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ts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感受美;领悟美;鉴
  赏美;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59—01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美育是以美的规律和原则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
  1.领略心旷神怡的自然美。如,《春》中草的鲜嫩闪光、花的香艳、风的温柔亲切、缠绵多情都令人赞不绝口,它是散文、是诗、也是画。这些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具有丰富生活、陶冶性情、磨砺品性、启示哲理的审美教育意义,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觅、采撷这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在得到自然美享受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感受自然美。
  2.探求催人奋进的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美,它指的是那些包含着社会规律、体现人们的理想愿望,并给人以精神愉悦的社会现象。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美,它通过讴歌真善美来揭露假丑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3.享受引人入胜的艺术美。如,《最后一课》中强烈热爱祖国的韩麦尔先生,它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课文将韩麦尔先生对母语的热爱深深融入学生的心灵,不但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引人入胜的艺术美的最直接反映。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蕴藏着丰富的艺术美。
  二、加强朗读,诱发通感,引导学生领悟美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象,感受作品意境,并能引起群体效应。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解析,能以声音增强原作的力量,诱发通感,起到审美感知能力的作用。听别人读,可以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情韵和气势,产生共鸣,受到感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感情的范读,又要指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在有感情的诵读过程中,置身于课文的意境中,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将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态度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领悟其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文中的艺术形象,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唤起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的真善美的因素,使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剖析美的形象,引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
  语文教学内容除了生动丰富的文学美、错落有致的结构美,还蕴涵着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语文教学应针对这一特点,加强形象教学,运用作品中的审美形象,启发学生感知,使学生受到感染。如,《木兰诗》中,木兰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娇健的勇士,又是娇柔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又不羡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领会木兰的这一美好形象,能使木兰这一形象活起来,从而冲撞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美感。
  四、启发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想象的心理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如,笔者在讲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时,激发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通过“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给学生们描绘出一幅凄惨悲伤的夕阳西下图: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绵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找不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通过想象,使学生眼前的形象得到延伸、充实和丰富,它是一种生动的审美再创造,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腹腔干扰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openappendectomy,OA)。我院2006年7月~2007年11月实施LA11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育观念;实际生活;互动模式;课外活动;课本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1(B)—0032—01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亟宜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
〔关键词〕 思想管理;学校管理;核心;动力;主线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4(A)—0024—01    学校的发展和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的核心在于思想。学校领导应引导全体教职工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让思想管理贯穿学校管理的始终,这是协调人际关系、提升认识水平最便捷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  一、树目标、求发展的思想
研究了稀土Ziegler-Natta型载体催化剂中载体对聚丁二烯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发现载体的加入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说明载体增加了稀土催化体系的链转移速率.
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对寒冷的应激能力差,一般来说,初生仔猪需要在13—24℃的环境中,生活1h体温下降1.7℃以上。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出了冬季做好仔猪保温的五种措施。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 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64—01  一、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学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地改革更新,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改革,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贯彻实施新《英语教学大纲》,面对