团体心理治疗,每两周一次;
  4.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帮扶作用,改善育人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独立学院要十分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 积极开展心理互动活动, 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 让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使他们有一种对集体的归属感。同时要使贫困生认识到人际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团体活动, 融人到集体中来,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 要针对独立学院贫困生的具体特点, 在帮助他们摆脱物质贫困的同时,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鼓励他们自强不息, 挑战贫困, 超越自卑, 成就未来。
  参考文献:
  [1] 姜增生 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启示.辽宁财专学报, 2004, (5).
  [2] 王 燕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8).
  [3] 史马力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思考.安康师专学报,2004(1):121-124.
  [4] 李景玉 贫困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探析. 教书育人,2005(11):21-23.
  [5] 许素萍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救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7):51-53.
  [6] 高文革、薛 瑜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0):105-108.
  [7] 曾 玲 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8] 王 静 论高等学校贫困生的心理扶贫.高等农业教育,2005,(5).
其他文献
【摘要】 数控机床通常是数控实习车间中的关键设备,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企业技术装备的升级,职业院校的设备也随之不断的升级,中、高档数控机床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充分保证数控实习车间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和实习学生的实习时间。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尽快将设备恢复正常使用。因此,在职业院校的日常实习管理中,数控机床设备管理与维修就变得越来重要。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数控管理;维修    一、现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虚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补充已经成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文首先阐述了虚拟实验教学和传统实验教学相比的优势,接着构建了一个教学模式使得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可以有效的整合。此模式以小组分组讨论学习为主,以新评价体系为导向。通过这种模式开展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讨论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 
针对传统误差扩散算法处理过程中图像边缘信息不完整,中色调区域有纹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类视觉系统(HVS)模型的误差扩散半色调方法。该方法先对原图像进行了图像分割,在非边缘区域采用传统误差扩散算法处理,边缘区域采用基于HVS模型的误差扩散系数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最后再在HVS模型的基础上对像素进行矫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减少图像细节损失,保留原图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